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33)
- 2023(5229)
- 2022(4425)
- 2021(4031)
- 2020(3452)
- 2019(7588)
- 2018(7477)
- 2017(14881)
- 2016(7823)
- 2015(8363)
- 2014(8084)
- 2013(7961)
- 2012(7498)
- 2011(6860)
- 2010(6895)
- 2009(6288)
- 2008(5884)
- 2007(5523)
- 2006(4967)
- 2005(4637)
- 学科
- 济(31564)
- 经济(31510)
- 业(19839)
- 管理(17226)
- 方法(15077)
- 数学(13737)
- 数学方法(13623)
- 企(13150)
- 企业(13150)
- 中国(11966)
- 农(11196)
- 农业(7901)
- 学(6894)
- 劳(6521)
- 劳动(6504)
- 财(6463)
- 贸(6346)
- 贸易(6344)
- 易(6173)
- 业经(5745)
- 制(5411)
- 融(5141)
- 金融(5141)
- 银(4663)
- 银行(4633)
- 结构(4582)
- 行(4509)
- 人民(4367)
- 收入(4152)
- 人口(4119)
- 机构
- 大学(110610)
- 学院(108679)
- 济(49161)
- 经济(48408)
- 研究(42217)
- 管理(38318)
- 理学(33231)
- 理学院(32862)
- 管理学(32142)
- 管理学院(31980)
- 中国(31255)
- 科学(25991)
- 京(23656)
- 农(22809)
- 所(22427)
- 财(21483)
- 研究所(20618)
- 中心(18390)
- 农业(18215)
- 业大(17862)
- 财经(17451)
- 经济学(16706)
- 江(16167)
- 经(16116)
- 经济学院(15091)
- 北京(15052)
- 院(15049)
- 范(13672)
- 师范(13414)
- 财经大学(13252)
- 基金
- 项目(75187)
- 科学(59132)
- 基金(56360)
- 家(52091)
- 国家(51214)
- 研究(51150)
- 科学基金(42330)
- 社会(34118)
- 社会科(32248)
- 社会科学(32238)
- 基金项目(28673)
- 自然(27988)
- 省(27911)
- 自然科(27371)
- 自然科学(27358)
- 自然科学基金(26882)
- 划(24492)
- 资助(24328)
- 教育(23471)
- 编号(19063)
- 重点(17197)
- 部(17149)
- 发(15772)
- 创(15298)
- 成果(15213)
- 国家社会(14971)
- 科研(14901)
- 教育部(14594)
- 计划(14369)
- 创新(14276)
共检索到166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达 沈煌南 张军
基于中国城镇住户调查2010—2012年月度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失业率波动对就业者家庭消费和成员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1)群组失业率每提高1%将导致就业者家庭消费增速降低0.48%,失业预期引起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明显。(2)所有制异质性方面,群组失业率每提高1%,国有、集体和股份制就业者所受影响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个体或私营企业、没有固定性职业的就业者家庭消费增速分别降低0.50%和1.22%。(3)年龄异质性方面,临近退休的户主对群组失业率并不敏感。位于26—35岁和36—50岁的户主,群组失业率每提高1%,家庭消费增速分别降低0.49%和0.35%。(4)群组失业率每提高1%,将引起户主配偶劳动供给概率上升8.13%,与此同时,单身家庭消费增速显著下降0.69%,说明婚姻制度发挥着自我保险功能。以上结论对于评判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理解居民部门消费制约因素,以及劳动力市场结构调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失业率波动 消费反应 配偶劳动供给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赜琳
文章根据国内外经济波动的不同特征,构建了用于研究中国经济波动的可分劳动RBC模型,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进行了实证检验,从供给角度考察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在RBC模型框架下分析了技术进步对中国劳动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在固定劳动和可分劳动RBC模型中,技术冲击可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部分;二是可分劳动RBC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劳动供给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技术进步对改革后的产出、居民消费和就业都产生了正向冲击效应。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效应较小,致使我国的劳动需求增长率明显小于劳动供给增长率,劳动市场供需严重不平衡,这也是导致就业波动较为平缓、失业问题日趋严峻的一个重要原...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婷
本文从家庭收入的角度对女性劳动参与率进行研究,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6年数据,实证检验配偶收入对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表明,配偶收入与女性劳动参与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即配偶收入增加1%,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会增加1.7%,且当配偶收入达到当地人均收入9.88倍或人均支出11.58倍时,随着配偶收入的增加,"收入效应"会导致女性逐步退出劳动力市场;区分低、中、高配偶收入组发现,随着配偶收入的提高,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会经历先快速上升之后缓慢上升再到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地,配偶收入的提高对低技能、家中有1个子女、无学龄前子女以及农村女性的劳动参与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配偶收入 已婚女性 劳动参与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继勇 梁柱
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将海湾六国产出的同步波动性和遭受冲击的对称性联系起来。研究发现,1977-2006年间海湾六国遭受需求冲击的对称程度要高于供给冲击,对称性的需求冲击对维持六国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既显著又重要,而供给冲击的对称性对维持六国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几乎没有作用;另外,本文没有发现供给和需求冲击的对称性对经济周期的同步波动有滞后影响。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对于海湾六国未来单一货币的汇率制度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鲍莹莹
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数据,实证分析了健康冲击、劳动参与对农村家庭福利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健康冲击对农村家庭福利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劳动参与会降低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而外出劳动参与则会提高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健康冲击对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家庭劳动参与率变化来发生作用的;分群体来看,健康冲击会影响不同受教育程度、资产状况和户主年龄家庭的福利水平,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基于以上结论的政策建议如下:提高农村地区的健康医疗水平;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机制;缩小群体间收入差距,提高农村家庭的福利水平。
关键词:
健康冲击 劳动参与 收入水平 生活舒适度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梁丽珍 王茂斌 孔东民
采用日内"已实现波动率"测度,本文从交易冲击的角度对中国A、B股的日内波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已实现波动率可以很好捕捉我国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效应,而且这种非对称波动存在显著的时变特征;交易行为能够解释A股的非对称效应,但B股的非对称波动还存在其他的影响因素;知情交易降低了波动性,不知情交易则增强了波动性;结合"处置效应"对波动非对称性的更深入考察以及稳健性检验的都支持了我们的经验发现。
关键词:
已实现波动率 非对称波动 交易冲击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桂虎
"新常态"背景下,GDP增速下滑是大概率事件,宏观经济波动将不可避免。梳理中国宏观经济的各种因素与企业家信心、失业率,探讨三者之间的脉冲响应关系,发现:企业家信心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失业率产生影响;利率波动对企业家信心和失业率的冲击最为显著,而企业家信心和失业率对于房价的冲击最为明显;GDP增速的波动对企业家信心的冲击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对于失业率的冲击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新常态"背景下宏观经济波动存在潜在风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祖辉 杨进 彭超 陈志刚
文章利用中国5个省的农户数据分析了农户家庭2004~2008年的劳动供给情况。结果发现,农户家庭随时间变化减少了农业生产与本村非农就业的劳动时间,增加了外出打工时间。其中,黑龙江和山东省农户家庭的劳动供给结构随时间变化较小,依然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而其他三省农户家庭的劳动供给结构随时间变化较大,且大部分时间用于外出非农就业。文章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利用局部均衡研究方法分析了家庭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和雇工工资对农户家庭劳动供给的影响,然后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家庭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和工资水平对农户家庭的农业生产、本村非农就业和外出打工的劳动供给结构产生了稳健的显著影响。
关键词:
劳动供给 人口 土地 工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简泽
文章在新古典随机增长模型的框架下,扩展并简化了KPSW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并用它识别和测量了具有持久效应的生产率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我们发现具有持久效应的生产率冲击不仅引起了这些变量长期趋势的随机变化,而且导致了投资和产出偏离随机趋势的短期波动。不过,生产率冲击的短期波动效应可能并不具有实际上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生产率冲击 随机趋势 短期波动效应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晓维
经济模式转换过程中的消费支出,有强烈的自发波动性,这种内在的不稳定是我国近年经济持续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消费支出对宏观经济活动的影响,寻求实现消费支出内在稳定的途经,是缓和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条件之一。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急剧增加。1979年,我国居民货币总收入还仅2044.3亿元,到1989年已达10494.3亿元,十年增加四倍;同期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从215元提高到944元,增加了约3.5倍。但是,囿于长期所习惯的贫困型或温饱型生活方式,加上产品结构的滞后调整和转换形成的限制,在收入迅速提高的同时,居民家庭不能同步建立起与新的收入水平相适应的、更高层次的日常消...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方
笔者认为:以持久收入消费理论为基础的标准真实经济周期模型,无法解释中国1978年以来消费波动非平滑这一关键特征事实,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中需求变动影响巨大。笔者重点考察了消费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技术冲击存在的前提下引入消费冲击可以模拟实际情况。从模拟结果看,中国1978年的经济波动确实是需求冲击(消费偏好改变、政府调控等)和供给冲击(技术不断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消费冲击 经济波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延军 温娇秀
甄别供给与需求冲击在我国各次产业波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效制定宏观管理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借鉴修正后的两变量SVAR模型对我国各次产业波动中的供求冲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供给冲击比需求冲击在我国各次产业产出波动的形成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在第二产业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在第一产业中,供给冲击对价格水平波动的影响更大,而在第二、第三产业中,需求冲击比供给冲击具有更高的相对方差贡献率。
关键词:
供求冲击 产业波动 SVAR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宇
本文利用2001—2008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回归分析、脉冲响应分析以及误差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外部冲击、公众预期与我国价格水平波动之间的关系。几种方法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即物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消费者信心不足,而是进口原材料价格下跌、出口需求下降和民间投资回落。为避免陷入通货紧缩,我国应继续加大投资计划,采取措施促进出口。
关键词:
外部冲击 公众预期 通货紧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宗明
利用SVAR方法揭示了投资冲击对劳动就业的动态影响以及劳动就业的动态特征,从而确立了相关经验事实。在动态一般均衡框架内构建了包含多种结构特征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模型,并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了模型的结构参数,进而对不同结构模型的动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刚性价格模型不能解释劳动就业的相关经验事实,而刚性工资模型和刚性价格-工资模型对经验特征具有良好的解释能力。同时,还就投资冲击对劳动就业波动的解释力和历史贡献进行了评估,方差分解的结果说明投资冲击对劳动就业波动具有很强解释力,历史分解和反事实模拟的结果显示投资冲击对2005年后劳动就业的繁荣有显著拉动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没有正向投资冲...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曹江宁
金砖国家建立的目的在于帮助各成员国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在近年来金砖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中,金砖国家出现了物价大幅波动问题。以金砖国家为研究对象,深刻剖析了金砖国家遭受外部冲击所导致的物价波动状况,以菲利普斯依存模型为理论支撑,分析了外部冲击对物价波动的传递机制,提出了金砖国家应对外部冲击带来物价波动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金砖国家 物价波动 外部冲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