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1)
2023(11442)
2022(10194)
2021(9682)
2020(8198)
2019(18721)
2018(18733)
2017(36415)
2016(19851)
2015(21982)
2014(22035)
2013(21841)
2012(19937)
2011(17597)
2010(17323)
2009(15839)
2008(15718)
2007(13520)
2006(11631)
2005(10141)
作者
(56940)
(47103)
(46505)
(44509)
(29983)
(22587)
(21312)
(18386)
(17867)
(17016)
(16182)
(15759)
(14795)
(14786)
(14489)
(14448)
(14279)
(13935)
(13434)
(13371)
(11719)
(11438)
(11196)
(10626)
(10504)
(10485)
(10451)
(10369)
(9457)
(9360)
学科
(72496)
经济(72414)
管理(62371)
(59179)
(51451)
企业(51451)
方法(36435)
数学(31191)
数学方法(30824)
(25653)
(19426)
财务(19364)
财务管理(19325)
企业财务(18534)
(18215)
(17950)
中国(17756)
业经(16923)
理论(13776)
地方(13737)
(13086)
(12581)
技术(12335)
农业(12103)
(12093)
贸易(12089)
(11741)
(11286)
银行(11247)
环境(11197)
机构
大学(276814)
学院(273817)
管理(112327)
(101580)
经济(99210)
理学(97693)
理学院(96610)
管理学(94920)
管理学院(94406)
研究(87585)
中国(64728)
(58888)
科学(56742)
(50182)
(43910)
(43076)
业大(42026)
中心(40333)
财经(40124)
研究所(40111)
(38680)
北京(36951)
(36471)
(35617)
师范(35261)
农业(33890)
(32175)
(31867)
财经大学(30085)
经济学(29443)
基金
项目(192292)
科学(150455)
基金(139866)
研究(138909)
(122104)
国家(121103)
科学基金(104342)
社会(85694)
社会科(81154)
社会科学(81131)
基金项目(75115)
(74784)
自然(69967)
自然科(68342)
自然科学(68325)
自然科学基金(67095)
教育(63338)
(63100)
资助(57849)
编号(57075)
成果(46511)
重点(42279)
(41925)
(39645)
(39205)
课题(38013)
科研(37319)
创新(36926)
项目编号(36463)
大学(35915)
期刊
(105548)
经济(105548)
研究(77349)
中国(47898)
学报(46700)
(41518)
科学(40765)
管理(39159)
(37889)
大学(34322)
学学(32120)
教育(28843)
农业(26696)
技术(22154)
(21968)
金融(21968)
财经(19123)
图书(18809)
业经(17062)
经济研究(16665)
(16044)
理论(14933)
实践(14016)
(14016)
财会(13822)
情报(13769)
(13619)
科技(13613)
(13464)
问题(13364)
共检索到389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吴高臣  陈顺宇  
失联债务人信息修复的合法性问题已成为制约催收行业发展的瓶颈。从信用与信息修复的价值互动关系、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的立法目的考量,信息修复具有合理合法性,应予肯定。就信息修复的具体制度而言,则应遵循法教义学的基本逻辑,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对“三网修复、失联连通”模式进行审视,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完善建议,包括信息修复对象严格限定于债务人本人、健全相关主体信息披露义务、建立催收行业内控制度、优化三重授权之具体方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方轶旻  葛秋辰  
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包括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以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或利息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规定,对债务人而言,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思明  
破产重整期间对债务人的营运管理以及重整效率的高低是决定债务人重整成败的关键因素。我国破产法规定了重整期间管理人管理与债务人自行管理两种模式,司法实务中以管理人管理为常态,而债务人自行管理模式却适用较少。本文分析自行管理债务人作为困境公司重整经营控制权人的法律属性,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破产立法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适用为经验借鉴,研究债务人自行管理的适用范围、异议程序以及适用的社会经济条件;结合我国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立法移植历程与司法实践中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国破产重整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立法完善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芹  
本文以我国2007~2009年披露的A股上市公司银行借款信息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银行债务契约与债务人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债务契约促进了债务人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时,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债务期限结构和所有权性质对银行债务契约与盈余管理的影响,发现当债务人为私有企业或者进行长期借款时,盈余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当债务人为公有企业或者进行短期借款时,盈余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邹丽梅  谭悦  
债权让与,在法律上还有另一个别称,那就是债权转让。顾名思义,指的是一份合同当中的债权人,通过合理的法律途径,将其所拥有的债权以全部的形式或者是部分的形式,转让给另外一个人的行为。通过这个转让的过程,原本仅仅介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简单的利益关系,由于涉及了第三方,也就是受转让的那一方,而变得愈发复杂起来。特别是这一转让过程虽然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和债务人没有关系,也无需其参与,但是在现实当中,这一转让行为,却往往会给债务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负担。而在我国的《合同法》当中,虽然对这一转让过程当中债务人利益的保护有一定的规定,但是由于其涉及的范围较为狭隘,因此,实际发生债权让与行为的时候,债务人总是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利益损害。因此,如何针对这一现状,不断完善现有的法律,提升对于债务人的保护水平,就成为了我国法律顺应现实的变革潮流,不断改变的关键所在。而相关法律对于债务人在此项债权让与活动当中的利益的保护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着我国法律的民主性及完善性,同时其也会作为上层建筑,反过来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基础的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昕琦  
近年来,担保互保链风险不断涌现,使得同一债务人问题不断引起银行业界和理论界的关注。目前,理论界对同一债务人的统一授信管理还未达成共识,银行业界也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管理方法。本文根据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界定了同一债务人概念,并对银行业同一债务人授信业务管理的含义、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最后提出将同一债务人授信业务管理纳入银行业监管部门视野,并制定完善相应的风险管理指引,切实防范担保互保链风险。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李刚  周俊琪  
税收债权债务关系的主体包括两类:一是税收债权人,一是税收债务人。税种法的规定仅确定具体税收债权债务关系发生的依据,至于何种人需具备何种条件方可成为税收债务人,税法并无明确的规定,学术界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借鉴私法主体资格的构成要件,税收债务人的主体资格构成要件应该包括税收权利能力、税收行为能力和税收责任能力三方面,据以明确纳税人的负税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鹏  王雅荔  
伴随世纪之交我国公立高校贷款风潮,高校的化债危机又一次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出台一系列高校化债的政策,并通过积极的财政行为支持高校化解债务,但包括奖补政策、土地置换、政府偿还以及高校偿还等化解方式是否具有合法性仍需要深入的理性探讨。在四种化债方式中,高校作为债务人依照借贷合同所规定的期限和数额向债权人偿还债务,是最合乎法理、法律的还贷方式,奖补政策和土地置换通过还债主体的适格转化也具有了合法性,但政府偿还则凸显出法律关系不清、还债主体不明、法律依据不充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与完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进明  
企业债务重组的方法具有多样性特点,会计准则和税法对债务重组的处理规定不尽相同,这些因素造成债务重组成为企业涉税业务中的难点之一。本文针对不同的债务重组方法,分别以现金、非现金资产、债务转为资本以及修改其它债务条件等债务重组方法的特点和差异性。通过实例进行详细地研究和诠释债权、债务人在债务重组经济事项中重组业务的会计处理和纳税调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项卫星  王冠楠  
形成于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债务人逻辑"是对债务国与金融霸权并存和共生关系的阐释。这一逻辑表明,美国可以借助债务国的身份维持其金融霸权;而这一逻辑形成的前提则与美国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政治外交手段以及金融霸权的权力资源转化密切相关。由于这一逻辑的影响,中国在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暴露出严重的脆弱性和非对称性。为降低这一逻辑的影响,中国需要从制衡和结构这两个视角,降低在美元体系中的存在成本。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廷华  
大规模侵权容易引发公司破产,股东利用破产免责抽身从而造成债务人消失,造成受害人补偿不足,引发对破产清偿顺位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的质疑和反思。必须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为后盾,确保强制责任保险制度顺利推行,为公司提供预防事故的激励,缓解受害人救济无门的局面。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铣  
由于特殊债务人存在较高的贷款债权风险,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通常将其拒之门外。小额贷款公司却通过内部组织与管理、经营手段与策略的创新证明了此类债权风险不但可控,而且完全有可能实现与特殊债务人间的"双赢"。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小红  范思伟  
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尽可能地实现不良贷款回收最大化。对单笔不良贷款而言,其最终现金回收率是量度该笔不良贷款回收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尝试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某资产管理公司债务人重要的财务评价指标和主观评价指标进行个案研究,试图找出影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贷款回收率的相关因素,以此为依据找出提高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贷款回收率的方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翁孙哲  
破产法和环境法是美英等国非常重要的法律,破产法的目的在于给与债务人新的重整机会和破产财产的价值最大化以供债权人分配;环境法的目的在于预防和修复污染,保护环境。在破产程序中,如债务人负有环境责任,则两个法律发生了冲突:对于清理费用是否会构成破产债权、修复命令和禁令是否可执行以及破产时受托人是否可以放弃财产,司法实践中有不同的解释,产生不同的标准,削弱了法律的确定性,削弱了污染者付费原则,对此需要进行公共政策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