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43)
2023(15698)
2022(13309)
2021(12479)
2020(10580)
2019(23832)
2018(23710)
2017(44799)
2016(24761)
2015(27625)
2014(27553)
2013(26962)
2012(24814)
2011(22181)
2010(21926)
2009(20181)
2008(19843)
2007(17379)
2006(15118)
2005(12969)
作者
(74046)
(61434)
(61192)
(58087)
(39080)
(29673)
(27625)
(24405)
(23544)
(21889)
(20962)
(20698)
(19619)
(19269)
(19064)
(18898)
(18777)
(18445)
(17542)
(17535)
(15619)
(15023)
(15004)
(14073)
(13811)
(13693)
(13543)
(13435)
(12376)
(12302)
学科
(92713)
经济(92588)
管理(73839)
(67696)
(57005)
企业(57005)
方法(44135)
数学(37934)
数学方法(37474)
(25343)
(25319)
中国(24539)
(23250)
业经(21319)
(18431)
(17751)
贸易(17745)
地方(17601)
(17236)
农业(16768)
理论(16668)
(16280)
财务(16200)
财务管理(16175)
技术(15381)
企业财务(15353)
(15152)
环境(14594)
(14579)
银行(14504)
机构
大学(350879)
学院(348412)
管理(136507)
(131472)
经济(128495)
理学(118964)
理学院(117580)
研究(116644)
管理学(115305)
管理学院(114698)
中国(85132)
科学(76788)
(74913)
(65690)
(60054)
(59805)
业大(58724)
研究所(55057)
中心(52975)
农业(52205)
(50211)
财经(48724)
北京(46793)
(45543)
师范(44927)
(44436)
(42294)
(40743)
技术(38599)
经济学(38560)
基金
项目(245942)
科学(190957)
基金(177575)
研究(172838)
(158126)
国家(156806)
科学基金(132951)
社会(107275)
社会科(101540)
社会科学(101513)
(96465)
基金项目(94749)
自然(89501)
自然科(87445)
自然科学(87417)
自然科学基金(85849)
(81906)
教育(79444)
资助(73024)
编号(69682)
成果(55692)
重点(54884)
(52959)
(51057)
(50960)
课题(47973)
科研(47792)
创新(47609)
计划(46741)
大学(45054)
期刊
(139760)
经济(139760)
研究(96912)
学报(66575)
中国(65851)
(58947)
科学(56343)
管理(49254)
大学(48947)
学学(46316)
(45596)
农业(40407)
教育(39232)
技术(28606)
(26817)
金融(26817)
业经(23752)
财经(23450)
经济研究(22531)
(21276)
(20003)
图书(18899)
(18580)
科技(18375)
业大(18134)
问题(17990)
理论(16194)
技术经济(15850)
商业(15316)
实践(14884)
共检索到498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德锋  江霞  赵平  
本文从奖励分享角度探讨品牌体验分享行为对分享者本人原有品牌至爱的影响,并考察奖励水平、奖励类型及奖励来源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1)奖励体验分享有助于构建分享者的品牌至爱,奖励正面的体验分享对分享者本人的品牌至爱具有正向影响,奖励负面的体验分享可以减小分享者品牌至爱的负向变化,但是高低奖励水平的影响并不存在显著差异;(2)在正面分享情境下,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负面分享情境下,精神奖励的影响作用更大;(3)不管在正面还是负面分享情境下,与来自第三方的奖励相比,来自回应方的奖励对分享者的品牌至爱改变更大。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曾慧  魏静  刘燕  
虽然互联网的出现突破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但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空间距离究竟能否对顾客在线分享意愿产生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空间距离和消费者抗拒体验对消费者朋友圈分享奖励计划的影响。实验一主要考察在不同空间距离下的朋友圈分享奖励计划对消费者的影响,结果发现远空间距离比近空间距离带来更低的消费者心理所有权、更高的感知社会成本和更低的分享意愿,同时心理所有权和感知社会成本是空间距离对分享意愿影响的中介变量。在此基础上,实验二主要考察消费者抗拒体验在空间距离与消费者反应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再次证实了远空间距离和近空间距离对消费者的差异影响,并证实了抗拒体验在空间距离与消费者反应关系间具有调节作用:抗拒体验强的消费者比抗拒体验弱的消费者在空间距离对心理所有权、感知社会成本和分享意愿的影响上差值更大。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曾慧  魏静  刘燕  
虽然互联网的出现突破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但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空间距离究竟能否对顾客在线分享意愿产生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空间距离和消费者抗拒体验对消费者朋友圈分享奖励计划的影响。实验一主要考察在不同空间距离下的朋友圈分享奖励计划对消费者的影响,结果发现远空间距离比近空间距离带来更低的消费者心理所有权、更高的感知社会成本和更低的分享意愿,同时心理所有权和感知社会成本是空间距离对分享意愿影响的中介变量。在此基础上,实验二主要考察消费者抗拒体验在空间距离与消费者反应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再次证实了远空间距离和近空间距离对消费者的差异影响,并证实了抗拒体验在空间距离与消费者反应关系间具有调节作用:抗拒体验强的消费者比抗拒体验弱的消费者在空间距离对心理所有权、感知社会成本和分享意愿的影响上差值更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曾慧  郝辽钢  于贞朋  
基于社会交易理论,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C2C电子商务环境下奖励对消费者在线评论的影响。实验一主要考察消费者在不同产品满意度下对好评奖励计划的不同反应,结果表明当消费者对产品满意时,奖励计划能提高消费者的好评意愿和店铺评价;而当消费者对产品不满意时,奖励计划会降低消费者的好评意愿和店铺评价。实验二主要考察在消费者对产品满意情况下影响消费者在线好评的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所需付出努力程度较低的好评奖励计划比努力程度较高的好评奖励计划能带来更高的好评意愿和店铺评价;同时努力程度对消费者好评意愿和店铺评价的影响均受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尉  梅姝娥  江芬芬  
构建双层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了企业分享奖励机制中的价格策略以及奖励策略,讨论了消费者社交关系强度、分享者面子敏感程度、潜在消费者对分享动机怀疑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消费者之间的社交关系越亲密,或者奖励额度越高,分享者的分享积极性越高;分享奖励机制适用于消费者关系强度适中的社交媒体或者社交圈子,在此前提下,随着消费者之间社交关系的增强,企业能够获得更多收益;企业应该降低分享信息的商业目的性,以更加社交化的方式让消费者分享信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正沛  李国鑫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从众筹平台和社交网络平台两个层面分析奖励众筹用户的项目分享意愿。研究发现:用户对项目的认可度受到项目展示视觉效果、信息质量、项目创新性以及众筹用户风险感知的影响;在社交网络平台层面,用户的分享意愿受到自我形象表达和社会互动动机的驱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琴琴  张梦  付晓蓉  
学术界早就关注虚拟社区知识分享的激励问题,但主要探讨单一激励模式对知识分享的影响,而对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这两种激励的交互作用少有研究进行深入分析。文章通过情景模拟实验,研究旅游虚拟社区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交互作用对用户知识再分享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有精神奖励的情况下,物质奖励不是越高越好,高水平物质奖励不如低水平物质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激励作用;与此同时,低水平物质奖励比没有物质奖励好,即不存在“少不如无”的现象。此外,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自我效能和获益感知的中介作用,揭示了两类奖励的交互作用对知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强  蒋玉石  周雪  朱家稷  
微信朋友圈因其信息分享的便捷性已成为企业进行产品推广的关键渠道,企业希望通过产品信息及奖励策略促进消费者的分享行为,但实际中消费者却出现了分享后迅速删除商业信息的行为。本文基于主观规范理论和动机理论对这一行为进行了解释,并通过3个实验建立了身份认同型产品信息和经济奖励对微信用户分享意愿和分享时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身份认同型产品信息能够激发个体的自我呈现动机,带来更为积极的分享意愿和分享时间;经济奖励策略正向影响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分享意愿,却负向影响其分享时间;由于动机的挤出效应,经济奖励调节了自我呈现在身份认同型产品信息与分享行为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当具有经济奖励时,自我呈现的中介作用将会减弱;反之,将会增强。本研究拓展了社交媒体中消费者分享行为的理论内涵,为企业的社交媒体营销提供决策支持,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文霞  李斌  
视频分享网站中的影响者能够通过发布原生广告影响潜在的消费者,分享奖励也是一种重要的营销方式,但包含分享奖励的原生广告对消费者参与的影响尚需探讨。基于信号理论,通过爬虫采集B站中影响者发布的抽奖原生广告相关数据,构建了信息源影响力、活跃度和分享奖励与转发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影响力、活跃度和分享奖励显著正向影响转发量;活跃度在影响力与转发量之间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活跃度在分享奖励与转发量之间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以上结论表明,广告赞助商应同时结合发布者的特征和分享奖励开展抽奖广告营销,以提升广告的营销效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彦婷  段光  杨忠  金辉  
通过对高科技企业366名研发人员的实地调查,从主观规范的视角探讨物质奖励和集体主义文化对员工知识共享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集体主义文化对研发人员知识共享意愿的产生具有积极影响,主观规范在其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与预期假设不同,物质奖励对知识共享意愿并无显著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楠  陈详详  陈劲  
物质奖励对知识共享是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厘清物质奖励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有助于理解现有研究关于物质奖励对知识共享影响的争论,推动该理论进一步发展。以现有文献为基础,理清了物质奖励与知识共享之间的争议关系,构建了物质奖励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框架,从整合视角进一步分析了争论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现有研究不足,提出未来可以通过划分知识类型、细化物质奖励及奖励对象,引入新视角、引入新的调节及中介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构建物质奖励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框架,不仅有利于加深对物质奖励影响知识共享过程的理解,推动该理论进一步发展,也能更好地指导企业运用物质奖励对员工知识进行管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磊  
回归人性的视角探析作为生命存在的人对于奖励具有哪些内在诉求,是正确认识奖励教育价值与功能的必要前提。教育中奖励的运用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并始终不渝地坚持公正的原则。对学生成长最具价值的奖励应当能够唤醒他们内在自我完善的力量,让他们沉浸在自主学习的无限乐趣之中,帮助他们掌握更多学习策略,从而获得一种健全的人格和普遍适应的能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翊敏  周素红  刘容  
近年来企业开始引入"推荐奖励计划",用以鼓励现有顾客向其他人推荐其使用过的产品或服务。本文研究了推荐奖励计划中"奖励额度"和"奖励分配方案",对消费者推荐意愿的影响,分析了口碑传播媒介和产品涉入度的调节作用,认为奖励额度会增强消费者的推荐意愿,而且随着奖励额度的增大推荐意愿会逐渐增强;奖励分配方案也会影响消费者的推荐意愿,与只奖励现有顾客相比,在同时奖励现有顾客和新顾客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推荐意愿更强烈,口碑传播媒介和产品涉入度会对以上两种影响产生调节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小宋  李美华  
奖励是美国课堂管理中用得最多的技能之一。各种课堂管理理论流派及其模式在管理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奖励。本文旨在探讨奖励的有效性,提高课堂管理的效能。本文在接受布罗菲关于有效表扬的12条建议的基础上,扩大了表扬的研究范围,提出了有效奖励的30条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托马斯·奥尔森  
关于卓越教学的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学者型的教学方式?什么是学者型的教师?我认为可以这样定义:首先作为学者型的教师,他的第一个职责是教师,同时,他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大量的观察,观察教学的结果,同时阅读大量的文献。与此同时,他要将教学视为一种职业。要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需要将自己的发展同整个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什么是学术?什么是学问?在高等教育机构范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