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0)
2023(238)
2022(217)
2021(164)
2020(148)
2019(358)
2018(361)
2017(760)
2016(411)
2015(491)
2014(512)
2013(513)
2012(556)
2011(503)
2010(540)
2009(412)
2008(475)
2007(436)
2006(381)
2005(314)
作者
(1157)
(1045)
(1016)
(1011)
(710)
(489)
(460)
(386)
(385)
(371)
(360)
(350)
(349)
(330)
(322)
(320)
(308)
(308)
(278)
(275)
(260)
(253)
(252)
(248)
(245)
(244)
(240)
(212)
(208)
(203)
学科
(2399)
经济(2398)
方法(1208)
管理(1181)
数学(1123)
数学方法(1107)
(1067)
(971)
企业(971)
(666)
中国(586)
(461)
贸易(461)
(453)
(430)
(416)
金融(416)
(411)
地方(403)
(390)
(357)
银行(357)
(345)
(337)
关系(333)
财政(308)
理论(304)
计划(300)
(299)
经营(284)
机构
大学(6821)
学院(6683)
(3325)
经济(3269)
管理(2495)
研究(2366)
理学(2159)
理学院(2141)
管理学(2102)
管理学院(2093)
中国(1817)
(1633)
(1421)
财经(1324)
科学(1282)
(1223)
经济学(1186)
(1146)
经济学院(1101)
研究所(1050)
中心(1018)
财经大学(1003)
北京(929)
(885)
师范(883)
(848)
(827)
(760)
金融(757)
(745)
基金
项目(4361)
科学(3576)
基金(3449)
研究(3136)
(2941)
国家(2924)
科学基金(2527)
社会(2250)
社会科(2143)
社会科学(2143)
基金项目(1714)
资助(1622)
教育(1583)
自然(1554)
自然科(1511)
自然科学(1511)
自然科学基金(1488)
(1470)
(1374)
(1133)
成果(1046)
重点(1046)
编号(1043)
教育部(1014)
国家社会(990)
(976)
人文(937)
社科(901)
中国(870)
(862)
期刊
(3295)
经济(3295)
研究(2437)
(1338)
中国(948)
管理(897)
科学(848)
(805)
金融(805)
学报(800)
财经(746)
经济研究(744)
(645)
大学(620)
学学(595)
(571)
教育(549)
统计(514)
技术(503)
(462)
国际(460)
问题(436)
(428)
技术经济(391)
决策(389)
农业(368)
世界(359)
(328)
资源(313)
业经(311)
共检索到9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扬  
2007年3月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经济失衡"无疑是各国当局使用最多的用语之一。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偏爱用之来解释此次危机的根源。将危机归咎为失衡,将失衡描述为"全球"的,他们可得以轻松地将危机的责任推卸给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经济体。可以说,"中国责任论"、"中国威胁论"云云,都是从这个概念中获得其理论支持的。中国的有关部门自然对此论保持高度的戒备。在所有的公开场合,特别是在国际会议上,官方都避免使用这个用语。有朋友告诉我,在历次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中国政府代表团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会议的公报和首脑宣言中抹去这个用语和相关表述。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受全球经济增长总体放缓的掣肘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与"逆全球化"的袭扰,国际贸易跌入到了二十五年多以来的最低谷。阻止与逆转这种趋势,有必要刷新全球治理模式。而对于最大的贸易国中国而言,更有必要在谋求更多的多边贸易合作、发展服务贸易以及争取充沛的国际贸易话语权等方面深耕与拓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卫平  钟表  
笔者从全球经济失衡含义的变化、近期加剧与次贷危机爆发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全球经济失衡与平衡、再平衡的进程进行了探讨。世界经济失衡含义的变化,使之从反映南北经济关系演化为经常账户的不可持续,本次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和次贷危机的爆发集中体现了美国国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以及全球金融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全球经济失衡实质。次贷危机既是对此前全球经济失衡过度积累的系统性风险的集中反映,也是对过度失衡进行的破坏性调整和再平衡。平衡的实质是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再平衡的实质是对原有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模式进行调整,前者是质变,后者是量的调整而不是质的改变。人民币汇率不是再平衡的工具,对美元大幅升值单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范子英  顾晓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性别比失衡状况日益严峻,而性别比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男孩偏好背后的经济动机。2003年,我国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的试点政策,试点县区针对独女户和纯女户在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的奖励和扶持政策。本文基于这一外生的自然实验,运用倍差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估计了真实经济激励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爱女孩行动"使得试点县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显著下降了12个百分点,在排除了瞒报、移民等因素的干扰之后,该结论依然非常稳健。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关爱女孩行动"主要是通过经济激励发挥作用,同期实施的打击"两非"行政干预的作用并不明显;并且,倾斜性的政策切实改善了试点县区的女性地位,女性受教育程度显著增加了10%。由于真实经济激励产生了显著的作用,这意味着通过制度安排来提高生育女孩的相对收益,是促使我国性别比再平衡的可行方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丽  
本文主要对全球经济失衡和经济再平衡的内涵进行梳理,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货币体系不健全、各国消费和储蓄习惯不同三方面探究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以及各国内外失衡的表现,指出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将会引致的新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货币体系重新调整、全球流动性过剩继续增加、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各国经济再平衡的政策建议,尤其是中国应对西方国家"经济再平衡"战略和实现内外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范子英  顾晓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性别比失衡状况日益严峻,而性别比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男孩偏好背后的经济动机。2003年,我国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的试点政策,试点县区针对独女户和纯女户在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的奖励和扶持政策。本文基于这一外生的自然实验,运用倍差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估计了真实经济激励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爱女孩行动"使得试点县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显著下降了12个百分点,在排除了瞒报、移民等因素的干扰之后,该结论依然非常稳健。进一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厚双  李艳秀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对全球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全球经济失衡和全球经济再平衡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极大关注和竞相研究。本文在研究了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特点、原因以及全球经济的再平衡等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并不是单方面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也就不能仅局限于对汇率或投资—储蓄缺口某一单因素的调节,而应当从结构性因素、供给政策和要素流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世界各国相互协作、各种政策相互结合,各国配合来实现全球经济的再平衡。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琳达·林  罗纳德·U·门多萨  梁永邦  
全球再平衡的讨论正处于十字路口,很多能够影响政策取向的讨论需要更多国家的参与,而不是仅仅在中美之间。全球再平衡这个问题第一次被提出来时,完全聚焦于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但随着2009-2010年的全球经济动荡以及随之而来的疲软和不确定性,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多么地普遍。诸如耶鲁大学的斯蒂芬.罗奇(Stephen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茉楠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6年多,但世界经济依然并不平静,目前世界经济凸显出以下主要特点:一是世界经济仍难以摆脱深度调整压力,二是各国经济复苏格局分化加剧多重风险,三是全球技术创新进步周期尚待开启。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特征严格说来,目前中国经济并非已处于"新常态",而是处于由"老常态"向"新常态"的过渡之中。"新常态"关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海洲  李志勇  王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洲、美国和新兴市场三大板块的再平衡呈现出明显分化特征,其新特点可概括为:欧洲正在殴,美国将更美,金砖要贴金。美国实体经济未受重创,金融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修复较快,以及其低资金成本、低能源价格、向低走的劳动力成本、技术和市场等优势,使得美国经济具备了再出发的基本条件,尽管短期风险尤存。欧元区去杠杆化刚刚开始,加之欧元区在制度设计上未能形成主权和货币之间的统一,将使其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经历漫长而痛苦的去杠杆化和政治磨合过程。这个过程可能要十年以上,欧元区正在变成下一个日本。同时,欧元区可能出现新的资本管制,形成一个货币但多个汇率、多个利率的机制。新兴市场国家面临全球化...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张军华  
本文基于图书馆相关公共利益失衡表现的分析,失衡原因的探究,国家发展的现实需求,著作权法基本原理,他国立法经验等方面,探讨数字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修订的原则与措施,并对相关条款提出具体修改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汉儒  
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的接踵而至,使得世界经济失衡原因与再平衡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首先,本文回顾了世界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两方面的文献,并通过引入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指出美国政治制度的系统性缺陷——"选票至上"的公共物品供给逻辑造成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其次,国际货币体系是通过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传导机制最终造成了世界经济失衡的局面。因此,世界经济再平衡与美国政治决策机制改革只是同一逻辑的不同表述。最后,欧债危机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再平衡增添了巨大不确定性,当前再平衡进程受阻的必然结果是贸易摩擦和汇率争端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主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刚  
中国社科院李扬研究员和张晓晶研究员的最新力作《失衡与再平衡》(以下简称《再平衡》)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3年12月出版。看到老友又出新书,自然高兴;仔细阅读全文,更添颇多感触。因撰此文,向读者推荐此书,并将点滴体会与读者分享。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将危机的根源归诸"全球经济失衡"。其内在逻辑是,危机固然因美国长期逆差引发,但是,广大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对美存在长期贸易顺差,也难辞其咎。2005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的第七届G20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上,即将卸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谭人友  葛顺奇  刘晨  
文章基于1996~2009年40个国家/地区35个细分行业的世界投入产出表进行研究。首先,以典型国家、行业为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全球价值链分工扭曲了经济失衡程度,但对经济失衡方向无实质影响;中国经济失衡主要来自制造业和商业服务业,中低端制造业贡献最大,中高端制造业的贡献逐年上升,发展商业服务业有助于缓解经济失衡。其次,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世界经济失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正向效应在发达国家的影响大于发展中国家;对商业服务业和中高与高技术制造业的影响大于低技术和中低技术制造业;在制造业中,影响程度随着技术含量上升而增加。故世界经济失衡具有持续性,世界经济再平衡路径不是改变现有的全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延斯·魏德曼  杨盼盼  
欧洲经济需要再平衡,因为触发此次欧债危机的两个原因都与此相关:第一,经常账户失衡在近些年来越来越严重;第二,政府和私人部门债务在欧元区某些国家大幅上升。因此,平衡欧洲经济才是危机的最终解决之道,而仅仅通过大量投入资金进行救助,无疑就像"通天塔"一样,建得再高,也无法到达天堂,反而会使得欧元区国家陷入经济和政治双重不利的局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