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19)
2023(14668)
2022(12929)
2021(12204)
2020(10409)
2019(24395)
2018(24371)
2017(47967)
2016(26168)
2015(29858)
2014(30397)
2013(30402)
2012(28222)
2011(25443)
2010(25507)
2009(23705)
2008(23582)
2007(21479)
2006(18923)
2005(16680)
作者
(78244)
(65416)
(64975)
(61958)
(41201)
(31394)
(29610)
(25802)
(24693)
(23288)
(22298)
(22046)
(20645)
(20546)
(20223)
(20147)
(20077)
(19187)
(18792)
(18484)
(16432)
(16035)
(15990)
(14972)
(14807)
(14774)
(14604)
(14526)
(13351)
(13056)
学科
(108540)
经济(108430)
(75593)
管理(69001)
(53720)
企业(53720)
方法(50759)
(49507)
数学(44774)
数学方法(44337)
农业(32678)
中国(26806)
业经(25786)
(25464)
(25430)
(23576)
(23572)
银行(23425)
地方(22385)
(21993)
(19630)
贸易(19621)
(19056)
(17867)
金融(17863)
理论(16412)
环境(15781)
(15684)
(15650)
财务(15613)
机构
学院(378084)
大学(377858)
管理(150703)
(150633)
经济(147198)
理学(130049)
理学院(128673)
管理学(126483)
管理学院(125836)
研究(125699)
中国(99823)
(81538)
(80273)
科学(80084)
(66783)
(64647)
业大(64196)
农业(63353)
中心(59684)
研究所(59051)
(56716)
财经(53745)
北京(50453)
(48988)
(48875)
师范(48552)
(46084)
(44202)
经济学(44191)
经济管理(41276)
基金
项目(256151)
科学(199152)
研究(186350)
基金(184026)
(160257)
国家(158893)
科学基金(135241)
社会(114822)
社会科(108391)
社会科学(108357)
(101272)
基金项目(99132)
自然(88819)
自然科(86632)
自然科学(86608)
自然科学基金(85038)
教育(84531)
(84323)
编号(78038)
资助(75772)
成果(62656)
重点(56874)
(56580)
(54913)
课题(52442)
(52365)
科研(49192)
创新(48889)
教育部(47584)
大学(47473)
期刊
(168134)
经济(168134)
研究(108805)
(80140)
中国(71510)
学报(63114)
科学(57813)
农业(53567)
(49660)
管理(48802)
大学(47426)
学学(44896)
(44110)
金融(44110)
教育(37551)
技术(32115)
业经(31832)
(26080)
财经(25507)
经济研究(23961)
问题(23282)
(21520)
(19949)
理论(19465)
技术经济(19188)
图书(18857)
科技(18077)
实践(18049)
(18049)
资源(17518)
共检索到555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金田  
“金包银”工程是厦门市对失地农民实行留地安置的独特模式。它把工业区集中开发、旧村改造和留地安置失地农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解决了工业区集中开发建设问题的同时,又解决了失地农民生产和生活出路问题。本文对厦门市“金包银”工程的运作模式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留地安置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易虹  刘晓芳  
以厦门市2005年以来为解决失地农民安置而实施的"金包银"工程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其发展现状,探讨被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研究发现,"工有其业"已成为被动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的真正难点,尚需更多综合有效的配套措施,以帮助失地农民积累起能够在城市生存与生活下去的资本,最终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明月  江华  
留地安置对失地农民所具有的效用是土地对于农民效用的完全替代,而且能使地方政府节省成本,规避风险,目前已成为一种地方政府广泛采用、失地农民乐于接受的安置方式。但是,留地安置也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和土地产权、留地数量混乱等弊端,迫切需要在留地数量、价格、产权、管理上进一步规范:按“低进低出”原则计算留地价格;按失地人口数量计算留地数量;统一规划以方便管理;留地产权保留集体所有。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兴祥  
本文根据厦门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失地情况对农民工留城意愿及流动性的影响。从就业、收入和学习培训状况考察了农民工的生存现状。结合农民工的未来意向,分析了农民工实现身份转变的主要阻碍。本文认为,农民工的高流动问题、低技术问题、就业门槛问题、低收入问题,是与他们的失地(失业)问题、生存问题、身份问题等纠结在一起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明珠  江竞  
通过对我国失地农民问题及其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对目前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做法进行概括,提出解决处理好失地农民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建议,为各地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格  欧名豪  张文秀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地大量被征用并因此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而失地农民安置、其合法权益的维护已成为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城市化进程的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因此 ,本文通过分析失地农民的困境 ,认为滥用征地权、忽视土地的财产功能、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缺陷和缺乏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造成失地农民困境的制度原因 ,并提出了合理安置失地农民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寰  
城市化进程中,会带来许多农民的失地问题。本文认为,就业是做好失地农民的关键所在。为此,应该从观念上强调政府和失地农民的就业观;从就业渠道方向上进行下乡、进城和移出的选择;在具体举措上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拓展可提供的岗位,从而实现以就业推动失地农民的安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如渊  孟凌  
"留地安置"模式可以弥补征地补偿费用的不足,并使失地农民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了较公正的权益分配。但是,我们认为,返还土地的产权应由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留地安置应避免形成特殊的社区,社会管理结构应该规范化,集体经济组织的架构与运行应当规范化,返还土地的规划与建设应纳入城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序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民书  李文溥  林枫  
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郊区农村属于被动加入城市化行列。由于郊区农业边际收益高,农民非农化水平相对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城郊农民违章搭盖带来的收益,增加部分农民自愿待业的倾向。推进郊区农村城市化,需广辟农民非农化途径,鼓励农民发展第三产业,把处理农民违章建筑与允许农民集资建设"外来人员公寓"和农民的劳动就业联系起来,促进郊区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的就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潘峰  
本文试图在政府宏观规划布局的基本原则指导下 ,结合对厦门曾厝土安 村的个案研究 ,讨论农民私房出租业对转移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并提出农民私房经营管理的创新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海  阮彦钦  
研究目的:从行为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分析参照依赖和现状偏见等主观心理效应对拆迁安置满意度的影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有序Logit模型。研究结果:(1)期望拆迁安置水平和他人拆迁安置状况是影响拆迁安置满意度评价的两个重要心理参照点。对实际拆迁安置结果相比期望水平或他人状况评价越高的被拆迁户,其拆迁安置满意度也越高。(2)拆迁安置户具有损失厌恶心理。与参照点相比的相对损失对拆迁安置满意度产生的负面影响要显著大于同样等级的相对获得所带来的积极影响。(3)由于现状偏见心理效应,原址返迁的拆迁安置户更有可能比异地安置的拆迁安置户有着更高的满意度水平。研究结论:拆迁安置满意度受到参照依赖和现状偏见等主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查旺斯基  
为社会兴建水库、电站、道路等重大工程建设或自然灾害等原因,我国出现了大量农村移民现象。农村移民作为被动离开旧所的减少土地或失地的农民,他们的安置、生计恢复以及社会保障等都是棘手的问题,直接关系农民生存和发展质量以及社会安定。维护这些失地农民合法权益和建立合理补偿机制至关重要。土地作为农村移民安置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有效地解决了这些土地问题才能使移民与安置区原居民相融合,并共同发展致富,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於忠祥  李学明  朱林  
中国现行农地征用因为存在补偿与安置标准形有实无和行为准则不一等问题 ,导致对农民侵权 ,必须改革补偿费分配方案及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胡艳丽  
在现代化及城市化的进程中,农业用地的减少及用途的改变会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在中国,失地农民的安置政策从招工安置到社保安置的演变,体现了中国城市化及土地征用制度的演变过程。在发达国家,各国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不同,但总体上均采取了适合本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措施。对比中外,在失地农民产生原因、安置方式、补偿机制及利益保护方式等方面均有所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