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90)
- 2023(7279)
- 2022(6211)
- 2021(5731)
- 2020(4800)
- 2019(10232)
- 2018(10338)
- 2017(19730)
- 2016(10688)
- 2015(11760)
- 2014(10852)
- 2013(10798)
- 2012(9677)
- 2011(8947)
- 2010(9069)
- 2009(8721)
- 2008(8103)
- 2007(7406)
- 2006(6844)
- 2005(5930)
- 学科
- 农(44876)
- 济(41592)
- 经济(41527)
- 业(34879)
- 农业(29758)
- 管理(22018)
- 企(14593)
- 企业(14593)
- 业经(14455)
- 方法(12775)
- 数学(11251)
- 中国(11233)
- 数学方法(11095)
- 农业经济(10046)
- 制(9778)
- 村(8974)
- 农村(8965)
- 学(8752)
- 地方(8742)
- 发(8666)
- 贸(8111)
- 贸易(8107)
- 财(8058)
- 易(7937)
- 策(7693)
- 体(7474)
- 发展(7372)
- 展(7363)
- 土地(7265)
- 及其(7211)
- 机构
- 学院(147068)
- 大学(139744)
- 济(60213)
- 经济(59031)
- 管理(53207)
- 研究(52511)
- 农(52153)
- 理学(46183)
- 理学院(45740)
- 管理学(44818)
- 管理学院(44609)
- 中国(41134)
- 农业(40203)
- 科学(33988)
- 业大(32105)
- 京(29051)
- 所(27785)
- 研究所(25232)
- 中心(25176)
- 农业大学(24725)
- 财(24010)
- 江(23416)
- 业(20213)
- 省(19529)
- 财经(18653)
- 范(18546)
- 师范(18263)
- 州(18047)
- 院(17834)
- 经济管理(17800)
- 基金
- 项目(100129)
- 科学(77764)
- 研究(73678)
- 基金(71150)
- 家(63422)
- 国家(62761)
- 科学基金(52465)
- 社会(46245)
- 社会科(43190)
- 社会科学(43179)
- 省(41735)
- 基金项目(37413)
- 划(33849)
- 自然(33656)
- 自然科(32843)
- 自然科学(32832)
- 教育(32333)
- 自然科学基金(32235)
- 编号(32078)
- 农(30245)
- 资助(28382)
- 成果(24878)
- 发(23579)
- 重点(22656)
- 部(21800)
- 课题(21351)
- 创(21093)
- 业(20851)
- 创新(19650)
- 科研(19301)
共检索到222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义 李梦玄
本文根据对武汉三里镇的实地调查,运用模型对城乡交错区域农户失地前后的福利水平和福利分布进行了实测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失地冲击对农户福利的影响具有多重性,福利分布的不均衡对农户福利测度影响显著;失地变迁后,农户整体的综合福利水平下降。从子维度角度,失地后的短期经济收入福利和居住福利没有降低,下降主要是因社会保障、社会心理等保障长久生计生活的子维度福利降低所致;失地冲击促进和强化了福利分布的马太效应,使农户群体失地后的福利分布更加不均衡。
关键词:
失地冲击 福利测度 农户 分布不均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谢勇
文章以江苏省南京市失地农民为例,对土地征用所导致的就业冲击和就业分化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大约54%的被调查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改变了自己原有的就业状态,其中以征地前从事农业的农民为主,并且中老年、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受到冲击的可能性较大。受到就业冲击的失地农民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就业分化,主要表现为外出打工和陷入失业,继续从事农业的很少。计量检验显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对于促进失地农民实现各种形式的非农就业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年龄偏大的失地农民更容易失业;男性更加愿意外出打工。土地补偿金、征地的用途和生活费补助与失地农民的就业分化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
土地征用 失地农民 就业冲击 就业分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尹奇 马璐璐 王庆日
研究目的:测算农民失地前后的福利水平。研究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失去土地后,农民的福利水平略有提高,模糊评价值从0.342上升到0.373,居住条件和发展空间的改善是失地农民福利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心理状况和居住环境则呈现出恶化趋势。研究结论:应该通过提升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的心理调适机制,从而提高失地农民的福利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邢丽荣 邹松岐 于茂荣 蔡文霞
随着现代化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如大规模作业的现代机械的引进,生物化学农药、肥料和转基因等,农业现代化离农民的距离越来越近,其给农民带来的影响业是巨大的。农业现代化对农民都有哪些影响?本文重点研究的是农业现代化与农民之间的冲突,如农业规模机械化与农民土地细碎化以及农民的自我保险;农业现代管组织化与农民松散的纪律和时间观念;农业新技术和手段的采用与农民的经验思维方式等等都存在着冲突。正视这些冲突,恰当解决这些冲突将会使农业现代化顺利、加速进行。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现代农业 农民 机械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后建
文章使用2012年西部民族地区7个省份、757个行政村的调查数据,评估了自然灾害冲击对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自然灾害冲击显著提高了农民创业行为的发生概率,平均而言,自然灾害冲击将促使农民创业概率提高1.53%。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关系嵌入性程度的增加,教育水平的提高、村庄交通的改善和农民幸福感的提升,自然灾害冲击对农民创业行为的积极影响会逐渐强化。上述结论意味着自然灾害的冲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不完全是消极的。文章丰富和拓展了自然灾害冲击与农民创业的相关研究,对于推动农民创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创业行为 关系嵌入性 幸福感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唐茂林 郝云宏 王淑贤
从现代世界体系理论视角看,农村工业化的冲击力是世界工业资本向农村不断扩张的结构性力量,村落共同体因受到冲击而逐步解构直至解体,社会出现文化失调和伦理失落。农民感知逐渐失去村落共同体的安全感、稳定感、归属感和秩序感,产生消极情感。"德性律令"以"共享心智模型"为村落农民的认知图式,认为冲击与反应的辩证互动是以德性为核心,农村工业化的结构性力量会不断扩张,经济理性冲击德性伦理理性;德性会反抗经济理性,农民会为承认而斗争。文章从崭新的视角——现代世界体系理论视角,为"农村工业化的冲击和农民的反应"提供一种可能的文化解释。"中国道路"让作者由现代世界体系工业资本扩张反思农村工业化,中国需要从单一的农村...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贺志骏
在新冠疫情冲击的背景下,研究如何保障农民增收韧性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16—2022年的市级面板数据,在综合测算产业链延伸指数的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疫情背景下产业链延伸模式对于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疫情冲击下产业链延伸模式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提升作用,相较于未采用该模式的地区,采用该模式的地区农民收入提升约12%。(2)异质性检验发现,疫情冲击下产业链延伸模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其中北方林区和南方林区的增收效果更为显著。(3)疫情背景下产业链延伸程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城镇化率的单门槛效应,当城镇化水平超过门槛值50.12%时,产业链延伸程度对农民增收的正向效应会加强。(4)在机制检验方面,疫情冲击下产业链延伸模式通过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来保障农民增收韧性,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文章创新性地完善了产业链延伸模式的概念,丰富了产业链延伸对于脱贫的作用机理,为深入探讨外生冲击与农民收入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基于研究结论与讨论,提出加强农业产业链延伸、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提高地区城镇化水平以及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等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婕 霍焰
从长期均衡关系看,农村经济增长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影响农户家庭经营收入与工资收入促进了农民增收;财政支农力度的不足及其内部结构的不合理使其未能促进农民增收;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比率对农民收入呈反向影响说明农民融资不足;农户储蓄比率与前期收入对当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正向影响说明存在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和收入的"马太效应";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则说明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因素是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户储蓄率虽然短期内可显著提高农民收入,但存在负面的滞后影响,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比率以及财政支农力度的不足加重了农户负担。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胡金焱 张博 范辰辰
关于以典当为代表的民间金融在应对气候冲击引致的生存风险方面的作用,现有文献尚存争议且缺乏经验证据。本文基于1470-190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典当业如何影响旱涝灾害引发的农民起义。研究表明,典当业发展有助于降低旱灾引发农民起义的发生率,这是因为提供小额抵押贷款的典当业能够融通资金以应对负向经济冲击,同时谷典、典当存款等业务的发展增强了典当的社会救济功能,可以抑制气候冲击导致的粮价上涨,从而缓解自然灾害引致的生存风险。本文不仅从历史视角验证了金融市场的风险规避作用,而且为当代民间金融阳光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典当 气候冲击 农民起义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强
农民起义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与王朝周期都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于农民起义的定量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首次构建了一个涵盖中国北方的王朝面板数据集,以王朝为横截面,时间跨度为公元25—1911年。研究结果表明,严重饥荒及王朝年龄都与农民起义显著正相关;而作为政府能力的代理变量,政府救灾能有效地降低农民起义的概率。负向气候冲击(比如严重旱灾、蝗灾)主要通过严重饥荒这个渠道影响农民起义。人口密度、气温及其他气候变量(比如水灾、黄河决堤、雪灾与霜冻灾害)的作用不显著或不稳健。
关键词:
农民起义 气候冲击 政府能力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宏涛
“洋米”冲击下的日本农业中南财经大学王宏涛历时6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经过各国的协商和让步终于在1993年末达成了初步的协议。日本政府面对欧美各国的压力,不得不接受关于部分开放大米市场的调整方案。据此方案,日本可以推迟6年实行大米进口关税化,宣布部分开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兰兰 蔡银莺
1.土地征收对失地农民经济状况的影响。土地征收对失地农民经济状况的影响程度一般。46.1%的样本认为土地征收促进失地农民经济状况改善,认为土地征收"降低"和"较大降低"失地农民经济状况的样本占28.36%,说明征地后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改善幅度相对较小,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才能够使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征地后农民土地面积大幅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乐芬 葛扬
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对最近一些年不断突出的失地农民的补偿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且对比分析对土地依赖程度存在差异的三个样本村失地农民对政府补偿政策的满意度、市民化后的就业情况、城市适应状况、自身身份的认知度等,对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后的福利变化进行系统研究。认为不仅要通过补偿解决农民失地后的生存问题,重要的是要从更为广阔的福利角度解决失地农民的发展问题。失地农民的补偿问题必须纳入到农民福利改进的整体视角来研究。
关键词:
失地农民 补偿 市民化 福利效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缪小林 姚永秀
运用1978~2005年云南省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别从财政支农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了云南省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财政支农总量没有形成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主要是由于财政支农中的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正向冲击对农民收入均具有正的长期效应,但其支出比重较低;而财政支农中的支农支出正向冲击对农民收入产生效应不明显,但其支出比重较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