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18)
2023(8132)
2022(6674)
2021(6561)
2020(5391)
2019(12639)
2018(12743)
2017(22695)
2016(12823)
2015(14811)
2014(15117)
2013(13817)
2012(12302)
2011(11113)
2010(11633)
2009(10308)
2008(10050)
2007(9430)
2006(8162)
2005(7266)
作者
(33768)
(27910)
(27739)
(26459)
(17787)
(13418)
(12698)
(10777)
(10507)
(10344)
(9590)
(9326)
(9163)
(8792)
(8549)
(8479)
(8381)
(8258)
(8152)
(7939)
(7048)
(6852)
(6695)
(6637)
(6500)
(6267)
(6241)
(6226)
(5701)
(5576)
学科
(41814)
经济(41776)
管理(40520)
(38059)
(34046)
企业(34046)
方法(20638)
数学(17838)
数学方法(17244)
技术(16412)
中国(14385)
理论(13178)
教育(12419)
技术管理(11801)
(11342)
教学(11278)
业经(10626)
(9685)
(8150)
(7701)
农业(7402)
地方(7394)
(7127)
银行(7115)
学法(7075)
教学法(7075)
(6903)
(6886)
(6762)
(6581)
机构
大学(169464)
学院(169412)
管理(65460)
(59140)
经济(57479)
理学(56216)
理学院(55576)
管理学(54050)
管理学院(53739)
研究(49945)
中国(36466)
(36024)
科学(30603)
(28088)
(27731)
(26106)
师范(25903)
(23818)
中心(23564)
技术(23343)
北京(23153)
(22948)
业大(22820)
财经(21634)
(21629)
研究所(21304)
教育(20215)
师范大学(20140)
职业(19811)
(19467)
基金
项目(109537)
科学(86862)
研究(86471)
基金(74230)
(62765)
国家(62126)
科学基金(54789)
社会(51141)
社会科(48312)
社会科学(48301)
(47696)
教育(45438)
(39153)
基金项目(38603)
编号(37914)
自然(34814)
自然科(34131)
自然科学(34127)
自然科学基金(33502)
成果(31779)
资助(30708)
(28803)
课题(28628)
创新(25702)
重点(25054)
(23937)
项目编号(23412)
(23338)
大学(23240)
(23048)
期刊
(67158)
经济(67158)
研究(53049)
中国(45117)
教育(44121)
管理(28057)
(22818)
学报(22212)
技术(21681)
科学(21104)
(19863)
大学(18992)
学学(15872)
农业(13670)
职业(12841)
(12747)
金融(12747)
业经(12310)
图书(11407)
科技(11083)
财经(10261)
经济研究(10105)
(9940)
技术经济(9769)
(9691)
论坛(9691)
统计(9124)
(8927)
(8262)
书馆(8205)
共检索到262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婷  宋兴明  
造就创新人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与核心。在这个进程中,我们不能不高度关注女性人才,特别是女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据调查,目前,我国两院中女院士仅占5.6%,在国家"863计划"专家组中没有女性成员,"973计划"选聘的首席科学家中女性仅占4.6%。要改变我国高素质女性人才和女性创新人才更为紧缺的现状,如何根据女性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女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界,尤其是女子院校要着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兄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更新越来越快,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加。创新是当代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主题,实施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国际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创新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建华  关海庭  宋鑫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帆  
如何构建有效提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大课题,是事关高校发展,事关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重任。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两个基本诉求。前者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规格;后者在教育部教改与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东君  
创新实践教育是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创新团队建设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是向社会输送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只有切实结合自身的实际,把创新实践教育作为教改的突破口,真正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真正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华  李桃  
实践育人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特殊的育人方式和途径,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载体,可以完善知识能力与人格品质,培养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经过调研和实地走访,分析辽宁省高校实践育人的现状与学生诉求,通过一种思想,两大模块,三个结合,四种途径,完成五项内容,从而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下的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蒲洁  
本文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提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并从思想观念、制度机制和物质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其中思想观念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和灵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志卫  
高校要培养出优秀的工科实用创新人才,需要建立分类投入、分类指导、分类培养的教育模式,需要建立科学为先、科普为基、科研为主的文化模式,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孕育、统筹规划的实践模式等,以建立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辉  刘传玺  
高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能否发挥其"首要的社会职能",并体现其"根本的社会价值",取决于是否能培养数以万计的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所难以胜任的。文章从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对外交流、构建创新型大学文化等几个方面,对改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段远源  张文雪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晁洁   龚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开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为全面落实落细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进行教育教学深化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也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投入到创新创业的大军中。虽然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取得显著成绩,但高校同样面临着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缺乏,产学研合作不深入等问题。文章从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大赛等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以期能够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起郁  陈秋华  
本文针对林业发展新阶段和当前林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主要问题,对完善林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作初步探讨,提出林业定向培养、教育培训、人才储备等人才增量机制和项目带动、市场评价、过程激励等林业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能力提升机制,并提出以科学人才观念为导向、建立多元投入体系、强化现代管理理念和营造良好育才氛围是实现林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保障措施。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葛万军  
从2019年国家对退役军人大学生百万扩招政策的出台,到2020年教育部出台扩大退役军人专项研究生招生政策,再到2022年免试入读本科,目前全国退役军人大学生每年扩招八千人,全国高校里退役军人大学生已近百万之巨,几近2022年1076万应届毕业生的10%。全国数量庞大的退役军人大学生,还因其独特的军人奋斗禀赋,可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大的新引擎,因此,对退役军人大学生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培养的研究有重大政治意义。站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度对退役军人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创新创业、终身教育进行研究,对社会稳定、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退役军人大学生经过军营锻炼和政治洗礼,其吃苦耐劳的竞争意识能带动校园风气,对大学生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和红色思政培养有教育指导意义。本课题的实践目的是,立足双创开展全面调研,了解退役军人大学生需求,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政府、社会、学校等系统教培组织,构建退役军人大学生全生命周期培养服务保障模式。本文的理论目的是,通过对全生命周期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和创新理论的创新运用,从退役军人大学生这个细分目标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新引擎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锋  张宇庆  
大学中学的无缝衔接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大学中学的无缝衔接是当前学界或业界研究较少的一个问题。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造就需要大学与中学共同努力。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与以往教育改革不同,新一轮高考改革对招考体系中的考试内容、评价标准、选拔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裴晓敏  张增常  
以完备心理品质评价体系为指导,对"行商"概念进行了分析,并从行商视角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构建了集智商、情商、行商于一体的创新型人才评价和集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技术素质为一体的完备素质教育结构,对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