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48)
- 2023(16281)
- 2022(13595)
- 2021(12634)
- 2020(10884)
- 2019(25258)
- 2018(24897)
- 2017(47302)
- 2016(25319)
- 2015(28607)
- 2014(28291)
- 2013(28123)
- 2012(25789)
- 2011(23034)
- 2010(22838)
- 2009(21486)
- 2008(21419)
- 2007(18927)
- 2006(16213)
- 2005(14812)
- 学科
- 济(112904)
- 经济(112786)
- 业(96869)
- 管理(87429)
- 企(86229)
- 企业(86229)
- 方法(53726)
- 数学(44471)
- 数学方法(44006)
- 财(34156)
- 农(33213)
- 业经(32619)
- 中国(29428)
- 务(24557)
- 财务(24510)
- 财务管理(24473)
- 企业财务(23202)
- 农业(22936)
- 贸(22310)
- 贸易(22298)
- 制(22046)
- 易(21774)
- 技术(20300)
- 和(19589)
- 划(19068)
- 环境(18532)
- 地方(18173)
- 学(17951)
- 理论(17673)
- 策(17654)
- 机构
- 学院(365347)
- 大学(362767)
- 济(159356)
- 经济(156424)
- 管理(149500)
- 理学(128840)
- 理学院(127610)
- 管理学(125788)
- 管理学院(125089)
- 研究(116830)
- 中国(93681)
- 京(75708)
- 财(72403)
- 科学(68878)
- 农(58869)
- 财经(58219)
- 所(57662)
- 中心(55365)
- 江(53781)
- 经(52993)
- 研究所(52157)
- 业大(51313)
- 经济学(48952)
- 北京(47338)
- 农业(46319)
- 经济学院(44346)
- 范(43060)
- 财经大学(43045)
- 师范(42653)
- 州(42500)
- 基金
- 项目(242869)
- 科学(193872)
- 基金(180224)
- 研究(178169)
- 家(155833)
- 国家(154531)
- 科学基金(134989)
- 社会(116445)
- 社会科(110558)
- 社会科学(110528)
- 基金项目(95070)
- 省(93359)
- 自然(86571)
- 自然科(84658)
- 自然科学(84635)
- 自然科学基金(83189)
- 教育(80358)
- 划(77948)
- 资助(73683)
- 编号(71705)
- 成果(56731)
- 部(54532)
- 重点(53993)
- 创(52860)
- 发(51883)
- 国家社会(49381)
- 创新(48855)
- 教育部(47237)
- 课题(47120)
- 科研(47055)
- 期刊
- 济(172109)
- 经济(172109)
- 研究(102161)
- 中国(66767)
- 财(59770)
- 管理(57266)
- 农(53190)
- 学报(50811)
- 科学(49836)
- 大学(39433)
- 学学(37127)
- 农业(36567)
- 技术(34071)
- 融(32022)
- 金融(32022)
- 财经(29113)
- 教育(28868)
- 业经(28847)
- 经济研究(27870)
- 经(25162)
- 问题(22843)
- 业(22610)
- 技术经济(20820)
- 贸(19768)
- 图书(19595)
- 统计(19025)
- 世界(18123)
- 策(17536)
- 财会(17513)
- 现代(17013)
共检索到537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杨 蔡宏波
服务业合同密集型的行业特征决定了其集聚行为必然受到契约环境的影响。我们在Acemoglu et al(2007)技术和契约采用模型基础上,对契约环境如何影响服务业集聚的微观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区别于传统文献对行业数据的使用,本文利用2008年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测算了地级市层面四位行业代码下服务业集聚的EG指数,进而对中国243个地级市的服务业集聚情况进行了经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地区特征变量、马歇尔外部性变量以及不可观测的地区差异之后,契约环境对于服务业集聚有显著影响。在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杨 蔡宏波
服务业合同密集型的行业特征决定了其集聚行为必然受到契约环境的影响。我们在Acemoglu et al(2007)技术和契约采用模型基础上,对契约环境如何影响服务业集聚的微观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区别于传统文献对行业数据的使用,本文利用2008年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测算了地级市层面四位行业代码下服务业集聚的EG指数,进而对中国243个地级市的服务业集聚情况进行了经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地区特征变量、马歇尔外部性变量以及不可观测的地区差异之后,契约环境对于服务业集聚有显著影响。在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旧稳健;考虑到极端值存在的情况,我们利用分位数回归的结果依旧支持了以上结论。可见,改善契约环境水平是促进服务业集聚的重要途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乃华 刘胜
文章基于服务业的特点,在不完全契约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不完全契约影响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机制:契约执行效率对服务业集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契约密集型服务业在契约执行效率高的地区集聚程度更高。利用中国30个省份16个服务行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契约执行效率对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囿于当前我国服务业的投入"重有形轻无形"的结构性缺陷,以及全球服务业价值链体系下发达国家服务业对我国服务业投入的"挤出效应"和"替代效应",我国服务业投入结构陷入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契约密集型服务业在契约执行效率较高地区的集聚效应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控制了市场规模、人力资本、物质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筱乐
本文通过建立委托-代理的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服务生产的决策机制,结合2012年中国省际服务业细分行业的数据,借鉴倍差法思路,并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法考察了契约环境与服务产出、生产性服务产出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契约环境是影响服务业产出的重要因素,在契约环境较为优越的地区,服务业的产出水平更高,较好的契约环境有助于维护契约的正常执行,提高服务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并且这种推动作用在契约依赖程度较高的服务行业表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对生产性服务业样本进行检验,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在控制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贸易自由化、产业基础设施投入和地区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等因素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勇
通过转换区域分布基尼系数和产业集中度指标,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服务业集聚度进行了测算,并利用实证方法对影响中国服务业集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集聚区域主要位于东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集聚区域不同,且部分服务业不存在集聚特征。并指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速服务业发展可以提高区域服务业集聚度。
关键词:
服务业 集聚度 基尼系数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硕
本文从产业集聚视角出发,运用2003-2010年服务业行业层面的数据,以统计分析的方法,试图从服务业集聚的角度分析FDI对于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FDI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FDI流入量越多,其集聚程度越高,并具体给出两者的相关系数,而对于消费性服务业与公共性服务业而言,FDI对其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集聚发展战略与引资战略相结合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服务业整体结构的升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及添正 邓宏兵 张天铃
【目的】本文旨在测度生产性服务业微观企业集聚水平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于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方向与具体作用程度,为激发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在集聚理论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从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两方面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其次,从企业进入的角度出发,构建既反映宏观层面生产性服务业的“存量”集聚,又能体现微观企业进入动态性“增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复合加权集聚指数,并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最后,建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1)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时间维度上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前一期碳排放效率对于本期碳排放效率影响较大,呈现“雪球效应”。(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碳排放效率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溢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均会由负转正。相对于短期效应,长期效应更为显著。(3)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与市场化三大约束机制均表现出显著的单门槛特征。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而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则有利于缓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不利影响。【结论】基于正“U”型曲线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影响机制与约束机制作用下,促进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的建议。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惠娟
本文利用EG指数对中国服务业在2004~2010年的集聚程度和日本服务业在1996~2009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度及比较,并且对两国服务业集聚程度与服务业增长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服务业集聚程度低于日本,而生活服务业集聚程度高于日本。中国和日本的生产服务业集聚程度高于生活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生产服务业集聚程度趋于上升,发挥较强的正向集聚经济效应,而生活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趋于下降,呈现出负向集聚经济效应。中国形成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的生产服务业集聚,而日本形成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为主的生产服务业集聚。
关键词:
服务业 EG指数 集聚 弹性 日本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骏
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服务业直接投资放缓。面对这一现实,各国服务业对国际资金的争夺愈发激烈。服务业集聚具有静态成本优势和动态累积优势,这些优势强化了服务业FDI区位选择要素,使得在服务业集聚区内,服务的需求、供给和市场基础更加完善,因此,服务业集聚能加快服务业FDI的引入。为验证服务业集聚对引入服务业FDI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东部12城市2000~2010年服务业集聚对服务业FDI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服务业集聚对引入服务业FDI存在着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较为明显,即服务业集聚度增加1个百分点,将使得服务业FDI提高1.04个百分点。现阶段,我国东部地区服务业集聚态势...
关键词:
服务业集聚 服务业FDI 促进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何骏
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服务业直接投资放缓,各国服务业对国际资金的争夺愈发激烈。服务业集聚具有静态成本优势和动态累积优势,这些优势强化了服务业FDI区位选择要素,使得在服务业集聚区内,服务的需求、供给和市场基础更加完善,因此更能加快服务业FDI的引入。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东部12城市2000—2010年服务业集聚对服务业FDI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服务业集聚对引入服务业FDI存在着正向影响且程度较为明显,即服务业集聚度增加1个百分点,将使得服务业FDI提高1.04个百分点。为吸引更多服务业FDI,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将引资战略与集聚战略相结合,促进服务业FDI与服务业集聚的互动式发展...
关键词:
服务业集聚 服务业FDI 互动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国平 吴明娥
通过构建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各个省市的城市化水平,从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和就业密度三个方面衡量了服务业的集聚水平。采用2000-2011年各省市的样本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且显现出空间溢出效应;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就业密度的集聚效应存在差异性;物质资本集聚度对城市化发展的作用呈下降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作用呈上升趋势,而就业密度对城市化发展呈负效应。
关键词:
服务业集聚 城市化 指标体系 空间计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霞
实证分析揭示,中国城市服务业呈现明显的产业集聚,其强度高于工业,并且集聚大小与行业社会性质相关。对熵指数的区域分解显示:区域内部和区域间的集中度在同时提高;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内部集聚程度越高,越发达的地区反而越低;公益性的行业集聚程度低,而商业化程度高的行业集聚态势明显。对影响服务业集聚程度的产业特征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产业的资金密集程度越高、中间投入需求程度越高、政府管制水平越低、开放程度越高的服务行业,其集聚度越强,而产业的知识密集特征对服务行业集聚度的高低没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服务业 集聚 影响因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霞 魏作磊
服务业的集聚特征非常明显,这种特点对各地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和规模带来一定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发现服务业集聚对其生产率的提升有明显推动作用,同时服务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对其生产率也显著起到正向影响作用;不同层次的教育水平对服务行业的生产率的影响方向不同,且教育水平对生产率的影响在逐步减弱。本文还发现集聚弹性所反映出来的各服务行业集聚水平变化对服务业增长产生的影响不同,大多数服务行业的集聚能促进服务业规模的增长,但有3个行业的集聚反而会对服务业发展不利;服务业集聚弹性在不同地区是有差别的,中部地区最为明显,东部次之,西部地区的集聚效应最小。
关键词:
服务业 集聚效应 集聚弹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清正
利用1995~2013年中国各省域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发展有关数据,通过全局空间相关分析局部空间相关分析,基于ESDA方法考察了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的态势;结合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形成、演化及发展过程,深入探究了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经济发展、政府行为、知识溢出、科技实力、规模经济、交易费用六大影响因素体系,进一步从横向支撑体系、纵向支撑体系、结构支撑体系提出了推进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吉亚辉 杨应德
采用空间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利用Open Goeda分析工具,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产值高、发展最快的都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即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形成高值集聚区。西部地区各省份的产值呈低值分布,形成低值集聚区。中部地区各省份产值较高且与高值区毗邻,分布较为集中。进一步按行业分析,发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空间自相关系数远远高于其他行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空间自相关系数较高;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空间自相关系数较小;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空间自相关系数最小,这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依...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统计 空间分布 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