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55)
2023(3350)
2022(2530)
2021(2729)
2020(1848)
2019(4556)
2018(4701)
2017(6352)
2016(4851)
2015(5636)
2014(5715)
2013(4628)
2012(4301)
2011(3896)
2010(4291)
2009(3380)
2008(3257)
2007(3015)
2006(2687)
2005(2598)
作者
(9656)
(7926)
(7924)
(7754)
(5104)
(3828)
(3792)
(3323)
(3106)
(3092)
(2750)
(2722)
(2700)
(2600)
(2545)
(2479)
(2467)
(2467)
(2427)
(2348)
(2268)
(2122)
(2046)
(1932)
(1887)
(1883)
(1854)
(1775)
(1746)
(1710)
学科
教育(19189)
中国(9430)
教学(7626)
管理(7265)
理论(7116)
(5126)
经济(5113)
(4491)
学法(4159)
教学法(4159)
(3906)
(3839)
企业(3839)
(3612)
思想(3604)
学理(3561)
学理论(3561)
研究(3489)
(3446)
发展(3442)
政治(3414)
(3320)
改革(3287)
思想政治(3243)
政治教育(3243)
治教(3243)
德育(3210)
高等(3204)
学校(3083)
技术(2894)
机构
大学(53578)
学院(49459)
教育(26375)
研究(20453)
(18677)
师范(18604)
师范大学(15578)
(13350)
职业(13172)
技术(11598)
科学(11035)
管理(11013)
教育学(10247)
(10131)
(9620)
北京(9573)
(9427)
职业技术(9167)
中国(9074)
理学(9006)
经济(8994)
理学院(8774)
研究所(8516)
管理学(8414)
中心(8367)
管理学院(8281)
技术学院(7936)
(7870)
(7650)
教育学院(7516)
基金
研究(30830)
项目(28664)
教育(24552)
科学(23427)
成果(16462)
编号(16308)
课题(15402)
基金(15370)
社会(15255)
社会科(14031)
社会科学(14030)
(13931)
(13197)
(13145)
(12043)
国家(11733)
规划(10643)
(9835)
项目编号(9513)
科学基金(9323)
研究成果(9266)
(8943)
年度(8878)
重点(8283)
(8211)
(8208)
(8185)
阶段(8158)
(8048)
教育部(7940)
期刊
教育(48410)
研究(26571)
中国(23887)
职业(12879)
(11249)
经济(11249)
技术(10600)
技术教育(8666)
职业技术(8666)
职业技术教育(8666)
高等(5594)
大学(5371)
(5188)
论坛(5188)
成人(5075)
成人教育(5075)
学报(4927)
高等教育(4739)
(4689)
管理(4501)
(4457)
科学(4254)
职教(4120)
发展(3861)
(3861)
图书(3750)
(3749)
比较(3429)
教研(3166)
高教(3166)
共检索到91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鹰  
奖励作为一种常用的激励手段,在当前教育教学中得到普遍而广泛的运用,但由于人们对奖励的有关认识不够清晰,导致实践中出现误用、错用、滥用等偏差。正确把握奖励的本质,厘清奖励的作用与机制,了解奖励实施的适用性性特征,运用实践智慧,强化实践反思,使奖励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意义,对于深化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们探索奖励问题的关键所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磊  
回归人性的视角探析作为生命存在的人对于奖励具有哪些内在诉求,是正确认识奖励教育价值与功能的必要前提。教育中奖励的运用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并始终不渝地坚持公正的原则。对学生成长最具价值的奖励应当能够唤醒他们内在自我完善的力量,让他们沉浸在自主学习的无限乐趣之中,帮助他们掌握更多学习策略,从而获得一种健全的人格和普遍适应的能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文跃然  张兰  
小文是一家连锁快餐店的前台点餐员,其时薪只有4.5元,一天干满8小时才三十几块钱,而且这份工作既无挑战性又很繁琐劳累,更谈不上乐趣了。但是,小文很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谈起她的工作、她的老板和公司来却是十分得热情。她这样对人们解释:"其实我喜欢的是老板对我所付出的努力的认可,他经常在大家面前赞扬我。在上半年,我已经两次被评选为‘月度工作明星’了。只有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子华  
教育实践是人们基于对教育的理解而展开的,而对教育的理解又是以对教育的设问方式为前提的。自古以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教育思维方式,即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和关系论的思维方式。前者是追问教育本质的哲学思维,后者则是认识和把握教育现象的科学思维。恰恰是关系论的教育思维方式,引入了教育的主体性原则,从而带来教育实践的根本性变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晓慧  
"三全育人"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顺应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契合了思政工作的发展规律。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协调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各方面育人责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磊  
劳动教育既是"五育并举"育人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方式变革创新的重要路径,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维的限制和束缚,很多高校未能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即便个别院校开展了劳动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机制不健全、形式片面化、观念边缘化、趋向功利化等特征,限制了劳动教育原有功能的发挥和学生的全面成长。文章结合劳动教育在新时期的现实意蕴,针对其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不足,从多个维度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改善措施和有效实践路径,为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效、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进行了有益探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贺武华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教育民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更体现在教育领域,直指推进教育民生要在目标、内涵、要求等方面发生新变化。新时代教育民生是建立在民生观、教育观以及相关的公平观、发展观、质量观等基础之上的一个综合性概念。教育民生的层次性和进阶性内在特征,使得教育民生诉求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从对民生“三感”的超越性要求,到精神性民生的普遍性追求,教育民生呈现“水涨船高”之势。新时代推进教育民生要特别重视重点领域的阶段性教育民生,高度关注普遍性的精神性教育民生,坚持底线思维推进托底性教育民生,以及切实加强教育民生建设的评价监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宜江  朱家存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义务教育普及化、均衡化发展实践的总结与提升。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不仅是价值引领式发展和学校优质特色化发展,也是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实践价值:关注县域推进同时,更加突出省级统筹;在采取保护型、补偿型政策举措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发展型举措;兼顾义务教育发展外延式评价,更加注重内涵式评价;持续促进义务教育内部均衡,更加注重调适义务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周国斌  李颖辉  
培养人是教育的价值规定与实践内容,而使人成之为"人"正是其全部价值意义的核心表达。在任何的教育实践中,"人"都理应处于最高的价值位序,都需要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归根结底,实现人的主体、自由与完整的发展,正是教育的人学宗旨。"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但强调了教育之为"教育"的本质规定性,而且彰显了对"人"的人学关怀。在当代,教育出现了严重的价值异化现象,偏离了"育人为本"的实践基点与人性使命。要回归"育人为本",落实使人成之为"人"的教育宗旨,就需要不断夯实教育的人性基础,积极推进教育的自我变革与实践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郝万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一主题,向世人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总要求,是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吹响的前进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韬  林凌  
本文尝试诠释和重构赫尔巴特在《1802年教育学讲座》中提出的"教育机智"的概念,考察该词作为教育学概念的历史和内涵,并探讨"教育机智"理论作为赫尔巴特教育学理论的起点与其教育行动理论的关联。在赫尔巴特之后,"教育机智"相关理论不仅得到了赫尔巴特学派和精神科学教育学的延续和发展,也得到了当代实证研究者的关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再胜  
近年来,行为合约激励理论力争突破现有经济学激励理论研究的迷思,开始尝试将影响信念、偏好和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引入到代理双方的行为博弈分析之中,力图搭建一个能够解释激励行为异质性的合约框架。本文对行为合约激励理论研究的起源、主要发展及其实践意蕴进行了系统梳理,进而对行为合约激励理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简要展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克松   席小灵  
“科教融汇”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指引下,以我国“科“”教”实践探索经验为基础,切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出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方向。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应以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融汇、科学技术与教育要素融汇、科学研究与教学过程融汇为基本实践维度,建设国家需要、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贡献度、认可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学英   张东   刘渊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文章归纳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三个层面的价值意蕴,即有效匹配新质生产力需求、助推建构可持续生计、实现弱势区域/群体发展的起点公平。诠释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的逻辑起点,在推高层面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在稳中层面促进传统产业/行业转型升级、赋能存量劳动力就业迭代,在提低层面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结合共同富裕的内涵阐释了教育强国赋能过程富裕、差别富裕、逐步富裕、全面富裕的内在机理,分析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向度: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教育包容性发展切断贫困的不利循环,以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赋能区域均衡发展;增强教育民生属性赋能完整人培养以实现全面富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琼  陈佑清  
面对实践主导形态的转变,我们需要关注"知识型实践能力"的培养。"知识型实践能力"是指个体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与行动能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转变忽视知识运用的实践能力培养理念、从学校整体的角度进行实践能力培养,以及提升课堂教学的发展功能等均具有现实意义。培养"知识型实践能力",学校教育需要将知识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由时空上的"平行推进"转为"双向互动",密切两方面的联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