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37)
- 2023(12133)
- 2022(10194)
- 2021(9474)
- 2020(7573)
- 2019(16923)
- 2018(16827)
- 2017(30591)
- 2016(16680)
- 2015(18451)
- 2014(18232)
- 2013(17093)
- 2012(15899)
- 2011(14693)
- 2010(15128)
- 2009(14074)
- 2008(13694)
- 2007(12237)
- 2006(11432)
- 2005(10492)
- 学科
- 济(71861)
- 经济(71699)
- 管理(40029)
- 业(36046)
- 企(29179)
- 企业(29179)
- 中国(25862)
- 地方(23928)
- 农(21093)
- 方法(20919)
- 业经(19816)
- 制(15248)
- 数学(15149)
- 理论(15139)
- 数学方法(14956)
- 学(14361)
- 农业(14069)
- 财(13794)
- 地方经济(13560)
- 融(13116)
- 金融(13113)
- 和(13091)
- 教育(12888)
- 银(12813)
- 银行(12803)
- 发(12769)
- 行(12568)
- 环境(11805)
- 体(10810)
- 贸(10796)
- 机构
- 大学(228743)
- 学院(227655)
- 济(91413)
- 经济(89203)
- 研究(85951)
- 管理(80289)
- 理学(67400)
- 理学院(66390)
- 管理学(65067)
- 管理学院(64608)
- 中国(63625)
- 科学(51232)
- 京(50541)
- 财(44328)
- 所(42917)
- 研究所(38416)
- 范(37920)
- 中心(37827)
- 师范(37642)
- 江(37021)
- 农(34566)
- 财经(33273)
- 北京(32689)
- 院(31480)
- 师范大学(30382)
- 经(29965)
- 州(29866)
- 业大(29188)
- 经济学(27811)
- 农业(26238)
- 基金
- 项目(144859)
- 科学(115455)
- 研究(113156)
- 基金(101658)
- 家(87156)
- 国家(86316)
- 科学基金(74231)
- 社会(73347)
- 社会科(68395)
- 社会科学(68378)
- 省(58891)
- 教育(53350)
- 基金项目(53198)
- 划(49332)
- 编号(47830)
- 自然(43977)
- 自然科(42941)
- 自然科学(42932)
- 自然科学基金(42115)
- 成果(40772)
- 资助(39537)
- 发(37353)
- 课题(35260)
- 重点(33718)
- 部(31248)
- 创(30796)
- 发展(30640)
- 展(30118)
- 年(29555)
- 国家社会(29328)
共检索到373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玲 沈欣忆 苑大勇
老年大学是服务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实践载体,在践行积极老龄观、创新发展老年教育的背景下,探索老年大学的变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空间理论分析发现,当前老年大学存在物质空间理解窄化、社会空间被动生产和精神空间期待偏差的失配问题。为了推进老年大学的创新发展,建议增强老年大学空间适配性,在物质空间方面提供智能学习支持,优化学习体验;在社会空间方面实施多元互助项目,构建新型社会关系;在精神空间方面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更好融入社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光 秦可越
超老化观感是一种内在的超然的心理状态,它代表了个体从唯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世界观发展为一个更广阔、更超越自然的世界观。超老化观感理论尊重老年人的个性化发展,寻求老年人的自我完善,帮助个体战胜老化恐惧,优雅变老。在超老化观感理论视域下,老年教育应重视各年龄段的老化教育,注重老年人智慧技能的培养,创新教育形式,以激发老年学习者的兴趣,从事老龄事业的人员要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发展。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最后一站,应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扩大老年教育的范围,向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迈进。
关键词:
超老化观感 老年教育 精神健康 教育形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丽华 蒋亦璐 王迎
人口老龄化和长寿化的发展彰显着人类文明和医疗条件的进步,同时也为传统社会发展提出新的课题。在人口老龄化和教育现代化推进的背景下,高校助力老年大学高质量发展是面向老龄化社会治理的积极应对,是对国家老龄政策落地的推动引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教育服务社会的使命彰显。目前高校助力老年大学高质量发展尚存在内在动力缺乏与效率低下、制度设计不足与功能孱弱、政策缺位与执行不力以及机制滞后与亟待补位等问题。今后需要高校和老年大学通过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创建社会治理新局面;构建老年学学科体系,助力个体的全面发展;释放信息化核心动力,推进教育与技术融合;打造和谐友好生态圈,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
关键词:
高校 老年大学 人口老龄化 终身教育体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杜炜 廖锐 唐松林
分割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课程,过分强调知识之逻辑与用途,遮蔽了课程的生命世界;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与客观知识,遮蔽了课程的生活世界;过分强调技术与控制,遮蔽了课程的主体世界。混沌理论的大学课程愿景是:还原生命之爱建构课程之目标,课程不是"学校经验的总和",而是涵养生命的文化土壤;还原生活世界建构课程结构与内容,以哲学、数学与艺术作为课程混沌系统回归生活的自组织力量;还原主体世界建构课程管理与评价之法,以课程服务代替课程管理,以课程学术争鸣代替课程评价,以激发课程实践性主体的能动性。
关键词:
混沌理论 分割理论 大学课程 课程变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欣忆 刘亚品 徐亚楠
借用社会空间理论,深入分析终身学习的概念转换、空间发展和阶段特征,研判终身学习该如何变革和发展来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和学习需求,具有重要的价值。终身学习的认知空间、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经历了终身教育初发展、终身学习初发展、技术支持的终身学习和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四个阶段。在空间的拓展延伸中,认知空间、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三者不断融合,在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空间发展中,将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技术发展,促进终身学习空间的三维一体;二是草根联通,促进社会空间的极大拓展;三是观念回归,学习主体的认知空间高阶延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卢晓中
高等教育发展理论与社会变革关系密切,高等教育发展理论通过引领高等教育发展实践,以适应社会变革甚或引领社会变革,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在这一过程中也不断丰富和创新。社会变革为高等教育发展理论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引。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创新应重视引领社会变革,转变视角;应避免理论的"依附",从发展理论的借鉴与移植转向到"高等教育化"的改造与创新;应倡导理论发展的多样性,从寻求普适性的发展理论转向主张发展理论的特殊性和多元发展理论的兼容;应不断拓展自身的问题域,从关注高等教育发展的工具理性转向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价值理性的追寻。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发展理论 创新 社会变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帆 于向辉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单一的个性发展过渡到了显性个性与隐性个性并存的时期。网络的普及使大学生隐性个性发展越来越迅速,大学生更乐于向个性发展的"长尾"倾斜。从长尾理论出发,着重探讨长尾理论下的大学生隐性个性发展以及如何利用长尾重构实现隐性个性发展。
关键词:
长尾理论 大学生 隐性个性 学生培养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恩毅 胡罡 徐晓飞
"空间"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和权利动作的载体。空间在历史发展中产生,并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重新结合和转化。空间结构是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在特定经济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产、自然条件、工程技术和建筑空间的综合反映。城镇与乡村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总体经济最优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才能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区域空间 城乡一体化 协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高明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的大学课程变革在回应社会需求的过程中采取的策略各不相同。"985"、"211"大学课程对市场需求的回应相对较弱,省属普通大学则较强;工科专业的课程回应社会需求的强度最强,人文社会科学次之,理学最弱;高等教育系统快速转型并未对"985"大学课程造成太大影响,而"211"和省属普通大学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程的要求和难度。各种课程变革策略的有效实施,主要取决于政府的管控程度、大学对社会需求信息的把握程度以及大学内部改革的决心程度。
关键词:
大学课程 社会需求 变革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瑾 韩崇虎
我国老年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管理体制,但由于对老年教育多重本质属性及对其认识的差异,完备有序的教育体系有待建构。老年教育管理在试图兼顾多重属性中呈现了办学主体的多样性导致的管理多元化、不同管理形式中的统一性、覆盖面的有限性、管理理念的人本化和过程中情感性缺乏共存等特征。因此,在对老年教育管理的设计与创新中必须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的价值取向、从实际出发的科学取向、基于积极发展的实践取向。对我国老年教育管理模式的可能性选择必须基于老年教育多重属性的考量,采取多种方法论,逐渐实现主管单位的一体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发展我国老年教育。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陶成煦 沈超 完颜邓邓
[目的/意义]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满意度进行研究,以促进服务的供给侧进一步对接需求端。[方法/过程]依据供需适配性理论的4项标准,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满意度评价模型。以量表问卷形式回收数据,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路径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同时,对量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供需适配性理论的相关性、可及性、质量性、相适性这4项指标均会对用户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关系,且这4项指标的得分均较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供需适配上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关键词: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供需适配 满意度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丁亚金 蔡文伯 董华容
学术资本主义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理念,被我国学者介绍到国内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发现我国不少学者对学术资本主义给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冲击表示了质疑和担忧,对学术资本主义在大学办学活动中的渗透存在抗拒情绪。在理性研究学术资本主义理念在中国大学办学活动的合法地位基础上,分析学术资本主义对我国大学治理模式提出的新要求和大学治理结构应该开展的变革,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欣亮
从跨境教育的四个维度——跨境教学、师资培训、文化传播和学生体验来解析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旅游孔子学院在培育跨境教育空间所呈现的教育现象,可以发现它在语言教学上所营造的符号表征、在师资培训方面所表现的共享表征、在文化传播上所传递的文化表征、在学生体验上所培育的情感表征,结构性地促使它构建出适应当地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跨境社会表征。从社会表征的视角来透视孔子学院在异域社会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的路径创新,为我国有效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供了全新的发展范例。
关键词:
社会表征 旅游孔子学院 构建方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学书
课程开发和设置是老年教育核心环节,其适切性是指课程开发和设置与老年学员需求之间的符合程度,主要涉及课程选择、课程组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它关系到老年教育目的的达成,直接影响到老年学员的参与积极性,以及老年教育成效达成。因此,老年教育目的、课程参与积极性和课程实施成效成为老年教育课程适切性的重要表征。为了全面提高老年教育课程适切性,课程的开发和开设必须将个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保持课程的广度和深度间的张力,在关注课程适应性同时关照课程的引导性,深化传统课程改革,不断进行课程创新,形成特色课程系列,从而提高课程适切程度。
关键词:
老年教育 课程适切性 老年大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娜 伍世代 代中强 王强
文章基于空间的视角,研究福建县域单元的科技人才发展的网络机理,力图为福建人才建设提供参考。因子分析与ESDA结合的实证分析显示:内部累积率对科技人才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外部吸引力的建设亟待加强;县市科技人才发展已形成以福厦为引擎的网络结构;厦门主导的南部网络与福州主导的北部网络之间虽有差距,但可以通过各自优势的发挥和网络的传导缩小差距进而提升整体效率。在此基础上,对福建人才建设提出针对性参考意见。
关键词:
网络结构 科技人才 福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