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19)
2023(5606)
2022(4806)
2021(4341)
2020(3917)
2019(9342)
2018(9171)
2017(18276)
2016(10144)
2015(11770)
2014(12060)
2013(12231)
2012(11732)
2011(10716)
2010(10901)
2009(10296)
2008(10406)
2007(9703)
2006(8195)
2005(7323)
作者
(31826)
(27004)
(26703)
(25649)
(16895)
(12941)
(12440)
(10574)
(9944)
(9487)
(9079)
(8960)
(8580)
(8505)
(8453)
(8410)
(8394)
(7873)
(7855)
(7733)
(6772)
(6592)
(6579)
(6165)
(6084)
(6023)
(5988)
(5942)
(5481)
(5416)
学科
(46884)
经济(46843)
(27378)
管理(26931)
方法(24108)
数学(21504)
数学方法(21339)
(21277)
企业(21277)
(13210)
(11415)
中国(11119)
(9799)
贸易(9798)
(9707)
(9502)
业经(9039)
地方(9004)
农业(8583)
(8239)
(7202)
(6991)
银行(6968)
(6945)
财务(6929)
财务管理(6907)
(6694)
金融(6692)
(6586)
企业财务(6490)
机构
大学(156306)
学院(155093)
(66184)
经济(64779)
管理(58419)
研究(54388)
理学(50228)
理学院(49636)
管理学(48759)
管理学院(48462)
中国(40634)
科学(33762)
(33185)
(30580)
(29274)
(29036)
研究所(26427)
中心(25433)
业大(25102)
农业(24452)
(23835)
财经(23495)
(21196)
北京(21012)
经济学(20699)
(20168)
师范(19951)
(18956)
经济学院(18932)
(18611)
基金
项目(100380)
科学(77512)
研究(71912)
基金(71877)
(62972)
国家(62466)
科学基金(52136)
社会(44629)
社会科(42233)
社会科学(42217)
(39350)
基金项目(38227)
自然(33687)
(33448)
教育(33420)
自然科(32850)
自然科学(32836)
自然科学基金(32266)
资助(30094)
编号(29820)
成果(24767)
重点(22994)
(22872)
(21933)
(20456)
课题(20255)
科研(19732)
创新(19193)
教育部(19178)
计划(18886)
期刊
(70583)
经济(70583)
研究(43623)
中国(28313)
(27143)
学报(26265)
(23370)
科学(23061)
大学(19224)
管理(18877)
学学(18111)
农业(18080)
教育(14561)
(13638)
金融(13638)
技术(13184)
财经(11754)
经济研究(11465)
业经(11340)
(10164)
(10106)
问题(9958)
技术经济(8574)
(8549)
统计(8180)
(8087)
理论(8057)
商业(7734)
实践(7310)
(7310)
共检索到226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二鹏  张奇林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工资水平持续上升以及家庭照料成本提高的背景下,失能老人的照料状况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基于2002-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子女在失能老人日常照料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变动趋势,并通过构建面板数据动态模型,对影响子女照料失能老人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识别。结果发现,子代(包括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仍旧是多数失能老人照料的主要提供者。其中,儿子所起的照料作用最大。90%以上的子女愿意为失能老人提供照料,近95%的失能老人对子女照料效果感到满足。但必须引起注意的是,随着老人失能时间的延长,子女对失能老人的照料意愿以及失能老人对子女照料的满足程度都在不断下降。家庭收入、家庭地位等家庭禀赋因素,对子女的经济支持、照料支出及照料强度等代际经济支持因素是影响失能老人对子女照料满足程度的关键因素。强化对失能老人家庭照料成本的分担、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化解失能老人照料危机的政策选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运华  刘亚南  
在社会化、市场化的老年长期护理体系发育不足的背景下,家庭尤其是子女仍然是失能老人照料服务的重要供给主体。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失能老人子女照料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超过60%失能老人的主要照料者为子女,但70%以上的失能老人每周得到子女照料的时间小于72个小时;失能程度、家庭地位、家庭收入、医疗和照料支出等是影响失能老人能否得到子女照料以及照料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子女数量越多只能增加失能老人获得子女照料的概率,但并不必然会延长照料时间。出台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的支持政策,加快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和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的建设步伐,有助于缓解当前老年失能化的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曾毅  陈华帅  王正联  
本文的老年家庭照料需求成本预测模型及调查数据分析表明,我国21世纪上半叶生活自理能力残障老人增速明显高于整体老年人口,高龄残障老人增长大大快于中低龄者,身边无子女残障老人增长明显快于有子女者,残障老人家庭照料成本总额占GDP百分比增速很快。模拟预测对比分析表明,在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方案下,我国2030年与2050年平均每位劳动者负担的老年家庭照料现金支出分别至少等于2000年的3.0—4.1倍与6.8—12.6倍,比普遍允许二孩与提倡适当晚育方案高很多。本文建议尽快启动二孩晚育软着陆。本文还对死亡率和老年生活自理能力状态转换概率的可能变化对老年照料需求成本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陶丽丽  王超群  于琳娜  
目的:研究失能老人生活照料需求未满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拓展的安德森健康行为模型作为理论框架,利用2005—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构建Logit模型。结果:失能老人生活照料需求未满足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失能老人生活照料需求未得到满足。家庭相对经济资源越不足、老人身体状况越差、失能程度越高,非子女和配偶照料、照料者不情愿时,失能老人生活照料需求越难得到满足。结论:建议加强对农村、低龄、低收入和重度失能老人生活照料的关注,强化家庭成员照料,并为家庭成员照料创造有利条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金明  
本文基于2011—2012年、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采用交互分析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失能老人照料需求现状及照料满足感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失能老人在洗澡方面照护需求最迫切;生活照料过于依赖家庭,社会照料比例低;照料满足感较低。失能老人的居住地、经济状况、失能程度、失能时间、照料者类别、照料态度对照料满足感有显著影响。政府、社会应大力弘扬尊老敬老传统,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完善长期照护制度,制定家庭照护者支持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曹杨  
本文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分城乡计算居家失能老人中存在完全满足、部分未满足以及完全未满足的需求比例与规模;并进一步分社会人口特征(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安排、经济状况)、失能程度以及地区比较城乡失能老人未满足的需求比例差异。结果表明:10%左右的城乡居家老人失能;城乡分别有37.77%和44.54%的居家失能老人已有人照料且完全满足其需求,分别有59.59%和49.53%的居家失能老人存在部分未满足需求,分别还有2.64%和5.93%的居家失能老人存在完全未满足需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曹杨  
本文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分城乡计算居家失能老人中存在完全满足、部分未满足以及完全未满足的需求比例与规模;并进一步分社会人口特征(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安排、经济状况)、失能程度以及地区比较城乡失能老人未满足的需求比例差异。结果表明:10%左右的城乡居家老人失能;城乡分别有37.77%和44.54%的居家失能老人已有人照料且完全满足其需求,分别有59.59%和49.53%的居家失能老人存在部分未满足需求,分别还有2.64%和5.93%的居家失能老人存在完全未满足需求;与城市相比,农村的中低龄、独居以及中部的居家失能老人是无人照料的高风险人群。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俊  
社会养老欠发展使我国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家庭养老为主。在当前家庭照料者的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家庭成员的照料意愿可能会影响老年人所获得照料的质与量。基于上海市失能老年人及其主要家庭照料者的配对样本数据,文章分析了家庭照料者的照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大多数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较强。(2)照料负担维度、责任与情感维度、主要照料者与被照料者的关系维度、社会支持维度中的诸多变量均影响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3)进一步的基于结构方程的路径分析揭示了孝道认同、是否出于爱的照料、关系质量(照料者角度)、关系质量(老年人角度)四个变量既直接影响照料意愿,也通过影响主观照料负担进而间接影响照料意愿。基于上述发现,我们应该发展社会养老以减轻家庭照料者的照料负担、改善家庭关系与提倡传统孝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西国  赵莹  
根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年和2015年全国调查数据,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法,实证检验了家人照料对我国失能老人幸福感的影响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家人照料总体上降低了被照料失能老人的幸福感;这种不利影响对于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失能老人更为明显。其影响机理是我国缺少对家庭照料者的社会支持,使其承担了过多的机会成本和身心压力,增加了老人的内疚感。建议完善失能老人的照料补贴制度,完善照料者的国家福利支持系统。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文娟  付敏  
文章采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普遍使用的失能评估工具Barthel指数作为老年人的失能评估标准,以2014年的CLASS和CLHLS数据为基础,在将两项数据合并后,综合运用多重填补法、生命表技术、沙利文法,对老年人的失能水平及其长期照料需求时间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老年人失能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快速增长,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带残存活时间均高于男性,应将其作为重点关注人群;第二,轻中、重度失能人群中受损的活动能力项目存在差异,在提供照料时应加以区分;第三,60岁的老年人在重度失能状态下需要照料的时间约为0.42年,中重度状态下为0.79年,但是如果将轻度失能也考虑在内,需要照料的时间将增至5.01年。因此,将项目的受益人群扩大到轻度失能人群会导致照料成本大幅度上升。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昊  李强  
利用2013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健康资本模型"和"社会支持理论"提出研究假说,分别从情景记忆得分、精神状态得分和抑郁状况得分三个角度探析了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有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会随照料强度的增加而有所变化且对女性和中西部的农村失能老年人影响更大;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子女照料可以通过增加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和进行身体锻炼的机会以及提高对子女的满意度来改善其精神健康。因此,有效利用以子女为主的家庭养老资源,构建以家庭照料为基础的多元供给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助推"健康老龄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鹃娟  王清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嘉  张海峰  姚先国  
父母外出务工引发的照料缺失会如何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不同于以往文献只分析留守儿童在某一调查时点上的短期教育情况,本文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不仅考察父母外出务工导致的照料缺失对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短期影响;并且首次考察了少儿时期的留守经历对儿童教育发展的长期乃至终身教育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父母外出务工引致的照料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在家庭沟通、家庭关怀、学习监督检查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少儿时期缺少父母照料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产生了显著的长期负向影响,并且留守儿童群体内部因为照料缺失类型的不同其教育发展也存在差异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志宏  
高龄老人是一个对照料需求更高的群体,目前,高龄老人的照料完全满足感并不高。在居家养老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高龄老人的照料资源仍然集中在家庭内部,他们对社会服务的利用率极低;高龄老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所在城乡以及照料者类别及其意愿对照料满足感的影响较大。政府及社会在提升高龄老人照料满足感的过程中,要科学规划居家养老服务,关注贫困、认知能力差和空巢高龄老人群体,重视家庭代际和谐建设,加快专业社工队伍发展,加强国际交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卢洪友  余锦亮  杜亦譞  
多代直系家庭成员之间紧密的社会经济联系是我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特征,因而老年人在家庭照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文章利用2010年、2012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并实证分析了老年父母的隔代照料及料理家务活动对子女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发现,老年父母的隔代照料显著提高了子女的劳动供给,其中男性劳动参与率提高了6.3%,女性提高了14.3%,并且女性的工作时间增加幅度远大于男性。此外,隔代照料对农村居民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大于城市居民,而对城市居民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作时间上,公共服务不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