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47)
- 2023(6856)
- 2022(5579)
- 2021(5176)
- 2020(4199)
- 2019(9643)
- 2018(9458)
- 2017(18670)
- 2016(10255)
- 2015(11482)
- 2014(11436)
- 2013(11317)
- 2012(10734)
- 2011(9757)
- 2010(10329)
- 2009(9438)
- 2008(9388)
- 2007(8434)
- 2006(7733)
- 2005(6964)
- 学科
- 济(36037)
- 经济(35986)
- 业(30538)
- 管理(29960)
- 企(21188)
- 企业(21188)
- 方法(13169)
- 农(13101)
- 中国(11795)
- 数学(11549)
- 数学方法(11240)
- 财(11135)
- 制(10062)
- 贸(9102)
- 贸易(9098)
- 业经(8931)
- 易(8882)
- 策(8682)
- 农业(8218)
- 学(8136)
- 银(7993)
- 银行(7977)
- 地方(7931)
- 行(7706)
- 服务(7496)
- 融(6915)
- 金融(6914)
- 工作(6884)
- 税(6759)
- 及其(6732)
- 机构
- 学院(144387)
- 大学(143831)
- 济(58784)
- 经济(57227)
- 管理(55069)
- 研究(51970)
- 理学(46256)
- 理学院(45738)
- 管理学(44834)
- 管理学院(44565)
- 中国(41064)
- 科学(31120)
- 京(30807)
- 财(30208)
- 所(26638)
- 农(24802)
- 中心(24256)
- 江(24242)
- 研究所(23810)
- 财经(22300)
- 经(20181)
- 范(20042)
- 业大(19997)
- 师范(19850)
- 北京(19673)
- 农业(19368)
- 院(19090)
- 州(19020)
- 经济学(17126)
- 省(16724)
- 基金
- 项目(92562)
- 科学(72822)
- 研究(69744)
- 基金(66435)
- 家(57834)
- 国家(57346)
- 科学基金(48493)
- 社会(43428)
- 社会科(41100)
- 社会科学(41085)
- 省(35757)
- 基金项目(33572)
- 教育(31488)
- 自然(30716)
- 划(30696)
- 自然科(29991)
- 自然科学(29979)
- 编号(29597)
- 自然科学基金(29453)
- 资助(27832)
- 成果(26227)
- 重点(20868)
- 发(20673)
- 课题(20645)
- 部(20281)
- 创(18823)
- 项目编号(18076)
- 性(17894)
- 国家社会(17693)
- 创新(17640)
共检索到232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鸿儒 李月
老龄社会的全面加速,使得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凸显。本文基于中国老年健康调查数据(CLHLS)和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评估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并从照护内容、照护类型和照护支付意愿三方面考察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研究发现:一是照护需求内容方面,被调查样本中约87%的失能老人具有长期照护的需求,其中对医疗护理需求最高、精神慰藉次之、日常照料最低。二是照护类型方面,以子女为核心的家庭照护是失能老人最主要的需求类型,其次为机构照护,社区照护需求最低。三是照护支付意愿方面,失能老人对机构照护服务的支付意愿不高且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基于此,应明确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内涵、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价格收费机制、建立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以健全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关键词:
失能老人 照护服务 医疗护理 家庭照护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军 程毅
当前,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形势十分严峻,中央高度重视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并进行积极的社会政策设计。考虑当前总体现实国情以及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就地老化"是当前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社会政策的总体目标;基于社会政策的设计理念,应该构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社会政策的基本框架:采用合理的长期照护模式、培育长期照护机构和人才、构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制定长期照护津贴政策。老龄化背景下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社会政策设计既要坚持制度取向的应然,也要兼顾政策效果的实然。
关键词:
失能老人 长期照护 社会政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涂爱仙
目前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供需严重失衡。问题的深层原因主要为历史造成的低出生率和预期寿命延长导致老龄化严重,也在于政府责任某些方面缺位,当前社会养老服务政策滞后且落实不到位。为解决失能老人的养老照护问题必须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实施家庭照护补贴制度,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中突出政府对失能老人的责任。
关键词:
失能老人 长期照护 供需失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华磊 肖文静 方格格
随着失能老人数量增加,全社会养老压力日益加大。如何选择与养老需求相匹配的照护方式,对失能老人的健康福祉乃至死亡风险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CLHLS)2008~2018年的4期追踪调查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了不同长期照护方式选择对失能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如下。(1)照护方式对轻度失能老人的死亡风险具有显著的影响。相对于非正式照护,正式照护会显著降低轻度失能老人的死亡风险,尤其会显著降低女性、无配偶、接受过教育的失能老人的死亡风险。(2)在正式照护中,接受机构照护者的死亡风险显著低于接受社区照护者;在非正式照护中,由配偶照护的老人死亡风险比由子女照护的老人更低。通过探讨长期照护方式选择对中国失能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及其差异,文章检验了既有照护理论的经验推断,为发展和完善照护理论提供了经验依据,研究发现有望为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体系、完善保障失能老人的福利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彭希哲 宋靓珺 黄剑焜
文章利用2014年中国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CLHLS),将安德森健康行为模型作为理论框架剖析中国失能老年人群对长期照护服务使用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安德森模型中的3类变量中只有使能因素和需求因素对服务的选择产生了显著影响,前倾因素则不显著。据此,文章得出与前人研究不同的结论:在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境和文化背景下,老人对于长期照护服务的使用更多的是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即便个人有使用某种健康服务的特征和倾向,但仍受制于政策环境、个人与家庭能力以及健康状况等能力和需求要素。此外,文章引入家庭照料者意愿这一
关键词:
失能老人 长期照护 安德森模型 老龄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彭希哲 宋靓珺 黄剑焜
文章利用2014年中国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CLHLS),将安德森健康行为模型作为理论框架剖析中国失能老年人群对长期照护服务使用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安德森模型中的3类变量中只有使能因素和需求因素对服务的选择产生了显著影响,前倾因素则不显著。据此,文章得出与前人研究不同的结论:在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境和文化背景下,老人对于长期照护服务的使用更多的是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即便个人有使用某种健康服务的特征和倾向,但仍受制于政策环境、个人与家庭能力以及健康状况等能力和需求要素。此外,文章引入家庭照料者意愿这一变量,对安德森模型进行本土化改造的探索,并对服务需求评估工具、家庭发展能力和社区服务未来走向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失能老人 长期照护 安德森模型 老龄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园 王伟
中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增长较快且城乡分布不均衡。运用2011年和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引入转移强度构建健康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分城乡预测了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和照护时间需求,主要结论为:(1)城乡老年人进入中度和重度失能的概率均会随着年龄增长和初始健康状态恶化呈递增趋势。(2)2050年,城乡65岁及以上中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口将达到约8304.12万人,约是2020年的2.96倍。65~74岁城乡中度失能老年人数量比由2020年的2.04扩大到2050年的7.77;2020~2040年,75~84岁农村中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数量一直高于城镇,2020年该年龄组乡城中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数量比分别达到峰值1.74和2.38。(3)65~74岁城镇老年人中度失能状态持续时间平均是农村的1.34倍,该年龄组农村老年人重度失能状态持续时间平均是城镇的1.28倍。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慧玲
应用情理社会理论从照护者角度出发分析失能老人家庭照护危机的形成与应对。家庭照护是当前老人照护的主导模式,而女性在老人家庭照护者中占七成。个案研究发现,在中国式情理社会中,女性照料者的照护决策、行为和感受取决于“情”“理”状况;以“情”为核心的联结感决定照护责任承担主观意愿,作为“理”之关键的其他责任重要性决定照护责任承担的客观条件;在联结感强且其他责任较少的情况下,照护承担带来较强的意义感和价值感,而在其他情况下,照护承担可能为照护者带来较多的压力;同时,“情”和“理”的松动和变化也造成新的照护危机和心理危机。鉴于照护承担意愿和条件多样性,应调整社会政策及相关举措协助、促成或替代女性照护者进行失能老人家庭照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令伟 王瑜
伴随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趋势加快,我国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照护体系建设滞后于老龄化进程的矛盾愈发凸显.以甘肃省宁县A村为田野点,将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框架与社会福利政策框架结合,研究发现,在人口外流和照护服务供给缺失条件下,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而陷入“自我维持型”照护困境.基于对福利多元主义运用本土福利实践的理论反思,以照护困境为切入点,构建政府引领,家庭、农村社区、市场、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农村社区照护体系,是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的根本路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令伟 王瑜
伴随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趋势加快,我国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照护体系建设滞后于老龄化进程的矛盾愈发凸显.以甘肃省宁县A村为田野点,将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框架与社会福利政策框架结合,研究发现,在人口外流和照护服务供给缺失条件下,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而陷入“自我维持型”照护困境.基于对福利多元主义运用本土福利实践的理论反思,以照护困境为切入点,构建政府引领,家庭、农村社区、市场、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农村社区照护体系,是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的根本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吉峰
本文利用湖北省潜江市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失能等级、照护者资源与生计活动等因素对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人的失能等级对照护者压力的影响作用最强;照护者人力资源、生计活动是影响照护者压力的重要因素;而老人其他子女资源、社区资源与家庭经济资源对缓解照护者压力的影响作用较小。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缓解照护者压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失能老人 家庭照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令伟 王瑜
伴随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趋势加快,我国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照护体系建设滞后于老龄化进程的矛盾愈发凸显。以甘肃省宁县A村为田野点,将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框架与社会福利政策框架结合,研究发现,在人口外流和照护服务供给缺失条件下,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而陷入"自我维持型"照护困境。基于对福利多元主义运用本土福利实践的理论反思,以照护困境为切入点,构建政府引领,家庭、农村社区、市场、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农村社区照护体系,是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的根本路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令伟 王瑜
伴随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趋势加快,我国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照护体系建设滞后于老龄化进程的矛盾愈发凸显。以甘肃省宁县A村为田野点,将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框架与社会福利政策框架结合,研究发现,在人口外流和照护服务供给缺失条件下,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而陷入"自我维持型"照护困境。基于对福利多元主义运用本土福利实践的理论反思,以照护困境为切入点,构建政府引领,家庭、农村社区、市场、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农村社区照护体系,是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的根本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熊吉峰
以湖北潜江为例,研究了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的抱怨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与老人关系、家庭年收入是导致照护者产生抱怨的首要因素;子女数、失能等级对照护者抱怨的影响力不容忽视;老人的其他子女资源与社区资源对缓解照护者抱怨的作用还有待强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熊吉峰 陈以博
通过对湖北潜江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的实地考察,利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探讨了农村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给照护者生计带来的破坏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照护者年龄、文化、健康、老人失能等级、失能老人年龄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作用力较大;而失能老人的子女资源与社区资源等因素在保护家庭照护者生计方面的效果十分微弱。基于此,提出了保护照护者生计的相关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