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74)
2023(5800)
2022(4849)
2021(4491)
2020(3646)
2019(7826)
2018(7507)
2017(13752)
2016(7443)
2015(8165)
2014(7964)
2013(7847)
2012(7114)
2011(6440)
2010(6600)
2009(6078)
2008(6015)
2007(5207)
2006(4674)
2005(4363)
作者
(20543)
(17098)
(16962)
(16467)
(10972)
(8194)
(7780)
(6640)
(6590)
(6076)
(5883)
(5775)
(5467)
(5410)
(5251)
(5186)
(5114)
(5018)
(5007)
(4932)
(4425)
(4138)
(4118)
(4041)
(3874)
(3838)
(3815)
(3768)
(3455)
(3455)
学科
(24536)
经济(24495)
管理(23412)
(21216)
(19098)
企业(19098)
(8889)
方法(8399)
中国(8046)
(7913)
(7439)
(7239)
业经(7202)
理论(6305)
数学(5886)
技术(5787)
数学方法(5740)
(5487)
(5167)
银行(5159)
(5012)
(4963)
地方(4958)
(4898)
农业(4887)
(4843)
财务(4836)
财务管理(4828)
教育(4817)
(4704)
机构
大学(104882)
学院(102646)
管理(39612)
(37692)
经济(36738)
研究(34540)
理学(33579)
理学院(33175)
管理学(32633)
管理学院(32430)
中国(26690)
(21697)
科学(20937)
(20512)
中心(17339)
(17167)
(16642)
(16571)
师范(16451)
财经(15886)
研究所(15020)
(14454)
(14007)
师范大学(13520)
(13517)
北京(13304)
业大(12794)
(12676)
财经大学(11892)
经济学(11434)
基金
项目(68080)
科学(55151)
研究(51639)
基金(50691)
(44256)
国家(43842)
科学基金(38053)
社会(33485)
社会科(31712)
社会科学(31709)
基金项目(27025)
(25321)
自然(24137)
教育(23695)
自然科(23610)
自然科学(23606)
自然科学基金(23201)
(22222)
编号(21374)
成果(19055)
资助(18741)
重点(15554)
(15260)
(14700)
(14167)
国家社会(14094)
项目编号(13917)
课题(13900)
创新(13630)
教育部(13482)
期刊
(44733)
经济(44733)
研究(33732)
中国(21182)
(16294)
管理(16065)
学报(15954)
教育(15610)
科学(14904)
(12524)
大学(12252)
学学(11012)
(10178)
金融(10178)
图书(9013)
财经(7952)
农业(7932)
业经(7308)
技术(7188)
(6967)
经济研究(6510)
书馆(6475)
图书馆(6475)
问题(5642)
科技(5629)
理论(5396)
情报(5232)
(5131)
(5072)
实践(4930)
共检索到160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黎  
美国神话学家兼考古学家马丽加·金芭塔丝在《女神的语言:西方文明早期象征符号解读》([1])(以下简称《女神的语言》)一书中,为读者揭示了另一种历史知识:假如我们深入西方文明的早期,便会发现,女性的地位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低于男性;恰恰相反,在未遭印欧文化入侵的古欧洲时代,人们崇拜女神,女性的地位普遍高于男性。该书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解构了正统的男权叙事。书中大量运用考古实物和图像资料,为解读早期神话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袁年兴  袁瑞萍  
作为一种特殊的象征符号,"元身份"是一种以个体的自我认知为点,以主体间的承认原则为线,以共同体的情感、规范和价值为面的意义系统,沟通着个体与共同体的意义关联。元身份所蕴含的"爱"、"法律"及"团结"的承认形式存在于个体、社会及政治的互动过程之中,并由此把各种社会力量牵涉在一起,构成了围绕它的社会冲突、竞争、妥协以及各种观念的交锋。国家通过元身份治理社会,需要通过阐释、置换、内化和固化等仪式过程,从而获得对权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的主导地位。"元身份"的方法论意义在于跨越了不同身份之间的话语边界,为审视身份符号背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冯云霞  缪荣  葛建华  
本文以文化动态模型为理论基础,对海尔集团企业文化体系中符号的象征成分进行了研究,阐述我国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灵活运用符号性手段,诱发员工对抽象价值的共鸣,从而帮助员工形成协作性行为,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启高  
语言的统一过程除了将不同的方言集中为民族语言之外,还有异族语言的交融。语言的发展使人们逐渐察觉到它是十分复杂的综合物。语言是由词汇、语法和语音构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人类的语言促进了人类本身和人类思维的相互发展,语言和思维都有其本身的内部规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兵  熊元斌  王红  
构建强烈的情感性品牌依恋对于旅游地赢得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旅游地品牌的象征性意义,并进一步检验旅游地品牌的象征性意义与情感性品牌依恋的关系。通过对桂林和三亚两个旅游地共529份样本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验证了旅游地品牌象征性意义的三维度模型:自我概念一致性、品牌认同、生活方式一致性,并且进一步证实了旅游地品牌象征性意义对情感性品牌依恋的正向影响关系。基于上述结论得出,旅游者对旅游地品牌形成情感性依恋,不仅缘于旅游地的功能属性和价值,还依赖于旅游地象征性意义的实现,即旅游地品牌形象与旅游者自我概念、社会认同、生活方式的一致性和匹配性。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彬  王越  
阅读观念研究是从文化视角研究人类的阅读活动。文章延伸福柯"知识考古学"的概念,以图像知识考古学的方法,从阅读观念方面,运用艺术图像进行阅读文化比较研究。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彬  王越  
阅读对象研究是从文化视角研究人类的阅读活动。本文延伸福柯"知识考古学"的概念,以图像知识考古学的方法,从阅读对象的角度,运用艺术图像进行阅读文化比较研究。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邓晓梅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异的存在,他的代表作《桥》通过玄妙的构思、跳跃的语言、浓缩的意象,构成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合一的诗意画面,极具意境美。废名的《桥》颇具图像叙事的艺术特点,具体表现为时间的空间化、空间的时间化和语言的场景化。文章从图像叙事的角度出发,结合《桥》进行阐述,分析文本背后的图像叙事的表达形式,以窥探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越云  樊志民  
历史时期形成的旱作农业类型是一种以旱作种植业为主、以养畜业为辅的,种养结合且结构功能较为完整的农业类型;而所谓游牧农业类型是一种以游牧业为主,结构功能并不完整的农业类型。自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伴随作为游牧农业因素的家养牛羊在黄河上游—西辽河流域和渭河—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先后出现,非典型游牧农业类型开始在黄河上游—西辽河流域形成并逐步发展;至晚商时期开始,家马的出现与用于骑乘,使得上述非典型游牧农业类型或分化、或转型,在晚商西周春秋时期黄河上游—西辽河流域和渭河—黄河中下游流域之间基于农业类型的差异而形成的界限逐步明晰化,形成了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农牧关系。农牧关系的形成导致晚商西周王朝的政治格局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连婉廷   洪晓楠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是对中华文明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批判性和反思性超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全新的文明逻辑变革并定向了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路向,创造出体现中华文明特色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蕴中华文明基因、富含范式变革禀赋、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笃行包容互鉴和平发展,创造出具有内生性、创新性、主体性、共生性以及世界性的文明形态。在借鉴西方文明的基础上,也对西方现代的断裂性、帝国性、抽象性、对立性以及排他性文明实现了全面超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打通传统与现代之间区隔的文明图景和哲学叙事,为推进中华民族文明进程指明了方向,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国力量。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鲁明川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创造性运用的重要体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深远的文明意义,它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的百年文明实践中逐渐生成,具有文明的历史性和实践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文明的目标定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了文明的制度奠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彰显出文明的中国特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展现文明发展的世界意义。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文明新形态与既有的西方文明形态存在本质差异,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形态。“五位一体”文明既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达,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表现和文明路向。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颖  
叙事解读是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叙事理论的解读是英美文学作品解读的理论基础和能力前提。从叙事解读的主体内容来说,它主要包括对英美文学作品情节、人物、背景、思想主题、情感等方面的深度理解。近年来,英美文学叙事理论的研究反映了现代英美文学作品的叙事解读方法、文学批评策略和跨文化文学交流。由聂宝玉著的《英美文学叙事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基于当下多元化的研究视野进一步研究与构建了英美文学作品的叙事理论,将欧洲理性主义哲学传统、英美经验主义哲学传统和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整合,丰富了英美文学作品叙事研究的理论成果。该书理论脉络清晰明确,从理论到实践、从经典到后经典、从传统到现代,全方位展示了英美文学叙事解读的理论架构与实践方法。从整体上来看,该书具备以下三大亮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楠  刘乃芳  石国栋  
叙事与设计相结合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叙事空间设计。本文分析了叙事空间设计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叙事空间设计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瑛  
在西方文论本土化进程中,从最初的译介、理论应用和实践到理论创新,叙事学本土化最为重要的成就,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提出了多维度的中国叙事学的学科方向,其中赵毅衡提出的广义叙述学甚至第一次建构出其诗学框架,意味着叙事诗学理论进入一个全新境界。其二,中国学者提出了新的叙事学方法论,其中赵毅衡提出形式文化批评论主张深入文化深层探讨叙事形式问题;申丹提出的读者细读法可以解决叙事学在文本阐释的有效性问题;其三,中国传统叙事思想的整理初见成效,中国传统叙事思想在赵炎秋和董乃斌等的努力下呈现出整体的历史样貌;其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知津  黄欣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theory that opens out the nature of subject indexing process is required,if the process consists of a number of steps and elements and it is a range of interpretations,too.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Peirce's semiotics is the theory by which we may study and understand the n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