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04)
2023(9263)
2022(8019)
2021(7768)
2020(6601)
2019(15449)
2018(15437)
2017(28397)
2016(17183)
2015(19929)
2014(20531)
2013(19257)
2012(18414)
2011(16896)
2010(17402)
2009(15914)
2008(15988)
2007(14956)
2006(13171)
2005(12068)
作者
(47114)
(39499)
(39429)
(38072)
(25350)
(18827)
(18405)
(15434)
(15014)
(14587)
(13219)
(13173)
(12749)
(12603)
(12566)
(12512)
(12501)
(11729)
(11535)
(11489)
(10105)
(10051)
(9594)
(9302)
(9062)
(9059)
(8884)
(8851)
(8177)
(8035)
学科
(57676)
经济(57622)
管理(40698)
(38631)
(29249)
企业(29249)
方法(26935)
数学(24227)
中国(23971)
数学方法(23863)
教育(23162)
(19225)
(16301)
(14389)
理论(13515)
(12630)
贸易(12628)
农业(12384)
(12281)
地方(12178)
(11412)
业经(11273)
(10417)
教学(10296)
(9437)
银行(9413)
(9246)
财务(9221)
财务管理(9196)
技术(9000)
机构
大学(241269)
学院(234291)
(89360)
经济(87010)
研究(85373)
管理(81799)
理学(69572)
理学院(68629)
管理学(67106)
管理学院(66631)
中国(57882)
(52981)
科学(51070)
(44018)
(42677)
(42677)
师范(42403)
(40093)
研究所(39875)
教育(39215)
(38984)
中心(38392)
北京(34747)
师范大学(34296)
业大(33752)
财经(33019)
农业(31638)
(30330)
(30190)
(29819)
基金
项目(145644)
研究(115663)
科学(114360)
基金(99292)
(84733)
国家(83816)
科学基金(70003)
社会(67867)
社会科(63856)
社会科学(63835)
教育(62486)
(59356)
(52118)
编号(51775)
基金项目(51044)
成果(46648)
自然(43193)
自然科(42114)
自然科学(42099)
资助(41926)
自然科学基金(41351)
课题(39626)
(34591)
重点(34395)
(32923)
(32702)
(30744)
项目编号(30528)
大学(30126)
(30087)
期刊
(99392)
经济(99392)
研究(82704)
教育(66682)
中国(58292)
(36144)
学报(34743)
(32958)
科学(30488)
大学(27820)
管理(27387)
农业(24567)
技术(24126)
学学(23300)
(21180)
金融(21180)
财经(16319)
职业(16266)
业经(16254)
经济研究(15700)
(14096)
(13243)
问题(13195)
图书(12973)
(12181)
论坛(12181)
(11825)
技术经济(10836)
(10554)
(10459)
共检索到369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玲  
近年来,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女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高校作为"人才加工厂"应充分发挥其教育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从专业设置、能力培养、自主创业及就业指导等方面入手,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廖克玲  
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存在这种状况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探讨有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为解决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找出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毓洲  
高校大规模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急剧增加,加之近年来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下岗工人需要再就业,以及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就业教育滞后、大学生就业观不正确等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一部分大学生走出校门就失业。文章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政府要出台引导政策,高校要加强教育,学生要提高自身素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国洪  刘立新  
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宜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是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二是加强就业指导,增强就业技能;三是调整就业心态,避免或减少受挫;四是改变政府职能,搭建就业平台;五是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应对多变的市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琳琳  贾东超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提升就业力是帮助大学生更好就业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力现状的分析,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寻求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浙江财经学院学生课题组  
为了解当前女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本课题组于2011年6-7月期间,对杭州市下沙5所财经类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企业资深人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的现场访谈,以及对已就业的女大学生的跟踪调查,分析女大学生当前就业质量、择业取向、求职渠道、就业意愿等问题,并给予合理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丽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女大学生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对这一问题予以正确分析和认识。各高校应充分关注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引导她们克服自卑心理,摒弃依赖和等待心理,转变随意和攀高的就业态度,通过自身的努力,增强就业竞争力,选择通往成功的最佳途径。文章就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以期帮助调整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提高其就业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郝宁  
就业难是当代女大学生所面临的重要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性别歧视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文在阐述女大学生就业难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强化对妇女生育价值的认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体系、走出"女性化"角色教育模式等应对措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海群  
高等院校能否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占在校生总规模已近半数的女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社会评价高等院校办学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充分认识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积极探索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对于贯彻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陶培之  
城镇化发展与就业结构变化有较强的相关性。我国城镇化发展促进了女大学生就业,而女大学生投身城镇化建设事业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以人为本的新城镇化建设应着力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完善中小城镇功能结构,支持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必将得到缓解甚至在一段时间后最终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边勃  杨宇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涉及社会价值体系对女性的偏见或歧视、企业经济价值与女性社会价值的冲突、法律保障相对滞后等多个方面。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从转变社会价值观、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和学校教育等方面多管齐下,共同构建女大学生就业服务和保障体系,促进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敬伟  陈军  
大学生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大学生中开展就业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等。一、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发展和现状在我国,在大学生中开展就业指导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16年。当时的清华学校就开展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活动,并且成立了相关的机构,随后其它学校也纷纷效仿,为社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其整体收效甚微。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劳动力就业采取统包统分的办法,就业指导一度被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展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也在逐步深化,为就业指导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谭军华  冯丽霞  
根据调查,现在的工科女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压力很大,对就业前景比较茫然的就业心理,且一部分工科女大学生还存在比较焦虑的心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只有模糊的想法等等心理。相对于工科的男性就业现状,很多企业存在歧视工科女大学生等等现象。本文首先阐述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并阐述了其就业价值观的形成原因,最后根据现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工科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相关的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谭忠秀  
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背负女性、少数民族、家庭贫困三重不利条件,是就业中的特别弱势群体。本文从社会、用人单位、学校、家庭及个人几方面分析了导致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文章指出政府应完善促进公平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与保障措施;高校要重视对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家庭应给予更多的亲情关怀与精神鼓励;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自身要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