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4)
- 2023(1898)
- 2022(1653)
- 2021(1420)
- 2020(1141)
- 2019(2819)
- 2018(2837)
- 2017(5707)
- 2016(3121)
- 2015(3466)
- 2014(3249)
- 2013(3241)
- 2012(2970)
- 2011(2506)
- 2010(2465)
- 2009(2263)
- 2008(2121)
- 2007(1891)
- 2006(1686)
- 2005(1565)
- 学科
- 济(14915)
- 经济(14899)
- 业(10822)
- 管理(10531)
- 方法(9183)
- 数学(8756)
- 数学方法(8727)
- 企(7751)
- 企业(7751)
- 劳(5287)
- 劳动(5270)
- 农(4915)
- 中国(4603)
- 财(4049)
- 农业(3590)
- 动(3300)
- 人事(3107)
- 人事管理(3106)
- 务(2750)
- 财务(2746)
- 财务管理(2737)
- 企业财务(2646)
- 动力(2455)
- 劳动力(2426)
- 业经(2422)
- 人口(2388)
- 制(2343)
- 贸(2337)
- 贸易(2337)
- 易(2295)
- 机构
- 大学(42236)
- 学院(41668)
- 济(22220)
- 经济(21959)
- 管理(18178)
- 理学(16212)
- 理学院(16116)
- 管理学(15940)
- 管理学院(15878)
- 研究(11721)
- 财(9715)
- 中国(9667)
- 财经(8259)
- 经济学(7899)
- 京(7820)
- 经(7678)
- 经济学院(7187)
- 财经大学(6355)
- 中心(5837)
- 农(5789)
- 科学(5674)
- 业大(5574)
- 经济管理(5539)
- 江(5374)
- 所(5261)
- 商学(5185)
- 商学院(5138)
- 研究所(4741)
- 北京(4648)
- 农业(4449)
共检索到58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帅光
理解契约执行效率改善对工资增长和劳动报酬份额下降并存的影响机制,对于改善收入分配、提振内需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不完全契约理论引入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发现契约执行效率通过影响要素价格而提升劳动边际产出,从而提高工资水平,契约执行效率提升还通过产业结构效应导致劳动报酬份额下降。此外,本文还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1997—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契约执行效率对工资和劳动报酬份额影响的经验证据,并得到与理论模型一致的实证结果。
关键词:
契约执行效率 工资 劳动报酬份额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秋阳
Solow(1958)提出了将劳动报酬整体份额的变动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和产业内部效应两部分的双因素模型。本文基于产业分工的视角扩展了其中的产业结构因素,把投入产出理论中产业结构决定于水平分工的最终需求产品结构和纵向分工的最终产品价值链结构这一关系纳入到双因素模型之中,得到了最终需求结构效应、价值链结构效应和产业内部效应的三因素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我国的实证分析表明,产业内部效应对我国1997—2007年间的总体劳动报酬份额下降做出了70.2%的总体贡献,是主要因素,价值链结构效应做出了23.2%的总体贡献,最终需求结构效应的总体贡献最低,为6.6%。
关键词:
劳动报酬份额 产业结构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车伟
由于存在统计口径问题,有关中国劳动报酬份额问题经常被误读。国际上一般使用雇员劳动报酬衡量劳动报酬份额,而我国使用的统计口径除了雇员劳动报酬外还包括自雇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不同口径之间的比较是导致误读的主要原因。本文按照国际上通常使用的统计口径估算了我国雇员劳动报酬份额及其变动状况,并把这一变动与就业格局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观察发现,2003年以来我国雇员劳动报酬份额在雇员就业比例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相对稳定,导致工薪劳动者实际工资水平下降,收入分配格局向资本倾斜,劳动者分享经济增长程度不足;与此同时,工薪劳动者内部工资水平也出现分化,越是低收入的劳动者工资增长速度越慢,而高收入劳动者工资收入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杰
理解现阶段我国经济系统中劳动报酬的形成机理和产生效率,对于中国顺利实现产业结构转型,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重点从需求结构和技术效率两个视角深入分析了开放背景下1987—2007年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演变趋势及其背后动因。研究发现,最终需求变动和技术效率变化对我国1987—2007年劳动报酬份额的演变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最终需求结构、以需求衡量的产业结构、最终需求进口替代、劳动回报率、进口中间投入和投入产出效率对1987—2007年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11%、14%、2%、38%、2%和33%。进一步研究发现,1997年之后,国内消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俊 邵汉华
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最终消费需求大小。本文在新古典分配模型基础上,讨论了资本深化、技术进步以及全球化对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影响机制,并运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具有资本增强属性的技术进步和过快的资本深化,偏离了现阶段我国要素禀赋结构,显著地降低了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全球化对提高我国劳动所得影响不明显。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资本深化 技术进步 全球化 劳动报酬份额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玉 田秋生
广东生产总值中劳动报酬份额持续下降,从1978年的60.57%下降到2010年的44%,降幅达到16个百分点。广东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变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完善的分配机制以及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只有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制度等深层次调整和改革,才能不断提高生产总值中劳动报酬的份额。
关键词:
初次收入分配 劳动报酬份额 要素分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车伟 张士斌
文章收集并使用1978年以来有关数据,具体研究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的变动状况。按照国际通用的方法,文章对中国劳动报酬数据进行了调整,结果发现,与调整前劳动报酬占GDP份额出现显著下降不同,调整后劳动报酬份额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时间内保持了相对稳定,仅仅在最近几年开始出现明显下降。中国初次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不是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的下降,而是这一比例水平长期过低,初次收入分配格局似乎陷入了一种低水平稳定状态。作者认为,劳动报酬占GDP份额低是一种不利于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永明 张亚楠
快速的数字化进程正在改变全球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冲击着要素报酬分配的公平性。文章基于WIOD数据库分析了数字化投入对中国出口中的国内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化总投入显著降低了出口中的国内劳动报酬份额,且劳动技能需求结构的变动及数字化投入所引致的工资率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是国内劳动报酬份额降低的主要机制;(2)区分投入来源后发现,国内来源的数字化投入对出口中的国内劳动报酬份额具有积极影响,而国外来源的数字化投入则带来消极影响;(3)技术性贸易措施(TBT措施)冲击了数字技术的引进,弱化了数字化总投入和国外来源的数字化投入对出口中的国内劳动报酬份额的负向影响,而国内来源的数字化投入对出口中的国内劳动报酬份额的正向影响则因TBT措施而得到强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建文
文章在广东省2002年、2007年投入产出表和2005年投入产出延长表的基础上,对各行业人均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同步性和潜力进行分析,还利用1979年以来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长期和短期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瑞龙 张泽华
依据刘易斯"拐点"中对于保留收益的描述构建了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了对新的理论进行验证,实证研究不仅提出了用以解决资本存量问题的二阶加权差分计量方法,还加入了用于衡量劳动力保留收益水平和差距的新变量。稳健的回归结果表明劳均资本、生活成本对劳动报酬份额存在正向影响,而劳动力群体内部收入差距以及劳动力数量对该份额存在负向影响,符合模型预期。与此同时,福利分析指出,对于初次分配是否有利于劳动者不能仅以劳动报酬份额为标准,否则会产生误判。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单德朋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了市场潜力、劳动异质性与劳动报酬份额的理论模型,本文运用1993-2010年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市场潜力、就业密度等空间集聚因素与劳动报酬份额的关系,并分时间段和东中西部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就业密度对劳动报酬份额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市场潜力与劳动报酬份额的关系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对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和2003-2010年时间段两者呈正向关系。受教育质量和技术进步类型的影响,平均受教育年限并没有对劳动报酬份额提升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实证结果也表明中国的劳动报酬份额的确呈"U"型变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展祥 龚广祥
基于中国2000-2013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从劳资议价能力的视角,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定量估算劳动报酬份额偏离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劳资双方的议价能力具有不对称性,资本方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从而降低劳动报酬份额1.78个百分点;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劳动报酬份额相对于公正基准劳动报酬份额下偏程度更高,这与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处于"U"型下偏阶段的既有结论相契合;影响劳资议价能力的不同因素,在导致劳动报酬份额下偏的作用效应上有所不同。一方面,我们需要重视提高劳动者议价能力进而提高劳动报酬份额,这对于强调内需和消费的经济转型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劳动报酬份额提高进而提振内需和消费的作用潜力可能有限,因此强调供给和需求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得紧迫而必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健 邵珠琼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呈下降趋势,且水平低下,但自2004年以来,已开始缓慢回升。这表明,进入"刘易斯转折区间"后,由于中国比较优势的转变,劳动力供给脱离了以往无限弹性的状态,劳动报酬份额将会处于上升通道。本文借鉴日本和韩国的经验预测得出,2020年中国劳动报酬份额会提升至55%左右,2025年会提升至60左右%,2030年会稳定在65%左右。要实现这一结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无疑是提升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
劳动报酬份额 日本 韩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蒋含明 李非
本文在Aghion和Howit[1]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将企业家精神引入技术进步方程中,得出了竞争性均衡条件下劳动报酬份额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结论表明,经济发展同劳动报酬份额之间呈倒U型关系;具有强烈企业家精神的经济相较企业家精神微弱的经济拥有更高的劳动报酬份额。根据1987—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可知,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劳动报酬份额下降与经济高速增长是同步进行的。企业家精神的增强对于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具有提升作用,这也表明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积极拓宽创业的融资渠道和降低行业的准入门槛都能有效抑制目前我国劳动报酬份额不断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竞争性均衡 劳动报酬份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