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73)
2023(15717)
2022(12694)
2021(11672)
2020(9926)
2019(22306)
2018(21812)
2017(42566)
2016(22912)
2015(25418)
2014(25196)
2013(24476)
2012(21690)
2011(19203)
2010(18781)
2009(17297)
2008(16706)
2007(14561)
2006(12408)
2005(11188)
作者
(62703)
(52603)
(52099)
(49809)
(33274)
(24942)
(23665)
(20281)
(19929)
(18495)
(17916)
(17538)
(16697)
(16446)
(16163)
(16093)
(15480)
(15394)
(15100)
(14948)
(12828)
(12714)
(12594)
(11937)
(11814)
(11648)
(11612)
(11236)
(10437)
(10365)
学科
(89772)
经济(89646)
管理(70027)
(65856)
(55210)
企业(55210)
方法(40729)
数学(35640)
数学方法(35167)
(26252)
(25145)
中国(24787)
业经(21763)
(21546)
(16907)
(16723)
财务(16664)
财务管理(16629)
农业(16478)
企业财务(15894)
地方(15805)
(15479)
(15415)
贸易(15407)
(15334)
银行(15311)
(15028)
(14690)
金融(14687)
(14555)
机构
大学(312917)
学院(312339)
(131560)
经济(129049)
管理(122342)
理学(106244)
理学院(105133)
研究(103947)
管理学(103280)
管理学院(102688)
中国(78652)
(64456)
(62367)
科学(61407)
(50793)
(50788)
财经(49744)
中心(48624)
研究所(46049)
(45988)
业大(45970)
(45494)
经济学(41517)
农业(39705)
北京(39315)
(39013)
师范(38576)
(38244)
财经大学(37418)
经济学院(37376)
基金
项目(218398)
科学(174515)
基金(162369)
研究(158865)
(142026)
国家(140929)
科学基金(122349)
社会(104368)
社会科(99120)
社会科学(99101)
基金项目(85606)
(84188)
自然(78836)
自然科(77097)
自然科学(77075)
自然科学基金(75713)
教育(73632)
(71177)
资助(65095)
编号(62332)
成果(50093)
重点(49552)
(49319)
(46295)
(46198)
国家社会(44707)
(44477)
创新(43428)
教育部(42949)
课题(42828)
期刊
(139279)
经济(139279)
研究(89824)
中国(61219)
(50098)
学报(48286)
管理(47298)
(46481)
科学(45069)
大学(38013)
学学(36091)
农业(31362)
教育(31052)
(29165)
金融(29165)
技术(27819)
财经(24983)
业经(22876)
经济研究(22799)
(21545)
问题(18669)
(16941)
(15354)
技术经济(14797)
科技(14240)
理论(14102)
(14071)
现代(13910)
统计(13638)
财会(13630)
共检索到456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蒋为   李锡涛   龚思豪  
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是第四次科技革命以来工业自动化发展的重要特征,本文从契约制度层面为解析其兴起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本文通过将企业与劳动力的不完全契约关系和机器人的所有权关系引入企业任务生产方程之中,从内部化优势视角构建契约制度与工业机器人兴起模式之间的理论联系,基于1993—2019年跨国多维面板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国家契约制度和行业生产复杂性对全球工业机器人兴起的影响。研究发现,契约制度质量较低的国家在生产复杂性更高的行业会采用更多工业机器人,契约制度是塑造全球工业机器人兴起的重要驱动因素。企业凭借对工业机器人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活动,能够有效降低契约不完全带来的交易成本,通过所有权关系获得占有和使用工业机器人生产的内部化优势,从而导致各行业自动化发展的差异。本文为一国合理协调工业自动化发展和劳动者就业、实现工业自动化与就业优先双重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晓霞   李恒  
使用2009—2022年工业机器人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与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偏误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人工智能对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在人工智能集聚区、数字基础设施较好、外商直接投资水平较低以及“一带一路”重点省份等区域,这一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门槛模型的检验表明,人工智能对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随着人力资本质量跨越单一门槛值,人工智能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由负转正;知识产权保护存在“最优区间”,在最优区间内,人工智能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效应最大。对此,提出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优化人工智能区域布局以及强化人力资本质量培育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左瑞瑞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企业层面的合并数据,研究了工业机器人进口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进口显著提高中国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这一结论在使用严口径和宽口径度量工业机器人进口、控制时变省份特征和行业特征以及考虑极端值后依然成立;使用滞后项和进口关税分别作为工具变量以及利用首次进口工业机器人构建多期DID模型检验内生性后,结论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进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同时存在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并且对大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更大。提高企业生产率和促进研发创新是工业机器人进口促进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机制。本文对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一方面应鼓励高端工业机器人进口,另一方面应加大工业机器人国内研发投入和完善配套措施。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侯德帅   熊健   杜松桦  
作为新经济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不仅能够在宏观层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同时也能够在微观层面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技术对企业韧性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智能制造显著提升了企业韧性,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可通过加强资源掌控、提升营运效率及改善协同治理等路径得以实现。另外,人力资源配置、战略定位选择、外部政策环境及产业属性等因素会对上述促进作用产生差异化影响。进一步地,智能制造强化企业韧性后会带动创新效率提升,并实现降本减负。本文的研究为国家提振实体经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红英  钟华明  
从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技术应用和过度自动化视角,系统阐释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理。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能显著提升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且在发达国家二者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行业异质性检验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发展中国家高端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较大,对发达国家中、低端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较大。中介机制检验发现,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但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和劳动生产率的中介效应显著,但人力资本不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董桂才  巨小超  
以钻石模型为分析框架,运用跨国面板数据检验工业机器人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级生产要素的丰富程度、以汽车产业为代表的国内市场需求、以IT软硬件产业为代表的相关支持产业、以工业机器人出口规模为代表的国内市场结构和规模经济、以产业政策为代表的政府行为,都对工业机器人出口技术复杂度具有积极的提升作用。另外,工业机器人出口技术复杂度还具有"惯性"特征,历史上较高的技术复杂度所树立的高端市场品牌,有利于技术复杂度维持在较高水平。要提高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内涵,必须重视高级生产要素的培育,充分利用需求大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董桂才  巨小超  
以钻石模型为分析框架,运用跨国面板数据检验工业机器人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级生产要素的丰富程度、以汽车产业为代表的国内市场需求、以IT软硬件产业为代表的相关支持产业、以工业机器人出口规模为代表的国内市场结构和规模经济、以产业政策为代表的政府行为,都对工业机器人出口技术复杂度具有积极的提升作用。另外,工业机器人出口技术复杂度还具有"惯性"特征,历史上较高的技术复杂度所树立的高端市场品牌,有利于技术复杂度维持在较高水平。要提高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内涵,必须重视高级生产要素的培育,充分利用需求大国地位依托规模经济作为提升技术内涵的新优势,同时注重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政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玖立  吴敏  包群  
设置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制度试验的重要战略步骤。凭借各种优惠和政策,经济特区在转型经济中营造出了适宜企业成长的局部环境。本文基于中国海关细分贸易数据考察了经济特区的制度优势。研究发现,除了拥有更多的平均出口之外,设立经济特区的城市在契约密集型行业上具有比较优势,这种制度优势主要是沿着集约的边际实现的。本文结论不受样本选择、度量指标和贸易方式的影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缑倩雯  蔡宁  
文章以制度逻辑视角为切入点,就中国企业面临的独特制度环境及其多样性进行了探讨,指出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构成了企业认知与行为的外部制度和文化根源,并据此构建了多重制度逻辑影响下的企业环境战略分析架构,强调了社会公益逻辑兴起是组织环境活动增加的根本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文章对372家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均需要回应外部制度的环境要求,但由于主导性制度逻辑的不同,企业的环境战略行为表现出明显差异。具体而言,国有企业作为政府参与经济的重要手段,受国家逻辑影响更大,其环境行为反映出更多公共利益诉求,倾向于采取实质性战略,绩效水平对其战略选择影响不明显;私有企业更多受市场逻...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吴丹红  王德发  杨元  
本文基于新制度理论中的多元制度逻辑的视角,提出一个解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SR报告)现象的分析框架。重点探讨影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制度逻辑的多元性、互动关系和场域的动态制度演绎所塑造的制度复杂性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策略反应的作用机理,剖析多元制度逻辑构建的制度约束体系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现象的制度根源。文章认为,中国CSR报告的制度体系呈现出的多元制度逻辑分立共存、互动影响、动态演绎的制度复杂性,是中国CSR报告现象的本质因素。面临制度复杂性,为维持场域内的制度合法性和关键资源,企业针对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的情形和多元制度逻辑的要求,采取适时性CSR报告策略和相应报告实践行为,以实现企业结构与实践上与制度复杂性的配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申李莹   陈德球  
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不仅需要面对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双元制度差异,还需要应对东道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多元制度差异。在我国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关键阶段的背景下,了解多重东道国制度逻辑下的制度复杂性特征对跨国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对于企业做优做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制度逻辑理论,本文以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东道国制度复杂性对跨国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制度复杂性显著提高了跨国企业的创新绩效,体现为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加;母国制度约束和企业国际化经验显著加强了制度复杂性的创新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制度复杂性通过提高跨国企业的吸收能力进而提高了跨国企业创新绩效。本文不仅证实了制度复杂性对跨国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促进效应,为跨国企业面对制度复杂性的行为策略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灿雷  姜丽  高超  
以工业自动化、智能化为趋势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是影响国家间竞争与分工格局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2005—2018年国家—行业层面工业机器人数据和国际贸易数据,实证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对一国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显著提升一国制造业出口的比较优势增长。进一步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能够通过提升研发创新优势和产业内产品差异化两种渠道对比较优势产生正向影响;并且,工业机器人对一国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体现为“强化”效应,而非“重塑”效应。本文的研究是在新一代技术革命背景下探讨比较优势来源这一经典话题的有益尝试,为机器人与国际贸易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优化机器人产业战略布局提供了现实启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胡振兵  丁峰  冯波  任明武  
随着农村资产的多元化,农村金融交易也越来越复杂。复杂的农村金融交易往往使得单一治理契约失效,交易难以达成;而基于多边的共同治理契约虽然不能改变交易主体的风险偏好,但却能够还原企业的真实风险状况,促进信息对称,降低总体交易成本,改善金融交易效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航   王杰   齐顾波  
引进乡村职业经理人是以专业经营型人才发展集体经济的创新探索,但不少人才在基层面临自主性不足的困境。基于结构与互动的综合视角,乡村职业经理人的自主性困境是自身权能弱势与主体互动不畅共同作用的结果。有鉴于此,本文构建赋权与嵌入的乡村职业经理人自主性生成框架,并基于三个地方实践案例,考察乡村职业经理人自主性生成过程。本文研究发现:乡村职业经理人自主性生成经历了名义自主性生成(正式赋权)、在地自主性生成(嵌入激发赋权)与自主性再生产(绩效强化自主性)三个阶段。有别于现代企业职业经理人通过正式制度获取自主性,乡村职业经理人自主性生成不仅需要正式制度保障,还需要与基层社会良性互动。人才与基层社会以及产业的良性互动构成了乡村人才振兴的基本逻辑。其中,专业性是自主性生成的根本依托,赋权是自主性生成的关键步骤,嵌入是自主性生成的策略保障,渐进性是自主性生成的过程特征。以此为基础,本文从政府与村集体赋权、人才柔性嵌入与政策嵌入等方面对推动乡村职业经理人自主性生成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坦永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是动态演化的过程。交易成本与竞争力影响企业生产模式选择,而内部化和外部化程度影响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状态。市场竞争和利益诉求促使企业根据环境条件不断调整生产决策,力求充分利用外部化和内部化的正效应并试图规避负效应。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先后经历了外部化、内部化、泛内部化的过程。按照外部化和内部化程度,文章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关系演变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和对应的五种关系,并分析了两者关系演变的内在机理。推动制造业外部化进程,关键是要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服务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