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55)
- 2023(15552)
- 2022(12986)
- 2021(11850)
- 2020(9782)
- 2019(22587)
- 2018(21674)
- 2017(40516)
- 2016(22616)
- 2015(25204)
- 2014(24982)
- 2013(24630)
- 2012(23141)
- 2011(20856)
- 2010(20959)
- 2009(19312)
- 2008(19186)
- 2007(17562)
- 2006(15437)
- 2005(13512)
- 学科
- 济(94845)
- 经济(94748)
- 业(63629)
- 管理(55159)
- 农(51563)
- 企(40622)
- 企业(40622)
- 方法(37346)
- 农业(34139)
- 数学(33407)
- 数学方法(33114)
- 中国(25390)
- 地方(24927)
- 业经(24634)
- 财(21572)
- 学(20122)
- 贸(18711)
- 贸易(18700)
- 易(18142)
- 制(17210)
- 发(14700)
- 环境(14353)
- 技术(13379)
- 银(12780)
- 银行(12715)
- 融(12695)
- 农业经济(12691)
- 金融(12691)
- 务(12165)
- 财务(12147)
- 机构
- 学院(323746)
- 大学(319617)
- 济(129309)
- 经济(126603)
- 管理(118772)
- 研究(114355)
- 理学(103041)
- 理学院(101715)
- 管理学(99883)
- 管理学院(99280)
- 中国(85132)
- 农(82725)
- 科学(75080)
- 京(67799)
- 农业(64483)
- 业大(60290)
- 所(59950)
- 财(55796)
- 研究所(55031)
- 中心(54116)
- 江(53450)
- 财经(44534)
- 范(43902)
- 师范(43347)
- 北京(41318)
- 农业大学(40837)
- 经(40465)
- 院(40346)
- 省(40069)
- 州(39863)
- 基金
- 项目(224070)
- 科学(173616)
- 基金(159900)
- 研究(158649)
- 家(143417)
- 国家(141866)
- 科学基金(118553)
- 社会(99966)
- 社会科(94234)
- 社会科学(94200)
- 省(90815)
- 基金项目(86123)
- 自然(77799)
- 划(75849)
- 自然科(75844)
- 自然科学(75814)
- 自然科学基金(74468)
- 教育(71020)
- 编号(64254)
- 资助(63038)
- 重点(51109)
- 成果(50912)
- 发(50590)
- 部(48272)
- 创(46428)
- 课题(44711)
- 农(43694)
- 科研(43506)
- 创新(43374)
- 计划(43114)
- 期刊
- 济(147726)
- 经济(147726)
- 研究(88123)
- 农(83330)
- 中国(66883)
- 学报(62143)
- 农业(56494)
- 科学(53869)
- 大学(45665)
- 学学(43566)
- 财(42116)
- 管理(36773)
- 教育(31436)
- 业经(30803)
- 融(29448)
- 金融(29448)
- 业(28365)
- 技术(25172)
- 经济研究(21225)
- 问题(21203)
- 财经(20859)
- 版(20151)
- 经(17891)
- 资源(17833)
- 业大(17720)
- 科技(16104)
- 世界(16073)
- 农村(15347)
- 村(15347)
- 农业经济(15320)
共检索到479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晓刚 陈浩
基于武汉市江夏区龚家铺村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利用概率选择模型,分析了失地农民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社会关系网、征地补偿款和社会保险参与度等因素对其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就业质量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月收入、工作稳定性、职业声望、职业发展与工作满意度等方面。结果发现,加强技能培训能够显著提升失地农民的就业质量,受教育程度和技能培训对就业质量五个方面的影响全部显著。因此,提升就业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他们受教育程度和增加技能培训的机会;社会保险参与度对提升失地农民就业质量的激励作用甚微,是一个保健因素而非激励因素;征地补偿款的高低与失地农民的就业质量存在负相关关系。这表明一次性货币补偿安置和土地换社保模式的弊端所...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就业质量 影响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丽君 渠丽萍 陈文昕 袁昕怡 刘畅 胡伟艳
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对保障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和提高农户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顾客满意度理论视角,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征地补偿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以及提升征地补偿满意度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征地补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补偿程序、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分配,且这四大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其中补偿程序对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分配产生正向影响,补偿标准正向影响补偿分配。(2)加强土地征收补偿宣传工作,可降低失地农户的征地补偿期望值,并且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袁方 蔡银莺
以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为实例,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资料,应用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城市近郊被征地农民土地征收前后福利变化。研究表明,征地后城市近郊的农民福利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改善,评价指数从0.296上升到0.363,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征地过程中政府增加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是被征地农民福利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从功能指标看,社会保障、生活条件和景观环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社会保障和生活条件改善尤其明显,但农民的经济状况和心理因素有所恶化;从转换因素看,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是农民福利变化产生差异的显著性影响因素。
关键词:
土地征收 被征地农民 福利变化 可行能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汉明 刘春伟
以武汉市江夏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江夏区210个农户的实地问卷调查,首先分析了江夏区宅基地使用现状,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呈现的特点,进一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的分析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户主文化程度、供养系数、非农就业率、距离城镇的距离、家庭宅基地和房屋的价值,这些因素对于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具有显著性的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海燕 蔡银莺
论文在感知价值的框架下讨论了土地征收前后农民感知维度的变化,构建土地征收前后农民感知维度变化的测度因子与评估指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土地征收前后农民感知变化与征地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衡量。结果显示:①土地征收前后农民感知变化包括农民经济状况变化、农田资金投入变化、农村公共基础服务变化、农村公共社会服务变化与农田景观环境变化5个测量维度;②土地征收后农民的经济收入状况、农田资金投入、农村公共基础服务、农田景观环境等变化感知对被征地农民的征地意愿具有正向的影响,而农村公共社会服务变化感知对于农民的征地意愿影响不显著;③感知变化维度上,土地征收前后农田资金投入变化是影响农民征地意愿的主导因素,其次分...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朱小娜 张海涛 童秋英 汪如民
在分析武汉市耕地质量评价成果的基础上,以耕地质量评价成果为基础,耕地因子组合为单元,GIS软件为支撑,进行耕地质量改造潜力分级和分区,根据武汉市江夏区耕地质量改造潜力分级结果,找出江夏区不同改造潜力级分布单元,综合划分得到45个潜力区片,其结果可以为基本农田划定选区、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划定选区、高产农田规划项目选址等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耕地质量 改造潜力 潜力分区 GIS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欧阳国辉 王轶 黄小兵
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综合运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动态度、核密度、邻近距离测度等方法,定量分析江夏区农村居民点1996、2006及2016年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识别影响演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大城市周边农村居民点演变剧烈,各街道之间的差异显著,且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江夏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从"单点高值集中"向"多点中高值集中"转变,整体呈现"西密东疏"的空间差异;交通的引导作用加强,地形的限制作用减弱;农村居民点呈现明显且强烈的向大城市中心城区聚拢的趋势与特征;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镇区、一般镇镇区周边的农村居民点变化更加明显;社会、空间和经济维度分别对农村居民点演变产生复杂的影响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殷俊 陈天红
农民失去土地之后,既有别于传统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失地农民城市融入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由经济状况、社会互动和心理认同三个一级维度和相应二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衡量失地农民城市融入水平,并以武汉市失地农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是否愿意在城市生活的心理偏好、土地补偿标准、社会保障政策满意度等个体因素和政策因素共同影响失地农民城市融入水平。从经济、社会、心理多维度,从政府、社会和个体多主体出发,促进失地农民城市融入是今后努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汉明
文章认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普遍存在的主体无序易位、收益流失严重、收益分配格局错位等问题,源于对宅基地产权新实现形式探索不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顶层设计存在缺陷及相关配套制度的不健全。应该从完善农地(宅基地)公有产权结构,明晰农民土地(宅基地)持有产权的法律地位;建立健全符合"城乡一体化"要求的农民土地(宅基地)产权流转收益分配制度,调整利益分配格局;按照"逐步放开,渐进推进,规范起步"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推进土地征购、宅基地流转区域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来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进行合理有效规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聂鑫 汪晗 张安录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快速扩张,基本农田保护问题在政府和学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我国实行了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但实践运行与政策预期效果仍存在不小差距。作为农田保护最主要和直接的参与者,农户对于基本农田开发管制制度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抽取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36个行政村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161户农户,以农地发展权理论为基础、围绕基本农田相关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问卷进行实地访谈调研,并进行数据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对于基本农田各项管制措施的认知基本处于不清晰的状态;不同管制类型的认知程度呈现明显的差异,农业用途类型的管制损失认可度高于非农业用途管制;农户对于非农用途管制的损失估算...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春雷 林云华
湖北省是全国较早开展土地整治的省份之一,较早提出了建立以建设促保护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立了土地整治委托乡镇代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建、社会参建等建设模式,土地整治成效显著。其中武汉市江夏区法泗镇大路村土地整治项目就是一个自建的例子。成效:耕地质数双升大路村位属城市近郊地区,地处典型丘陵地带,大都是斜坡地、荒坡地,是名副其实的"薄田"。通过将土地流转给武汉银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参与土地整理,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海军 夏畅 张安琪 邓羽
大都市郊区是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空间演变最为频繁、人地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尤其在中国加快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战略的背景下,把握大都市郊区小城镇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及其演变机制,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控政策和优化都市空间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约束性元胞自动机(constrained Cellular Automata,constrained CA)能够通过简单的规则模拟复杂的城市动态演化过程。本文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城镇空间发展战略布局、土地利用开发适宜性等,嵌入约束性CA的转换规则中,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影响因素,对严格约束下的武汉市江夏区2020年土地利用进行情景模拟分析,并提出城市增长管控手段。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江夏区城镇用地呈低效外延式扩张,土地利用集约节约程度较低,其人口规模并未有较大增长,对主城区人口的分散作用尚未真正形成;(2)约束性CA在模拟大都市郊区演化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真实反映近郊小城镇的未来空间布局与结构,模拟结果与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较为契合;(3)将规划目标导向与现实发展趋势下的模拟结果进行叠加分析,可确定城镇增长需求与规划指标调控间冲突的空间分布,从而划定土地督察的重点监测区域,为加强大都市近郊区的违法用地监查和土地利用管控提供先验的预警知识。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王思睿
"从我到财政部门的会计科岗位,十年时间眼看着会计改革走到今天。"江夏区财政局会计科科长夏汉生微笑着告诉记者。1998—2008年的十年间,武汉市江夏区财政局会计科逐步完成会计改革中建账监管、会计委派、零户统管三项主要工作,不断摸索完善街镇乡财务管理体制,加大财政财务管理力度,逐步建立规范、高效的财政财务运行体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芳
本文采用Tobit模型,对湖北省武汉市外来农民工给家乡汇款的影响因素及动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收入水平、配偶是否留在家乡、退休后是否返乡、家乡的房产、失业时农村家庭的经济援助以及农民工外出打工时间等对汇款具有显著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中国农村家庭更注重横向关系,而非传统的纵向关系。农民工汇款既有利他动机,也有利己动机,但又并非两者单纯的折衷模式。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潜藏着更隐蔽的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历史因素,这才是影响农民工汇款行为的根源所在。
关键词:
农民工 汇款 共同保险合约 家庭隐性借贷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殷俊 李晓鹤
社会转型的巨变,城镇化的加速,催生新的弱势群体失地农民。本文利用实地调查访谈的数据资料,基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理论基础,提出失地农民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从根本上制约了失地农民获得公平的经济收入、社会分层、政治地位的机会,是阻碍其城市融入进程的根本原因。文章认为: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特征,和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相比,具有较大差异,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特殊性,消减政策的负面影响,引导失地农民进入劳动力市场,获取城市职业,为失地农民城市融入提供经济基础,继而形成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城市融入的良性互动机制。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特质性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失地农民就业质量评价——以郑州市为例
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杨凌区为例
失地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影响因素探析——基于江阴市临港新城H小区失地农民的调查
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影响因素探析——以重庆市为例
农民在农地城市流转决策中的意愿分析——以武汉市城乡交错区农户为例
城郊农村居民对乡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武汉市黄陂区明清古街为例
基于Lars-Lasso的居民郊区购房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城郊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差的影响因素——以郑州市为例
城郊失地农民的家庭资产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失地农民雇佣就业、自主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苏州市高新区东渚镇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