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6)
- 2023(11495)
- 2022(9842)
- 2021(9181)
- 2020(7707)
- 2019(17554)
- 2018(17422)
- 2017(34015)
- 2016(18456)
- 2015(20568)
- 2014(20108)
- 2013(19813)
- 2012(18249)
- 2011(16462)
- 2010(16635)
- 2009(15784)
- 2008(15526)
- 2007(14112)
- 2006(12237)
- 2005(10720)
- 学科
- 济(77066)
- 经济(76991)
- 业(56889)
- 农(47310)
- 管理(47081)
- 企(35762)
- 企业(35762)
- 方法(32429)
- 农业(31289)
- 数学(28670)
- 数学方法(28424)
- 业经(20479)
- 财(19434)
- 中国(19192)
- 制(15677)
- 地方(15267)
- 贸(15205)
- 贸易(15201)
- 易(14823)
- 学(14441)
- 务(11663)
- 财务(11640)
- 银(11611)
- 财务管理(11606)
- 银行(11586)
- 发(11494)
- 行(11072)
- 企业财务(10979)
- 融(10954)
- 金融(10952)
- 机构
- 学院(261183)
- 大学(254760)
- 济(109474)
- 经济(107329)
- 管理(99927)
- 理学(86703)
- 理学院(85825)
- 研究(85628)
- 管理学(84419)
- 管理学院(83950)
- 中国(66630)
- 农(63128)
- 科学(52657)
- 京(51814)
- 农业(48808)
- 财(48526)
- 业大(44978)
- 所(43672)
- 中心(41676)
- 研究所(39531)
- 江(39479)
- 财经(38828)
- 经(35366)
- 范(33558)
- 师范(33273)
- 经济学(33242)
- 北京(31547)
- 州(31041)
- 经济学院(30369)
- 农业大学(30286)
- 基金
- 项目(174695)
- 科学(137351)
- 研究(130513)
- 基金(126170)
- 家(109421)
- 国家(108432)
- 科学基金(92680)
- 社会(83276)
- 社会科(78483)
- 社会科学(78459)
- 省(69948)
- 基金项目(67455)
- 教育(58961)
- 自然(58298)
- 划(57623)
- 自然科(56877)
- 自然科学(56860)
- 自然科学基金(55825)
- 编号(55190)
- 资助(49969)
- 成果(43806)
- 重点(39315)
- 部(39279)
- 发(39253)
- 创(36788)
- 课题(36574)
- 农(35524)
- 国家社会(34343)
- 创新(34321)
- 科研(33520)
- 期刊
- 济(123723)
- 经济(123723)
- 研究(71263)
- 农(65595)
- 中国(49085)
- 农业(44333)
- 学报(41022)
- 科学(37673)
- 财(36941)
- 大学(31373)
- 管理(30270)
- 学学(30007)
- 业经(27123)
- 融(26015)
- 金融(26015)
- 教育(24156)
- 业(21774)
- 技术(21034)
- 财经(18416)
- 经济研究(18124)
- 问题(17881)
- 经(15847)
- 版(14781)
- 农村(14593)
- 村(14593)
- 农业经济(14341)
- 世界(13883)
- 技术经济(12809)
- 经济问题(12553)
- 商业(12206)
共检索到377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名姿 陈东平
本文基于契约理论,在供需不匹配的视角下,形成完备分类的概念性分析框架,并利用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t模型估计农地流转中的供需不匹配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地块不匹配是农地流转供需不匹配的主要表现形式,制度约束也是制约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农地流转缔约的可能性与地块面积显著正相关,农户认知中的农地产权完整度、村组集体组织统一流转等制度特征对化解农地流转供需不匹配问题有显著作用。现阶段,由于地块不匹配问题难以通过农户间的农地流转解决,因此化解农地流转供需不匹配问题需要创新农地流转制度安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龙 洪名勇 刘洪
基于贵州省湄潭县、金沙县和施秉县543名土地流转农户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差序格局"社会关系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差序格局"关系显著影响到契约形式选择,血缘和地缘越接近,农户越倾向选择口头契约。当农户拥有党员身份、土地流转年份越近、流转土地面积越大和租金为货币形式时,农民则越可能选择书面契约。进一步分析表明,转出户受到了血缘和地缘关系双重影响,而转入户只受到地缘关系影响,"差序格局"对两种农户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差序格局 农地流转 契约选择方式 贵州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小松 郭阳 徐志刚
农地流转是提高农地资源配置利用效率和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但近年来陷入瓶颈期且呈现明显的地区分化。既有研究多从家庭分工与机械替代角度讨论农地流转水平滞后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问题,而区域非农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匹配对农村异质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也有一定影响。从农户家庭劳动力充分非农转移是农地充分流转的先决条件这一微观逻辑出发,理论分析非农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匹配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与理论逻辑,并实证检验本地零散用工市场发展对农地流转率的影响,以及农地资源禀赋条件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本地零散用工市场发展对农地流转规模扩大有促进作用,但受到农地资源禀赋条件的制约,即农业生产条件越差的地区本地零散用工市场发展对农地流转的促进作用越小;同时,本地零散用工市场发展会降低农地耕种强度。因此,进一步推动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零散用工市场发展来解决农村留守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小松 郭阳 徐志刚
农地流转是提高农地资源配置利用效率和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但近年来陷入瓶颈期且呈现明显的地区分化。既有研究多从家庭分工与机械替代角度讨论农地流转水平滞后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问题,而区域非农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匹配对农村异质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也有一定影响。从农户家庭劳动力充分非农转移是农地充分流转的先决条件这一微观逻辑出发,理论分析非农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匹配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与理论逻辑,并实证检验本地零散用工市场发展对农地流转率的影响,以及农地资源禀赋条件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本地零散用工市场发展对农地流转规模扩大有促进作用,但受到农地资源禀赋条件的制约,即农业生产条件越差的地区本地零散用工市场发展对农地流转的促进作用越小;同时,本地零散用工市场发展会降低农地耕种强度。因此,进一步推动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零散用工市场发展来解决农村留守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小松 郭阳 徐志刚
农地流转是提高农地资源配置利用效率和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但近年来陷入瓶颈期且呈现明显的地区分化。既有研究多从家庭分工与机械替代角度讨论农地流转水平滞后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问题,而区域非农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匹配对农村异质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也有一定影响。从农户家庭劳动力充分非农转移是农地充分流转的先决条件这一微观逻辑出发,理论分析非农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匹配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与理论逻辑,并实证检验本地零散用工市场发展对农地流转率的影响,以及农地资源禀赋条件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本地零散用工市场发展对农地流转规模扩大有促进作用,但受到农地资源禀赋条件的制约,即农业生产条件越差的地区本地零散用工市场发展对农地流转的促进作用越小;同时,本地零散用工市场发展会降低农地耕种强度。因此,进一步推动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零散用工市场发展来解决农村留守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陆文聪 朱志良
农地流转是农地使用权的市场交易,需同时具备农地使用权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本文以粮田和菜田为例,对上海郊区农地流转供求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农地流转在供求关系上会表现出不同的失衡状态,制约粮田流转的主要因素是农民对土地的需求不足,而制约菜田流转的关键因素是农民缺乏土地供给意愿,以致影响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基于实证结果,本文进一步提出了有关促进农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地流转 供求关系 上海 实证分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钱龙 洪名勇
当前,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仍然有很多是口头约定、期限较短和不收取租金的,这与政府主张的契约"形式书面化、流转长期化、租金市场化"导向背道而驰。从转出户控制权偏好的理论视角出发,基于贵州3县的农户调查表明,转出户确实有着较强的控制权偏好。基准回归结果也证实,转出户控制权偏好越强烈,双方越可能达成口头契约、短期契约和无偿契约。Mvprobit模型稳健性检验结果证实控制权偏好影响双方的契约形式选择、契约期限选择和契约租金选择,从而提出弱化农户控制权偏好的政策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云皓 赵丽元
城市通风空间作为风环境优化的场所,亦是热岛效应缓解、居民舒适度提高的重要载体。从供需视角下开展老城区通风空间研究,能够为城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适应性与低碳发展策略提供支撑和指引。论文以上海徐汇区、广州荔湾区、南京鼓楼区以及武汉硚口区为例,基于建筑形态数据、遥感数据、POI数据以及常住人口密度数据等多源数据,分别构建通风供给系数(ventilation supply index, VSI)与通风需求系数(ventilation demand index, VDI)评估老城区的通风供给能力和需求水平,同时采用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模型测度通风供给空间与需求空间的匹配关联程度,识别不同类型通风供需区域并划分管控干预优先级。结果表明:(1)老城区整体通风供给能力较低,整体通风需求水平较高,二者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错落异质性,供给系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蓝绿空间等开阔场所,需求系数高值区主要集聚在高密度、高开发强度空间。(2)老城区通风供需区域涵盖高供给—高需求、低供给—低需求、高供给—低需求以及低供给—高需求4种类型,其中处于供不应求(低供给—高需求)状态的空间单元比例约占14.9%~19.7%,通风供需匹配情况总体不容乐观,亟需得到管控优化以提升内部通风供给能力。(3)老城区高优先级管控区域分别位于上海徐汇区的徐家汇街道,广州荔湾区的华林、多宝、岭南、沙面、花地街道,南京鼓楼区的华侨路、湖南路、挹江门街道,武汉硚口区的宗关、汉正街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韦唯 文家燕 黎炜
农地流转是农村社会经济变迁的内容之一,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尊重农户意愿、关注农户心理、引导农户行为尤为重要。本文在吸收、借鉴农地流转的农户行为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心理契约相关理论,提出农地流转心理契约的概念,分析农地流转心理契约形成机理,构思农地流转的农户行为心理契约理论模型,并为推动农地流转平稳、有序开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户行为 心理契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安海燕 洪名勇
基于辽宁省辽阳县和贵州省5个县的545份农户农农农农调查数据,从经济、关系、习俗、文化等方面选取8个变量,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在土地流转时选择口头契约、书面契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关系、习俗与文化显著影响农户书面契约、口头契约的选择;租金越高越倾向于选择书面契约,原始关系越密切越倾向于选择口头契约,农户选择契约时倾向于与村集体大部分人保持一致,受教育程度越高、受传统行为影响越小越倾向于选择书面契约。经济、关系、习俗与文化分别对应理论上的风险、交易成本与行为认知,农户行为是此多要素的均衡产出,具有其合理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洪炜杰 胡新艳
本文从关联博弈角度出发,将契约形式,契约期限和契约执行稳定性纳入到统一框架中进行解释。结合全国九省(区) 608个转出农户样本数据表明:交易对象之间关联博弈强度的越高,农地流转中违约发生的可能性越低,农户越可能选择非正式、短期化的农地流转契约。农户契约选择是理性计算的结果。利用不同计量模型以及从转入方的角度分析都发现该结论是稳健的。可见,加强交易双方的关联博弈强度,能有效制约双方的违约行为,保证契约的自我执行与稳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新艳 朱文珏 刘凯
不稳定的农地流转契约关系,不但损害缔约双方的利益,增加无谓的社会成本,而且不利于农地流转效率的提升。本文以农地流转契约稳定性为着眼点,运用多学科嵌入的分析方法,将交易成本经济学、社会网络理论以及渠道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融入农地流转契约稳定性的分析中,阐明农地流转契约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归纳出资产专用性、关系规范与权力关系三个关键变量,由此构建了一个"理性和关系"整合视角的农地流转契约稳定性理论分析框架,从而为全面系统性地认识农地流转契约稳定性问题提供新的视野和机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洪名勇 尚名扬
农户在选择农地流转契约时,会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契约。信任是农户选择契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信任程度随着亲缘、血缘和地缘等关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随着信任程度的上升,选择口头契约的意愿越大,选择书面契约的愿意越小。双方如果要维持良好的流转关系,必须履行已达成的口头契约,否则就会失去再次合作的机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信任 契约选择 口头契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永勋 李先德
粮食安全关系到中国稳定与发展和国际贸易秩序。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基于2016—2018年各省份常住人口、农产品消费量、农业数据及相关参数,采用生态足迹和水足迹评价方法,在只考虑食用和再生产消费且不考虑地区耕地质量差异的条件下,核算各省份农产品自给的水土资源需求,评价中国省域水土资源承载力状态。结果显示:(1)中国现有耕地资源总量可满足自身耕地总需求(前者是后者1.81倍),但省际差异大,东部沿海省市耕地不足。(2)农业可用水资源总量亦可满足农业可持续生产需求,但区域严重不平衡,华北平原与宁夏水资源赤字严重,而青藏高原地区、长江以南省份农业可用水资源丰富。(3)水土资源空间不匹配制约了中国农业的粮食生产潜力,不考虑环境净化用水,水土资源匹配状态可满足全国粮食自给需求;但考虑环境净化用水,中国粮食难以实现自给,承载力赤字达33715.50万人。以资源环境可持续为导向,未来中国应从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产业与人口转移、农产品进口和农业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解决中国农产品需求问题。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名勇
契约选择是契约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通过构建一个空间距离、信任与契约选择的分析框架,并用对贵州5个县的调查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一是农户的个体特征不一样,其契约选择不一样。二是流转双方之间的空间距离(自然空间距离和社会空间距离)对契约选择有影响,空间距离越远,选择书面契约的可能性越大,选择口头契约的可能性越小。三是信任对契约有影响,农地流转双方之间的信任度越大,选择口头契约的可能性越大,选择书面契约的可能性越小。本研究的政策含义是,要使流转在低成本的社会环境下顺利进行,一是政府部门应该多对农地流转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