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72)
- 2023(12907)
- 2022(10602)
- 2021(9572)
- 2020(8131)
- 2019(17978)
- 2018(17707)
- 2017(33909)
- 2016(18700)
- 2015(20525)
- 2014(20333)
- 2013(20016)
- 2012(18222)
- 2011(16142)
- 2010(16380)
- 2009(15714)
- 2008(16029)
- 2007(14474)
- 2006(12891)
- 2005(11922)
- 学科
- 业(87739)
- 企(80166)
- 企业(80166)
- 济(78177)
- 经济(78036)
- 管理(74712)
- 方法(33044)
- 财(30331)
- 业经(29660)
- 农(27841)
- 数学(24678)
- 数学方法(24468)
- 务(22279)
- 财务(22259)
- 财务管理(22231)
- 制(21238)
- 企业财务(21128)
- 农业(20169)
- 中国(19327)
- 技术(17819)
- 体(15904)
- 划(15650)
- 策(15041)
- 贸(14194)
- 贸易(14189)
- 和(14143)
- 理论(14123)
- 易(13813)
- 体制(13778)
- 学(12852)
- 机构
- 学院(278018)
- 大学(273125)
- 济(116076)
- 经济(113998)
- 管理(110503)
- 理学(95418)
- 理学院(94460)
- 管理学(93182)
- 管理学院(92681)
- 研究(88715)
- 中国(69902)
- 财(57582)
- 京(56333)
- 农(54969)
- 科学(54250)
- 所(45484)
- 财经(45263)
- 业大(44204)
- 农业(43529)
- 江(43311)
- 经(41070)
- 研究所(41007)
- 中心(40110)
- 经济学(35259)
- 北京(34569)
- 财经大学(33306)
- 州(33125)
- 经济学院(31966)
- 商学(31796)
- 商学院(31534)
- 基金
- 项目(183008)
- 科学(145598)
- 基金(135757)
- 研究(130203)
- 家(119464)
- 国家(118362)
- 科学基金(102401)
- 社会(85848)
- 社会科(81358)
- 社会科学(81336)
- 基金项目(72505)
- 省(72360)
- 自然(67272)
- 自然科(65758)
- 自然科学(65734)
- 自然科学基金(64686)
- 划(60055)
- 教育(58632)
- 资助(53885)
- 编号(50218)
- 业(42053)
- 创(41747)
- 重点(41104)
- 部(40516)
- 成果(39676)
- 制(38778)
- 发(38488)
- 创新(38143)
- 国家社会(35983)
- 科研(35182)
- 期刊
- 济(132581)
- 经济(132581)
- 研究(78016)
- 中国(53379)
- 农(51767)
- 财(49131)
- 学报(45664)
- 管理(45392)
- 科学(42643)
- 农业(34800)
- 大学(34786)
- 学学(33619)
- 融(26080)
- 金融(26080)
- 业经(24034)
- 财经(23360)
- 技术(23111)
- 教育(21572)
- 业(20500)
- 经济研究(20295)
- 经(20076)
- 问题(17561)
- 技术经济(15278)
- 版(14633)
- 财会(14496)
- 现代(13810)
- 商业(13559)
- 贸(13303)
- 世界(13302)
- 科技(13133)
共检索到411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梅 周申
本文基于我国2004—2007年的规模以上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探究女性就业份额提升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和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和差异性分析。发现:第一,女性就业份额提升有助于增加企业利润,且这种正向影响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显著成立。第二,整体而言,劳动成本在二者关系中起中介效应,而且多种检验方法均证实了中介效应的显著性和有效性。第三,异质性研究发现,二者关系还受到劳动市场上职业性别隔离程度和行业技术水平差异的影响,表现为在职业性别隔离程度低的地区和高技术行业,更有利于发挥女性就业比例提升对企业利润的正向影响。本文丰富了关于企业利润决定因素和就业结构合理性经济绩效的相关研究。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企业反思传统的用工理念,理性认识增加女性就业对企业绩效的积极作用,促进劳动市场上的性别平等,而且对于在人口红利逐渐下降和强调供给侧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充分激发就业潜能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政策指导意义。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黄顺魁 刘琼
在传统偏离—份额分析基础上,本文引入空间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八大区域的制造业就业空间变动。研究认为,西部大开发对制造业的就业变动影响不大;2005年东部振兴和中部崛起以及国内外其他因素的作用使到制造业产业部门向非沿海地区转移,而且主要集中在中部区域和东北区域;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区域仍然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制造业转移过程呈产业集中与产业转移同时发展的特征;沿海区域发展较好的产业部门难以向非沿海地区转移,非沿海区域对承接制造业产业部门存在着无序规划的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盛斌 朱鹏洲
文章利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构造服务业限制指数,实证检验服务业开放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业开放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考虑指标测算误差、异常样本和潜在的内生性等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扩大就业、提高工资水平以及降低人均资本是促进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主要机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中东部地区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效果更明显;调节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企业出口行为、产业集聚能够增强服务业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正向溢出效果,劳动力成本上升则抑制了这一效果。
关键词:
服务业开放 劳动收入份额 共同富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晓怡 邵军
本文基于2004—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出口参与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处于较低水平,整体呈"金字塔"型,且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基于全部样本匹配的实证结果表明,出口使得企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性;按地理区位分组的结果表明,出口使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相对提高,按企业规模分组的结果显示,出口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具有"逆规模"特征,出口的正向作用主要集中于中小型企业;按行业分组的结果显示,出口对于大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出口参与 劳动收入份额 倾向得分匹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斌 赵晓斐
随着"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不断提高,势必会对服务业就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OECD投入产出数据和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分析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服务业女性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创造效应和转移效应对服务业女性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使从事家庭生产的女性减少,服务部门的女性就业增加(创造效应);同时使女性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转移到服务部门(转移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分销、金融、电信和研发投入服务化对服务业女性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口服务要素投入对女性就业的促进作用超过国内服务要素投入;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受教育年限较长的女性群体的就业影响更大,并且提高了女性的创业动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冠群 徐妍 安磊
本文利用1996—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测度了产业空间集聚指数,检验了中国制造业集聚过程中Porter外部性驱动企业创新的机制。研究结论为:(1)产业空间集聚可能减少制造业企业的市场份额,而产品创新能够抑制产业空间集聚对企业市场份额的侵蚀;(2)出于保持或增加市场份额的考虑,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的提升会促使创新型企业增加创新产出,提高创新水平;(3)随着制造业集聚程度的日益提高,创新型企业的创新化程度提升会迫使潜在创新企业放弃产品创新,从而使得产业空间集聚对市场整体的创新活动表现出抑制作用;(4)由于产业集聚对企业市场份额的影响力度不同、市场份额在企业创新决策中的重要程度不同,产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具有企业所有权性质异质性和要素密集度异质性,进一步确认了Porter外部性驱动企业创新的机制。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鸣 李志远 吴磊
1998—2007年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大幅下降。理解这一下降的原因对我国收入分配至关重要。本文发现1998—2007年间我国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72.49%可以由企业内效应解释,即企业需求提升使企业为增加生产规模而进行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调整,这种调整形成企业对资本的内生偏好。由此,企业生产中资本劳动比上升,劳动收入份额降低。本研究揭示了企业规模扩张与初次分配公平之间的权衡,对我国制定最优的再分配政策有积极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易会文 黄汉民
出口市场多元化可以降低企业出口波动风险,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范围经济,并获得学习效应;但是出口市场多元化存在较高的成本,使企业经营管理难度加大,如果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超过企业的能力边界,则会导致企业资源配置低效率,因此从理论来看,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以2000~2005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为样本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低出口强度样本中,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对企业利润率没有显著影响;在中高出口强度样本中,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对企业利润率有显著负影响。该结果在考虑了变量内生性和变换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衡量指标后,依然稳健。
关键词:
出口市场多元化 利润率 范围经济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丽娴 沈鸿
现阶段,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呈现波动下降的特征事实。与此同时,制造业企业正在实施的服务化战略将会改变企业内部资本和劳动要素的分配比例。那么,制造业产出服务化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究竟如何?本文首先构建动态经济增长模型,将制造业部门的产出分解为制造品和现代服务产品两部分,以此刻画制造业产出服务化的现实。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新增服务产品产出可以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其次,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制造业企业的微观层面数据,采用PSM-DID等准自然实验法,实证研究制造业产出服务化如何作用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实证结果同样发现制造业产出服务化显著提高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本文为制造业产出服务化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于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宏兵 赵春明 文磊 张群
文章首先构造了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真实市场潜能指标,并利用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了真实市场潜能对制造业女性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真实市场潜能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女性就业,且考虑变量内生性问题和剔除城市自身真实市场潜能后的估计结果均十分稳健;但这种影响在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行业中并不一致,真实市场潜能不利于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女性就业,但显著促进了非国有内资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女性就业,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春辉 刘建基
"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是十三五时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智能制造是工业4.0的核心,而大数据、云计算及互联网+是其发展的起点,云制造模式作为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正在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中试用。根据动态能力研究框架提出了云制造对制造业集团企业绩效影响的机理模型,通过跨案例分析云制造模式应用效果,验证模型并提出应用建议。
关键词:
云制造 动态能力 企业绩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蒋媛嫒
本文着眼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的现象,探讨了东部制造业企业迁移的趋势、特征及其发生机理。研究表明,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原材料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正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仍在向东部集中;产业因素和地区因素的变动是东部制造业企业向中西部迁移的直接动因。相应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区域政策有必要根据这种趋势进行调整和跟进。
关键词:
制造业 企业迁移 区域政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皓 李玉红
本文采用2000年和2005年全部国有企业和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数据,考察该时期我国制造业的企业演化动态特征,分析微观层面上企业动态演化所引起的宏观就业变动。研究发现:(1)我国制造业企业更替较快,企业演化表现出"高进入率、高退出率"的动态特征;(2)进入企业的就业创造效应超过退出企业的就业丧失效应,保证了就业岗位的净增长;(3)新进入企业是近期我国就业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从长远来看,一个行业的企业数不可能无限增加,因此,不可忽视存活企业的稳定成长。
关键词:
进入 退出 更替率 就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艳莹 吴龙
本文以逃离竞争效应及其在企业间的异质性为核心,分析了新企业进入对在位企业利润率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包含工具变量的分位数回归方法,检验了进入对中国制造业在位企业利润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转轨以来,中国制造业中新企业的大量进入并没有降低在位企业利润率,反而总体上提升了在位企业的利润率水平,并且新企业进入引致的利润率提升幅度与在位企业的利润率水平呈U型关系,利润率偏低和偏高的企业获得的利润率提升幅度更大。分行业的实证检验还显示,这种U型影响普遍存在于重工业.而轻工业中进入对在位企业利润率的异质性影响则主要表现为提升幅度随在位企业利润率水平的上升而递减。在政策层面,政府不应以恶化盈利能力和避免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权家敏 强永昌
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就业的影响如何?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检验结果显示,进口渗透率的增加在提高出口企业就业的同时,更多地减少了非出口企业的就业,因而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平均就业减少;而出口渗透率的增加在提高出口企业就业的同时,没有显著减少非出口企业的就业,因而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平均就业增长。考虑不同出口密集度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影响,结论基本不变。在稳健性检验中,检验结果依然稳定。为此,进口自由化下我国应加强对非出口企业失业工人的就业培训,继续推动出口自由化的发展,这将有利于我国就业的持续增长。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就业 进口渗透率 出口渗透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