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6)
2023(11763)
2022(9520)
2021(8673)
2020(7442)
2019(17126)
2018(16577)
2017(32501)
2016(17222)
2015(19285)
2014(18785)
2013(19399)
2012(18030)
2011(16046)
2010(16053)
2009(15342)
2008(15522)
2007(13745)
2006(12024)
2005(11236)
作者
(47932)
(39844)
(39823)
(38007)
(25817)
(18928)
(17965)
(15430)
(15271)
(14403)
(13878)
(13452)
(13126)
(12565)
(12528)
(12236)
(11953)
(11636)
(11449)
(11139)
(10064)
(9753)
(9717)
(9096)
(9052)
(8905)
(8801)
(8611)
(7866)
(7797)
学科
(95019)
经济(94933)
(84306)
(77669)
企业(77669)
管理(66823)
方法(43800)
数学(35376)
数学方法(35267)
业经(30751)
(28295)
(26255)
中国(23215)
(21046)
财务(21043)
财务管理(21018)
企业财务(20006)
农业(19067)
技术(18824)
(17661)
贸易(17649)
(17199)
(17194)
(15624)
(15476)
地方(15255)
(15044)
(13997)
产业(13825)
理论(12942)
机构
学院(260647)
大学(255836)
(129235)
经济(127582)
管理(109526)
理学(94560)
理学院(93753)
管理学(92999)
管理学院(92509)
研究(84392)
中国(69241)
(57604)
(52613)
财经(46538)
科学(44415)
(42501)
经济学(41315)
(40606)
(37868)
(37755)
经济学院(37534)
中心(37394)
研究所(36274)
财经大学(34491)
北京(33373)
商学(32588)
业大(32566)
商学院(32322)
经济管理(30971)
(30184)
基金
项目(167038)
科学(136526)
基金(127242)
研究(125787)
(108023)
国家(107132)
科学基金(95242)
社会(87055)
社会科(83091)
社会科学(83074)
基金项目(66636)
(63129)
自然(58105)
自然科(56846)
自然科学(56834)
自然科学基金(56007)
教育(55451)
资助(52210)
(51578)
编号(47629)
(39252)
(38305)
国家社会(37736)
(37653)
(37454)
重点(36927)
成果(36688)
创新(34910)
教育部(34776)
人文(34466)
期刊
(142337)
经济(142337)
研究(80032)
(47313)
管理(46447)
中国(45928)
(34546)
科学(33680)
学报(29652)
(25332)
金融(25332)
财经(24909)
大学(24450)
经济研究(24235)
农业(24094)
技术(24040)
业经(23813)
学学(23518)
(21719)
问题(19173)
技术经济(17551)
(17135)
(16317)
世界(15935)
教育(15822)
国际(14495)
商业(14006)
统计(13519)
现代(13478)
(12963)
共检索到389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俊青  刘帅光  
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外部融资,而契约执行力能够影响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进而影响制造业内部和金融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产业结构。本文通过建立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来考察契约执行力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1997-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Rajan和Zingales(1998)的交互项模型考察契约执行力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影响产业结构的变量后,契约执行力的改善不仅提高了制造业中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比重,而且提升了金融业与制造业的相对比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冠宏  蒋殿春  王晓娆  
契约制度是国家或地区发展的"软实力"和"比较优势"。本文基于Acemoglu等契约与技术采用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完全契约影响产业增长的微观机制。理论分析表明,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契约执行效率对产业增长有积极影响,契约依赖密集型产业在契约执行效率高的地区增长更快。在此基础上,我们用2000~2007年中国29个省区21个工业行业数据进行了经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契约执行效率对产业增长有显著影响,契约依赖密集型产业在契约执行效率高的地区增长更快。在用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后,结论仍然稳健。因此,提高地区契约执行效率,有助于缓解中国产业增长的地区差距,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  刘帅光  李双建  
本文将企业和金融部门之间的不完全契约引入增长模型,分析契约执行效率通过融资成本渠道对企业TFP增长率的影响机制,并使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对理论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较高的契约执行效率会通过融资成本渠道提高企业TFP增长率,且该效应随企业资本依赖度和融资依赖度的上升而更为明显;第二,分地区看,由于边际效应递减,契约执行效率对中部地区企业的影响比东西部地区更明显;第三,分行业看,契约执行效率对资本密集型企业TFP增长率的促进作用高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第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贤彬  陈博潮  
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维度,但僵尸企业严重影响中国产业升级进程。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僵尸企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内僵尸企业比例越高,产业升级进程越缓慢。机制分析发现,僵尸企业通过扭曲资源配置和抑制技术进步两种渠道拖累产业升级。从资源配置角度看,静态上僵尸企业扭曲企业资本要素投入,对资本投入不足的企业危害更为突出;动态上僵尸企业不仅阻碍在位企业增加值率提升,还妨碍潜在高增加值率企业进入市场。从技术进步角度看,僵尸企业具有自身创新懈怠和挤出正常企业创新的特征。本文从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的视角揭示了僵尸企业对产业升级的拖累效应,为更好处置僵尸企业和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方明月  聂辉华  
文章利用世界银行2006年的企业调查数据,研究了地区腐败程度对企业契约实施的影响。首先构造了地区腐败感受指数,分别以商业纠纷和劳资纠纷的解决方式衡量企业的外部和内部契约实施水平。然后,通过计量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一个地区的腐败程度越严重,企业就越是倾向于不通过政府部门来解决商业纠纷。背后的影响渠道是,在更腐败的地区,企业主对法院的判决更不信任。第二,一个地区的腐败程度越严重,企业就越是倾向于不通过政府部门来解决劳资纠纷。文章的发现对于理解腐败影响企业效率的机制和改进营商环境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畅  刘斌  闫文凯  
本文从资产专用性以及债务融资约束的角度考察了契约环境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相对于短期投资,契约环境的改善会加速推动企业扩大长期投资规模,并且这种作用会随着行业契约密集度的提高变得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良好的契约环境可以促进企业(尤其是契约密集型企业)通过债务融资扩大投资规模。上述结论为理解我国地区经济与投资差距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促进金融市场改革、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万宗  谭诗羽  夏大慰  
中国产业政策的执行对企业间工资差距有何影响?文章首先考虑加入了产业政策因素的异质性企业模型,从理论上将产业政策对企业工资影响分解为补贴转移效应与竞争效应两种机制,并提出如下假说:企业将部分政策补助用于生产,此时支付的更多工资等同于财政的直接补贴;同时,企业工资水平也取决于企业的生产效率,产业政策通过促进或抑制行业竞争改变企业效率,从而对企业的工资水平产生一种间接影响,即竞争效应。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可以发现:"中国式"产业政策抑制企业效率带来的负向竞争效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思文  管新帅  
本文对企业迁移决定因素进行研究,基于中国1998-2008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进行整体样本及分地区样本检验。研究发现:(1)企业规模对企业迁移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企业年龄对企业迁移行为有两方面的影响,"两头"企业较"中间"企业迁移倾向高;(3)企业参与出口并没有显著提高迁移倾向;(4)服务于大市场的企业和拥有低水平基础设施的企业具有较高的迁移倾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郝丽花  方观富  黄瑜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会使那些所在行业拥有更高外部融资依赖度的企业经历更快速的资产增长。这可能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第一,数字金融的发展降低了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第二,数字金融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销售收入,增加了企业的内部资本,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外部融资依赖度。此外,本文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资产增长的促进效应在私营企业和非出口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瑞玲  余飞  
现有关于市场分割的研究较少涉及微观企业层面,同时关于市场分割程度的测度方法也有失偏颇。本文由消费品、资本品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的平均值构造了总体市场分割程度指数,采用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检验了中国省域间总体市场分割对当地企业增加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市场分割与企业增加值率呈倒U型关系,同时还计算出其中影响效果转利为害的阈值,经过内生性处理和区分不同区域、不同企业所有制性质和企业所属的不同要素密集度类型的异质性检验发现,结论是稳健可靠的。本文认为我国应当改变传统的过分注重国外市场的扭曲思维,提高对国内市场需求的关注程度;各地政府应逐渐摒弃"护犊子"的政策思维,逐步放开市场保护,推动市场走向整合;各地应当实现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同时将政策思维转向限制人口但不限制人才上。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林灵  阎世平  曾海舰  
长期以来,关于我国本土企业是否存在内生经济增长特有的人力资本溢出效应,一直缺乏直接的微观经验证据。本文首次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大样本数据,通过考察产业集聚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绩效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存在产业集聚带来的溢出效应,但这种效应只是显著存在于中小企业集群中:在中小企业集群地区,产业集聚程度上升将会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而在非集群地区,产业集聚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没有产生影响。进一步的实证检验表明,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提高会改善该地区没有人力资本投入的企业绩效;对于中小企业集群地区没有人力资本投入的企业,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给其带来的边际绩效显著高于非集群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小钢  刘叩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如何在更好地利用新兴科技的同时促进高质量就业,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表明,由于机器人与不同工作任务的替代弹性不同,机器人使用将导致非常规任务就业增长,常规任务就业减少,产生就业极化效应,且这种极化效应在机器人依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接着,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机器人进口匹配数据的经验证据证明了这一点,相比于常规任务劳动力,机器人显著促进了非常规任务劳动力就业;而且,机器人的就业极化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出口贸易企业、规模较大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的证据表明,机器人确实是通过常规任务岗位替代效应和非常规任务岗位创造效应导致了就业极化;相比于技能偏向,机器人更多体现的是工作任务偏向属性(RBTC)。本文深化了对机器人如何影响就业结构的理解,为制定数字经济条件下的高质量就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多娇  闫珍丽  
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高管薪酬契约也广受关注。以2007—2019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国有企业分为公益类和商业类,研究了不同类别国有企业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差异及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公益类国有企业比商业类国有企业薪酬业绩敏感性更低;(2)公益类国有企业因为承担超额雇员、过度投资而降低了薪酬业绩敏感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公益类国有企业比商业类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冗员和过度投资,从而降低了薪酬业绩敏感性;企业规模越大,公益类国有企业和商业类国有企业冗员负担、过度投资和薪酬业绩敏感性差异越显著。因此,考核国有企业高管时可以将政策性指标纳入考核范围,且合理设置财务业绩指标和政策指标的结构和比例,从而使薪酬契约发挥最优的激励效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慧   杨永聪   彭璧玉  
工业机器人在企业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能否重塑企业生存优势值得探讨。基于IFR机器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影响企业生存的效应与机制。结果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可以重塑企业生存优势,机器人渗透度每增加1%,企业生存概率会上升35.60%;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生存促进效应在非出口企业、民营企业效果更显著,政府补贴并未增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生存促进效应。同时,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生存促进效应在不同工业部门及制造业细分行业存在明显不同,该促进效应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更为显著。此外,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东部区域、高科技创新区域企业生存的促进效应更强;从作用机制来看,生产要素配置优化、生产效率提升和产出规模扩大均是工业机器人应用重塑企业生存优势的重要渠道。在数字经济时代,上述发现为下一阶段工业机器人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王煌  
本文通过扩展的MO模型,首次理论分析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揭示了"成本增加效应"和"创新挤出效应"这两个重要的影响渠道。在此基础上,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运用修正的CHK法对僵尸企业进行了识别,检验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1)僵尸企业比例每提升100%(翻一番),总体会引致非僵尸企业加成率显著降低3.43%;(2)对影响渠道检验发现,僵尸企业的存在会降低非僵尸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创新投入和产出,进而导致加成率恶化;(3)分样本回归发现,僵尸企业的负向加成率效应在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最高。本文深化了对僵尸企业负向影响的经济学解释,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