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76)
- 2023(8486)
- 2022(7410)
- 2021(6918)
- 2020(6156)
- 2019(14475)
- 2018(14166)
- 2017(27904)
- 2016(15175)
- 2015(17176)
- 2014(17214)
- 2013(17363)
- 2012(16312)
- 2011(14916)
- 2010(15358)
- 2009(14401)
- 2008(14489)
- 2007(13547)
- 2006(11987)
- 2005(10740)
- 学科
- 济(69640)
- 经济(69580)
- 业(47648)
- 农(46491)
- 管理(35726)
- 农业(30524)
- 方法(28359)
- 企(27062)
- 企业(27062)
- 数学(25113)
- 数学方法(24839)
- 业经(18053)
- 中国(17028)
- 财(14853)
- 地方(14603)
- 制(13777)
- 学(13140)
- 贸(12496)
- 贸易(12491)
- 易(12145)
- 发(10476)
- 农业经济(10241)
- 策(10168)
- 银(9792)
- 银行(9763)
- 体(9726)
- 技术(9414)
- 行(9317)
- 村(9220)
- 农村(9209)
- 机构
- 学院(222270)
- 大学(219287)
- 济(94392)
- 经济(92432)
- 管理(84145)
- 研究(77072)
- 理学(72428)
- 理学院(71648)
- 管理学(70334)
- 管理学院(69932)
- 中国(59750)
- 农(59689)
- 科学(47428)
- 京(46350)
- 农业(45954)
- 财(41317)
- 所(40439)
- 业大(40364)
- 中心(36920)
- 研究所(36460)
- 江(35523)
- 财经(32244)
- 范(29625)
- 师范(29349)
- 经(29164)
- 北京(28970)
- 农业大学(28195)
- 经济学(27878)
- 州(27519)
- 省(26089)
- 基金
- 项目(143912)
- 科学(112228)
- 研究(107468)
- 基金(102543)
- 家(89122)
- 国家(88275)
- 科学基金(74388)
- 社会(67264)
- 社会科(63262)
- 社会科学(63239)
- 省(58228)
- 基金项目(54788)
- 教育(48746)
- 划(47790)
- 自然(46545)
- 编号(46089)
- 自然科(45412)
- 自然科学(45395)
- 自然科学基金(44560)
- 资助(41040)
- 成果(37483)
- 农(33587)
- 部(32685)
- 发(32574)
- 重点(32450)
- 课题(31012)
- 创(29819)
- 创新(27800)
- 性(27549)
- 科研(27465)
- 期刊
- 济(110577)
- 经济(110577)
- 研究(64041)
- 农(63221)
- 中国(48153)
- 农业(42527)
- 学报(36807)
- 科学(33662)
- 财(31447)
- 大学(28224)
- 学学(26614)
- 管理(25623)
- 业经(24094)
- 教育(23942)
- 融(22973)
- 金融(22973)
- 业(20948)
- 技术(19682)
- 问题(16264)
- 财经(15506)
- 经济研究(15371)
- 农村(14451)
- 村(14451)
- 农业经济(14018)
- 版(13559)
- 经(13298)
- 世界(12765)
- 技术经济(12084)
- 经济问题(11641)
- 资源(10605)
共检索到338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江易华 余凌 黄炜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为实现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需要重构其适应能力,而适应能力建设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目前,关于失地农民适应能力重构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回顾关于适应能力的研究现状,发现这一领域还有亟须进一步探讨与完善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从可行能力与产权理论相结合的视角,提出一个失地农民适应能力重构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生计脆弱性—适应能力重构—保障制度"的内在逻辑联系。试图从失地农民自身与制度层面更为科学地揭示影响失地农民适应能力重构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理,从而提高对现实的解释力和指导力。
关键词:
失地农民 脆弱性 适应能力 可持续生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叶继红
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和浦口区为例,具体分析了影响失地农民城市适应能力的因素,认为影响失地农民城市适应能力的因素来自主客观两个方面,政府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引导失地农民尽快融入城市社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城市适应能力 主客观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承鹏 刘殿臣
土地被征而进入城镇生活的大量农民,由于其自身素质的限制以及城市接纳他们的准备不足,导致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遇到了许多挫折。为顺利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关心和帮助进城生活的失地农民,提高其素质,增强其竞争力,培养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关键词:
进城农民 心态调整 政府作为 社会关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金丰 李剑富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目标,扣除人口增长因素,届时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左右。按照常态经济发展的城市化水平测算,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大致接近60%。城市铺开的过程就是农民土地被征用的过程。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力度也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而近年来,随着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城市化的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失地农民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失地农民因此由发达地区的局部社会问题扩展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有专家保守估计,目前全国失地农民的数量可能超过2000万人,而且每年还在以250-300万的数字增加,失地农民作为一个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晓平
城市化征地过程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基于一个中部村庄的研究发现:农民征地中的阶层结构表现出两头固化、中间分化的总体特征,优势群体优势更为突出,而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更为明显,甚至是陷入了巨大的生存风险之中,他们与顶层群体之间的差距拉大,中间阶层出现了一定的分化,但相对有限。造成这种状况的内在机制有征地前村庄原有的职业分化机制、征地中的制度作用机制以及征地后市场的固化机制等,为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失地农民阶层的合理重构。
关键词:
失地农民 阶层 征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晓平
城市化征地过程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基于一个中部村庄的研究发现:农民征地中的阶层结构表现出两头固化、中间分化的总体特征,优势群体优势更为突出,而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更为明显,甚至是陷入了巨大的生存风险之中,他们与顶层群体之间的差距拉大,中间阶层出现了一定的分化,但相对有限。造成这种状况的内在机制有征地前村庄原有的职业分化机制、征地中的制度作用机制以及征地后市场的固化机制等,为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失地农民阶层的合理重构。
关键词:
失地农民 阶层 征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素妍 陈嘉烨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利用江苏,山东,四川,福建,江西5省754个样本的实际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的probit回归模型和养殖利润方程,从农户方面分析了当期的养殖利润,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的相互影响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当期的养殖利润对生计策略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养殖户采取应对策略具有滞后性;物质资本中的通用型资产,金融资本中的消费类资产对生计策略的影响为负,通用型资本的增加意味着养殖户的转移成本较小;消费类资产越多,农户可用于应对的风险的资金越少,因此这两者都会减少养殖户对生计策略的选择。而物质资本中与气象风险相关的专用型资本、金融资本中的储蓄类资产、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为正;专用型资本...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当期利润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惊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即失地农民。这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如何,社区应如何开展失地农民教育,以提高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和道德标准,使他们在享受城市文明的同时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贡献出他们的聪明才智。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社会群体 社区教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栾严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特别是土地制度的改革与性质的改变,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地,同时也失去了与土地制度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经济利益,使之成为了所谓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出现,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和法律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得不到解决,会引起社会矛盾的加剧与不和谐因素的产生,与党的方针、路线和指导思想相冲突。因此,解决这些矛盾问题需要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加以调控,以保障失地农民生活有保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正常向前发展。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法律调控 社会保障 完善的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辉
农业现代化关键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现代农业的现实和未来。本文在梳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个体和群体两个角度阐释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形成原因,进而分析了新常态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逻辑路径,提出坚持走"内生主导、外生推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恩立
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能力状况影响其自身职业向上流动和城市融入,也关系着中国未来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劳动要素的竞争力。本文在述评西方就业能力研究文献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与研究对象的特性,提出基于微观个体、中观环境及宏观需求与政策因素三者互动的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理论框架,并进行因素整合分析,之后得出初步结论,提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能力 分析框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凤兰 李飞
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失地农民职业适应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路径。失地农民职业适应包括职业技能适应、职业规范适应、职业人际适应和职业心理适应四个维度。现代教育不足、社会保障缺失和社会排斥是影响失地农民职业适应的主要因素。因此,应为失地农民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以劳动法为主的法律培训,并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
城市化 失地农民 职业适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柳建平 闫鹏鹏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进程持续推进,农民工群体内部分化也在不断强化。本文依据韦伯的社会阶层分化理论,结合中国农民工实际,提出了一个关于农民工内部分化的分析框架。本文认为:中国农民工内部分化是"基于市场竞争力的分化"、"基于劳动收入的分化"和"基于家庭禀赋的分化",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渐次递进。并在这一分析框架下,根据社会调查资料,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民工群体内部在从事职业、技术水平、经济收入及城市消费等关联方面已呈现出明显的差序格局。
关键词:
农民工 内部分化 分析框架 聚类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忠诚
本文采用路径分析原理构建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分析了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数结构变量之间、结构变量与观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可以更有效的分析大学新生的适应能力,以便学校采取有效措施使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投入到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中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