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06)
- 2023(9825)
- 2022(7919)
- 2021(7590)
- 2020(6167)
- 2019(14282)
- 2018(13682)
- 2017(26128)
- 2016(13772)
- 2015(15977)
- 2014(15494)
- 2013(15722)
- 2012(14993)
- 2011(13751)
- 2010(13713)
- 2009(13168)
- 2008(12463)
- 2007(11142)
- 2006(10106)
- 2005(9464)
- 学科
- 济(58129)
- 经济(58087)
- 银(33753)
- 银行(33608)
- 行(32089)
- 融(30302)
- 金融(30302)
- 管理(30176)
- 业(28811)
- 中国(27322)
- 方法(24290)
- 企(22945)
- 企业(22945)
- 数学(21901)
- 数学方法(21817)
- 制(20347)
- 贸(14331)
- 贸易(14309)
- 易(14121)
- 农(14112)
- 财(13892)
- 学(13252)
- 地方(12487)
- 度(12180)
- 制度(12176)
- 业经(12025)
- 中国金融(11925)
- 业务(11915)
- 银行制(10340)
- 体(9824)
- 机构
- 大学(192935)
- 学院(187057)
- 济(89805)
- 经济(88177)
- 研究(73012)
- 中国(72027)
- 管理(64692)
- 理学(52955)
- 理学院(52315)
- 管理学(51683)
- 管理学院(51332)
- 财(42775)
- 京(41985)
- 科学(39451)
- 所(36376)
- 中心(36007)
- 银(33995)
- 财经(33561)
- 研究所(32908)
- 银行(32718)
- 经济学(31878)
- 农(30929)
- 经(30879)
- 行(30430)
- 融(28799)
- 经济学院(28737)
- 金融(28363)
- 江(28189)
- 北京(27583)
- 财经大学(25543)
- 基金
- 项目(116616)
- 科学(91659)
- 研究(88085)
- 基金(86660)
- 家(74998)
- 国家(74401)
- 科学基金(62684)
- 社会(57754)
- 社会科(55000)
- 社会科学(54990)
- 基金项目(43950)
- 省(41629)
- 教育(39988)
- 自然(37143)
- 资助(36805)
- 自然科(36315)
- 自然科学(36306)
- 划(36153)
- 自然科学基金(35722)
- 编号(34091)
- 成果(30097)
- 部(27574)
- 重点(27081)
- 中国(25883)
- 发(25819)
- 国家社会(25608)
- 创(24420)
- 课题(24398)
- 教育部(24193)
- 大学(23312)
共检索到321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健
黄达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特别是在中国金融理论、政策方面建树颇丰。他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金融学科的创建者、奠基人,是货币银行学领域权威专家,一直引领着中国金融学科建设发展。《与货币银行学结缘六十年》一书,记述了黄达教授在货币银行学领域长达60年的教学研究生涯,也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金融问题探讨研究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脉络。这些记述是我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亦春
今年是黄达教授九十华诞。作为中国经济金融学界之泰山北斗,黄达教授为我国金融学科的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计划经济金融学说的突破者黄达教授曾率先提出非现金结算货币流通说,从非现金结算与产品流通等关系,详细论证了非现金结算应当纳入货币流通的范畴。在经济学理论中,流通中的货币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流通中的现钞和可作转账的银行存款记为M1。然而,这个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黄达,1925年生,天津市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46年就学于华北联合大学法政学院财经系,1950年秋季学期开始讲授货币银行学。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届专家委员,中国金融学会会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群
货币银行学作为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代表了该专业最核心的教学内容要求和最基本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因此《货币银行学》教材的编写既要坚持“高水平”原则,又要坚持“权威性”原则。2000年8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曹龙骐教授主编的《货币银行学》(以下简称《货币》)一书,无疑就是这样的一部佳作。通览全书,笔者感到该书在学科建设上建树颇多,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教材建设的典范,其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崔建军
传统的货币银行学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 ,这是时代的进步 ;现行货币银行学面临一系列困惑 ,最大的困惑是其内部逻辑结构缺乏一致性。为此 ,货币银行学应该进行革命性的变革与创新。在当代中国 ,货币银行学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科学的态度应该是莫要轻言放弃。
关键词:
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 金融学科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房红 鞠耀绩
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导,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法,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定义学习产出"与"实现学习产出",根据"实现学习产出"选择适宜的教学案例,根据"评估学习产出"调整案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关键词:
OBE 货币银行学 案例教学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段军山
近年来,各大财经类高校都非常注重精品课程的发掘和培养,广东商学院金融学专业在培养计划中正式提出了"三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经济人才是珠三角规划纲要的要求。本研究报告详细分析了著名高校的国家级和省级"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的共同特色及优点,包括课堂与网络教学的良好整合、实践能力和实验手段的培养加强、教学团队的培养以及综合教学手段的改革,分析了广东商学院"货币银行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特色、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改革方向及实现途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叶复 叶伟春
中国金融思想史学重要奠基人叶世昌叶世昌教授,1929年生于浙江台州,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银行系;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1952~1972年在上海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任教,1972年后一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任教至今。叶世昌教授于1978年起任硕士生导师,1985年被评为教授,1986年成为博士生导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
关键词:
金融学科建设 中国金融史 叶世昌 成就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澜飚 齐炎龙 张靖佳
本文将互联网金融对居民资产选择及存款供给的影响引入微观银行学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增强了银行存贷款规模及利率对银行同业市场利率的敏感性,提高了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剧了狭义货币乘数的波动,增加了广义货币供应量,降低了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流通速度。同时,本文利用互联网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及银行间市场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实证结果支持了理论模型的主要结论。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利率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贸金
简介邱兆祥教授,1940年出生于湖北省利川市。1965年毕业于湖北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信贷专业,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先后在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暨南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或担任兼职教授,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邱兆祥教授曾担任《金融与保险》和《证券市场信息》等多家刊物的特邀顾问,现担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笪薇
一、成人学生学习动机分析成人学习动机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就内部需要而言,有发自内心的认知需要、情感需要、成功需要和利益需要。这里来自社会层面的成功需要和利益需要,在成人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当中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阎雪君
你还记得自己的初恋吗?人常说,初恋般的味道是最纯美的。"她"是第一个你爱的人,也是第一个爱你的人。我也没想到,这辈子,我的"初恋"竟与中国金融出版社结缘。更明白地讲,我把最纯情的"第一次"很虔诚地献给了中国金融出版社,而中国金融出版社也毫无保留地将她宝贵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林
始于2011年的"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由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设立,旨在表彰为拓展金融理论研究、推动金融学科建设、培养优秀金融人才作出卓越贡献的金融前辈。2015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评选结果近日揭晓,俞天一教授、王佩真教授和吴念鲁研究员共同获此殊荣。本刊特发表通讯文章以示祝贺。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勇
通过加入非银行金融发展代理变量的方法对传统货币需求方程做出修正,然后运用协整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银行及非银行金融部门发展对于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确实能够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显著影响。在长期内,无论银行还是非银行金融部门的发展都会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短期来看,非银行金融部门发展会增加货币流通速度,但银行部门的发展会减少货币流通速度。中国金融发展及创新对于稳定货币流通速度,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金融发展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