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51)
- 2023(10118)
- 2022(8370)
- 2021(7814)
- 2020(6410)
- 2019(14344)
- 2018(13899)
- 2017(25148)
- 2016(14602)
- 2015(16116)
- 2014(15813)
- 2013(14721)
- 2012(13708)
- 2011(12425)
- 2010(12430)
- 2009(11001)
- 2008(10623)
- 2007(9378)
- 2006(8098)
- 2005(7072)
- 学科
- 济(53850)
- 经济(53776)
- 业(37279)
- 管理(36667)
- 方法(29609)
- 企(28806)
- 企业(28806)
- 数学(27467)
- 数学方法(27312)
- 中国(19832)
- 教育(19201)
- 财(15254)
- 农(14787)
- 贸(11875)
- 贸易(11873)
- 易(11538)
- 学(11136)
- 业经(10382)
- 农业(10284)
- 技术(9843)
- 理论(9505)
- 务(8855)
- 财务(8851)
- 财务管理(8833)
- 企业财务(8502)
- 融(8450)
- 金融(8450)
- 制(8367)
- 地方(8121)
- 银(7687)
- 机构
- 大学(202254)
- 学院(195924)
- 济(79343)
- 经济(77968)
- 管理(71851)
- 研究(68214)
- 理学(63820)
- 理学院(63071)
- 管理学(62041)
- 管理学院(61676)
- 中国(44616)
- 京(41921)
- 科学(39780)
- 财(35854)
- 农(34152)
- 范(33656)
- 所(33427)
- 师范(33314)
- 教育(31226)
- 研究所(30727)
- 中心(30323)
- 业大(30014)
- 财经(29792)
- 江(28383)
- 师范大学(27759)
- 经(27558)
- 农业(27175)
- 北京(26571)
- 经济学(25886)
- 院(24292)
- 基金
- 项目(137076)
- 科学(110692)
- 研究(101589)
- 基金(100836)
- 家(89549)
- 国家(88341)
- 科学基金(75091)
- 社会(66680)
- 社会科(63230)
- 社会科学(63215)
- 教育(54807)
- 省(53001)
- 基金项目(52990)
- 自然(47837)
- 划(47285)
- 自然科(46803)
- 自然科学(46787)
- 自然科学基金(46043)
- 资助(40184)
- 编号(40172)
- 成果(33556)
- 部(33299)
- 重点(32255)
- 课题(30593)
- 发(29821)
- 教育部(29662)
- 创(29583)
- 国家社会(27832)
- 创新(27319)
- 人文(27296)
共检索到283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梦琪 金钟范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项目(2011、2013、2015、2017)四期的全国代表性数据,采用计量模型考察已婚女性受教育程度对其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第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可以显著促进其家庭消费水平提升,且在以义务教育法作为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工具变量处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之后,结果仍然成立;第二,与生存型家庭消费相比,女性受教育程度对享受型家庭消费的影响更大;第三,机制分析发现,女性受教育程度会通过提高劳动收入和提升女性家庭决策地位两个途径来促进家庭消费,且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的家庭更加关注子女的教育水平。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从明 张培莹
教育是家庭和个体阶层流动的重要渠道,也是一国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伴随经济社会转型,重组家庭规模不断增加,而家庭结构变动对子女受教育影响的定量研究却付之阙如。文章首次采用CHARLS(2014)微观数据研究了家庭重组对子女受教育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完整家庭相比,重组家庭子女受教育水平降低约12.18%–15.5%,父母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可以减缓但并不能消除这种差异。(2)家庭重组对男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女受教育水平分别下降约14.26%和7.44%。(3)文章进一步从重组家庭的组合类型研究了
关键词:
重组家庭 受教育水平 性别差异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俊武 张月
该文基于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2007年城镇数据,在控制子代受教育程度变量后,分析了代际收入弹性的变化方向和幅度。文章采用Solon(2004)基本线性模型,运用代际收入弹性系数分解法、中介变量法和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子代受教育程度如何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在引入子代受教育年限变量后,发现:(1)代际收入弹性在2007年城镇样本中总体下降了18%;(2)初中、高中和大学组各组的代际收入弹性也分别有所下降;(3)高中组代际收入流动性受子代受教育年限影响最小,大学组代际收入流动性受子代受教育年限影响最大。
关键词:
代际收入流动性 受教育程度 收入公平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吴锟 刘含笑 李琦
由于城市与农村的经济金融环境存在显著差异,成年前在农村成长的城镇居民比在城市成长的城镇居民具有较高的风险厌恶程度和较低的金融知识水平,从而更加偏向低消费和高储蓄。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年数据,将“目前居住在城市地区且拥有非农业户口、18岁之前为农业户口”作为“拥有农村成长经历”的界定标准,实证检验城镇家庭户主的农村成长经历对其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户主拥有农村成长经历的城镇家庭比户主没有农村成长经历的城镇家庭有更高的储蓄率,风险态度和金融素养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即拥有农村成长经历的户主会因较高的风险厌恶程度和较低的金融知识水平而导致其家庭储蓄率较高;农村成长经历对储蓄率的正向影响在户主受教育水平较高、家庭资产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家庭中更为显著。因此,需要从改善城市的经济金融状况(降低生活成本、增强社会保障、减少不确定等)入手来释放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并通过改善风险态度、加强金融教育、缩小城乡差距等渠道来降低农村成长经历对城镇家庭储蓄率的正向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秦芳 吴雨 魏昭
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网络购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购物会促进家庭总消费,降低家庭储蓄率。按购物途径将家庭消费分为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购物对线下消费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从家庭群体来看,对于富裕家庭,网络购物的消费促进作用更大,对线下消费的挤出效应较小。对家庭网络购物动机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收入和资产的增加,家庭更可能因为便利性和商品服务的多样性而选择网络购物。由此可见,网络购物对家庭总消费水平的提升,更多地是通过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和扩大消费市场供给从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秦芳 吴雨 魏昭
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网络购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购物会促进家庭总消费,降低家庭储蓄率。按购物途径将家庭消费分为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购物对线下消费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从家庭群体来看,对于富裕家庭,网络购物的消费促进作用更大,对线下消费的挤出效应较小。对家庭网络购物动机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收入和资产的增加,家庭更可能因为便利性和商品服务的多样性而选择网络购物。由此可见,网络购物对家庭总消费水平的提升,更多地是通过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和扩大消费市场供给从而促进消费升级实现的。本文研究为利用“互联网+”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赵吉林 桂河清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大型微观数据分析了中国家庭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就全国范围而言,收入、财富、家庭规模、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年龄和赡养率对家庭文化消费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收入和财富是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城乡家庭比较、不同地域(东部、中西部)、学历、收入和年龄群体来看,影响家庭文化消费的因素存在显著差别。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文化消费 影响因素 收入 财富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林常青 涂钰珺
本文基于2015年、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考察了人工智能应用对家庭债务的影响,并从信贷供求渠道验证了两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应用抑制了家庭债务规模的上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应用更容易抑制户主为低教育水平的家庭、农村户口家庭、西部地区家庭以及低人力资本存量地区家庭的债务扩张。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应用主要通过紧缩信贷供给从而抑制了家庭债务上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江一 李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与2013年获得的微观家庭数据,利用中国特有的多样化的住房产权形式识别了住房拥有对家庭创业的影响与作用渠道。研究发现,相比于无房家庭与拥有不完全产权住房的家庭,拥有可抵押的完全产权住房显著提高了家庭参与创业的可能性,且这一效应在房价上升得更快的地方更显著。进一步的因果关系分析表明,拥有完全产权住房的家庭在创业过程中更有可能从银行获得信贷,且更有可能获得银行抵押贷款,同时,拥有完全产权住房还可帮助受到正规金融信贷配给的家庭获得非正规金融借款。因此,可抵押的住房通过缓解创业融资约束而对促进创业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的研究为政府实行城乡统一的住宅建设用地市...
关键词:
住房 创业 产权 信贷配给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碧云 郭壮哲 易行健 张凌霜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构造平衡面板数据,系统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家庭消费升级的微观效应。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家庭层面的数字经济指数,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优化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促进居民家庭实现消费升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居民各类收入水平、降低收入与消费不确定性、缓解流动性约束以及拓宽社会网络机制推动消费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处于高数字创新要素水平、高数字基础设施和高金融可得性地区的家庭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为数字经济促进居民家庭消费升级提供了微观证据,因此持续推动数字经济的普及与应用是实现消费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梓洲 龚万堃 俞铮
购房行为促使家庭资产发生重大调整,对家庭金融资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PSM-DID模型对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和2019年的微观数据进行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购房行为会促进家庭金融资产的增加。机制分析显示,购房行为通过带来财富效应,从而促进家庭金融资产的增加,其中风险金融资产增加,无风险金融资产减少。异质性分析显示,相较于内陆地区,购房行为对沿海地区的家庭金融资产的影响更大。购房行为对增加家庭金融资产的增加有正面作用,是因为房价粘性、主观幸福感等大大削弱了以房价风险为主的背景风险,从而抑制了挤出效应,最终由财富效应主导购房行为对家庭金融资产的影响。这意味着家庭购房行为在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同时,对活跃资本市场也有积极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安全 凌晨 倪鹏飞
损失规避作为广泛存在于风险和非风险决策中的一种现象,近年来得到大量的讨论。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年的微观数据,首次探讨并验证损失规避在我国家庭层面的存在性及其对我国家庭消费-储蓄行为可能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家庭确实存在损失规避特征,家庭对正向和负向的收入冲击表现出不对称的储蓄行为。具体而言,当收入低于基准收入水平时,家庭进行储蓄的概率会显著降低,而当收入高于基准收入,家庭进行储蓄的概率则没有显著变化。因此,今后的研究要更加注重消费者的损失规避心理,以帮助人们更加有效地认识、预测及干预由损失规避造成的消费储蓄决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金典 程名望 吴春燕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性描述和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子女认知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子女认知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父母最高受教育年限增加1年,子女认知能力提高0.019。其中,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女孩认知能力的影响高于男孩;随着子女认知能力的提高,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子女认知能力的影响趋于下降,表明认知能力较低的孩子受父母受教育水平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父母受教育水平通过影响教育期望和教育投入而作用于子女的认知能力,学业成绩要求、学历层次要求、子女自身学历期望和亲子陪伴都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重分别为29.56%、44.52%、40.19%和2.59%。因此,政策上要对弱势家庭的孩子进行适度的倾斜;父母要构建家庭文化资本,适度提高子女的教育期望,并增加对子女的陪伴,担当起子女成长的“重要他人”角色。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南永清 臧旭恒 姚健
促进居民消费提质扩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有效应对“三重压力”的重要战略基点。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考察了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素养提升有效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和结构升级,有助于降低消费结构中基础型消费而对发展型消费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基于异质性的分析表明,中等收入群体家庭素养提升更有助于促进家庭总体消费和发展型消费,通货膨胀认知消费促进效应主要集中在发展型消费领域,金融素养提升更有助于中老年家庭消费潜力释放和优化升级。金融素养主要通过缓解信贷约束、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及提升投资收益等渠道对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和结构升级发挥作用,此外不同于一般认知能力,金融素养消费效应充分体现了金融知识属性和金融决策内涵。通过采用评分累加金融素养指标和剔除耐用品的消费指标,从样本中剔除拥有金融投资经验家庭及利用工具变量法克服模型内生性等做法,验证研究结果稳健可靠。本文研究为有针对性地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和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邹海峰 沈鹏远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关乎人民的福祉,而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金制度显然成为社保体系的关键一环。本文基于微观视角,采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利用基于反事实框架的PSM模型,分析了养老金制度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养老金制度对居民家庭消费平均处理效应(ATE)正向显著,城镇样本与农村样本估计结果也都是ATE正向显著,并且结果稳健。不同特征的家庭ATE呈现出异质性,不含退休成员家庭的ATE高于全样本数据;户主年龄小于45岁的家庭ATE最大;低收入家庭的ATE最大,而高收入家庭的ATE不显著;东部地区家庭的ATE要高于中西部地区。
关键词:
养老金制度 居民家庭消费 PSM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家庭股市资产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来自CHFS的微观证据
银行竞争对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来自CHFS的证据
家庭个体特征对居民借款行为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的经验证据
同群效应对城镇家庭儿童教育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CEPS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子女结构会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吗——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证据
流动家庭的教育消费会影响生育决策吗?来自乡—城流动育龄家庭的证据
受教育程度对居民消费影响研究
家庭消费行为的同群效应研究——来自CFPS2018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经济禀赋与城市家庭旅游消费——来自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经验证据
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与家庭旅游消费——来自“高铁县”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