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13)
- 2023(6832)
- 2022(5619)
- 2021(5090)
- 2020(4369)
- 2019(9307)
- 2018(8893)
- 2017(17142)
- 2016(9137)
- 2015(9656)
- 2014(9407)
- 2013(9214)
- 2012(8187)
- 2011(7354)
- 2010(7176)
- 2009(6777)
- 2008(6623)
- 2007(5708)
- 2006(4729)
- 2005(4120)
- 学科
- 济(34329)
- 经济(34277)
- 业(29247)
- 管理(26065)
- 企(20230)
- 企业(20230)
- 方法(18648)
- 数学(17265)
- 数学方法(17175)
- 中国(12805)
- 险(10787)
- 保险(10696)
- 财(10626)
- 农(10313)
- 银(8806)
- 银行(8775)
- 贸(8772)
- 贸易(8771)
- 易(8544)
- 行(8263)
- 制(7936)
- 融(7539)
- 金融(7539)
- 农业(7359)
- 业经(7311)
- 务(6700)
- 财务(6699)
- 财务管理(6687)
- 企业财务(6381)
- 学(6254)
- 机构
- 大学(130774)
- 学院(129756)
- 济(56561)
- 经济(55677)
- 管理(52089)
- 理学(45712)
- 理学院(45239)
- 管理学(44523)
- 管理学院(44308)
- 研究(42193)
- 中国(35851)
- 农(27190)
- 财(26796)
- 科学(26412)
- 京(25865)
- 业大(22842)
- 财经(22106)
- 农业(21901)
- 所(21755)
- 经(20303)
- 研究所(20132)
- 中心(19903)
- 经济学(18217)
- 江(17243)
- 财经大学(16860)
- 经济学院(16797)
- 北京(15930)
- 商学(15114)
- 商学院(14994)
- 农业大学(14960)
- 基金
- 项目(93568)
- 科学(74057)
- 基金(71619)
- 家(64749)
- 国家(64189)
- 研究(60781)
- 科学基金(55109)
- 社会(42573)
- 社会科(40396)
- 社会科学(40385)
- 基金项目(38468)
- 自然(37656)
- 自然科(36881)
- 自然科学(36867)
- 自然科学基金(36265)
- 省(35099)
- 划(30263)
- 资助(28677)
- 教育(26765)
- 编号(21889)
- 重点(20682)
- 部(20573)
- 创(19607)
- 科研(18862)
- 计划(18614)
- 国家社会(18590)
- 发(18554)
- 创新(18436)
- 教育部(17632)
- 业(17149)
共检索到179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华初 刘胜蓝
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表明,流动人口的平均消费倾向低于全国居民平均水平,流动人口恩格尔系数比城镇居民高9个百分点,流动人口家庭的消费对收入缺乏弹性。就业减少了流动人口即期的不确定性,而社会保险减小了他们远期的不确定性。处理效应模型显示,失业显著减少了流动人口的消费,而在流入地参加的社会养老保险及失业保险对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促进流动人口消费的重心应为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与保障,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在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的大背景下,对流动人口的就业培训、让流动人口享受到流入地更多的社会保障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失业风险 消费 处理效应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胜利 姚健
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结构和流动特征的变动,流动人口失业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关注。文章利用2014和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中国省际流动人口失业风险的变动趋势进行初步分析,并通过嵌套模型、奥萨卡模型对省际流动人口失业风险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贡献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2017年省际流动人口失业率为2.31%,比2014年上升1.19个百分点。流动特征、个人特征和制度特征的变动是省际流动人口失业风险上升的3个主要决定因素。失业保险、流动模式、流出地耕地、宅基地的变动对流动人口失业风险变动的贡献率分别为-25.02%、6.55%、18.51%、2.44%。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有利于降低流动人口失业风险。文章建议关注流动人口失业风险变动问题,将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通盘考虑,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提升其技能应用水平和职业流动能力。
关键词:
失业风险变动 流动人口 奥萨卡模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骏 汪伟
曾被视为生育主力军的流动人口的生育水平近年来持续走低,因而深入了解他们的生育行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尤为重要。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失业风险对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失业风险会降低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失业风险对女性和青年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的负向影响更明显;失业风险通过感知不确定性效应、预期收入效应和人口回流效应降低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失业风险还会显著推迟流动人口生育二孩时间。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就业不确定性与个体生育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对促进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明海 金樟峰
文章利用国家卫计委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考察长期居住意愿对流动人口消费行为的影响,并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倾向性得分匹配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有长期居住意愿的流动人口人均月消费达1360元,比其他流动人口高出13.9%。有长期居住意愿流动人口的住房消费支出增加20.7%,使其占总消费比重提高1.3%,在所有支出中影响最大。长期居住意愿对省内流动人口的住房消费支出影响比跨省流动人口更大,增幅达28.3%。文章认为,在当前的户籍制度下,政府可以通过居住证制度合理引导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长期居住,加快流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孙文凯 李晓迪 王乙杰
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融合是健康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并且其本身也产生众多经济影响。文章利用2014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与心理健康专题调查"的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不同的本地城市人身份认同对其家庭消费水平、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由于身份认同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具有内生性,因此我们在OLS基准回归之外,采用流动人口"本地话掌握水平"及"流出地土地面积"作为工具变量处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替代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以及各种异质性检验。我们发现流动人口不同的身份认同程度对家庭消费水平、家庭消费结构有显著影响:更认同本地城市人身份的流动群体消费更高、恩格尔系数更低。同时,身份认同的消费影响在不同群体间存在一定异质性:这种效应对于年长的流动人口以及农村户籍流动人口更显著,这些异质性发现也符合预期。文章也进行了影响的可能机制检验,发现认可本地人身份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在本地买房、长期工作生活和落户,减少在老家购房和生活的可能。研究结果对认识身份认同经济影响有一定学术价值;同时,文章的政策含义是,促进流动人口本地身份认同可以促进城市消费活力和居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身份认同 消费 工具变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斯琪 赵彦云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城市、农村和流动人口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分析辍学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为解决辍学的自选择问题,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估计,根据不同匹配方法得出的结果表明,辍学使得流动人口收入平均减少14.8%。同时从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辍学的负面影响逐渐减小。从长远来看,高辍学率会对收入带来负面影响。为降低辍学率,应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质量,重点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市场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关键词:
辍学 流动人口收入 倾向得分匹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宋艳姣 王丰龙
本文根据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OLS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身份认同对流动人口消费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的城市居民身份认同度越强,其消费水平越高;随着对市民身份认同度的提升,流动人口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均明显增强。在控制收入等一系列因素后,流动人口身份认同由农民角色转变为城市居民时,其月均消费水平提高4.99%。为解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进一步采用倾向值匹配法(PSM)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前述结论具有一致稳健性。因此,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对促进我国流动人口消费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苏明 杨良初 王敏 李三秀 赵大全
如何通过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解决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参保与转移问题,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难点问题。本文从研究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对流动人口影响的分析入手,对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和流动人口的现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解决流动人口参保和转移接续的简要政策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铭来 史晓晨
文章采用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处理效应模型,验证了医疗风险和医疗保险对流动人口消费的影响。流动人口的总消费水平低于城镇常住人口,略高于农村常住人口,但娱乐性消费占比均小于城镇常住人口和农村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住院风险和住院花费都小于常住人口。结果显示,住院发生率越高消费水平越低;对低收入群体来说,有城镇医疗保险的比没有的消费水平要高;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说,有农村医疗保险的消费水平比没有的要低。我们提出,为促进流动人口消费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降低流动人口的医疗风险;其次要鼓励流动人口,尤其是中低
关键词:
流动人口消费 医疗风险 医疗保险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铭来 史晓晨
文章采用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处理效应模型,验证了医疗风险和医疗保险对流动人口消费的影响。流动人口的总消费水平低于城镇常住人口,略高于农村常住人口,但娱乐性消费占比均小于城镇常住人口和农村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住院风险和住院花费都小于常住人口。结果显示,住院发生率越高消费水平越低;对低收入群体来说,有城镇医疗保险的比没有的消费水平要高;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说,有农村医疗保险的消费水平比没有的要低。我们提出,为促进流动人口消费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降低流动人口的医疗风险;其次要鼓励流动人口,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参加城镇医疗保险并且要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
关键词:
流动人口消费 医疗风险 医疗保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铭来 史晓晨
文章利用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Probit和Heckprobit模型,验证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对流动人口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加医疗保险可以显著降低流动人口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发生率;城镇医疗保险对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的降低作用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越高,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越低。因此,文章建议在确保流动人口医疗保险普遍参保的基础上,为流动人口中的灵活就业人群提供更多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从而提升保障水平、有效降低灾难性医疗支出。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政策,使流动人口真正享受到医疗保险带来的实惠。
关键词:
灾难性医疗支出 流动人口 医疗保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孟颖颖 韩俊强
文章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差异与参保地点差异两个维度讨论了医疗保险制度对流动人口在居住地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加任何一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均显著提高流动人口在居住地的卫生服务利用,无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还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对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利用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参加何种社会医疗保险,在居住地参保均显著提高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利用。采用PSM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文章认为,现行医保制度存在的"地域区隔"构成了影响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的制度藩篱,应尽快解决跨统筹地区就医结算的"不便捷",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分布,消除地方本位主义,鼓励地方政府探索制度创新,吸纳更多的流动人口参加居住地医疗保障体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凡 潘越
随着经济的深度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变动,流动人口的职业流动变得日趋频繁。文章以职业搜寻理论为框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倾向值加权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分析了非正规就业对流动人口职业流动意愿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异质性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和非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在个人特征、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在控制了选择性偏差以后,非正规就业流动人口的职业流动意愿仍高于正规就业流动人口。但是,非正规就业对流动人口职业流动意愿的影响存在着内部异质性。非正规就业不仅直接增加了流动人口的职业流动意愿,而且会通过影响流动人口的工作特征而间接增加他们的职业流动意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远伟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如同经济社会一样,存在着差距巨大的"二元"现象,而且这种"二元教育"在更深层次上表现为一种"复合二元教育",并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产生着巨大影响。本文在分析"复合二元教育"特征的基础上,对"复合二元教育"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复合二元教育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谭静 陈盼佳
居民消费率上升是目前我国宏观结构调整需要关注的重要背景,而我国不同居民群体间消费水平存在结构性差异。当前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重要的人口群体,其消费储蓄行为显著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并与城市劳动力市场直接联系。本文从城市内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角度出发,探讨了职业属性对流动人口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OLS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显示,蓝领流动人口家庭在流入地储蓄率显著更高,结论通过稳健性检验。利用并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职业属性通过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不稳定性、支出增加的风险性和社会融合程度三方面机制影响家庭储蓄行为。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消费储蓄行为 蓝领工作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