- 年份
- 2023(507)
- 2022(400)
- 2021(380)
- 2020(379)
- 2019(884)
- 2018(910)
- 2017(1849)
- 2016(1062)
- 2015(1181)
- 2014(1165)
- 2013(1241)
- 2012(1164)
- 2011(1013)
- 2010(1034)
- 2009(1008)
- 2008(1078)
- 2007(979)
- 2006(858)
- 2005(790)
- 2004(708)
- 学科
- 济(4659)
- 经济(4639)
- 业(3930)
- 管理(3846)
- 企(3698)
- 企业(3698)
- 方法(2636)
- 数学(2274)
- 数学方法(2259)
- 财(1910)
- 务(1546)
- 财务(1543)
- 财务管理(1540)
- 企业财务(1492)
- 农(1137)
- 制(1119)
- 学(1066)
- 法(948)
- 业经(919)
- 中国(810)
- 融(726)
- 金融(726)
- 土地(716)
- 农业(697)
- 理论(697)
- 体(693)
- 市场(638)
- 银(624)
- 银行(624)
- 和(615)
- 机构
- 大学(15724)
- 学院(15632)
- 管理(6639)
- 济(6300)
- 经济(6144)
- 理学(5598)
- 理学院(5548)
- 管理学(5467)
- 管理学院(5436)
- 研究(4534)
- 中国(3909)
- 财(3439)
- 京(3372)
- 江(2722)
- 农(2717)
- 财经(2660)
- 科学(2640)
- 所(2516)
- 经(2410)
- 业大(2353)
- 北京(2217)
- 省(2160)
- 中心(2126)
- 研究所(2124)
- 农业(1995)
- 州(1974)
- 财经大学(1971)
- 经济学(1750)
- 经济管理(1675)
- 院(1668)
共检索到24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卢劲松 张严方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任宪华
案情简介■2010年2月,苏某经人介绍进入东海某网络公司担任人事总监,月薪2万元,劳动合同约定服务期限5年。2011年1月,公司老板对其的工作表现不甚满意,决定由林副总出面与其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商过程中,苏某表示合同可以解除,但2万元的经济补偿款数额太少。后经反复协商,苏某在《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上签了字,并在协议书上"2万元的经济补偿款"的文字下方手书:"我对经济补偿款数额不同意"。2月1日离开公司时,她向全体员工发送了一份电子邮件,内容为:本人在公司的任职结束,明日起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宪权
(一) 消费活动是人们日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消费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发现所费与所得不相称,当然通常是费大得小。这种情况从法律上分析,也就是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侵犯消费者权益行有的社会危害性是尽人皆知的。有些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认为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是变相的剥削,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践踏,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障碍。由此他们得出了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是对社会主义原则的背叛的结论。对此笔者认为是很有道理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卫东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飞涟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汝成
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周汝成商业秘密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它凝结着人的劳动与智慧,是一种无形财产。商业秘密可以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使权利人在竞争中居于优势,所以,经营者都把商业秘密看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财宝。如果说经济利益是触发经营者开展竞争的动因,但有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蔡立媛 赖明妍
海量信息搜索技术下的搜索引擎广告,社交技术下的社交体验式广告,个性追踪技术下的个性定制式广告,这些技术在功能性美丽皮囊的包装下,对消费者进行着温柔的掠夺。新媒体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介入,改变了广告原来的运作形态和生存形态。海量信息搜索、社交过度、隐私泄露、非精准推送使广告对消费者进行着"时空侵犯",对社会、个体价值观产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媒体广告 时空暴力 伦理危机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军
《刑法修正案(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主要的保护法益,既非"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亦非公民的"宪法隐私权",而是"公权主体"及"公权(益)关联主体"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有。正如此,该罪对许多涉及被害人更为隐秘信息或隐私的严重侵害行为难以规制,而对于公权主体以"合法"形式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职务行为更是无能为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保护法益宜调整为包括但不限于"宪法隐私权"的"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以更为有效地保护公民与个人信息及隐私相关的重大利益。
关键词:
公民个人信息 隐私 宪法隐私权 犯罪法益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霜
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存在着深刻的利益背景,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是利益权衡下的结果。法网的相对严密并不意味着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就可以得到有效制止,控制这种犯罪行为的制度设计,应当是能促使市场主体为了自身的最大利益理性地选择尊重知识产权。从本源上控制犯罪的发生,保证在侵权后犯罪人能够受到法律迅疾且严厉的惩罚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经济利益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铎 杜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在给世界各国各地区带来各种福利的同时,与知识经济相关的侵权和犯罪现象也接踵而来。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放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以笔者在上海市某区检察机关实习时整理该类案件卷宗时搜集的数据为基础,试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作一些分析。
关键词:
罪名集中 成本低廉 网络侵权 形成合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郁 李娟 徐彬
基于"挫折—侵犯"理论,以湖北省多个垃圾处理设施周围利益群众心理感知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心理感知各要素间的关系及诸要素对非理性抗争参与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益群众的环境、健康风险感知及公平感知显著影响其非理性抗争参与,且挫折感知在风险感知、公平感知—非理性抗争参与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利益群众的年龄、住所及家中是否有婴幼童等对其抗争参与存在一定的影响。据此,提出了以下对策:优化设施建设技术、强化设施运行监管,从而弱化利益群众的风险感知;加大选址、风险评估等决策信息公开的力度,强化利益群众参与,弱化其公平感知;构建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直面邻避设施周围利益群众的诉求,关注其负面情绪所带来的挫折感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立志
目前在中国,公司内部控制人通过不正当关联交易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由于97刑法未能涵盖现实生活中全部的不正当关联交易行为,《刑法修正案》(六)第9条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立法填补。但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法条竞合,同时进一步扩大刑法对不正当关联交易的调控范围,有必要在刑法中构建公司企业人员背信罪。
关键词:
不正当关联交易 刑法修正案(六) 背信罪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斐民 刘雯
由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特殊性,签订保密协议的高管一旦侵犯公司商业秘密,会同时触犯多部法律。对于高管侵犯商业秘密的违约责任、法定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情形下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理论与实践,本文认为,公司有权选择提起仲裁或诉讼,但当其同时提起多个仲裁或诉讼时,仲裁机构或法院应当仅受理一个。法院裁判时应主要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保密义务作为证据对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