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57)
- 2023(4410)
- 2022(3842)
- 2021(3759)
- 2020(3188)
- 2019(6968)
- 2018(7087)
- 2017(14386)
- 2016(7842)
- 2015(8865)
- 2014(8858)
- 2013(8967)
- 2012(8406)
- 2011(7630)
- 2010(7911)
- 2009(7549)
- 2008(7616)
- 2007(7320)
- 2006(6904)
- 2005(6256)
- 学科
- 农(44313)
- 济(35725)
- 经济(35578)
- 业(30811)
- 农业(29298)
- 管理(16202)
- 业经(14789)
- 企(12134)
- 企业(12134)
- 中国(10467)
- 方法(10195)
- 制(9794)
- 农业经济(9786)
- 村(9002)
- 农村(8998)
- 发(8081)
- 地方(7982)
- 财(7977)
- 土地(7216)
- 劳(7152)
- 劳动(7148)
- 数学(7058)
- 发展(6993)
- 展(6983)
- 体(6978)
- 收入(6965)
- 数学方法(6917)
- 策(6850)
- 人口(6522)
- 及其(6394)
- 机构
- 学院(113825)
- 大学(108155)
- 济(50509)
- 经济(49436)
- 管理(43634)
- 农(41264)
- 研究(39925)
- 理学(37010)
- 理学院(36678)
- 管理学(36074)
- 管理学院(35886)
- 中国(34286)
- 农业(30823)
- 业大(23343)
- 科学(22962)
- 财(22587)
- 京(22442)
- 所(20966)
- 中心(20170)
- 江(19240)
- 农业大学(18549)
- 研究所(18206)
- 财经(16670)
- 省(15794)
- 经济管理(15601)
- 范(15164)
- 师范(15109)
- 经(14922)
- 州(14853)
- 业(14818)
- 基金
- 项目(68516)
- 研究(55253)
- 科学(53990)
- 基金(48835)
- 家(41230)
- 国家(40679)
- 社会(36952)
- 科学基金(34633)
- 社会科(33313)
- 社会科学(33299)
- 省(28312)
- 基金项目(26045)
- 农(25457)
- 编号(25300)
- 教育(23463)
- 划(21913)
- 成果(20895)
- 自然(19807)
- 自然科(19311)
- 自然科学(19306)
- 资助(18976)
- 自然科学基金(18960)
- 发(16097)
- 课题(15999)
- 部(15892)
- 性(15242)
- 业(14778)
- 重点(14767)
- 制(14696)
- 国家社会(14327)
共检索到189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宋斌文 樊小钢 周慧文
造成农民失去农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所造成的土地荒漠化,以及近年来国家推行退耕还林还草计划;二是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本文所指的失地农民问题是后者。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运遂
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城乡一体化是中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过渡阶段"的观点,主要阐述了失地农民的群体社会心理、个体社会心理以及失地农民的社会心理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社会心理 社会稳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明珠 江竞
通过对我国失地农民问题及其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对目前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做法进行概括,提出解决处理好失地农民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建议,为各地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失地 农民 安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建伟
本文梳理了失地农民的概念,构造了失地农民的类型,界定了失地农民的概念。认为目前学术界主要从一般意义上、社会学意义上和法学意义上来界定失地农民的概念,但学术界对失地农民这一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明晰的认识;失地农民的类型大体上可以根据失地的意愿和程度进行构造;学术界应当承认在界定失地农民概念时存在分歧的合理性并且可根据各自研究的需要从广义或中义或狭义的角度灵活地对其进行界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概念梳理 类型构造 概念界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丽君 高永生 杨昌宇
在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速农地流转工作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和离开土地,如何保障失地农民在未来生活中的收入,是三农问题的重点。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人口比例不断上涨,并且在此基础上鼓励农地流转,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与此相对应的是,由于城镇化的影响,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转化为了建设用地或者通过流转手段成为了集中连片的大规模农田,大量农民从土地中被剥离。然而,由于失地农民增长速度较快,而其安置和就业培育工作显得并不充分,许多农民面临着无地、无业及无保障的艰难困境。失地农民的安置、培训就业及收入保障问题,与失地农民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而且还直接影响社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民培 刘静静
本文通过分析发达国家产生失地农民的背景以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办法,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提出了规范征地审批程序、完善土地征收补偿机制和建立多样化的失地农民就业渠道政策建议,以期为解决中国的失地农民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发达国家 失地农民 经验 启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糜婷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在此进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土地之于农民的就业功能也随之失去,从而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再就业和生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研究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探索能够长期有效实现失地农民的非农就业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再就业 培训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添福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数目越来越多,给社会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失去土地的农民,没有保障,没有依靠,徘徊在城市的边缘,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他们游走于城市和乡村的边界,依靠着少得可怜的征地补偿,艰难的生活着——境遇十分悲惨,他们是中国最弱势、最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白呈明
“农民失地”与“失地农民”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思辨,而是一个蕴涵着极其丰富内容的话题。不同的话题蕴涵着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题就应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层面上去思考去解决,包括立法者、执法者和学者,政府、企业和农民。他们有着不同的诉求与责任,不能错位。
关键词:
农民失地 失地农民 问题意识 社会责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青锋 左尔钊
现行不合理的农地征用制度、征地安置补偿政策失误等造成失地农民问题愈演愈烈,但失地农民问题本质上是农民权利的问题,长期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制是形成失地农民问题最根本的制度原因。适度的社会保障替代、为失地农民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可行之选。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征地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隽
失地农民寻求就业时面对着社会关系网排斥、制度排斥、经济排斥等,社会排斥既影响和限制农民权益,也有损社会公正,进而危及社会的整体利益。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反对社会排斥是消除歧视、消除贫困、消除偏见和各种障碍,进而维护社会公正、公平、安全的重要方式。现阶段,我国正在推进城镇化进程,失地农民的数量会不断提高,他们面对的社会排斥问题会更加突出和严峻。降低社会排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关键词:
社会排斥 失地农民 就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艳丽
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土地是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农民若失去土地,其就业领域和收入来源必然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也会不断增多,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引发社会危机。本文从就业保障的视角对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国情以求找出一系列相对完整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对策,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就业保障 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许美翠 朱新华 朱渝铖
失地农民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其再就业困难和生活艰难令人堪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繁荣富强,影响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本文认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并需要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和失地农民的共同努力。在提高失地农民的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同时,政府还应给予农民多种政策优惠和资金资助,支持中介机构为失地农民提供各种就业服务,引导乡镇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从而为失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失地农民 再就业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建伟 王轶
以中国城镇化速度最快且属于特大型城市的北京地区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年的入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一个含内生选择机制的就业安置政策效应评估模型,评估政府就业安置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就业安置政策有一定的积极效果;对接受就业安置的失地农民群体,就业安置政策对实现稳定就业的因果效应为0.45。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政府就业安置政策大幅度提升了失地农民在农林牧渔、餐饮娱乐业、物业管理与保洁等行业的就业概率,即保持了初次就业安置的成功率,但上述行业具有的低稳定性、低保障等特点,导致就业安置政策的长期效果降低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就业安置政策 政策效应评估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建伟 王轶
以中国城镇化速度最快且属于特大型城市的北京地区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年的入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一个含内生选择机制的就业安置政策效应评估模型,评估政府就业安置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就业安置政策有一定的积极效果;对接受就业安置的失地农民群体,就业安置政策对实现稳定就业的因果效应为0.45。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政府就业安置政策大幅度提升了失地农民在农林牧渔、餐饮娱乐业、物业管理与保洁等行业的就业概率,即保持了初次就业安置的成功率,但上述行业具有的低稳定性、低保障等特点,导致就业安置政策的长期效果降低。建议政府制定就业安置政策时要考虑失地农民对就业岗位的选择性偏好、就业行业与区域产业结构的结合等,以提高就业安置政策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就业安置政策 政策效应评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