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24)
2023(9679)
2022(8815)
2021(8453)
2020(7145)
2019(16543)
2018(16621)
2017(31809)
2016(17712)
2015(20142)
2014(20233)
2013(19991)
2012(18505)
2011(16503)
2010(16415)
2009(14962)
2008(14593)
2007(12706)
2006(11050)
2005(9536)
作者
(52406)
(43347)
(43125)
(40936)
(27883)
(21063)
(19509)
(17279)
(16608)
(15484)
(15099)
(14579)
(13758)
(13706)
(13285)
(13284)
(13282)
(12989)
(12378)
(12285)
(10873)
(10714)
(10509)
(9803)
(9795)
(9694)
(9627)
(9475)
(8849)
(8622)
学科
(66260)
经济(66181)
管理(50121)
(46289)
(39566)
企业(39566)
方法(32828)
数学(28071)
数学方法(27651)
(17324)
(17116)
中国(16585)
(16096)
业经(14489)
地方(13385)
理论(12854)
(12643)
(11717)
贸易(11711)
(11674)
(11353)
农业(11196)
技术(10726)
教育(10693)
(10616)
财务(10551)
财务管理(10530)
环境(10429)
企业财务(9958)
(9608)
机构
大学(251707)
学院(248134)
管理(99799)
(90326)
经济(87930)
理学(86856)
理学院(85870)
管理学(84131)
管理学院(83705)
研究(82685)
中国(59400)
科学(54858)
(54604)
(42454)
(41925)
(40358)
业大(39913)
研究所(38951)
中心(37334)
(35798)
北京(34539)
(33868)
师范(33515)
农业(33077)
财经(32852)
(30313)
(29817)
(29498)
技术(27720)
师范大学(27149)
基金
项目(174025)
科学(135047)
研究(125549)
基金(124683)
(109203)
国家(108282)
科学基金(92216)
社会(75376)
社会科(71205)
社会科学(71184)
(68342)
基金项目(66844)
自然(62265)
自然科(60775)
自然科学(60760)
自然科学基金(59640)
教育(57947)
(57795)
资助(52063)
编号(51891)
成果(42326)
重点(38667)
(37708)
(36142)
课题(35715)
(35615)
科研(33695)
创新(33128)
大学(32493)
项目编号(32190)
期刊
(99789)
经济(99789)
研究(70885)
中国(47684)
学报(44095)
科学(39235)
(37680)
管理(35927)
大学(32791)
教育(31039)
学学(30677)
(29474)
农业(26962)
技术(21709)
(17592)
金融(17592)
业经(15710)
图书(15707)
财经(15239)
经济研究(14473)
(13430)
理论(13158)
科技(12938)
(12817)
问题(12402)
实践(12353)
(12353)
(12244)
业大(11861)
技术经济(11749)
共检索到356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方舟   舒月  
头足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头足类为中间宿主或终末宿主的寄生虫广泛存在于海洋食物链的不同营养级之中。由于寄生虫生活史的特殊性,其生命周期会贯穿宿主的整个或部分生活史过程,对宿主的生长和生存产生极大的影响。目前针对寄生于头足类的寄生虫研究主要集中于种类组成、生活史过程、感染状况等方面。因此,本文对头足类动物感染寄生虫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感染头足类的寄生虫类群主要有二胚虫、绦虫和线虫等。二胚虫不仅是头足类所特有的寄生虫,同时其终末宿主也均为头足类,其成熟与繁殖都在头足类肾脏中进行。而作为中间宿主,头足类极易被绦虫和线虫的幼体所感染,且感染率相对较高,感染部位主要是胃壁和体腔。线虫是头足类感染寄生虫物种中最丰富和最常见的种类之一,会对宿主产生重要的病理影响。其他种类的寄生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头足类的生理特征。目前针对头足类中的寄生虫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建议加快建立头足类中寄生虫开放数据库,扩充并共享寄生虫的种类信息;深入探究头足类中寄生虫种类的生命过程,进一步了解其在宿主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尝试利用头足类中的寄生虫作为宿主种群划分的生物标记,为头足类的渔业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友  王成乐  
小熊猫(Aliurus fulgens Cuvier)最东亚地区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的特增珍贵动物.小熊猫寄生虫的研究工作始于本世纪50年代初,到目前为止,已在小熊猫体内、外共发现18种寄生虫,其中吸虫3种、绦虫1种、线虫9种、原虫3种及外寄生虫2种.文中对小熊猫列叶吸虫(Ogmocotyle ailure Price,1954)的虫种有效性作了讨论,并就小熊猫的主要寄生虫病:印度列叶吸虫病、小熊猫弓蛔虫病、肺线虫病等作了综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英杰  潘金培  
在海洋贝类中寄生的细胞内寄生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立克次体(Rickettsia)和衣原体(Chlamydia),通常寄生于宿主的鳃和消化腺上皮组织细胞的细胞质内,一般形成嗜碱性包涵体,可对宿主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但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宿主的系统病理变化,也不会导致死亡。本文对该方面国内外研究的历史、进展和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海洋贝类原核生物感染的宿主范围、危害、检测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朱国平   熊怡  
南极磷虾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且在南极食物网中处于极为关键的地位,为南极绝大多数动物重要的摄食对象,因此,了解影响磷虾丰度和繁殖的因素至关重要,其中寄生于磷虾体内的寄生虫往往被忽略。为充分了解南极磷虾寄生虫的类型、寄生形式及其对磷虾的潜在影响等,对南极磷虾中间寄生虫(法式海腰鞭毛虫Thalassomyces fagei)、体外寄生虫(吸管属纤毛虫Ephelota sp.)以及体内寄生虫(吸虫Trematode)的生命周期、寄生部位、感染特点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寄生虫往往需要适应磷虾频繁的蜕壳周期,高龄磷虾因蜕壳周期较长而致体外寄生虫附着和感染程度更高;中间寄生虫感染广泛且对磷虾具有多重危害,但其感染机制尚不明确;多主寄生的体内寄生虫对磷虾的危害较小,而单主寄生的簇虫和假丘类纤毛虫对磷虾危害性较大,其中吸虫的具体生命周期以及感染机制尚属未知。将来研究中,建议重点开展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感染机制、完整生命周期、寄生虫与磷虾体内细菌群落的关系以及磷虾性成熟度及年龄与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工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暄  秦鑫  李红梅  于家荣  
植物寄生线虫是一类专性活体寄生物,每年给全世界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其中根结线虫和孢囊线虫分布广、为害重,是最具经济重要性的2大类群。植物寄生线虫诱导植物细胞转化为特异性的取食位点,从中摄取营养以维持线虫的发育和繁殖,效应子被认为在线虫建立和维持寄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分泌器官、降解和修饰细胞壁、建立取食位点、抑制植物防卫反应以及激活植物免疫系统等方面介绍了植物寄生线虫效应子的相关研究进展,同时讨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汝强  廖金铃  卓侃  钟国强  
植物寄生线虫是危害农作物的重要病原物之一。笔者对植物寄生线虫的发育基因研究状况进行了评述。目前,关于植物寄生线虫发育基因及其调控机理研究不多,主要集中于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RNAi方法和原位杂交技术在线虫发育基因分析中得到成功应用。利用模式动物秀丽小杆线虫发育基因的信息和方法研究植物寄生线虫发育基因将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三科  冯宁  常秀云  李玉柱  蒲鹏  马清义  
扭角羚牛(Budorcas taxicolor)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动物资源,它栖息在陕西省秦岭山区内.关于陕西省境内扭角羚牛的寄生虫分布情况的报告甚少,为了进一步了解陕西省野外扭角羚牛寄生虫的种类及危害,为扭角羚牛寄生虫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作者于1996年对秦岭山区的户县崂峪和太白县佛爷岭的5头死亡不久或濒临死亡的扭角羚牛进行了较详细的寄生虫学研究.先仔细检查动物皮毛上的外寄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智  曾伯平  王文彬  
为探明寄生虫对黄鳝的危害,对黄鳝消化道内三大类寄生虫棘头虫门、复殖吸虫纲和毛细线虫属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随季节的变化及其与寄生虫感染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寄生虫生态位宽度与其感染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各类寄生虫的生态位宽度大小具有季节性更替现象.寄生虫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也与各类寄生虫的种群密度有关,但只有当各寄生虫种群密度均达到一定阈值,寄生虫间的生态位重叠值才与感染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发现,各类寄生虫在黄鳝消化道内寄生的部位具一定的选择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明   李文祥   赵威山   周伟钿   步夏莲   吴山功   邹红   王桂堂  
寄生虫是水产养殖中最主要的病原类群之一,对鱼类苗种直至成鱼各个阶段的危害都十分严重。我国的鱼病学即是从鱼类寄生虫的研究发端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本文从病原生物学、生态学、药物学、免疫学四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淡水鱼类寄生虫自新中国建立初期至今70年间(1953年—2023年)的研究历程和已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热点进行了展望。本文为从事鱼类寄生虫学以及水产其他相关研究的读者提供了关于中国鱼类寄生虫研究的历史、现在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动向等较为全面的素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胡飞飞  陈新军  刘必林  李建华  
头足类作为软体动物门中的重要组成,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还是海洋生态系统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大对头足类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目标之一。头足类种类繁多,通常是抹香鲸等高等动物的重要饵料,因此其分类鉴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方法和材料两个方面对头足类的分类鉴定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传统的外部形态学与生态学在头足类的分类鉴定已经相当成熟,耳石是头足类信息的良好载体,可作为种类和种群划分的主要依据;角质颚是头足类的主要摄食器官,具有稳定的形态特征、良好的信息储存以及耐腐蚀等特点,不同种类之间有着显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必林  陈新军  
头足类是古老而高等的海生软体动物,贝壳是其重要的硬组织之一,可分为外壳和内壳。其中内壳根据质地不同又可分为角质、石灰质和软骨质3种类型,三者在形态和组成成分上差异明显。头足类贝壳不仅是重要的分类性状,而且在生物学、生态学上应用广泛。可利用外壳、石灰质内壳和软骨质内壳的形态特征在属分类水平上进行应用;角质内壳的形态特征在各种间细微结构差异明显,需要不断积累资料和归类分析。角质和石灰质内壳是年龄和生长研究的重要材料,其生长纹的日周期性证实和选择合适角质内壳部位是研究的关键,其日纹形成与水温、食物丰度等因子关系密切。贝壳的形态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头足类的栖息环境,可通过对其同位素含量及其组成分析来揭...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军  刘金立  许强华  
头足类不仅是重要的经济软体动物,同时在海洋生态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开发和利用已引起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重视。从形态学、生态学、生物化学以及分子遗传学等方面,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世界各国在头足类种群鉴定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认为,头足类种群结构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传统的形态学和生态学方法为其鉴定提供了基本的手段,其中利用耳石对其生长和产卵季节等进行推算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生物化学技术和分子遗传学标记的应用,为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分析认为,头足类种群鉴定还应结合其基础生物学,特别是分类学、生活史和洄游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必林  陈新军  
With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world economic fisheries resources,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ephalopod resources have been recognized generally in the world and many researches on cephalopod resources and biology were made.Beak with the features of steady structure,erosion-resistant and b...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瑛子  付佩佩  陈美群  
西藏水资源丰富,鱼类进化与青藏高原隆起、自然环境隔离演变息息相关,与鱼类和水环境密切相关的鱼类寄生虫区系也逐渐引起关注和重视。初步的研究显示,尽管西藏鱼类种类单一,但鱼类消化道寄生蠕虫种类较多,显示较高的多样性,而且发现了一些裂腹鱼特有的复殖吸虫和棘头虫种类,以及一些以鸟类为终末宿主的线虫和绦虫种类。西藏特有的放生习俗和候鸟迁徙现象,水电工程兴建和水体污染现状,以及土著鱼类资源量下降和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西藏鱼类寄生虫区系的组成与演变。寄生虫区系调查可为该地区鱼类寄生虫的种类、分布和数量提供详细的数据,进而了解寄生虫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弄清环境与寄生虫多样性的关系,为西藏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论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香秀  王玥  孙乃岩  刘洋  黄金虎  樊萍  王丽平  
[目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是基于溶解度和渗透性测定将药物进行分类的科学框架系统,对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目前兽药领域在BCS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本研究拟建立基于靶动物生理参数的禽用药物溶解度和渗透性测定方法,进而对六种兽医临床常用抗寄生虫药(吡喹酮、阿苯达唑、盐酸左旋咪唑、盐酸氨丙啉、地克珠利、常山酮)进行BCS分类。[方法]实验测定鸡体温、胃肠液体积和pH,通过计算各个药物的剂量数(D_(0))确定其生理溶解度并分类;以高渗透性药物美托洛尔为参考,结合单层细胞模型和鸡小肠原位灌流试验测定药物的表观渗透系数(P_(app))和有效渗透系数(P_(eff)),确定药物的渗透性并进行分类。[结果]本试验确定药物溶解度的测定条件为41 ℃及pH 1~8的水性缓冲溶液,高溶解度定义为药物单次给药最高剂量均能完全溶解于21 mL(进食)或7 mL(禁食)水性缓冲溶液中。D_(0)计算结果表明盐酸左旋咪唑、盐酸氨丙啉和常山酮在鸡进食及禁食条件下均为高溶解度药物,吡喹酮、阿苯达唑和地克珠利则为低溶解度药物。单层细胞模型法测得吡喹酮、阿苯达唑和盐酸左旋咪唑的P_(app) /(10~(-6 )cm·s~(-1))分别为12.92、15.12和14.64,均高于美托洛尔(6.583),故为高渗透性药物。鸡小肠原位灌流试验结果表明,上述6种药物在鸡体内的P_(eff) /(10~(-4 )cm·s~(-1))分别为0.76、1.35、0.93、0.054、0.66和0.31,其中吡喹酮、阿苯达唑和盐酸左旋咪唑的P_(eff)均高于美托洛尔(0.68),为高渗透性药物,与单层细胞模型测定的结果相一致。综合各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性测定结果,对6种药物进行BCS分类,则盐酸左旋咪唑为第I类药物;吡喹酮和阿苯达唑为第II类药物;盐酸氨丙啉和常山酮为第III类药物;地克珠利为第IV类药物。[结论]本文初步确定了鸡常用药物生理溶解度测定条件以及渗透性测定方法,完成了六种常用抗寄生虫药在鸡的BCS分类,该研究为鸡用药物BCS框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加快兽药研发速度,降低兽药研发成本,故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