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2)
2023(10401)
2022(9363)
2021(8878)
2020(7426)
2019(17330)
2018(17324)
2017(34076)
2016(18478)
2015(20866)
2014(20748)
2013(20686)
2012(18812)
2011(16893)
2010(16698)
2009(14979)
2008(14606)
2007(12641)
2006(11020)
2005(9575)
作者
(52604)
(43440)
(43395)
(41231)
(27812)
(20831)
(19686)
(17288)
(16782)
(15573)
(14924)
(14588)
(13751)
(13582)
(13499)
(13328)
(12988)
(12981)
(12352)
(12279)
(10777)
(10537)
(10455)
(9924)
(9878)
(9654)
(9627)
(9509)
(8694)
(8549)
学科
(72844)
经济(72750)
管理(53226)
(51704)
(42345)
企业(42345)
方法(35812)
数学(30955)
数学方法(30607)
(20613)
中国(20537)
(17425)
(16130)
业经(15826)
地方(14317)
农业(14209)
理论(12963)
(12417)
(12274)
贸易(12269)
(12054)
(11914)
(11480)
财务(11416)
财务管理(11400)
技术(11198)
环境(11047)
企业财务(10851)
(10289)
教育(10129)
机构
大学(263713)
学院(259346)
管理(108301)
(102719)
经济(100487)
理学(95133)
理学院(94133)
管理学(92523)
管理学院(92069)
研究(85149)
中国(61419)
(55993)
科学(52834)
(45337)
(42444)
(39665)
业大(39134)
研究所(38822)
中心(38093)
财经(37526)
(35732)
北京(35478)
(34659)
师范(34372)
(34226)
农业(30960)
(30551)
经济学(30213)
(29255)
财经大学(28196)
基金
项目(182820)
科学(144178)
研究(134022)
基金(133687)
(115788)
国家(114780)
科学基金(99383)
社会(84157)
社会科(79569)
社会科学(79549)
基金项目(71918)
(70207)
自然(65502)
自然科(63990)
自然科学(63978)
自然科学基金(62826)
教育(61463)
(59454)
资助(55462)
编号(55122)
成果(44480)
(40699)
重点(39971)
(37726)
(37546)
课题(36895)
教育部(35204)
创新(34869)
科研(34856)
人文(34539)
期刊
(107484)
经济(107484)
研究(77080)
中国(46651)
学报(40148)
科学(38593)
管理(38298)
(35524)
(32175)
大学(30582)
教育(28891)
学学(28604)
农业(24969)
技术(22041)
(18943)
金融(18943)
业经(17582)
财经(17529)
经济研究(16696)
图书(15095)
(14801)
问题(14109)
理论(13623)
科技(12644)
技术经济(12541)
实践(12507)
(12507)
(12057)
现代(11716)
(11469)
共检索到366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顾和军  吕林杰  
当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增加包括女性在内的适龄人口的劳动参与是缓解当前人口红利降低的重要手段。提高生育率则是缓解未来人口红利下降的重要手段。然而,适龄女性在生育和工作之间可能面临着权衡取舍,类似的社会在当前人口红利和未来人口红利之间也会面临着权衡取舍。本文在对现有文献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分别从女性劳动参与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和生育对女性劳动参与行为影响两个方面展开,并对上述行为改变的人口红利效应进行评述,指出既有研究成果的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琳  车士义  
劳动参与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是人口红利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通过对1990-2009年的时序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劳动参与率在1990年代以来一直趋于下降。通过对劳动参与率、大学毛入学率、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而劳动参与率比重降低又降低了人口红利的作用力度;短期内大学扩招使得劳动参与率下降,长期内则提升劳动参与率,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延长退休年龄,改善国民整体受教育状况,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提升劳动参与率水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敏  
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人口红利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降低。文章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分解,认为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可以抵消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但通过测算发现中国的劳动参与率也呈现下降趋势。通过分析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原因,文章认为相较于人口红利消失的不可抗性,劳动参与率下降趋势是可以缓和的。鉴于此,文章认为中国劳动力供给的新动力在于提高劳动参与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雄周  彭秀丽  
本文指出人口红利问题的研究框架是:人口红利的定义和本质、分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计算标准、持续期长短、区域应用研究,并沿着这个框架总结了相关研究文献及研究成果,展望了该框架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关爱萍   武洪琪   姚文鑫  
生育水平变动会影响未来劳动年龄人口供给,但生育水平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相关性研究结论尚有争议。基于我国1970—2021年生育率水平和女性劳动参与率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后,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变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从宏观角度揭示生育水平变动与女性劳动参与率变化的动态关联性。研究发现,我国生育水平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相关性由1979—1990年的负相关转变为1991—2021年的正相关,生育水平与女性劳动参与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总和生育率与女性劳动参与率已总体呈现出一定的格兰杰因果关系;1991—2021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互动响应关系显著,女性劳动参与率变动对总和生育率变动的冲击影响呈现滞后性,且影响程度没有总和生育率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冲击影响大。因此,在生育政策调整背景下,我国应充分重视生育水平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互动影响和冲击响应关系,有效保障女性生育和劳动权益,推进性别平等的生育支持体系建设,在提振社会生育水平的同时稳定女性劳动参与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军  张华峰  
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学者们对人口机会窗口及人口红利的概念已逐渐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人口红利的测算及人口红利的变化趋势、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人口红利的实现条件,并对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影响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颖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劳动力资源数量及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快慢。文章采用综合分析及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国内外劳动力资源以及人口红利相关理论,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与人口红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红利与劳动力资源之间相关关系并不是恒定的,人口红利前期主要取决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数量,而后人口红利阶段则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职业教育水平,同时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对人口红利有一定影响。该文还提出了优化调整农村劳动力人口结构、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机制、加强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建立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经济转型等具体建议,旨在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爽  王萱  
文章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LMDI)分析劳动生产率、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与贡献,结果表明人均GDP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省区各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由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变动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并不明显。中国经济要保持持续稳定较快增长,一是要大力提升劳动生产率,二是要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要努力挖掘人口红利的潜在空间,四是要兼顾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文书生  
本文从情绪劳动的概念、特征、策略和结果等几个方面对当前西方有关情绪劳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并且指出 ,情绪劳动理论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解决组织中工作分析、劳动管理之类的问题 ,而且深入研究情绪劳动过程、情绪劳动的供给和需求 ,情绪资源的占有和分配 ,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体验经济”、“服务经济”和“情感经济”等经济学问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美琴  祝平燕  王雅鹏  
国际上的许多实证研究都发现女性生育子女的数量与其劳动力供给是负相关的,然而从统计数据看,我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与生育率呈现正相关关系。目前,我国理论界尚未给出为何会员呈现正相关关系的合理解释。本文的研究表明,在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我国女性生育率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正相关关系是由制度原因造成的,而在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初步形成条件下,正相关关系主要是由女性的议价能力提高造成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俊峰  苗迎春  
本文利用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分析生育子女数对女性流动人口劳动参与率的影响,采用第一胎孩子性别作为工具变量来消除生育子女数与就业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将变量是否有需照顾的6岁及以下学龄前儿童同时引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生育孩子数在乡城流动人口样本回归中有内生性,而在城城流动人口中不存在内生性,孩子数量对女性流动人口就业产生负效应,相比无学龄前儿童照顾的女性,2~6岁的儿童、2岁及以下幼童更容易消耗母亲的精力而使其放弃全职工作甚至退出劳动力市场。政府、企业、家庭成员应三管齐下,提供政策支持、成本支持、照料支持,以此来减少生育孩子数以及照顾幼小孩子对女性劳动参与带来的负效应。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张雄  
劳动参与率反映了一个地区劳动力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程度,同时也反映经济的活跃程度和发展状况。什么决定劳动参与率?经济学者们从个人或家庭等角度出发,先后提出各种理论予以解释,包括工资(率)变动、家庭时间分配、减税政策、理性预期等。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也逐步增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伟  
随着中国逐渐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比较优势对女性劳动者的生产消费行为影响加大。构建比较优势和女性劳动参与影响家庭生育子女数量的理论模型,并利用地理数据构造工具变量,研究比较优势出口行业中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生育行为的影响及机制。实证结果显示:比较优势和女性劳动参与显著增加了家庭的生育行为,具有比较优势出口行业中越密集使用女性劳动力,家庭生育子女数量越多;比较优势和女性劳动参与通过工资收入和工作强度机制综合提高家庭的生育行为;比较优势出口行业中女性劳动参与对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和户主生育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大,而且相较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而言,对在民营企业就业员工的正向影响更大。在优化行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中,通过缩减劳动时间、增加劳动收入,进而促进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以构建和谐幸福的育儿家庭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