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30)
2023(2275)
2022(1927)
2021(1839)
2020(1721)
2019(3737)
2018(3642)
2017(7426)
2016(3987)
2015(4388)
2014(4377)
2013(4222)
2012(3795)
2011(3367)
2010(3543)
2009(3370)
2008(3377)
2007(3083)
2006(2567)
2005(2501)
作者
(10377)
(8680)
(8542)
(8016)
(5538)
(4089)
(3951)
(3368)
(3364)
(3004)
(2915)
(2874)
(2752)
(2702)
(2651)
(2615)
(2606)
(2512)
(2452)
(2420)
(2192)
(2010)
(1982)
(1952)
(1935)
(1925)
(1851)
(1785)
(1690)
(1640)
学科
(14771)
(13083)
经济(13047)
管理(11735)
(10927)
保险(10836)
(9925)
企业(9925)
中国(8171)
方法(7982)
数学(7178)
数学方法(7138)
(5778)
银行(5776)
(5424)
(5001)
(4839)
各种(4517)
种类(4452)
类型(4448)
各种类型(4442)
(4418)
金融(4418)
(3837)
保险业(3785)
(3782)
财务(3780)
财务管理(3768)
企业财务(3622)
制度(2962)
机构
大学(54967)
学院(54181)
管理(24482)
(23918)
经济(23468)
理学(20728)
理学院(20578)
管理学(20296)
管理学院(20198)
中国(16313)
(14389)
研究(14163)
财经(11358)
(10871)
(10429)
财经大学(8702)
(8056)
金融(7944)
(7866)
中心(7837)
经济学(7699)
科学(7011)
经济学院(7007)
北京(6979)
(6820)
商学(6562)
商学院(6518)
(6337)
业大(6333)
(6270)
基金
项目(34674)
科学(28526)
基金(27646)
研究(25292)
(23154)
国家(22948)
科学基金(20942)
社会(17756)
社会科(16692)
社会科学(16688)
基金项目(14680)
自然(13938)
自然科(13701)
自然科学(13697)
自然科学基金(13494)
(12042)
资助(11884)
教育(11705)
(10309)
编号(10138)
(8393)
成果(8046)
教育部(7752)
人文(7698)
国家社会(7378)
大学(7168)
(7157)
重点(7048)
(6875)
(6862)
期刊
(23364)
经济(23364)
研究(18596)
(12337)
金融(12337)
(10948)
中国(10912)
管理(8342)
科学(6434)
学报(5789)
财经(5776)
(5621)
大学(5092)
学学(4942)
(4744)
保险(4330)
(4330)
技术(3648)
经济研究(3622)
理论(3448)
农业(3326)
教育(3209)
实践(3145)
(3145)
业经(3132)
财会(2916)
统计(2838)
问题(2794)
技术经济(2624)
(2620)
共检索到82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吴永球  冉光和  曹跃群  
现有的失业理论及实证研究都认为失业保险金的提高会增加失业者的失业持续时间。在本文中,我们试图从失业者面临工作机会的工资分布结构出发,对失业保险金与失业者再就业工资分布的关系进行描述。通过对传统工作搜寻理论模型的扩展,我们证明失业保险金对失业持续时间的影响存在三种不同的传导路径,同时我们得到两个推论:失业保险金的增加一方面将提高失业者接受"高"工资工作机会的概率;但另一方面对失业者从事"低"工资工作机会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如果将正式工作视为"高"工资的工作机会,而将非正式工作视为"低"工资的工作机会;则基于微观层面的数据所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推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唐珏   谢强   赵达  
由于担心对再就业造成负面影响,长期以来中国失业保险待遇处于较低水平,这导致失业保险未能充分发挥保障基本生活和平滑经济波动的功能。本文基于城镇住户调查月度数据的分析发现,从总体效应看失业保险待遇水平提升对再就业并没有显著影响。基于局部均衡视角看待遇水平提升会对参保失业职工的再就业造成负面影响,但也会通过溢出效应促进未参保失业职工再就业,且正向溢出效应能抵消负向局部均衡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失业保险待遇提高导致参保失业职工的再就业概率下降,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高年龄、女性及融资约束强的组别中。同时,失业保险待遇提高主要是促进了未参保人群中低收入、高年龄和男性组别的再就业。本文的研究为制定更为合理的失业保险待遇水平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苏高文  
问:张某2000年从学校毕业,应聘到某电子科技公司从事车间管理工作。2013年3月,工厂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表示,公司效益开始滑坡,需要裁减一部分人员。公司将负责为这批被裁减的人员办理失业登记,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裁减人员名单下发时,张某发现自己也成了其中一名。在职代会上,公司只表示将办理失业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林明霞  何公宪  
问:2007年3月,沈某由制桶公司招用,从事冲床工作,双方签订了3年期的劳动合同。2008年10月27日,沈某在上班?时不慎被冲床冲伤右手食指,住院治疗18天,医疗费由制桶公司全额支付。期间,制桶公司支付了费用14443元。2008年12月30日认定为工伤,2009年6月19日鉴定为九级伤残。沈某认为,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后可以享受一次性伤残就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乔  李春根  杨珊  席卫群  
失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失业保险金标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各省市确定失业保险金标准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了现存确立标准方法的优劣之处。提出在遵循公平原则、保障原则、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和激励原则的前提下,建立工资关联型失业保险金标准的新方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翠迎  王国洪  
本文以2003-201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对影响我国失业保险金标准的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职工的平均工资和人均GDP对失业保险金标准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参保人员的失业率对失业保险金标准的影响显著为负。因此,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失业保险金标准,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的功能,应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建立工资关联型失业保险金标准,并合理调节失业保险金、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之间的待遇梯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郑新业  王晗  
本文基于2003~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模型,估计了影响中国失业保险金标准的因素。我们发现,人均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和失业保险人员参与人的失业率是影响失业保险金标准的主要决定因素。国有企业职工在就业中所占比重越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就越低;失业保险覆盖率越高,失业保险金标准也越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苏高文  
问:2012年5月,在企业改制期间,张某经与原单位协商解除了劳动关系,成为了一名在失业保险经办机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2013年1月,张某到衡阳一家电子厂做工,没有按规定每月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领取失业保险金。2013年"五一"长假后,他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补领在此期间的失业保险金,经办人员告知,对他的情况进行核实后,再给他发放失业保险金。经核实,发现张某已经重新就业,决定从2013年1月起,停发其失业保险金及其他相关的失业保险待遇。请问:经办机构这样做合法吗?为什么不能一次性领取全部的应发的失业保险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萌萌  
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和促进就业的双重作用,这两种作用的有效发挥,依赖于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的合理确定。本文通过对我国失业保险金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的分析比较,对我国现行失业保险金标准是否合理做出判断,并提出改革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丽  
失业保险金是失业人员失业后的一种主要失业保险待遇。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其水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确定根据《企业最低工资规定》(劳部发[1...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阳义南  
2011年对广东省21个地市10000名退休职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表明,退休职工的再就业率为4.6%(男4.27%,女4.54%)。Binary Logistic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当前广东省的养老金水平对退休再就业的影响显著为负,降低了职工退休后的再就业比率。而二次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当养老金水平超过某一拐点之后才会降低退休职工再就业。这是由于广东省养老金水平调整过快造成的。研究表明:教育水平、健康对退休再就业的影响显著为正,工龄的影响显著为负。职务的影响显著为正,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的再就业行为并没有显著差异。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兰滨  
编者按:这是一起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人身保险给付案,但在给付保险金的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适用,保险业务人员不熟悉法律规定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为提高广大保险职工的法律意识,特刊此文。1998年7月14日,黑龙江省某市某单位为其职工统一办理了《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