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61)
- 2023(8906)
- 2022(7994)
- 2021(7695)
- 2020(6408)
- 2019(15034)
- 2018(15215)
- 2017(29225)
- 2016(15921)
- 2015(17976)
- 2014(17866)
- 2013(17631)
- 2012(16010)
- 2011(14270)
- 2010(14022)
- 2009(12643)
- 2008(11982)
- 2007(10212)
- 2006(8782)
- 2005(7275)
- 学科
- 济(59889)
- 经济(59821)
- 管理(44223)
- 业(41727)
- 企(35410)
- 企业(35410)
- 方法(29744)
- 数学(25639)
- 数学方法(25349)
- 农(15278)
- 学(14950)
- 中国(14716)
- 财(14060)
- 业经(13271)
- 地方(12170)
- 理论(11104)
- 和(10830)
- 农业(10286)
- 贸(10211)
- 贸易(10207)
- 易(9888)
- 技术(9756)
- 环境(9691)
- 教育(9376)
- 制(9362)
- 务(9302)
- 财务(9245)
- 财务管理(9229)
- 企业财务(8743)
- 划(8584)
- 机构
- 大学(222399)
- 学院(219672)
- 管理(90911)
- 济(82020)
- 经济(80117)
- 理学(79948)
- 理学院(79050)
- 管理学(77706)
- 管理学院(77325)
- 研究(70620)
- 中国(50022)
- 京(47085)
- 科学(46556)
- 财(35655)
- 所(35054)
- 业大(34623)
- 农(34618)
- 研究所(32430)
- 中心(31449)
- 范(29908)
- 江(29818)
- 师范(29637)
- 财经(29623)
- 北京(29539)
- 农业(27322)
- 经(26997)
- 院(25783)
- 州(24855)
- 师范大学(24156)
- 经济学(23564)
- 基金
- 项目(158482)
- 科学(124043)
- 研究(115613)
- 基金(114667)
- 家(99549)
- 国家(98712)
- 科学基金(84934)
- 社会(70877)
- 社会科(66875)
- 社会科学(66854)
- 省(62104)
- 基金项目(62078)
- 自然(56732)
- 自然科(55379)
- 自然科学(55369)
- 自然科学基金(54357)
- 教育(52817)
- 划(52380)
- 编号(47780)
- 资助(46667)
- 成果(38436)
- 重点(34798)
- 部(34364)
- 创(32999)
- 发(32846)
- 课题(32175)
- 创新(30662)
- 科研(30595)
- 项目编号(29841)
- 大学(29740)
共检索到302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芈岚
女性主义赛博朋克风潮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其相关作品在主体的存在方式、身体与身份之间的关系,以及主体身份建构模式和内涵方面均同此前的第一代赛博朋克小说有着明显的区别。女性主义赛博朋克主张以一种更为成熟的观点来看待人与科技的关系,强调主体的具身化存在以及具身身份所表征的多维社会性关联。
关键词:
女性主义 赛博朋克 具身 身份建构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榕
诞生于20世纪后期的赛博朋克小说是当代英语科幻小说中最重要的亚文类之一,为当代科幻小说添加了特色鲜明的城市写作维度:它所聚焦的后现代大都会有着阴郁的旧色调,同时闪烁着信息通讯新科技的崇高之光。都市空间受到资本宰制,但仍为个人反叛留出缝隙,隐藏着突破和流变。城市既有物质形态的稳定性和固定边界,又叠加了虚拟空间的维度,指向加速与无限性。赛博朋克小说复杂的都市空间表征呼唤着我们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解读,辨析它对城市文学传统的继承,对当代城市化进程新现象的关注,以及对未来都市发展的想象,而这种辨析可以更加深入地呈现赛博朋克小说从科幻文学角度对文化、现代性、资本、技术、身体性等人类栖息于城市空间中的重要议题的表征以及思考。
关键词:
赛博朋克 城市空间 资本 技术 虚拟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宋耀武 崔佳
具身认知把身体由学习的"边缘"提升到了"中心"地位,将身体从"知识载体"的隐喻转向"身心交互"的现实。根据具身认知的观点,具身学习是基于身体感知的认知建构过程,既包括学习者基于自我身体感知的自我学习建构过程,也包括学习者之间交互学习建构的过程。其中,前者表征了身体与认知的学习价值,并展示了个体体验和反思的中介作用;后者表征了不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价值,并展示了观察、模拟、对话等身体参与的交互方式的推动作用。两过程均依托具身学习环境而进行,既根植于环境,也会受到环境的反作用。学习设计也据此产生了具身范式转型,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心身统一的具身动作设计、结构化的反思设计和交互性的具身环境设计。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具身学习 反思 体验 认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桂香
20世纪70年代女性史兴起后,进步主义教育成为美国女性主义教育史学的重要研究主题。基于对男性主导的进步主义教育研究的批判,女性主义者对杜威的生活经历与教育思想进行性别分析,同时在进步主义教育研究中添加被忽视女性的贡献,掀起重寻女性计划。20世纪90年代后,研究者关注到女性群体内部种族与阶级等差异,黑人女性的教育活动被纳入研究视野;在历史书写上不再满足于事实的陈述,将性别纳入社会权力系统中寻求话语分析。从简单添加到关注内部差异、从还原女性贡献到追寻历史解释,研究路径的转变体现美国史学与女性史学发展变迁的影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汪霞
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立场理解课程是课程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也是目前国际课程研究领域独具特色的理论流派之一。研究者把女性及其有关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重视女性的知识和经验,以女性自身的特点建构和发现意义。提出“关怀”是女性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也是教育最原始的职责,并建议采取关怀的而非技术的思维方式来修正和组织教育,倡导整合的思维模式,建立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研究关系。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 课程研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清 靳玉乐
西方女性主义课程研究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特点在课程领域独树一帜,它从社会性别入手所开创的课程研究新视野以及所宣扬的反实证主义、反男性霸权、关注女性经验、倡导平等对话等方法论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女性主义 课程 方法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中,学术界或盛赞其自主的婚恋观念,或肯定其对女性才情的重视。但是,倘若用社会性别理论去解读这些小说,就会发现,这些男性作者笔下的女性有关爱情婚姻的诸多观念,仍是出于“菲勒斯中心”的男性理念。于是,在男性话语统摄之下,女性成为一个没有主体的“他者”,一个“失语”的存在。小说作者们虽然在特定的时代文化氛围中极力显扬、夸饰女性“才情”,由于缺少新的思想资源作为支持体系,其理想女性观仍然未能脱出男性中心的价值关怀,充其量只不过是男性作者怀才不遇之情的一种外化,显示了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月茹 陈英敏
女性主义教材观主张改革现存的课程,消除隐藏在课程尤其是教材中的性别歧视,甚至提供女性自己的知识,为先进的性别文化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为教科书编制者提示了有关性别歧视问题多向度、纵深化思考的方向。但其也存在着过分强调性别平等,鼓吹女性认知优越论,课程内容改革定位发生偏差等缺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畅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小说充分反映了华裔女性在父权文化和异质文化下遭受的双重压迫以及女性在压迫下的抗争。双重压迫使华裔女性完全丧失话语权,处于失语状态,进而造成身份缺失,在女性意识觉醒后,华裔女性通过抗争重拾话语权,追求独立和自由,实现身份建构。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分析汤亭小说中华裔女性的身份缺失与身份建构,这不仅拓宽了汤亭亭小说的研究视角,而且为汤亭亭小说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使汤亭亭小说研究提升到更高的理论层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乔为
具身认知是认知科学的发展方向,近来成为诠释高效学习机理的新视角。作为职业教育指导思想的"从做中学",在具身认知视角下被赋予新的意义。分析提出"从做中学"的历史背景,梳理实用主义理论脉络,在杜威教育哲学的经验概念中可以发现具身意识;对技能性知识研究而构建的体知合一认识论,强调身体与心灵的融合,是解释为什么要"从做中学"的理论基础;根据具身学习特点,通过技术的具身来建构具身学习环境,利用具身技术的使能作用创造学习者身体在场体验,是实施"从做中学"的最佳路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萍
在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当代美国教师研究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关注女性的经验,强调建构杰出女教师的多重身份,关注教学工作对普通女教师的意义;在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阐释上,主张重新探讨教学工作的公共属性,将关怀和养育融入专业化的概念内涵;在关于教学工作对教师性别身份认同的讨论中,主张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教学工作对不同群体教师的性别身份认同的影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静
近年来,教育史学不断遭到来自女性主义史学的挑战。本文主要以英美教师的历史研究为考察对象,说明在女性主义史学的影响下,西方教师历史研究在史学认识论、研究领域、研究分析范畴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转变。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史学 教师历史 社会性别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雅欣 安宁
随着人类基础设施活动越来越频繁,有关基础设施对人地关系和人类社会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引发了人文地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广泛讨论。论文系统地讨论了女性主义基础设施地理学的研究脉络及其核心议题。首先,对地理学中有关基础设施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地理学对基础设施的研究呈现出“社会文化转向”的趋势,强调了基础设施在其功能属性之外,同时也兼具社会和文化等多重属性。其次,从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出发,强调了以性别为代表的社会核心—边缘视角在基础设施研究中的“社会文化转向”的重要价值,指出女性主义可以为分析基础设施的空间效应提供兼具微观与宏观的绝佳视角。再次,基于女性主义视角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异质性对于其利用基础设施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不同影响和路径,从基础设施生产端的性别差异以及基础设施使用端的性别差异等两个不同场域勾勒出基于性别视角的基础设施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上述文献,论文最后搭建了一个女性主义基础设施地理学的核心概念框架以及分析思路。论文所提出的女性主义基础设施地理研究的核心框架也可为其他广泛关注女性主义话题的学者提供在更大、更宽和更广范围内进行跨学科对话的机会。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海萍
认知发展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方面,具身认知理论将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关联起来,主张人的身体经验对认知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对学生的身体管理,本文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出发,基于"身体"的角度探讨了学校管理的改进问题,提出了具身认知理论对学校管理的一些启示,包括在教学管理中克服反身性,理解学生身体自由;强化学校"身体-认知"功能,弱化"身体-规训"功能;重视学生生成理解,注重管理情境的生成性等。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学校管理 身体管理 规训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俊 唐代剑
随着旅游研究的日益深入,引入跨学科的新兴理论并合理应用已经成为旅游研究中趋势性的热点问题。具身认知理论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核心理论,强调人类思维对于身体及情境的嵌入性依赖与互动关系,具有自然与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的双重理论背景,为旅游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文章基于对具身认知理论渊源及其内涵的认识,分析了具身认知理论对跨学科科学研究的意义,为应用具身认知理论开展旅游研究提出了思路。从科学研究应用意义来看,具身认知理论具有从跨学科视角解释旅游者行为、体验及其形成的理论优势,可以帮助旅游研究者打破自然科学
关键词:
具身认知理论 跨学科研究 旅游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