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7)
- 2023(9062)
- 2022(7555)
- 2021(7183)
- 2020(5787)
- 2019(13537)
- 2018(13102)
- 2017(25027)
- 2016(13467)
- 2015(15317)
- 2014(15132)
- 2013(15135)
- 2012(14001)
- 2011(12855)
- 2010(12694)
- 2009(12100)
- 2008(12236)
- 2007(10962)
- 2006(9757)
- 2005(9320)
- 学科
- 济(61272)
- 经济(61168)
- 管理(44724)
- 业(40623)
- 企(34578)
- 企业(34578)
- 方法(27782)
- 数学(25376)
- 数学方法(25268)
- 财(19816)
- 中国(19206)
- 制(17992)
- 农(13998)
- 贸(13885)
- 贸易(13874)
- 易(13647)
- 务(12652)
- 财务(12631)
- 财务管理(12608)
- 体(12384)
- 银(12228)
- 银行(12214)
- 融(12155)
- 金融(12153)
- 企业财务(12130)
- 业经(12126)
- 行(11761)
- 体制(10725)
- 环境(8840)
- 学(8577)
- 机构
- 大学(202820)
- 学院(197944)
- 济(98450)
- 经济(96960)
- 管理(75516)
- 研究(71669)
- 理学(64303)
- 理学院(63670)
- 管理学(62997)
- 管理学院(62610)
- 中国(59748)
- 财(49131)
- 京(42656)
- 财经(38741)
- 科学(36017)
- 经(35601)
- 所(35002)
- 经济学(33471)
- 中心(31869)
- 研究所(30949)
- 经济学院(30105)
- 财经大学(29332)
- 江(28057)
- 北京(27908)
- 农(26260)
- 院(25443)
- 业大(22889)
- 商学(22343)
- 范(22177)
- 商学院(22126)
- 基金
- 项目(124561)
- 科学(100902)
- 基金(96837)
- 研究(92607)
- 家(83552)
- 国家(82987)
- 科学基金(71924)
- 社会(64629)
- 社会科(61657)
- 社会科学(61645)
- 基金项目(49573)
- 自然(43878)
- 自然科(42959)
- 自然科学(42946)
- 自然科学基金(42281)
- 省(42228)
- 教育(42177)
- 资助(40785)
- 划(37120)
- 编号(34397)
- 部(31207)
- 制(29835)
- 成果(29155)
- 国家社会(29018)
- 重点(27908)
- 教育部(27862)
- 中国(27406)
- 人文(26015)
- 创(25819)
- 发(25567)
共检索到313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虞文微 张兵 于琴
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率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套利限制的角度来解释"特质波动率之谜",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造套利限制指标进行投资组合分析以及采用Fama-Macbeth回归,实证验证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显著的"特质波动率之谜"。研究发现,高套利限制因子情况下"特质波动率之谜"更为显著,而在低套利限制因子情况下"特质波动率之谜"不再显著,从套利限制因子的角度,能够解释中国股票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之谜"。进一步,通过分解特质波动率对于收益率影响系数,量化分析了套利限制因子对于"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华平 叶建华
实证研究发现,股票特质性波动率在国内外股票市场中存在显著的负向溢价,这被称之为特质性波动率溢价之谜,探究其成因是当前财务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构建资产组合及回归分析法,发现投资者极端收益率偏好对特质性波动率溢价之谜的解释力较弱,但基于中国A股市场构建的有限套利指标对该资产定价异象存在较强的解释力。本文丰富了特质性波动率负向溢价存在性及成因研究,对于优化中国股票市场规制也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左浩苗 郑鸣 张翼
本文对中国股票市场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探讨"特质波动率之谜"是否存在。我们发现,中国股票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在控制了表征异质信念的换手率后,这种负相关关系消失了。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在卖空限制和投资者异质性的共同作用下,资产价格会被高估从而降低未来的收益率,造成了中国市场上的特质波动率之谜。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邓雪春 郑振龙
文章讨论了中国股市是否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实证结果表明,滞后的特质波动率并不是预期特质波动率的一个好的估计值。所谓"特质波动率之谜"是由于研究者错误地使用滞后的特质波动率来取代预期特质波动率而出现的伪现象。文章采用对每支股票的对数特质波动率序列建立ARMA模型的方法提取预期特质波动率,并利用横截面回归研究预期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这种正向关系即使在考虑了各种控制变量并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
关键词:
特质波动率 预期收益率 异质信念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虹
近年来,关于股市“特质波动率之谜”的研究众多,但尚未有一致的认识。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思想,基于前景理论,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投资者行为是否对股票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的关系产生影响。通过二维分组法和横截面回归法实证发现:我国股市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间存在反向关系,并且这种反向关系在股票处于获利域时得到进一步加强,说明股票未实现的资本利得确实影响了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间的关系。本文结合我国股市发展现状合理解释了实证结果,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投资者行为的重要性的认识。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亚仙 李洋洋
本文以A股股票为研究对象,通过投资组合分析和Fama-MacBeth横截面回归发现,中国股市确实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即特质波动率和预期收益率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当控制换手率和历史最大日收益率后,这种负相关关系不再显著。然后量化分解各控制变量对"特质波动率之谜"的解释力,发现历史最大日收益率和换手率的解释力占比高达70%,从而得出中国"特质波动率之谜"的成因主要是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存在及投资者对彩票类股票的偏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虹
近年来,关于股市"特质波动率之谜"的研究众多,但尚未有一致的认识。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思想,基于前景理论,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投资者行为是否对股票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的关系产生影响。通过二维分组法和横截面回归法实证发现:我国股市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间存在反向关系,并且这种反向关系在股票处于获利域时得到进一步加强,说明股票未实现的资本利得确实影响了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间的关系。本文结合我国股市发展现状合理解释了实证结果,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投资者行为的重要性的认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智明
利用中小板指数和上证指数的日超额收益率数据,采用半参数局部多项式回归法,研究了中国中小板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的关系,探讨了中国中小板市场是否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现象。结果显示:总的来说,中国中小板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这种正相关关系并不稳定;当股票市场行情较好时,中小板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正相关;当股票市场行情较差时,两者负相关;当上证指数的日超额收益率为负时,中小板市场出现"特质波动率之谜"现象。
关键词:
特质波动率 风险溢价 中小板市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霖 秦宛顺
本文以最近六年沪深市场的股票价格数据为依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检验了影响股票收益率的因子数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套利定价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适用性做了细致的检验。研究发现,影响股票收益率的因子有9个左右,明显多于美国股市上的因子数目,但套利定价模型并不适用于中国股市,这很可能意味着中国股市没有达到充分竞争的要求,市场中可能存在套利机会。
关键词:
套利定价 因子分析 收益率生成过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辉
本文根据上海A股市场流通总市值计算波动率,并将整个市场分为上涨阶段和下降阶段以及将波动率分为可预见部分和不可预见部分,来探讨市场收益与波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股市是弱有效性,其投资者整体上是风险偏好者,并且投资者在市场下降阶段的行为比上涨阶段的行为复杂得多。
关键词:
股票市场 波动率 周期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莹 肖欣荣 王铎
本文研究了中国A股市场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异质性波动率之谜",分别在我国融资融券制度推行初期和后期,构建了两阶段的双重差分回归模型,比较融资融券制度的政策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在融资融券制度推行初期,两融标的股票"异质性波动率之谜"现象未能得到有效抑制。融资融券制度推行后期,A股市场融券交易总量快速增长,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异质性波动率之谜"现象相对非融资融券股票得到明显抑制,这一抑制效应对于融券交易活跃的股票更为显著,说明融券交易的活跃程度对于抑制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异质性波动率之谜"现象起主要作用。
关键词:
融资融券 异质性波动率之谜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陈慰 张兵 徐硕正
基于1995~2017年2698家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据,利用Fama-Mac Beth回归、排序分组等方法实证分析低换手率溢价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显著的低换手率溢价现象,当期换手率低的股票能够获得更高的预期收益;尽管股票换手率能够反映其流动性,然而流动性溢价不能较好解释低换手率效应,投资者的异质信念和套利限制对低换手率溢价的解释力更强。究其原因,低换手率溢价由投资者异质信念与市场套利限制共同造成的错误定价和价格的延期纠正。因此,投资者应回归到理性投资,切忌盲目追热。
关键词:
换手率效应 异质信念 套利限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虞文微 张兵 赵丽君
笔者以1996—2015年2698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投资组合分析以及Fama-Macbeth、双重差分方法,从异质信念、卖空机制的角度探讨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研究发现,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之间呈现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低特质波动率股票有着高预期收益率,而高特质波动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较低。在控制了一系列可能影响收益率的因素后,这种负相关关系仍然存在,但是换手率因素可能影响"特质波动率之谜"。进一步,建立双重差分模型,证实融资融券的开展能够降低异质信念以及特质波动率水平,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检验,发现这种负向关系仍然显著存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虞文微 张兵 赵丽君
笔者以1996—2015年2698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投资组合分析以及Fama-Macbeth、双重差分方法,从异质信念、卖空机制的角度探讨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研究发现,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之间呈现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低特质波动率股票有着高预期收益率,而高特质波动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较低。在控制了一系列可能影响收益率的因素后,这种负相关关系仍然存在,但是换手率因素可能影响"特质波动率之谜"。进一步,建立双重差分模型,证实融资融券的开展能够降低异质信念以及特质波动率水平,通过倾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余欣伟
本文利用中信标普国债指数收益率作为国债市场收益率,沪深3 0 0指数收益率作为股票市场收益率,对我国国债市场波动率与股票市场波动率在2001年到2011年间的变动趋势进行了考察。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在2001年到2011年间,国债市场波动率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此外,本文进一步考察了国债市场波动率和股票市场波动率的变化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2003年到2011年期间,两市场波动率的变动方向显著相反。
关键词:
国债市场 股票市场 波动率 变动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