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69)
- 2023(10988)
- 2022(9625)
- 2021(9097)
- 2020(7625)
- 2019(17623)
- 2018(17703)
- 2017(35449)
- 2016(18943)
- 2015(20815)
- 2014(20695)
- 2013(20513)
- 2012(18607)
- 2011(16630)
- 2010(16400)
- 2009(14953)
- 2008(14415)
- 2007(12538)
- 2006(10725)
- 2005(9273)
- 学科
- 济(72976)
- 经济(72883)
- 业(53964)
- 管理(52727)
- 企(42086)
- 企业(42086)
- 方法(37177)
- 数学(32739)
- 数学方法(32423)
- 中国(21295)
- 农(20281)
- 财(18591)
- 业经(15602)
- 学(14852)
- 地方(13609)
- 制(13551)
- 农业(13506)
- 贸(12935)
- 贸易(12930)
- 银(12682)
- 银行(12647)
- 易(12566)
- 理论(12465)
- 务(12147)
- 财务(12088)
- 财务管理(12065)
- 行(11957)
- 融(11539)
- 金融(11538)
- 企业财务(11452)
- 机构
- 大学(261865)
- 学院(259263)
- 管理(108975)
- 济(103947)
- 经济(101734)
- 理学(95177)
- 理学院(94212)
- 管理学(92653)
- 管理学院(92189)
- 研究(81289)
- 中国(63123)
- 京(54501)
- 科学(50469)
- 财(48378)
- 财经(39702)
- 所(39395)
- 农(38421)
- 业大(38383)
- 中心(37461)
- 经(36277)
- 研究所(36192)
- 江(35492)
- 北京(34330)
- 范(32579)
- 师范(32310)
- 经济学(31497)
- 农业(30071)
- 财经大学(30035)
- 院(29612)
- 州(29212)
- 基金
- 项目(183849)
- 科学(145227)
- 基金(135186)
- 研究(134577)
- 家(116568)
- 国家(115596)
- 科学基金(100682)
- 社会(85531)
- 社会科(81033)
- 社会科学(81015)
- 基金项目(72651)
- 省(70677)
- 自然(66008)
- 自然科(64502)
- 自然科学(64491)
- 自然科学基金(63315)
- 教育(61008)
- 划(59396)
- 资助(56016)
- 编号(54926)
- 成果(43362)
- 部(40716)
- 重点(40001)
- 创(37952)
- 发(37558)
- 课题(36370)
- 教育部(35382)
- 创新(35348)
- 科研(35236)
- 国家社会(34913)
- 期刊
- 济(106286)
- 经济(106286)
- 研究(77284)
- 中国(45165)
- 学报(39415)
- 管理(37481)
- 科学(36814)
- 财(34574)
- 农(34554)
- 大学(30100)
- 学学(28452)
- 教育(25104)
- 融(25009)
- 金融(25009)
- 农业(24257)
- 技术(21154)
- 财经(18595)
- 业经(17357)
- 经济研究(17140)
- 经(15670)
- 理论(14249)
- 问题(13781)
- 图书(13452)
- 实践(13261)
- 践(13261)
- 技术经济(12488)
- 科技(12411)
- 业(11762)
- 现代(11755)
- 版(11063)
共检索到364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凌晨 曾益
文章利用2013年CHARLS全国追访数据,运用劳动参与模型和劳动供给模型,探讨了失地养老制度对农村中老年人劳动参与决策和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失地养老保险更倾向于鼓励农户脱离农村农业部门,转移到收益更高的城镇非农业部门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农劳动,这即为城镇化征用土地政策提供了空间,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地农民"失地即失业"的不利局面,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这对当下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劳动力数量正在减少的中国经济体有重要的政策寓意。政策制定部门在完善失地养老保险自身制度建设的同时,也要充
关键词:
失地养老保险 劳动参与率 劳动供给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玲
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劳动是影响生产函数或产出的重要因素。生产过程中劳动投入的多少取决于劳动的供给。养老保险的缴费与给付是否关联以及两者之间的比较必然会影响个人的劳动供给决策。研究养老保险制度选择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主要是考察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如何影响劳动者的退休决策和在职期间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决策的。
关键词:
养老保险制度 劳动供给 退休决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梁涵 丁宇刚 陈华
本文运用断点回归方法,研究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居民养老保险:(1)显著减少了老年人的每周工作时间,使断点附近获得养老保险金的群体要比未获得养老保险金的群体每周少工作5.32小时;(2)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要比男性更显著;(3)在2011年,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在2013年和2015年随着养老保险给付水平的上升则陆续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对于收入水平较低或者预算约束越紧的群体,养老保险对其劳动供给的影响更加显著,即政策福利的主要受益者为经济状况较差的人群。这符合政策初衷,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价值。这些发现对优化养老保险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子兰 郑茜文 周成
本文使用三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等计量方法,分别考察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对退休行为和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会激励职工提早退休,养老金财富每增加1%,职工预计停止工作年龄平均提早约1.2个月,需要照顾孙子女的职工倾向于提早退休,而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会减弱这一引致退休效应;"新农保"对农民预计停止工作年龄产生微弱的负向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养老保险的引致退休效应将减弱。同时,养老金财富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民无休止劳动的意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供给产生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它不仅会影响个体全职劳动时间,也会影响兼职的劳动时间;"新农保"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非线性的。随着养老金给付水平的提高,自家农业活动的劳动时间呈现先逐步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他活动的劳动供给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基本养老金增长率降低,则职工的预计停止工作年龄将推迟,这为中国适时推出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政策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奥龙
城乡养老保险统筹作为社会保障领域的重要改革措施,在提高农业人口养老待遇的同时也会对其劳动供给产生影响。本文基于2012和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实证检验了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对农业人口劳动供给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城乡养老保险统筹政策的执行显著降低了农业人口的劳动供给时间,使其月工作时间下降约3. 9天,周工作时间下降约12. 2小时;(2)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更加明显,女性参加保险统筹之后月工作天数和周工作小时数的下降明显多于男性;(3)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对东、中、西部农业人口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会使得东、中部的农业人口的月工作天数明显减少,西部地区农业人口的周工作小时数明显降低。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石佳弋
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体现在其对劳动力的供给数量、供给质量以及劳动力流动等方面。由此,本文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提出了完善退休政策、保持合理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以及废除养老金双轨制等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养老保险制度 劳动力供给 弹性退休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郭东杰 唐教成
本文将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因素引入世代交叠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两者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运用2004~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老年抚养比对劳动参与率产生显著的负影响,人均养老保险支出对劳动参与率产生显著的正影响,两者的交叉影响则为负数。为消除内生性问题,采用总抚养比和人均社保收入两个工具变量再次检验,估计结果较为一致。收入提高和教育水平发展与劳动参与率正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一定的负效应。为维持适度的劳动参与率以促进经济增长,需进一步放宽计划生育,落实相关的配套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沈毅 穆怀中 陈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减少了农民乡城流动就业制度性和体制性障碍,集中表现为农民在城乡劳动力市场就业中,不再盲目单以工资收入与社会保障享有量作为稳定就业决策标准,而是综合考虑就业机会、迁移成本、工作环境等因素,提高了劳动就业的理性和自主性。实证分析表明,自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来,农民工就业流向出现结构变化,中西部和本地就业农民工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外出打工意愿。这有利于挤出人口城镇化的"水分",提高城市化的质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于秀伟
德国三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为个体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提供了多种可能,但个体劳动者的实际参保情况却不容乐观,个体劳动者养老保险缺失或不充分的问题突出,为此,德国政府已将个体劳动者纳入养老保险改革的视野。
关键词:
德国 个体劳动者 养老保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汪伟 王文鹏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体制性结构与劳动者退休决策异质性的世代交叠模型,考察了预期寿命、养老保险降费对老年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体制外劳动者的老年劳动供给具有灵活性,降低养老保险费率能促使他们延迟退休,有利于提高社会老年劳动供给。如果体制内劳动者也能灵活选择老年劳动时间或法定退休年龄延迟,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可以更多地增加社会老年劳动供给。预期寿命延长对社会老年劳动供给的影响不确定,取决于缴费率的下调幅度。如果缴费率降至(12%,20%]区间内,预期寿命延长会引致社会老年劳动供给上升;而缴费率降至12%及以下,预期寿命与社会老年劳动供给之间呈倒U型关系,目前生存寿命已处于拐点的右边,这意味着养老保险降费存在政策目标上的"下限"。进一步地,本文证实了养老保险降费改革能否实现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和有效利用老年劳动力资源的双重目标,不仅取决于缴费率的下调幅度,而且依赖于退休年龄的调整。本文的政策启示是,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政府应顺势而为,积极探索缴费率与退休年龄的联动调整机制,以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川川 John Giles 赵耀辉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断点回归和双重差分识别策略,估计了"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收入、贫困、消费、主观福利和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农保"养老金收入显著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减少了贫困的发生、提高了其主观福利,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庭消费和减少了老年人劳动供给。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受到的政策影响更大更显著,表明"新农保"的政策影响存在异质性。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断点回归 双重差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景鹏 郑伟
国有资本划转养老保险基金通过"挤占公共财政收入"和"放松个人预算约束"两条路径影响劳动力供给。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国有资本划转、内生生育率和教育投入的世代交叠模型,考察划转对劳动力供给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与不划转相比,划转将降低劳动力数量和提高劳动力质量,但对劳动力总供给的影响不确定,它不仅取决于父母对子女数量和质量的相对重视程度,而且依赖于划转之后养老保险政策工具的选择,即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还是提高养老金替代率。若选择降低缴费率,当父母相对很重视子女质量时,划转后劳动力总供给与划转率呈倒"U"型变化关系;当父母逐渐重视子女数量时,二者呈正向变化关系。若选择提高养老金替代率,无论父母对子女数量和质量的相对重视程度如何,划转后劳动力总供给与划转率都呈反向变化关系。从促进劳动力供给增长的角度看,划转的同时降低缴费率,并引导父母同等重视子女数量和质量,将有助于实现养老保险制度与劳动力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
关键词:
国有资本 养老保险 划转率 劳动力供给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杰
基于劳动参与模型和劳动供给模型,本文利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探讨养老保障制度对劳动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养老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的劳动供给效应,养老保险覆盖降低了劳动参与率和劳动供给时间,尤其对于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更明显;养老保险待遇具有更强的收入效应,激励农村居民降低劳动供给,尽管养老保险待遇并不会大幅度降低农业劳动参与率,但农业劳动供给水平将会显著下降。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劳动供给效应存在差异,新农保制度更倾向于将农村居民留在农业农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民工综合保险倾向于激励他们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就业,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则鼓励他们直接退出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制度正在加速劳动力市场转变,需...
关键词:
养老保障 劳动供给 劳动参与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袁铁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颖
改革前,由于个体所有制长期受到否定,个体劳动者一直被置于社会保险之外。改革后,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在理论上得到确认,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据统计,1991年城镇个体劳动者达760万人。然而个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险问题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个体劳动者面临的风险大.不稳定性高,一旦因经营上的挫折或年老、病伤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