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89)
- 2023(16093)
- 2022(13843)
- 2021(13053)
- 2020(10692)
- 2019(24492)
- 2018(24645)
- 2017(47987)
- 2016(26161)
- 2015(29145)
- 2014(29347)
- 2013(28982)
- 2012(27088)
- 2011(24622)
- 2010(25108)
- 2009(23011)
- 2008(22302)
- 2007(20088)
- 2006(18235)
- 2005(16308)
- 学科
- 济(110069)
- 经济(109957)
- 业(76030)
- 管理(69580)
- 企(52522)
- 企业(52522)
- 农(50075)
- 方法(42146)
- 数学(36524)
- 数学方法(36100)
- 中国(34280)
- 农业(33338)
- 地方(27454)
- 业经(26954)
- 财(24071)
- 学(21621)
- 制(21434)
- 贸(19794)
- 贸易(19779)
- 易(19178)
- 银(18272)
- 银行(18229)
- 行(17585)
- 策(17314)
- 发(17027)
- 融(17011)
- 金融(17010)
- 技术(16842)
- 环境(16475)
- 理论(16250)
- 机构
- 学院(369282)
- 大学(366564)
- 济(153154)
- 经济(149781)
- 管理(146598)
- 研究(128938)
- 理学(125902)
- 理学院(124544)
- 管理学(122582)
- 管理学院(121909)
- 中国(98995)
- 京(79046)
- 科学(78017)
- 农(73697)
- 财(68239)
- 所(65124)
- 中心(59329)
- 研究所(58830)
- 业大(58334)
- 江(56561)
- 农业(56369)
- 财经(53414)
- 范(50513)
- 北京(50345)
- 师范(50117)
- 经(48660)
- 院(45930)
- 州(45511)
- 经济学(44242)
- 省(40168)
- 基金
- 项目(245614)
- 科学(193330)
- 研究(185000)
- 基金(176460)
- 家(152332)
- 国家(150927)
- 科学基金(129487)
- 社会(115988)
- 社会科(109521)
- 社会科学(109496)
- 省(96584)
- 基金项目(93365)
- 教育(83743)
- 自然(82085)
- 划(80469)
- 自然科(80120)
- 自然科学(80105)
- 自然科学基金(78648)
- 编号(78198)
- 资助(72420)
- 成果(64236)
- 发(56230)
- 部(54434)
- 重点(54343)
- 课题(53200)
- 创(50531)
- 创新(46967)
- 国家社会(46907)
- 教育部(46432)
- 项目编号(45883)
- 期刊
- 济(178754)
- 经济(178754)
- 研究(113249)
- 中国(79720)
- 农(73803)
- 学报(55572)
- 科学(53057)
- 管理(52077)
- 农业(50003)
- 财(48200)
- 教育(44948)
- 大学(43131)
- 学学(40486)
- 融(39677)
- 金融(39677)
- 业经(33574)
- 技术(32396)
- 经济研究(26400)
- 财经(25225)
- 问题(24083)
- 业(23960)
- 经(21527)
- 图书(19895)
- 技术经济(18269)
- 理论(18162)
- 版(17766)
- 科技(17676)
- 世界(17632)
- 现代(17320)
- 资源(16669)
共检索到566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昊觊
土地是农民的生活来源、固定资产和生存保障,但是现在农村逐步的城市化发展使得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农民,正在逐渐失去土地,"失地农户"没有了土地保障,又因为其没有其他的社会工作经验,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成为了社会就业的弱势群体。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焦点,此文章将结合我国城乡结合地区失地农户供给决策和就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城乡结合地区失地农户生活保障问题。
关键词:
失地农户 劳动供给决策 就业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春超 李颖 张静
中国农户劳动就业决策行为的变迁特征在不同的分析维度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如果从农户劳动力就业行业和空间分布的角度分析,中国农户劳动就业决策行为的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将改革以来的各个阶段划分为四个基本阶段。从农村家庭劳动力就业时间配置的角度看,农户家庭经营劳动时间投入和家庭外劳动时间投入的变化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而是表现出较强的趋势性特征。
关键词:
中国农户 劳动就业决策 行为演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家喜 杜长乐
本文借鉴Cragg提出的双曲线模型进行劳动力资源分配决策研究,探讨影响农户非农劳动力资源分配决策的主次影响因素及该模型的适用性。通过对湖北省样本地区的研究表明,教育和性别是决定非农劳动力分配决策的两个重要个体特征变量;成年人人数、汇款水平、家庭的种植面积和其资产持有水平则是非农工作时间分配决策的显著要素。
关键词:
农户 非农劳动力 资源分配 双曲线模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鑫 李丁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多要素联合决策的分析框架下,考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种不同形式及其不同的劳动力损失效应,研究农户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包括非农就业报酬、土地流转租金在内的要素价格与农户要素禀赋对农户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农户劳动力转移和土地转出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由于两种劳动力转移形式的劳动力损失效应不同,就地转移与土地转出之间的正相关性较弱,而异地转移与土地转出之间的正相关性相对较强。这一研究结论为推进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就地转移 异地转移 土地流转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都阳
本文利用对中西部6省的贫困地区所作的农户调查资料,根据离散型解释变量模型对农户的非农劳动供给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对工资方程的估计结果,揭示了贫困地区农户对非农工作参与的主要动机在于分散收入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人力资本变量对于农户形成非农劳动供给决策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方松海
对于家庭经济活动的研究,"闲暇效用"并非一个恰当的处理方式。本文引入更为本原的劳动负效用概念以替代闲暇效用,重新构建农业家庭生产决策模型。新模型区分了家庭自有劳动与雇佣劳动,劳动负效用与消费正效用之间的平衡构成新的均衡点,家庭的预算约束也从资本利润放大到了全要素的纯收益,利润最大化只是特例。分析表明,新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农户生产决策理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争议,可为不同类型的农户经济活动提供统一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
劳动负效用 闲暇效用 农户模型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建宾 姜志德
本研究在劳动负效用视角下,通过构建退耕农户决策模型研究退耕还林成果的可持续性问题。引入劳动负效用概念构建农户决策的基本模型,并通过拓展的模型分析农户的生态林管护概率、林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以及家庭成员劳动就业结构与真实劳动报酬的关系。研究表明:退耕还林成果能否持续,主要取决于退耕农户参与工程的真实劳动报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林秀 霍艾米 罗斯高 黄季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凌晨 曾益
文章基于CHARLS 2013年全国追访数据,运用劳动参与模型和劳动供给模型,探讨了新农保养老制度对农户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率和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农保养老覆盖更倾向于鼓励农户脱离城镇非农部门,转移到农业农村从事自家农业和农业打工等农业劳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民工荒",说明新农保养老制度正在加速劳动力市场转变。政策制定部门在完善新农保自身制度建设的同时,也要充分关注农村社会保障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会保险 劳动参与率 劳动供给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祖辉 杨进 彭超 陈志刚
文章利用中国5个省的农户数据分析了农户家庭2004~2008年的劳动供给情况。结果发现,农户家庭随时间变化减少了农业生产与本村非农就业的劳动时间,增加了外出打工时间。其中,黑龙江和山东省农户家庭的劳动供给结构随时间变化较小,依然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而其他三省农户家庭的劳动供给结构随时间变化较大,且大部分时间用于外出非农就业。文章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利用局部均衡研究方法分析了家庭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和雇工工资对农户家庭劳动供给的影响,然后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家庭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和工资水平对农户家庭的农业生产、本村非农就业和外出打工的劳动供给结构产生了稳健的显著影响。
关键词:
劳动供给 人口 土地 工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仲
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入手,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社会保险对于劳动供需的影响,然后通过现状研究,阐明了目前我国某些社会保险政策与劳动就业政策不相适应的问题,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优化社会保险策略,进而促进就业的增长。
关键词:
劳动就业 社会保险 失业保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春超
本文从农户收入增长对就业决策内在影响的角度解释中国农户的就业决策行为,从农户家庭层面考察农户就业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运用湖北省农户跟踪调查数据对农户收入变动对就业决策的动态影响进行了检验。本研究发现:农户的收入水平及其变动显著影响农户在农业就业和非农就业上的时间配置;农户在就业决策的动态考量中最关注的因素是收入状况和对收入波动及其风险的判断;理性农户会根据自身的收入状况适时地调整农业劳动和非农劳动的时间分配,进而形成家庭就业的合理决策。由此,笔者进一步从政策层面提出解决当前农户就业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农户 收入 就业决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都阳
本文利用贫困地区的农户调查资料估计了农户的农业生产函数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 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估算了家庭成员的影子工资率和影子收入。由于贫困地区劳动力市场 的不完善 ,本文以影子工资率和影子收入为基础对劳动供给函数进行了估计。本文的研 究结果表明 ,农户家庭决策与劳动供给决策是相互联系的 ,而且劳动供给具有家庭联合决 策的特征
关键词:
劳动力配置 影子工资率 贫困地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崇光
农户就业决策及其劳动力流动行为问题是政府部门和理论界长期关注的主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众多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为之殚精竭虑,试图科学、客观和全面地认识,以制定和完善相关公共政策,一方面引导农村劳动力稳定地转移出来,使之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有效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地发展。最近,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王春超博士撰写的《中国农户就业决策与劳动力流动》便是这个研究领域的创新之作,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28余万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若迪 吉小燕 陈超
本文分别从农户老年和青年成员的劳动就业决策的角度,分析了生产外包服务对小农户劳动力配置的优化机制,并从家庭收入及结构角度检验生产外包服务对劳动力配置的优化结果。结果表明,对于采用外包的农户来说,相较于不采用外包的反事实情形,其60岁以上老年劳动力的农业参与率会提高58.3%,但45岁以下青壮年农业参与率并没有明显变化,务工者平均务工时间要高出3.98个月,务工者占比提高0.137,家庭总收入和农业收入分别高出18458元和8234元。生产外包服务对老年人农业劳动和务工者外出务工起到了显著的支持作用,并有效促进了小农户的收入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