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53)
- 2023(14212)
- 2022(12092)
- 2021(11282)
- 2020(9509)
- 2019(21550)
- 2018(21238)
- 2017(41330)
- 2016(22558)
- 2015(24906)
- 2014(24603)
- 2013(23961)
- 2012(22022)
- 2011(19841)
- 2010(20220)
- 2009(18588)
- 2008(18318)
- 2007(16418)
- 2006(14497)
- 2005(12982)
- 学科
- 济(87206)
- 经济(87018)
- 业(64328)
- 管理(63236)
- 企(51458)
- 企业(51458)
- 方法(43290)
- 数学(37683)
- 数学方法(37040)
- 中国(26609)
- 财(25415)
- 农(25074)
- 贸(21989)
- 贸易(21983)
- 易(21563)
- 业经(19513)
- 学(18613)
- 制(18408)
- 银(16144)
- 银行(16097)
- 农业(16085)
- 理论(15660)
- 行(15296)
- 务(15003)
- 财务(14957)
- 财务管理(14921)
- 策(14436)
- 地方(14378)
- 融(14274)
- 金融(14273)
- 机构
- 学院(315778)
- 大学(315365)
- 济(130175)
- 经济(127553)
- 管理(121346)
- 研究(107686)
- 理学(104789)
- 理学院(103657)
- 管理学(101514)
- 管理学院(100968)
- 中国(84246)
- 科学(67617)
- 京(66065)
- 财(62743)
- 农(59479)
- 所(55424)
- 研究所(50473)
- 业大(50326)
- 中心(49476)
- 财经(49237)
- 江(47698)
- 农业(47182)
- 经(44893)
- 北京(41364)
- 经济学(40253)
- 院(38905)
- 范(38591)
- 师范(38038)
- 州(37490)
- 财经大学(36726)
- 基金
- 项目(214451)
- 科学(168833)
- 基金(157751)
- 研究(149436)
- 家(140412)
- 国家(139252)
- 科学基金(118684)
- 社会(96961)
- 社会科(91134)
- 社会科学(91105)
- 省(83354)
- 基金项目(82038)
- 自然(79761)
- 自然科(78060)
- 自然科学(78034)
- 自然科学基金(76693)
- 划(71195)
- 教育(69483)
- 资助(66667)
- 编号(58384)
- 重点(48316)
- 部(47617)
- 成果(46761)
- 发(44605)
- 创(44559)
- 科研(42042)
- 创新(41608)
- 课题(41062)
- 计划(40756)
- 教育部(40508)
共检索到469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乔雪 陈济冬
本文试图运用经典的搜寻努力模型来考察当隐性就业现象存在时,失业保险政策如何影响失业工人的搜寻努力、就业分布和社会产出。研究发现:(1)提高失业保险税有可能扭曲工人的搜寻努力,加重隐性就业现象和降低社会产出;(2)失业保险金和就业规模(或失业保险税)之间具有拉弗曲线(Laffer Curve)的特征,因此,当政策目标为给定的失业保险金水平时,应当采用较低的失业保险税来减少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产出的扭曲;(3)当经济处于很低(很高)的隐性就业规模时,政府进行监督(降低失业保险税)能够消除(减少)隐性就业现象并同时提高社会产出。
关键词:
隐性就业 失业保险税 拉弗曲线 社会产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石玉顶
隐性失业和隐性就业的并存,其原因是政府、企业、个人利益存在博弈性。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制度上创造条件,促使劳动者流动,使隐性失业和隐性就业显性化,实现就业制度的均衡,消除利益摩擦。
关键词:
隐性失业 隐性就业 制度变迁 利益摩擦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广东省委党校李莹:广州市黄埔区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谢永军:我国隐性失业和隐性就业大量存在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失业存在的主要形式表现为大量的隐性失业,同时就业市场上又有相当数量的公开失业存在。隐性失业的典型特征是劳动者名义就业了(其劳动关系仍保留在某一企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灿明 孙群力
本文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应用MIMIC模型度量了1998—2007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隐性经济规模。在MIMIC模型中,以税收负担、居民收入、失业率、政府管制和自我就业率作为隐性经济的原因变量,以实际GDP增长率、劳动力参与率作为隐性经济的指标变量,研究发现,税收负担、失业率与隐性经济显著正相关,而居民收入、政府管制、自我就业率则与隐性经济显著负相关,它们是影响隐性经济的主要因素。本文还发现,隐性经济对官方经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隐性经济与劳动力参与率显著负相关,即随着隐性经济的发展,使部分劳动者从官方经济部门进入到隐性经济部门。度量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区平均隐性经济规模在1998—2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珏 谢强 赵仁杰 王佳媛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基于失业保险构建长效的稳岗机制,厘清已有政策的效果对于长效机制的构建及提升稳就业效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利用地区间政策差异,并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企业政策缴费率下调能有效缓解融资约束和营收下滑带来的负面冲击,起到稳就业的效果,且主要受益对象为非高技能职工。保费返还政策的稳就业效应不显著,返还条件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是重要原因;职工政策缴费率下调也未增加就业,但这提高了职工的可支配收入。成本收益估算显示,企业政策缴费率下调稳定单个岗位的年成本约为2万元,这大于失业金的年支付额,但低于职工薪酬,说明该政策较好地保障了职工生活。本文研究表明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及时减免企业缴费负担是一项潜在的长效稳岗机制,同时鉴于当前失业金支付水平偏低,可对已有失业保险稳就业政策进行优化,为提升失业金提供空间,从而更好地实现失业保险的生活保障功能。
关键词:
就业 失业保险 缴费率 保费返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友传 何佳
现有文献往往都不对政府隐性保险的操作实践进行任何的区分,未能考察不同隐性保险方式对不同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不同作用机理。本文在一个两期经济的框架内,比较研究了不完全隐性保险和完全隐性保险的政策效果与环境依赖,研究了不完全隐性保险对银行业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给出了不完全隐性保险对不同银行风险选择的激励条件和边界。不完全隐性保险对健康银行的风险选择具有"屏蔽效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完全隐性保险能降低问题银行的风险承担激励,但其效果取决于受保险的消费者类型和实体经济的微观基础。当银行业现有的风险承担倾向较高时,政府不完全的隐性保险政策要优于完全的隐性保险政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静
一国未观测经济的规模大小,直接影响着政府统计的质量,其规模的衡量指标之一就是隐性就业规模。传统的C-D函数模型估测隐性就业规模,一般采用回归分析法去估测参数。但是,回归分析法亦有其自身的缺陷。相比于传统方法,灰色理论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动态测算方法,它可以较准确地测算各个不同时期的C-D函数待估系数。本文应用灰色理论的方法测算我国1982-2003年间的隐性就业规模,并基于测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石昶 宋德勇
以有关城乡隐性失业研究为依据,计算所得1978—2009年各种情形下中国就业弹性的取值及其变动趋势较稳健地证明了中国经济增长就业带动能力弱。隐性失业仅提高某些年份的就业弹性,不能改变中国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就业弹性暂时提高的原因是隐性失业劳动力真正失业后以很快的速度再就业。而经济增长就业带动能力弱的根本原因是就业基数较大的农业、国有与集体单位就业吸收能力不足,以及其他经济单位就业吸收能力下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卓 李秉坤 尹航
本文利用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数据(RCRE),实证分析农户参保决策、政府农险补贴强度等因素对农业产出规模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政府补贴模式下的农业保险,对农业收入的激励强度明显不足,对农业产出规模存在负向影响;而且农险参保对农业产出的影响依农业种植结构存在典型差异,主要表现为对粮食产出的挤出效应。其原因在于农户家庭福利实现向务工集中,农户生产重心从粮食种植向非粮产业过度转移。这都使得农业保险政策的实施严重偏离了政策的预期目标。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修正城乡产品定价扭曲,增加农户农业经营收入;同时加速探寻政府-保险公司的农险合作模式以提升农险赔付水平,强化农险的收入补偿能力,保证农业保险预期的制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农业保险 DID模型 政府补贴强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韦玮 刘永涛 潘瑞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源自我国的养老保险改革。目前,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偿还在政策设计上还存在一些基础性问题需要解决:第一,责任主体的明确和法规的保障问题;第二,债务补偿标准的一致性问题;第三,补偿能力的平衡问题。作者认为,隐性债务偿还的主要措施包括:(1)逐步提高政府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支出;(2)中央或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来筹资;(3)通过发售社会福利彩票偿还;(4)通过国有资产变现或证券化来偿还;(5)征收特种税来偿还;(6)通过全国社会保障资金的资金运作受益来偿还等。
关键词:
养老保险 隐性债务 债务偿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曾云 李元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导致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是按照行政命令强制分配的劳动力,从而形成大量的隐性失业。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其根本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配置资源,转移大量存在的隐性失业就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这就是所谓的“优化组合”、“下岗”。然而,隐性失业的转移实质上是失业的显性化,社会失业增加,从而会与政府就业最大化的宏观经济目标冲突,目前,这种冲突的存在正是国有企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兰英 李伟
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体制转轨时期推出"统账结合"的管理模式后,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转一直存在,并给国家财政带来了一定的转制成本和运行风险。对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十余年形成的"空账"规模的现值做出实证测算,并针对"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改革方案对策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吉富星
近年来,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方式多、隐蔽性强、规模大,导致隐性债务底数不清、风险累积较大,造成监管与治理难。隐性债务呈现形态多样化、复杂化趋势,识别要坚持"穿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从最终财政资金偿还这一本质及财政预算管理来界定。隐性债务实质是指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约定或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或违法提供担保,或以承担救助责任等方式举借的债务或表外负债。基于有息负债及债务矩阵视角的预估表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未来举债空间有限,局部风险、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短期看,关键要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缓释存量债务风险。但长期看,更应关注债务的投资效率、债务可持续及相应制度安排。
关键词:
政府债务 隐性债务 财政风险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宋艳丽 王九云
本文构建了一个扩展的南北贸易模型,将北方创新、南方模仿和进口产品隐性技术作为内生变量,分析进口国如何选择模仿策略以最大程度地获得进口产品的内生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进口产品中隐性技术含量会影响南方厂商的模仿策略:进口产品隐性技术含量低时,原始模仿是南方厂商的理性选择;进口产品隐性技术产量较高时,南方厂商的模仿策略取决于模仿的预期边际收益与单位模仿成本的对比关系:模仿的预期边际收益大于单位模仿成本时,内生模仿是南方厂商的最优选择,反之原始模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