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97)
2023(5466)
2022(4623)
2021(4527)
2020(3644)
2019(8260)
2018(8270)
2017(15007)
2016(8358)
2015(9486)
2014(9408)
2013(9360)
2012(9231)
2011(8295)
2010(8378)
2009(7914)
2008(7816)
2007(7131)
2006(6504)
2005(5329)
作者
(24832)
(21090)
(20597)
(19795)
(13182)
(10431)
(9507)
(8146)
(8111)
(7592)
(7316)
(6956)
(6710)
(6478)
(6331)
(6248)
(6226)
(6110)
(5927)
(5851)
(5318)
(5178)
(5041)
(4886)
(4860)
(4730)
(4630)
(4498)
(4349)
(4339)
学科
(33892)
经济(33851)
(25189)
(21498)
管理(18081)
农业(17126)
地方(12920)
(11550)
企业(11550)
业经(10843)
方法(10289)
中国(9040)
数学(8730)
数学方法(8540)
(7772)
农业经济(7538)
(7412)
(6612)
(6440)
土地(5577)
发展(5471)
(5462)
工作(5158)
(5116)
农村(5093)
环境(4964)
(4955)
(4873)
收入(4811)
(4778)
机构
学院(116893)
大学(113717)
管理(41056)
(40875)
研究(40775)
经济(39549)
理学(34783)
理学院(34296)
管理学(33471)
管理学院(33257)
中国(31481)
(30197)
科学(27254)
(24615)
农业(22589)
业大(21560)
(21047)
中心(20737)
(20404)
研究所(18945)
(18722)
师范(18563)
(18538)
(18331)
(16450)
农业大学(15081)
北京(14761)
师范大学(14657)
(14253)
财经(13880)
基金
项目(77662)
科学(59396)
研究(58477)
基金(52908)
(45733)
国家(45192)
科学基金(38023)
社会(35375)
(35210)
社会科(32929)
社会科学(32919)
基金项目(29036)
(26577)
编号(25844)
教育(25773)
自然(24042)
自然科(23386)
自然科学(23379)
自然科学基金(22891)
成果(21142)
资助(20512)
(18203)
课题(17981)
(17296)
重点(17183)
(15736)
(15388)
(15012)
(14436)
发展(14412)
期刊
(57980)
经济(57980)
(34793)
研究(32582)
中国(30014)
农业(23180)
学报(21875)
科学(19488)
大学(16648)
学学(15564)
教育(14992)
(14149)
业经(13266)
管理(12514)
(12223)
金融(12223)
技术(10096)
(9789)
(8723)
农村(8395)
(8395)
农业经济(8271)
资源(8217)
问题(7698)
图书(7153)
业大(7054)
(6588)
农业大学(6300)
社会(6261)
财经(6067)
共检索到186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兴佐  
税费改革后,村干部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由税费改革前的‘硬任务"(如税费收缴)转变为税费改革后的"软要求"(如配合乡镇工作)。表面上看,"软要求"比"硬任务"更易完成,但是,由于缺乏适宜的工作环境,税费改革后村干部的工作处境十分尴尬,这对基层政治和乡村治理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雷世界  
文章依据对四川省公选乡村干部几年实践的调查,分析了公选乡村干部出现的经济原因,产生的积极作用与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改善公选乡村干部的具体措施。文章认为不能只从政治角度来理解公选乡村干部这项改革实践,而应该从经济角度认识其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更为全面地发挥公选的作用,使之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兴佐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田水利灌溉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既呈现了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在不同区域农村的不同表现,也反映了不同区域农村的传统、地方性规范、农民之间关系的差异。农田水利政策的制定与改正,需要关注这些差异,以使政策实施有相应的社会基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提升四川乡村治理能力的途径和措施"课题组  杨祥禄  
本文以四川省为例,在深入分析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强化党的领导、依法治理、改革创新、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乡村治理总体思路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构建农村政策扶持机制等对策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沙治慧  辛迪妍  
如何在增加社会公共产品供给的同时,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新农村建设中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数学规划方法,对农村公共投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公共投资不足、布局不合理以及效率低下是制约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主要障碍。因此,优化公共投资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共投资布局效率评价体系,是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条件与配置结构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沙治慧  罗静  
农村公共投资不足与布局不合理是导致城乡矛盾与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在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数学规划方法研究四川公共投资的空间布局效率,结果表明:公共投资布局效率低下,区域相差悬殊,严重制约着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需要在综合权衡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和贫困人口减少多重目标的前提下,以公共投资空间布局的效率评价为着力点,优化公共投资的空间布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红霓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的环境问题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像弱势的农民群体一样,农村污染问题也处于某种弱势,急需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农村中普遍存在并日益加剧的农村污染现状,分析了污染的产生原因,提出了八大治理农村污染的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瑾瑜  
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对互助资金试点成效做了简要概述,并对存在的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互助资金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文华成  杨新元  
沼气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生态、节约能源、美化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实举措。当前发展沼气面临的主要问题除了技术、资金外,市场约束已经成为新的制约因素,本文就此提出了解决途径,即建立沼气后期物业管理体系,并适当调整相关政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岑晓君  王佳卉  
本文紧扣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并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个主题,以详实的数据和典型事例论述了犍为县作为四川一个浅丘农业大县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点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践提出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的建议和意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晓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将普惠金融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普惠金融是一种金融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思路,旨在把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延伸向原被排斥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人群,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和地区获得金融服务。自"2005国际小额信贷年"推出普惠金融概念以来,普惠金融虽已成为被国际社会和金融业普遍认同的金融发展战略,但国内外普惠金融的实践时间并不长,仍然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为了更好总结国内发展普惠金融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笔者基于金融服务可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宁一非  
农民消费在其整个经济活动中日益显示出突出和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农民在消费角色、消费支出来源、消费支出行为、消费对象、消费水平及内部层次、消费结构、消费素质及效率、消费的循环经济性、消费设施与环境的改善和利用等方面反映出不同特点,直接影响着农民与农村及农业的关系。综合分析可以看到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现代农业与特色农业、农村软环境建设与硬环境建设以及对农民消费的指导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关系和新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晟昱  李想  张心怡  
以工代赈是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近年来,四川省率先探索以工代赈村民自建,建立健全政策体系、组织架构、项目管理、监督指导等全套机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新的示范路径。未来,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以工代赈村民自建模式,引导更多农民加入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月健  丁武泉  廖铁军  王成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人类生存的根基。文章以四川省井研县为例,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先是分析了该县域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井研县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然后,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研究其耕地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掌握其发展动向;最后,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提出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从而有效地指导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和控制未来的土地利用。这对于促进该县域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祥波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有效路径,经济性和社会性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双重属性,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充满争议的问题。与许多研究认为农村集体经济双重属性二元对立的观点不同,本研究认同双方之间是一种可以调和的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本研究以四川省宝村为个案,从微观层面考察共同富裕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的经济性与社会性共存的可能及其机理。宝村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在产业选择上坚持经济发展与村庄建设相融合,在生产运作中注重集体经营与村民参与相结合,在成果分配时主张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相统一,最终实现了经济性与社会性的有效协调。研究发现,总体性组织的统筹、利益共同体的构建、集体价值观的引导为农村集体经济双重属性的平衡提供了可能,并推动乡村共同富裕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