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9)
- 2023(11750)
- 2022(10278)
- 2021(9607)
- 2020(8125)
- 2019(18484)
- 2018(18313)
- 2017(35287)
- 2016(19390)
- 2015(21464)
- 2014(21159)
- 2013(21010)
- 2012(18972)
- 2011(17062)
- 2010(16516)
- 2009(14935)
- 2008(14347)
- 2007(12122)
- 2006(10338)
- 2005(8624)
- 学科
- 济(72354)
- 经济(72274)
- 管理(54204)
- 业(51972)
- 企(42751)
- 企业(42751)
- 方法(36310)
- 数学(31740)
- 数学方法(31426)
- 农(19792)
- 中国(17958)
- 财(17907)
- 学(17587)
- 业经(16224)
- 贸(14294)
- 贸易(14290)
- 地方(14260)
- 易(13877)
- 农业(13484)
- 技术(12473)
- 环境(12231)
- 和(11799)
- 理论(11748)
- 务(11692)
- 财务(11634)
- 财务管理(11619)
- 制(11482)
- 企业财务(10997)
- 划(10405)
- 银(9828)
- 机构
- 大学(271761)
- 学院(269483)
- 管理(109760)
- 济(102185)
- 经济(100021)
- 理学(97030)
- 理学院(95933)
- 管理学(94187)
- 管理学院(93733)
- 研究(89265)
- 中国(63034)
- 科学(60193)
- 京(57415)
- 农(51098)
- 业大(47494)
- 所(45426)
- 财(43442)
- 研究所(42348)
- 农业(40755)
- 中心(39970)
- 江(36490)
- 财经(36321)
- 北京(35698)
- 范(34602)
- 师范(34144)
- 经(33205)
- 院(32400)
- 州(30026)
- 经济学(29643)
- 经济管理(28604)
- 基金
- 项目(198622)
- 科学(154411)
- 基金(143979)
- 研究(138295)
- 家(128383)
- 国家(127345)
- 科学基金(108252)
- 社会(85964)
- 社会科(81416)
- 社会科学(81392)
- 基金项目(78177)
- 省(77961)
- 自然(73908)
- 自然科(72157)
- 自然科学(72135)
- 自然科学基金(70841)
- 划(66462)
- 教育(62671)
- 资助(58522)
- 编号(55499)
- 重点(44318)
- 成果(42904)
- 部(42596)
- 发(41587)
- 创(41575)
- 科研(38833)
- 创新(38748)
- 计划(38480)
- 课题(37524)
- 大学(36185)
- 期刊
- 济(102839)
- 经济(102839)
- 研究(72442)
- 学报(51547)
- 农(45233)
- 科学(44406)
- 中国(44325)
- 大学(37487)
- 管理(36984)
- 学学(35701)
- 农业(31587)
- 财(30565)
- 教育(26227)
- 技术(20928)
- 业经(18046)
- 融(17929)
- 金融(17929)
- 经济研究(16777)
- 财经(16516)
- 业(16011)
- 科技(15319)
- 业大(14335)
- 图书(14018)
- 经(13916)
- 版(13791)
- 问题(13716)
- 理论(13139)
- 技术经济(12418)
- 资源(12350)
- 实践(12282)
共检索到365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海成
近年来,幸福经济学的兴起为测算失业的福利影响提供了很好的线索,出现了一大批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学术成果。本文在分析失业影响主观幸福感机制基础上,试图从个体失业、他人失业、失业经历和再就业等四个方面对现有关于失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文献进行梳理,以清晰地刻画出当前这一领域的最新动向和成果。最后,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静 刘冠秋 饶婧雯
主观幸福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建设宜居城市密切相关。已有大部分文献侧重单一空间尺度的研究,分析社会经济属性和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建成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污染)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有部分研究关注居民日常出行属性和活动特征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探讨长期幸福感与短期幸福感的内在关系。论文对上述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与评价,综合考虑地理环境、时空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复杂关系,构建主观幸福感的理论研究框架,总结时空行为视角下多尺度、多维度地理环境要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以及作用路径,并探讨主观幸福感的时空动态规律以及微观行为机制,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优化居民行为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时空行为 地理环境 环境污染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丰龙 王冬根
智慧城市在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中日益受到关注,已有研究侧重于将信息技术用于城市建成环境和人的行为分析,但鲜有研究关注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为此,本文对现有关于主观幸福感的量表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不同形式量表的误差等问题进行了总结。目前的研究大多对生命满意度和情感幸福感分别加以度量。对生命满意度的度量主要采取单条或多条的反映性量表,以Cantril的自我标定梯形量表和Diener等的生命满意度量表为代表;对情感幸福感的度量也以反映性量表为主,包括单条的Gurin量表与多维度的核心情绪量表和PANAS量表。针对短期情感体验的调查,还发展了诸如经验取样法和日重建法等专门的方法。目前主观幸福感的量表仍以自陈量表居多,其中存在很多测量偏差。基于目前主观幸福感的量表体系和西方地理学中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本文提出了值得未来国内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几个话题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探讨了主观幸福感的量表和相关研究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亢楠楠 王尔大
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居民幸福感却表现出了非同步性的变化轨迹,大量文献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但是,幸福感逆向效应的研究常常被忽视。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使用城市年意外日照时长作为工具变量,本文评估了幸福感对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检验了可能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主观幸福感对居民环境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幸福感的提升能够增加居民参与环境行为的概率。由此带来的环境关心水平的提高被看作是幸福感影响居民环境行为的主要机制。此外,收入水平的增加还能促进居民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部分环境行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鲁元平 王韬
主观幸福感已经成为经济学中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引起许多经济学者的广泛兴趣。近年来,主观幸福感的经济学研究迅猛发展,相关研究文献日益丰富以及富有意义的学术成果大量涌现。鉴于此,本文将从绝对收入、相对收入、收入不平等、失业、通货膨胀、政府支出、环境污染以及城市化等方面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经济学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公共政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亢楠楠 王尔大
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居民幸福感却表现出了非同步性的变化轨迹,大量文献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但是,幸福感逆向效应的研究常常被忽视。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使用城市年意外日照时长作为工具变量,本文评估了幸福感对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检验了可能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主观幸福感对居民环境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幸福感的提升能够增加居民参与环境行为的概率。由此带来的环境关心水平的提高被看作是幸福感影响居民环境行为的主要机制。此外,收入水平的增加还能促进居民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部分环境行为的发生。因此,以改善民生和提高居民幸福感为目的的经济转型,可以看作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欧阳一漪 张骥
本文利用cgss2015的调查数据和2015年全国的房价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房价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房价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住房面积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住房产权与居民幸福感显著相关,且拥有房产越多,居民的幸福感越高;房价上涨对有房产的居民来说,增加了资产价值,具有财富效应,但对于房价上涨预期强烈、住房改善需求大、所在地区房价上涨过快的居民来说,仍然会降低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房价 主观幸福感 住房产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叶秀 宁艳杰
采用社区环境调查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量表的方式,对北京市城区的457名社区居民进行了实证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情况(15.6368±3.9625)良好。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社区环境因素。结果表明,"景观优美"、"邻里关系良好"等5个指标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社区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反映了居民对社区环境的需求,有关部门和企业可以根据居民的需求来规划、建设和管理社区,让社区居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关键词:
社区居民 社区环境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光明 徐冬柠
认为主动城镇化的自致型新市民和被动城镇化的外致型新市民是两个异质性群体,他们的文化消费目标不同,相应的差异化选择会将其归入不同的社会阶层,进而对幸福感产生差异性影响。基于目标理论和自成目标理论,分析了两类新市民的文化消费对主观幸福感产生的差异性效应,并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的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自致型新市民的文化消费明显高于外致型新市民;文化消费不仅可以直接提升自致型新市民的主观幸福感,还可以通过改善自致型新市民的阶层认同间接地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作用;文化消费无助于外致型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的显著提升,对其阶层认同的改善亦没有显著的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阮若卉 陈江华
不断提高农民主观幸福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基于幸福经济学理论,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与代际异质性。结果表明,64%的农户选择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51%的农民自身感到比较幸福或非常幸福,农民主观幸福感有较大提升空间。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有助于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通过内生转换模型、更换核心变量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从作用机制来看,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促进非农就业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代际异质性,其显著提升老一代的农民主观幸福感,但对新一代的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据此,本文提出了大力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向专业化与规范化方向发展,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对接,持续促进农民主观幸福感提升。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岩 杨沫
基于攀比理论和扩展的效用函数,构建收入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理论基础,使用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居民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从总体来看,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不同的收入组来看,收入水平的增加对低收入者幸福感的增进意义较大,但对高收入者的影响较小。相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且较强的增进作用。相比最低收入组,更高收入分组的个人拥有更高幸福感,且相对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强。本文的政策意义是:政府不应仅仅关注居民收入水平的绝对增长,更要关注收入结构的调整变化,只有同时促进量的增加和结构的优化,才能不断提升中国居民的幸福感。
关键词:
攀比理论 相对收入 主观幸福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鑫 杨红燕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标准有序Logistic模型,检验分析了比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的影响。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其关键在于比较,社会比较和时间比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比效应是解释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心理机制;时间比较对不同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心理不健康、多子女、家庭经济地位高、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影响更大;生活保障、社会公平等宏观制度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影响显著。据此提出,推进老年人继续教育、再就业等工作,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加大民生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政策倾斜与人文关怀重点关注弱势老年人群体;重点推进生活保障、社会公平等宏观制度建设。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伊都 曹高辉 胡守敏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化阅读的普及和信息获取方式的转变,碎片化阅读成为阅读新常态,文章旨在探讨碎片化阅读对用户心理层面的效应,研究碎片化阅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过程]结合碎片化阅读情境设计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碎片化阅读积极和消极情绪量表,用生活满意度和情绪平衡共同衡量主观幸福感。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考察碎片化阅读内容类型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面向碎片化阅读群体收集数据。[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①新闻资讯型、知识学习型和娱乐休闲型碎片化阅读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相关性;②三种类型的碎片化阅读与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而与情绪平衡不具有显著相关性;③基本心理需要中的自主需要和关系需要在三种类型的碎片化阅读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冰涛 毛桂蓉 苏剑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增进人民幸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议题。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实证分析个体慈善捐赠行为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慈善捐赠行为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正向且稳健的提升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提升社会关联能力、提高社会地位以及增加积极情绪是慈善捐赠行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慈善捐赠行为对居民幸福感的积极作用在高收入满意度人群、城镇人群、低学历人群、中年人群,以及北方和西部地区样本中表现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当下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见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