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55)
- 2023(2384)
- 2022(2051)
- 2021(1964)
- 2020(1737)
- 2019(4227)
- 2018(4007)
- 2017(7522)
- 2016(3705)
- 2015(3907)
- 2014(3552)
- 2013(3623)
- 2012(3403)
- 2011(3219)
- 2010(3305)
- 2009(3175)
- 2008(3211)
- 2007(2850)
- 2006(2707)
- 2005(2448)
- 学科
- 济(15811)
- 经济(15788)
- 管理(9137)
- 业(8677)
- 企(7958)
- 企业(7958)
- 方法(5272)
- 学(4334)
- 中国(4114)
- 数学(4022)
- 数学方法(3932)
- 财(3525)
- 关系(3500)
- 贸(3201)
- 贸易(3198)
- 理论(3172)
- 易(3101)
- 农(2916)
- 业经(2813)
- 制(2739)
- 经济关系(2670)
- 对外(2496)
- 教育(2436)
- 策(2436)
- 和(2380)
- 外经(2337)
- 对外经济(2324)
- 融(2304)
- 金融(2303)
- 世界(2214)
- 机构
- 大学(52681)
- 学院(50193)
- 济(20335)
- 研究(20104)
- 经济(19930)
- 管理(17472)
- 中国(14957)
- 理学(14880)
- 理学院(14662)
- 管理学(14298)
- 管理学院(14177)
- 科学(12060)
- 京(11870)
- 所(10710)
- 财(9873)
- 研究所(9609)
- 农(8971)
- 中心(8298)
- 北京(7956)
- 江(7921)
- 范(7687)
- 师范(7628)
- 财经(7557)
- 院(7427)
- 业大(7186)
- 农业(6914)
- 经(6899)
- 师范大学(6409)
- 经济学(6166)
- 州(6112)
共检索到85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中,学术界或盛赞其自主的婚恋观念,或肯定其对女性才情的重视。但是,倘若用社会性别理论去解读这些小说,就会发现,这些男性作者笔下的女性有关爱情婚姻的诸多观念,仍是出于“菲勒斯中心”的男性理念。于是,在男性话语统摄之下,女性成为一个没有主体的“他者”,一个“失语”的存在。小说作者们虽然在特定的时代文化氛围中极力显扬、夸饰女性“才情”,由于缺少新的思想资源作为支持体系,其理想女性观仍然未能脱出男性中心的价值关怀,充其量只不过是男性作者怀才不遇之情的一种外化,显示了男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勇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是一种特殊的小说流派。它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才子佳人这一结合模式,是作者基于对封建婚姻的深刻认识和思考而提出的一种婚姻理想,也是愤世嫉俗的失意文人求补偿心理在文学中的反映。才子佳人小说既受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也是对风靡一时的淫情小说的反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夏玉婷
作为颇具争议的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周瘦鹃以其独特的创作笔法撑起了"才子佳人"文学的半片天。周瘦鹃的"才子佳人"小说在言情方面与鸳鸯蝴蝶派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他的言情小说是通过"中庸"的手法,将言情与社会相融,刻画出凡俗人生的庸常爱情,并且形成了第三者"舍己成人"的模式,具有反"才子佳人"小说的倾向,其中包含着作者对都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取舍,并产生意料不到的逆反效应,展现了言情外衣之下的现代性。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余萍玲
文章借助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以整体主义批评范式解读文本,展现文本中的弱者在同一统治逻辑下具有共同的失语困境与被压迫的命运,探究斯坦贝克在小说中提供创建非二元的和谐生态整体的可能性思路,即怀抱“家园意识”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陪伴与倾听、对话与交流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对处理当下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反思与借鉴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小华
以女性的婚育生活为视角,分析客家传统社会的婚育观念和习俗文化,认为男权意识主宰导致客家女性的悲情,由此提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客家女性应走向自觉自立,客家女性的研究亦应立于女性主义的高度。
关键词:
客家 传统文化 婚育习俗 女性主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芈岚
女性主义赛博朋克风潮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其相关作品在主体的存在方式、身体与身份之间的关系,以及主体身份建构模式和内涵方面均同此前的第一代赛博朋克小说有着明显的区别。女性主义赛博朋克主张以一种更为成熟的观点来看待人与科技的关系,强调主体的具身化存在以及具身身份所表征的多维社会性关联。
关键词:
女性主义 赛博朋克 具身 身份建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晓宏
儿童个体的成长不可能独立完成,必须依靠那些处于他生命周遭中他人的本质帮助。父母和教师无疑是儿童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儿童与父母、教师交往中获得的他者经验对其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基于舍勒对主体间关系与情感体验的现象学解读,我们看到孩子与父母、教师交往构成的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是一个具有连贯意义的统一体,一个孩子与他者、与世界的遭遇也由此展开。一个儿童与父母的交往经验为他对待师生关系提供一种指引和规范性模式,构成其处理师生关系的内在意识前提。如果教师能够清醒地意识到儿童的他者经验和情感体验特征,或许可从中看到重构新型师生关系的可能性。
关键词:
情感现象学 他者经验 儿童成长 师生关系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高志栋
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异国形象",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不同的文化身份使得海外华文作家在书写"异国形象"时有着不同的切入视角。陈河作为海外华文作家的优秀代表,其小说《沙捞越战事》站在"他者"的角度,以历史记忆的独特方式对"异国形象"进行了全新阐释,对投射中国新一代移民的身份坐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畅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小说充分反映了华裔女性在父权文化和异质文化下遭受的双重压迫以及女性在压迫下的抗争。双重压迫使华裔女性完全丧失话语权,处于失语状态,进而造成身份缺失,在女性意识觉醒后,华裔女性通过抗争重拾话语权,追求独立和自由,实现身份建构。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分析汤亭小说中华裔女性的身份缺失与身份建构,这不仅拓宽了汤亭亭小说的研究视角,而且为汤亭亭小说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使汤亭亭小说研究提升到更高的理论层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月茹 陈英敏
女性主义教材观主张改革现存的课程,消除隐藏在课程尤其是教材中的性别歧视,甚至提供女性自己的知识,为先进的性别文化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为教科书编制者提示了有关性别歧视问题多向度、纵深化思考的方向。但其也存在着过分强调性别平等,鼓吹女性认知优越论,课程内容改革定位发生偏差等缺陷。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毛贺力 毛峰林
爱德华.W.萨义德(Edward.w.Said)于20世纪末阐发的东方主义理论作为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理论之一引发了东西方学者的共鸣,因而风靡世界。在这一理论热潮的背景下,不免会出现套用或者误用的嫌疑,生搬硬套地阐释某一具体文本或作家的现象;或者出现以偏概全,完全被东方主义理论而障目,不见更丰富的文本含义等现象。为此,有必要阐明萨义德东方主义理论的缘起,从而明确"东方主义"理论具体的使用语境;通过对西方唯美主义思潮中表现出来的"日本风"等文学文化现象的解析,从另一个角度来阐释"东方主义"的丰富内涵;对唯美主义者追求的东方艺术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为同行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唯美主义乃至东方主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桂香
20世纪70年代女性史兴起后,进步主义教育成为美国女性主义教育史学的重要研究主题。基于对男性主导的进步主义教育研究的批判,女性主义者对杜威的生活经历与教育思想进行性别分析,同时在进步主义教育研究中添加被忽视女性的贡献,掀起重寻女性计划。20世纪90年代后,研究者关注到女性群体内部种族与阶级等差异,黑人女性的教育活动被纳入研究视野;在历史书写上不再满足于事实的陈述,将性别纳入社会权力系统中寻求话语分析。从简单添加到关注内部差异、从还原女性贡献到追寻历史解释,研究路径的转变体现美国史学与女性史学发展变迁的影响。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孔庆荣
在男性视角下,《人民的名义》中的女性形象特征是依附性的。女性在剧中的情场、商场和官场的行动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女性依附于男性的主权地位而存在,是男性作奸犯科的诱因,本身充满了不稳定的自我意识。相对于男性主体地位而言,剧中的女性依旧是男性主权话语体系中的"他者",是被边缘化和客体化的对象。
关键词:
人民的名义 男性视角 女性形象 他者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雪琪
在荣格原型理论之阿尼姆斯原型的观照下,《爱玛》主要女性人物之阿尼姆斯即男性特质,因个体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在发展程度上存在极大差异。爱玛因阿尼姆斯发展过度而男性特质突出,由其被动投射觅得情感归宿;简·费尔法克斯因阿尼姆斯发展适度而提供合理补偿,其正确投射成就美满姻缘;哈丽埃特则因阿尼姆斯发展不足而女性特质浓重,异性交往经历使其得到促发,并最终正确投射。
关键词:
爱玛 女性人物 荣格 阿尼姆斯 投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群
本文在厘清女性主义运动的三次思潮的历史演进的基础上,归纳女性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和女性主义方法论,进而深入到现代西方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女性主义思潮,并描绘出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认识论、方法论以及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中的女性主义研究的内在脉络。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认识论 现代西方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