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62)
2023(4786)
2022(3858)
2021(3665)
2020(2854)
2019(6209)
2018(6055)
2017(10940)
2016(5966)
2015(6632)
2014(6858)
2013(6770)
2012(6603)
2011(6223)
2010(6531)
2009(6601)
2008(6404)
2007(6240)
2006(5860)
2005(4835)
作者
(19345)
(16610)
(16490)
(15514)
(10344)
(8205)
(7308)
(6388)
(6208)
(5987)
(5810)
(5537)
(5441)
(5159)
(5124)
(4897)
(4860)
(4821)
(4724)
(4586)
(4210)
(4087)
(3941)
(3932)
(3803)
(3773)
(3711)
(3545)
(3497)
(3484)
学科
(27171)
经济(27137)
(22278)
(17960)
农业(15049)
管理(13693)
业经(9923)
(9657)
企业(9657)
方法(9199)
中国(7882)
地方(7245)
农业经济(6908)
(6583)
数学(6555)
数学方法(6402)
(6157)
(6043)
(5996)
发展(5540)
(5534)
收入(5384)
理论(4886)
(4857)
(4801)
农村(4782)
建设(4412)
及其(4311)
工作(4232)
(4077)
机构
学院(97259)
大学(93762)
管理(34479)
(33385)
研究(32809)
经济(32347)
理学(29281)
理学院(28841)
管理学(28050)
管理学院(27861)
中国(25952)
(23327)
科学(22034)
(20049)
农业(16896)
(16691)
(16626)
师范(16474)
(16154)
(16147)
中心(15987)
业大(15769)
研究所(14975)
(13160)
师范大学(13031)
(12935)
北京(12583)
财经(12194)
(11189)
农业大学(11013)
基金
项目(60932)
科学(47735)
研究(44397)
基金(43781)
(38055)
国家(37614)
科学基金(31999)
社会(29355)
社会科(27307)
社会科学(27302)
(25346)
基金项目(23835)
(19851)
自然(19848)
教育(19559)
自然科(19376)
自然科学(19372)
自然科学基金(19007)
编号(18421)
资助(17899)
成果(15157)
(14199)
(13606)
重点(13204)
课题(12814)
(12515)
国家社会(11850)
(11656)
发展(11425)
(11262)
期刊
(50501)
经济(50501)
(28989)
研究(25864)
中国(22433)
农业(18731)
学报(17676)
科学(17473)
大学(14096)
学学(13503)
业经(12277)
(11102)
管理(10886)
教育(9929)
(9670)
金融(9670)
农业经济(7822)
(7626)
农村(7544)
(7544)
(6917)
技术(6802)
(6562)
旅游(6562)
(6562)
问题(6523)
(6401)
业大(5841)
社会(5697)
财经(5690)
共检索到151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巧红  
1949年,法国学者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出版,该书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波伏娃认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和被塑造的,提出了女性获得经济独立的必要性,强调了只有女性经济地位变化才能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方面的改变,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和女性的自我成长,从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菁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产业形式之一,不仅关系到旅游产业整体的发展,也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推进。通过乡村旅游的形式带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乡村旅游产业整体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基于此,本文针对乡村旅游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的正面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是从内在机理和发展路径两个方面分别展开具体研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玲强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当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性、关键性问题,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正因为如此,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路径:一是乡村旅游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形成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现一产与三产的结合;二是乡村旅游可以促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傅才武  
<正>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近10年来乡村旅游开发的勃兴。在传统意义上,乡村旅游开发会产生巨大的经济、生态、环境和文化建设的正面效应,业已得到学界和社会的公认。但随着近年来文旅融合的持续深化,乡村旅游开发作为一种具有综合价值的平台治理形式,似乎还没有得到学界的深入阐发。一、乡村旅游开发建构一种村庄综合价值共生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其中的丰富内涵,就包含了通过建设村庄产业经济共同体以形塑乡村外在形态,通过建设村庄文化共同体以形塑村庄独特精神文化内核的协同发展规律。
关键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贾未寰  符刚  
乡村旅游能够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搞活农村经济、实现多元效益,为解决"三农"问题打开了新的突破口,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基于新时代背景,更新了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和业态特点;并从六个角度出发,阐述了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其次,归纳总结了乡村旅游四类开发模式;最后,基于乡村旅游项目自身建设、政府政策保障、社会组织参与的视角提出了六项对策,以期助力乡村旅游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武红霞  
伴随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前往世界各地旅游成为人们假期出行的时尚选择。乡村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古已有之。严格来说,我国的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于二十一世纪,形成了农家乐、田园农业旅游、乡村生态旅游、洋家乐等主要发展模式。国家支持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美丽乡村建设之后党和国家的又一重要举措,为全国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乡村旅游是乡村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舒伯阳  刘玲  
一、何谓乡村振兴?形神兼备的乡村方能振兴1.乡村振兴正在成为国家战略之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同时,明确了乡村振兴的三阶段目标,即到2020年,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菁  毛艳飞  张良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振兴乡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发展,应从整体上进行战略布局,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应注重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和生态宜居环境的建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细嘉  赵晓迪  
在社会发展中,因生产模式、土地利用形式、人口密度、生活方式等的差异,人类聚落常常被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类型。乡村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文化的滥觞,尽管其发展具有明显时代烙印,但人们对美好乡村的追求始终不渝。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推动新时代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旅游型乡村致力于乡村价值再造,弥补因生产要素组合差异而产生的城乡差距,促进"三农"整体和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毛峰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纲领,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总部署,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总抓手。乡村全域旅游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新时代乡村全域旅游开发要加强乡村产业规划,重视乡村整体环境改造,统筹乡村产业发展和部门利益,实施全域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拓宽融资渠道,全域美化旅游环境,全链打造特色亮点,全力推进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健康均衡发展,助力乡村经济振兴和文化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碧星  周晓丽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新时期乡村繁荣提供了坚实保障,乡村振兴始于产业兴旺,乡村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是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国家政策的引导、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为乡村旅游产业的成长提供了发展动力。但具体区域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选择还受到依托产业、稀缺资源、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经历"S"型曲线,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策略,还需了解产业成长起步和不同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做好乡村旅游产业成长与培育。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九霞  徐新建  王宁  谢彦君  马波  章锦河  杨勇  李菲  廖婧琳  翁时秀  
如何借助旅游发展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是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议题。针对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来自旅游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地理学的10位专家依据"理论辨析—作用途径—作用模式"逻辑进行了跨学科研讨与对话。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充分认识以往旅游扶贫中遗留的不均衡、不充分等发展问题,坚持乡村正位,确立城乡平等"互哺"的关系;厘清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厘清乡村性、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多重逻辑关系;区分明确区域差异和发展阶段差异,并因时因地制宜;需要协同多元主体,尊重村民理性,提升乡村居民公民性;探索慢旅游、数字经济与乡村旅游融合等创新发展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环宙  童逸璇  吴茂英  
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深度剖析国内外8个乡村旅游发展成功的社区,聚焦其创意经济开发的整体脉络与流程,探讨其基础条件、促进因素、创意模式和创意产出。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创意开发的过程中,乡村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资源、市场、政策和生态等基础条件能够影响创意开发的方向和高度;有力的领导与合作、绿色发展理念和有效的营销策略是创意经济形成的驱动因素。基础条件和促进因素的互动催生了两大乡村旅游的创意模式:构建特色创意集群和塑造地方品牌形象。乡村性的创意开发能带来积极产出,惠及农民、农业和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成熟的创意模式与持续的创意产出能够反哺创意开发的基础条件与促进因素,使乡村旅游的创意开发达到内在平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昌森  张震  董文静  张广海  
文章通过分析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二者耦合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模型,以青岛市为例,对其2013—2017年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持续高于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属于典型的乡村旅游主导型耦合协调;青岛市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处于中度耦合阶段和中度耦合协调发展状态,离良性协调共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琼峰  宁志中  
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和优先任务,旅游扶贫已经成为我国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推动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是实现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立足文献述评、调研认知与研究思考,探讨旅游精准扶贫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主要作用、现实问题和推进途径。研究表明,旅游精准扶贫可以促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已成为各方共识,同时也面临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内生增长乏力、生态环境制约等诸多挑战,乡村旅游扶贫需精准识别发展乡村旅游所具备的资源、区位、市场等条件和可行性,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具体的旅游精准扶贫计划与行动之中。具体需要准确把握好适宜区域、实施主体、主导产业、资金来源和保障机制,创新乡村旅游扶贫的商业模式、聚合乡村旅游扶贫的智力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的文化底蕴、坚守乡村旅游扶贫的绿色发展底线、优化乡村旅游扶贫管理和组织机制,进而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五个方面全方位精准有效地助推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