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28)
2023(5114)
2022(3614)
2021(3171)
2020(2488)
2019(5328)
2018(5430)
2017(10141)
2016(5607)
2015(6407)
2014(6548)
2013(5709)
2012(4925)
2011(4249)
2010(4407)
2009(3973)
2008(4019)
2007(3723)
2006(3466)
2005(3368)
作者
(15560)
(12920)
(12763)
(12233)
(8341)
(6109)
(5867)
(5047)
(4787)
(4524)
(4405)
(4389)
(4206)
(4090)
(4080)
(3872)
(3793)
(3752)
(3714)
(3580)
(3254)
(3155)
(3115)
(2975)
(2962)
(2924)
(2858)
(2768)
(2602)
(2525)
学科
(22635)
经济(22593)
(15799)
管理(13107)
(11556)
企业(11556)
中国(10123)
(9597)
业经(7399)
农业(6471)
(5519)
方法(5514)
地方(5263)
发展(4870)
(4866)
(4792)
(4473)
(4400)
数学(4177)
数学方法(4124)
产业(4123)
(4031)
金融(4031)
(3983)
理论(3949)
(3945)
银行(3938)
(3774)
信息(3653)
(3512)
机构
大学(76916)
学院(76569)
(31590)
经济(30929)
研究(28711)
管理(26602)
理学(22494)
理学院(22155)
管理学(21629)
管理学院(21492)
中国(20692)
(17022)
科学(16971)
(14470)
(14290)
(13152)
研究所(12997)
中心(12658)
(12525)
师范(12427)
(12301)
财经(11360)
北京(10836)
业大(10469)
(10370)
(10266)
师范大学(10215)
经济学(10173)
农业(10046)
(9656)
基金
项目(50897)
科学(40496)
研究(39363)
基金(36573)
(32818)
国家(32047)
科学基金(26800)
社会(25983)
社会科(24467)
社会科学(24458)
(19777)
基金项目(18758)
教育(18038)
(16565)
编号(16245)
自然(15435)
自然科(15062)
自然科学(15057)
自然科学基金(14795)
成果(13920)
资助(13790)
(11900)
重点(11815)
课题(11690)
国家社会(11234)
(10968)
(10327)
(10080)
(10000)
发展(9861)
期刊
(39022)
经济(39022)
研究(24970)
中国(18793)
(13986)
教育(12851)
学报(12453)
科学(11648)
管理(11050)
(10810)
大学(9828)
农业(9572)
学学(9057)
(7151)
金融(7151)
技术(6899)
业经(6847)
经济研究(6238)
财经(5798)
问题(5460)
(5329)
(5094)
图书(4693)
世界(4615)
(4311)
现代(4060)
(3914)
论坛(3914)
(3869)
国际(3834)
共检索到122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史柏年  
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于合理家庭规模和现代家庭结构的形成、婚姻质量和家庭幸福的增进、以及家庭经济条件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建国40多年来,我国在女性教育事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的大量学龄女童的失学现象,将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和家庭进一步现代化的严重隐患。必须动员社会各阶层的力量,从经济、社会、思想、法律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使女童失学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云  
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农村家庭从传统简单再生产进入现代复杂再生产,农民家庭代际差异显现。西方家庭现代化理论认为工业化以来的经济生产变革促成家庭的个体本位。然而,中国农民家庭代际差异表现出的父子代际生活模式不同,实质上区别于西方家庭的独立化趋向,具有"分"与"合"的双重面向,表现为代际间分"工"合作、"分"中有"合"、形"分"实"合"的家庭现代化转型实践,促成家庭资源优化、权力结构重塑和价值观念再造。中国家庭代际差异凝合家庭现代化转型策略的同时也蕴藏着潜在风险。基于此,在家庭现代转型和家庭扩大化再生产的张力下,中国家庭代际差异重新组织了家庭生活实践制度,弹性的家庭代际差异制度使农民在城乡社会流动中具有充足韧性和保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晓映  
传统到现代是重要的历史发展轴线,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深受社会转型的影响。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差异化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基础等型塑了差异化家庭实践样态,是研究家庭转型的重要土壤。深入到家庭转型实践之中,可以发现,当前农民家庭多种样态并存,形成复杂的家庭实践。本文构建“传统-现代”模型,以家庭资源禀赋和文化伦理基础作为基本维度,将家庭分为强禀赋-伦理型、弱禀赋-伦理型、弱禀赋-情感型、强禀赋-情感型四种类型,形成父代权威型、父代挤压型、生活情感型、互动合作型四种转型期家庭样态。研究发现,农民家庭转型并非单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家庭资源禀赋强度与文化伦理转型程度的综合产物,进而导致当前农民家庭呈连续的“谱系式”现代化转型样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东阳  
传统的观点认为,农村家庭经济属于小农经济。由于小农经济是自发地受价值规律支配的小商品经济,排斥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和协作,不能有效地配置生产要素,同社会化大生产不相适应;同时由于生产上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承受风险大,商品率低,而且缺乏有效的物质投入进行扩大再生产,同现代化生产也是格格不入的。基于上述认识,为避免小农经济导致农村中的两极分化,我国对改造小农经济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次是50年代初期,改造的思路是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实行农业合作化,再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实现以农业机械化为中心环节的农业技术改造;第二个时期是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文雄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要求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志帆  刘冠军  
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突出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小农生产方式的不匹配。具有规模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特点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标志着农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基于国内四个家庭农场典型示范区的建设经验,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元视角提出了未来我国家庭农场的培育思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晓映  
传统到现代是重要的历史发展轴线,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深受社会转型的影响。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差异化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基础等型塑了差异化家庭实践样态,是研究家庭转型的重要土壤。深入到家庭转型实践之中,可以发现,当前农民家庭多种样态并存,形成复杂的家庭实践。本文构建“传统-现代”模型,以家庭资源禀赋和文化伦理基础作为基本维度,将家庭分为强禀赋-伦理型、弱禀赋-伦理型、弱禀赋-情感型、强禀赋-情感型四种类型,形成父代权威型、父代挤压型、生活情感型、互动合作型四种转型期家庭样态。研究发现,农民家庭转型并非单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家庭资源禀赋强度与文化伦理转型程度的综合产物,进而导致当前农民家庭呈连续的“谱系式”现代化转型样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万芹  蔡山彤  
在政策与市场的推动下,以改造传统农业为目标的企业式家庭农场应运而生。企业型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方式具有如下特征:高资本技术要素、大规模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管理及企业化的市场销售和风险规避方式,这完全符合政府对现代农业的期许,因而常常被树为典型。但是,因为在发展中要求较高的环境、面临较大的风险,企业式家庭农场只能是少数精英农户的选择,大多数小农无法走通此路。因此政府不应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完全寄托于企业式家庭农场身上,大量存在的小农、中农等多元经营方式作为现代农业基础,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询  
在工业化初期阶段 ,家庭作为一种工业组织形式与较大规模的其他组织形式相比 ,转换成本方面的劣势尚不明显 ,却可以相对节约组织组建和运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欧洲手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乡村到城市 ,再从城市到乡村”的阶段。经过由城市重新回到乡村的家庭工业不仅已经完成了生产与消费的分离 ,而且发生了生产与销售的分离。受包买商或工场主控制的农村家庭手工业构成了向工厂制度和超家庭的企业组织形式过渡的一个阶梯。随着工业化过程的进一步推进 ,集中式的组织形式取代分散式家庭组织而占据了主导地位。对于生产组织形式的根本转变这种重大的社会现象是不能完全用任何单一因素解释的。本文集中论述了传统人际关系在劳动力的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清  
家庭规模、类型结构与人口再生产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家庭规模与类型结构是人口再生产的起点,又是人口再生产的结果。研究农村人口问题必然涉及到农村家庭规模与类型结构。 当前农村家庭规模与类型结构现状如何,是否出现了小型化、核心化的趋势,农村理想家庭规模与类型结构是什么,等等。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于1986年5月,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晓峰  孙新华  张建雷  
现有农业现代化研究强调农地规模经营指标,将农民视为被动的主体,忽视小农户的发展权益,倾向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推动农地集中和规模经营。实际上,农民是以制度变迁中能动主体的身份参与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他们根据资源禀赋灵活选择家庭劳动力配置模式和家计安排模式,这使农业家庭经营呈现出丰富的实践内涵,形成一种弹性的发展型结构。受这种弹性的家庭经营影响,一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社会化服务为保障"的统分结合的渐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实践模式正在加速形成。适度的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速度与有序推进的服务规模化水平,使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能够兼顾小农户的发展权益,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成果的深远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钱忠好  
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家庭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最佳组织形式;实践和理论业已充分证明完全可以实现家庭经营与农业现代化的对接;为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我们需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特别是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改善农业家庭经营运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条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海鹏  曲婷婷  
家庭经营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组织形式。当前我国农业家庭经营模式面临种田难以实现增收致富的困境和土地流转面积不断增多的新情况。为了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原有的农业经营方式应该有所创新。创新农业家庭经营模式要以民为本,即围绕农户要求增加收入和减少劳作的基本诉求来定制目标模式,同时根据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十化"协同思路来制定具体的创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