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49)
2023(3632)
2022(3048)
2021(3010)
2020(2426)
2019(5303)
2018(5475)
2017(11016)
2016(5925)
2015(6475)
2014(6378)
2013(6473)
2012(5898)
2011(5527)
2010(5654)
2009(5329)
2008(5178)
2007(5002)
2006(4669)
2005(3976)
作者
(15606)
(13854)
(13344)
(12634)
(8157)
(6712)
(5924)
(5320)
(5227)
(4722)
(4633)
(4389)
(4168)
(4105)
(4058)
(4002)
(3928)
(3905)
(3679)
(3675)
(3427)
(3414)
(3409)
(3319)
(3162)
(3150)
(3113)
(2845)
(2829)
(2738)
学科
(43657)
农业(28923)
(28506)
经济(28369)
(24842)
业经(13360)
农业经济(9667)
(8901)
农村(8897)
管理(8868)
方法(8069)
中国(7557)
(7329)
土地(6699)
(6680)
劳动(6679)
(6659)
发展(6488)
(6485)
地方(6371)
收入(6343)
(6304)
企业(6304)
农业劳动(6288)
人口(6261)
建设(5862)
动力(5772)
劳动力(5752)
(5733)
分配(5689)
机构
学院(85305)
大学(79375)
(38340)
(38090)
经济(37680)
管理(33777)
理学(29727)
理学院(29472)
管理学(29061)
研究(28934)
管理学院(28925)
农业(28482)
中国(23403)
业大(20459)
农业大学(17235)
科学(16959)
(15682)
中心(14784)
(14583)
(14291)
(13730)
(13260)
经济管理(13256)
研究所(12991)
(11669)
(11648)
师范(11631)
(11450)
财经(11070)
发展(10809)
基金
项目(56025)
研究(45569)
科学(44620)
基金(40258)
(34019)
国家(33531)
社会(31621)
科学基金(28805)
社会科(28237)
社会科学(28226)
(24556)
(23549)
基金项目(21935)
编号(21216)
教育(19113)
(17911)
成果(16673)
自然(16015)
自然科(15608)
自然科学(15607)
自然科学基金(15353)
资助(14570)
(13525)
(13206)
(13052)
课题(12796)
国家社会(12379)
(12297)
(12230)
重点(11785)
期刊
(52282)
经济(52282)
(46566)
农业(31520)
研究(23133)
中国(21374)
业经(16139)
(13393)
科学(13381)
学报(13355)
农业经济(13085)
农村(12723)
(12723)
大学(11462)
学学(11109)
(10298)
金融(10298)
(9012)
农村经济(8584)
教育(8355)
问题(8284)
世界(7456)
社会(7260)
(7192)
经济问题(7040)
管理(6844)
社会科(6525)
社会科学(6525)
技术(6179)
业大(5372)
共检索到131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郁晓晖  张海波  
本文在学术界已有的宏观研究和中观研究的平台上,从微观角度,探讨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心理,并阐释这种认同系统背后的社会建构。调查结果表明,失地农民呈现出身份角色的错位性认同、土地情结的鸡肋性认同、经济生活的剥夺性认同和制度环境的失衡性认同。本文认为,这种认同系统背后的原因是基于失地农民特殊的时空记忆和所经历的时空转换而导致的社会建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崔波  李开宇  高万辉  
从社会空间的视角看,空间的变动之于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有着剧烈的冲击。笔者以西安4个代表性的城乡结合部为个案,透视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空间感知与身份认同的关系,发现失地农民身份认同危机主要是城乡结合部物理生存空间、社会交往空间和经济生产空间失序所导致的。重构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关键在于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改革,重构失地农民的空间秩序,使其渐次实现有序、理性与和谐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平  
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与支持,失地农民面临着失业、养老、疾病等诸多风险,极易沦为新的城市贫困群体。鉴于此,本文从政府、社会和个体三个层面探讨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构建失地农民社会安全网,以期政府作出缓解和消除各种风险对失地农民基本生计安全的威胁之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运遂  
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城乡一体化是中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过渡阶段"的观点,主要阐述了失地农民的群体社会心理、个体社会心理以及失地农民的社会心理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信勇  蓝邓骏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因此亟待为失地农民建立安全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各地正在进行的有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实践探索中存在诸多问题,应当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应在制度先行、因地制宜、公平和效率有机统一以及与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等原则的指引下,加快推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的改革。鉴于我国实情,应当首先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其他社会保障措施也应及时、逐步建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海龙  楚燕洁  
本文以实证调查为依托分析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问题。得出如下结论:失地农民在失地初期认同失衡、后期认同分化,实施养老保险有利于提高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失地农民对征地政策本身高认同,对高层组织(市级、区级)高认同、基层组织(村委会)低认同。同时进行了归因分析,认为征地补偿款的缓冲作用、非货币化土地功能的彰显、第二次分工与比较优势的丧失、回迁房与原住房的价格差、失地未进城安置、小区物亚管理滞后等因素决定了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状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青锋  左尔钊  
现行不合理的农地征用制度、征地安置补偿政策失误等造成失地农民问题愈演愈烈,但失地农民问题本质上是农民权利的问题,长期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制是形成失地农民问题最根本的制度原因。适度的社会保障替代、为失地农民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可行之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于宏  周升起  
基于群体卷入模型,对失地农民社会资本影响其市民化进程的微观心理传导机制及其异质性影响下的市民化进程机理进行了理论整合,并利用多元回归对385个有效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和长期归属感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其生活方式则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在社会资本与其市民化进程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传导效应;社会资本对不同性质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进程具有差异化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分层管理和差异化安置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顾汉龙  
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纵深推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在城乡分割的二元政策下,土地是农民社会保障的载体。土地征用后,农民失去了最稳定的经济来源,对其生活带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宋斌文  樊小钢  周慧文  
造成农民失去农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所造成的土地荒漠化,以及近年来国家推行退耕还林还草计划;二是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本文所指的失地农民问题是后者。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隽  
失地农民寻求就业时面对着社会关系网排斥、制度排斥、经济排斥等,社会排斥既影响和限制农民权益,也有损社会公正,进而危及社会的整体利益。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反对社会排斥是消除歧视、消除贫困、消除偏见和各种障碍,进而维护社会公正、公平、安全的重要方式。现阶段,我国正在推进城镇化进程,失地农民的数量会不断提高,他们面对的社会排斥问题会更加突出和严峻。降低社会排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晓平  
当前研究中对农民失地后的行动主体性和多元差异性关注不足,导致对失地农民风险的治理无法精细化展开。在对W村调查的基础上,区分出了四种失地农民的风险行动,包括因制度化手段缺乏而引发的暴力反抗型行动、创新或越轨型行动;因行动目标缺乏引发的隐退型行动、仪式型行动等,社会治理精细化就是要依据引发这些风险行动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应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艳丽  
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土地是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农民若失去土地,其就业领域和收入来源必然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也会不断增多,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引发社会危机。本文从就业保障的视角对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国情以求找出一系列相对完整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对策,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