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99)
- 2023(9280)
- 2022(7235)
- 2021(6555)
- 2020(5222)
- 2019(11558)
- 2018(11487)
- 2017(21435)
- 2016(11313)
- 2015(13191)
- 2014(13157)
- 2013(12901)
- 2012(12194)
- 2011(11390)
- 2010(11288)
- 2009(10696)
- 2008(10313)
- 2007(9164)
- 2006(8698)
- 2005(8159)
- 学科
- 济(76413)
- 经济(76356)
- 管理(27845)
- 业(24141)
- 方法(23370)
- 中国(21687)
- 数学(20981)
- 数学方法(20911)
- 地方(18216)
- 企(17173)
- 企业(17173)
- 农(15546)
- 学(14495)
- 业经(14102)
- 地方经济(12636)
- 贸(12228)
- 贸易(12218)
- 易(11889)
- 发(10743)
- 制(10725)
- 农业(10385)
- 财(10140)
- 环境(9964)
- 融(9877)
- 金融(9877)
- 银(9381)
- 银行(9369)
- 产业(9245)
- 行(9172)
- 体(8917)
- 机构
- 大学(179122)
- 学院(175571)
- 济(92906)
- 经济(91596)
- 研究(71020)
- 管理(61171)
- 中国(54340)
- 理学(51591)
- 理学院(50955)
- 管理学(50309)
- 管理学院(49963)
- 财(38514)
- 科学(38424)
- 京(38287)
- 所(35579)
- 经济学(32358)
- 研究所(32206)
- 财经(30979)
- 中心(29667)
- 经济学院(28935)
- 经(28362)
- 农(25275)
- 北京(25037)
- 江(24993)
- 院(24795)
- 范(23959)
- 师范(23788)
- 财经大学(22946)
- 科学院(22014)
- 业大(20519)
- 基金
- 项目(110060)
- 科学(88066)
- 基金(83060)
- 研究(82671)
- 家(72138)
- 国家(71620)
- 科学基金(60619)
- 社会(58348)
- 社会科(55378)
- 社会科学(55366)
- 基金项目(42153)
- 省(38673)
- 教育(36570)
- 自然(34443)
- 资助(34009)
- 自然科(33659)
- 自然科学(33650)
- 自然科学基金(33095)
- 划(32994)
- 编号(30531)
- 国家社会(26548)
- 发(26106)
- 部(26098)
- 成果(25948)
- 重点(25353)
- 中国(25163)
- 教育部(22943)
- 发展(22364)
- 展(22070)
- 课题(21967)
- 期刊
- 济(109311)
- 经济(109311)
- 研究(62368)
- 中国(35421)
- 财(27645)
- 学报(25132)
- 管理(24897)
- 科学(24729)
- 农(24652)
- 经济研究(19902)
- 大学(19665)
- 学学(18312)
- 融(17885)
- 金融(17885)
- 财经(17379)
- 农业(17000)
- 教育(15992)
- 经(15350)
- 问题(14875)
- 技术(14363)
- 业经(13850)
- 贸(13671)
- 世界(13398)
- 国际(12612)
- 技术经济(10443)
- 业(9724)
- 统计(9212)
- 经济问题(9118)
- 现代(7919)
- 经济管理(7780)
共检索到280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富强
经济学研究的是具体社会关系下人的理性行为以及人类行为造成的经济现象,因而具有强烈的人文性;而且,随着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人们已经开始引入了制度、文化等社会性因素,经济学的人文性已日益明显。正是基于这种人文性特征引发了人们对具体社会中人之理性的重新审视,以及对社会中人之行为的关注,并导致20世纪80年代之后女性主义经济学的勃兴;经济学领域的性别差异又进一步引发了社会性的思考,从而引发了对经济学本土化的探讨。事实上,不同社会文化下的经济学是有差异的,经济学本质上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科学化、客观化和通用化,而是具有强烈的本土化的色彩;而且,如果经济学理论没有本土化,就没有根植性,也就没有创新性,...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蕾 岳淑芳
伴随20世纪女性主义的兴起以及经济学界对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批评,把性别及其价值视为重要要素纳入经济问题研究领域的主张促成了女性主义经济学的勃兴。对新古典经济学过于迷信数理研究范式的批判中,女性主义经济学确实丰富并完善了经济学研究的视角,其关注性别差异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也促进了经济问题研究的发展。但是,由于其缺乏清晰明确的研究范式,而且针对经济发展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未能给出精准的学理解释和阐释、也未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举措等因素而饱受诟病,被视为仅只是一种"思想"而不是经济学学科的分支。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经济学 纳尔逊 新古典经济学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魏建 宁静波
法经济学是一门将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法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现代法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80年代初法经济学的概念引入中国,此后法经济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引入与兴起、兴盛与本土化两大阶段。法经济学的发展离不开法学与经济学两大学科的推动,在不同阶段,法学界和经济学界对法经济学有着不同的态度,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对本土化议题的共同关注下,法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在对本土化问题的实证分析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并正在逐步走向分析范式的本土化。中国法经济学在本土化研究的基础上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对法经济学整个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将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法经济学 本土化 实证分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小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崔绍忠
女性主义福利经济学源于女性主义和新古典福利经济学的理论进展,逐渐成为21世纪颇具活力的福利经济学研究领域。女性主义福利经济学高举女性主义关怀伦理(the eth ic ofcare)的旗帜,首先对新古典福利经济学的功利主义福利观进行了批判,进而从福利主题和内容、研究方法、模型假定等方面对居于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福利经济学提出了挑战,这种批判和挑战为福利经济学走出功利主义困境指明了方向。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富强
现代主流经济学植根于西方社会的文化和心理,其理论假设和分析框架都是基于西方根深蒂固的自然主义思维;而中国社会的文化伦理和现实环境却与西方社会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是中国经济学人在主流经济学领域很难做出相应贡献的根本原因。正因为经济学具有强烈的本土性,其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必须建立在本土行为机理的契合性基础之上,因此,中国经济学的实质发展贵在思维本土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文革 关立新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周业安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实验经济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本土化历程,文章首次对这一历程进行了比较全面和客观地回顾、总结和评价。文章把这一本土化历程划分为萌芽、兴起和初步繁荣三个阶段,并简要描述了这三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和重要特征。其中,以实验室实验研究为主线,重点总结评述了当前实验经济学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以及本土学者与海外学者的学术贡献,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不足,对未来可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江
法经济学本质上是经济学研究范式在法律领域应用的具体形式与结果,通过分析求得的具有相互联系的行为主体的最优化行为是其核心理念,研究的目的是对行为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进行效率评估。社会生活中的法律关系不是从经济学的数学模型中演绎出来的,检验法经济学理论有效性的标准是社会实践而不是完美的数学构建。我国社会特定的学理环境要求法经济学本土化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既要借鉴学习西方法经济学分析方法,同时要体现当今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圣民
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需要经济学实现具备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本文反思西方经济学为追求科学化而丧失实践传统,造成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分裂的过程。从经济学方法论视角探讨西方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审视借鉴西方经济学来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路径。西方经济学只是一种准科学、准现实的研究,作为地方性知识只具备有限的普适性。理论和实践存在内在关联但不存在同一对应的关系,经济实践需要多因素的平衡与多理论的指导。西方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逻辑实证主义,是一种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经济学需要提高实践的地位,将理论还原于实践情境,并在实践情境中构建理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可以且理应在中国持续推进的经济实践中得到构建与完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殷德生
纵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历史变迁, 理论创新才是中国经济学的灵魂, 实现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 必须解决中国经济学的本土化、国际化和规范化问题。本文认为, 中国经济学研究应从本土问题着手, 而其走向国际化的突破口在于将中国制度分析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 重构发展经济学。同时中国经济学要求建立一个良性的理论创新、接受、修正、摒弃的规范化机制
关键词:
经济学 本土化 国际化 规范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缪德刚
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国富论》,不仅是近代学者了解外国经济学说的窗口,也是他们反思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参照物。本文通过对《国富论》在近代中国传播的早期、中期和末期发展演进过程进行全面考察,从经济学汉语表述术语的使用与规范、中外经济思想的解读和比较以及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相互结合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认为《国富论》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近代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初步构建、推动了经济学学术体系的早期形塑,促进了经济学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并逐步与现实社会发展需求相融合,孕育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经济学学科。本文研究不仅对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科学化转型具有重要启发,也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理解。对于辩证看待、汲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有益思想,明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演化逻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左大培
中国的经济需要现代化,中国的经济学也需要现代化。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同仁正在意识到这一点。由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编、张曙光任执行主编的《中国经济学1994》(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一书,就是为促进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所作的一个探索。 《中国经济学1994》是一本文集,共收入12篇文章。这些文章是从《经济研究》、《改革》等海内外一流中文经济学理论刊物1994年发表的文章中选编出来的,其中选自《经济研究》发表的文章有7篇。既然是选编,编者当然有其选录的标准,这些标准已由其执行主编张曙光在为全书所写前言中作了详细的论述。但是作为圈外人的读者们所最关心的,当然不是该书的编者们以什么作选录标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增刚 郗伟明
由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编辑部、山西财经大学主办,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和经济学院承办,浙江大学法律与经济研究中心、《制度经济学研究》编辑部等协办的第十七届(2019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于2019年6月29—30日在山西太原举行。山西财经大学校长刘维奇教授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教授、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史晋川教授、《经济研究》杂志社社长张永山研究员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论坛开幕式由山西财
关键词:
法经济学 法学院 发展与完善 本土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霞 安增科 丁岩
要实现女性的自由发展必须实现经济平等、消除性别差异、让女性在市场活动中与男性拥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但女性的自由发展不能忽视男女性别差异,否则会加剧女性的不平等。因为,在家庭领域,女性的义务大于男性,中国尤其如此。要实现中国女性的自由发展应该承认既有的约束条件——性别不平等,承认不同性别在不同领域的相对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实现市场劳动与家庭劳动的捆绑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