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55)
- 2023(13888)
- 2022(12256)
- 2021(11587)
- 2020(9849)
- 2019(22737)
- 2018(22656)
- 2017(43785)
- 2016(23783)
- 2015(26811)
- 2014(26881)
- 2013(26417)
- 2012(24297)
- 2011(21687)
- 2010(21559)
- 2009(20105)
- 2008(19575)
- 2007(17154)
- 2006(15019)
- 2005(13389)
- 学科
- 济(89494)
- 经济(89358)
- 管理(72772)
- 业(68570)
- 企(56693)
- 企业(56693)
- 方法(40920)
- 数学(35251)
- 数学方法(34834)
- 财(26356)
- 中国(24852)
- 农(24610)
- 制(22270)
- 业经(20838)
- 地方(19275)
- 学(19242)
- 务(16901)
- 财务(16831)
- 财务管理(16794)
- 银(16318)
- 银行(16281)
- 农业(16144)
- 企业财务(15891)
- 理论(15825)
- 贸(15460)
- 贸易(15451)
- 行(15395)
- 易(14971)
- 融(14894)
- 金融(14889)
- 机构
- 大学(333286)
- 学院(329842)
- 管理(134013)
- 济(128269)
- 经济(125252)
- 理学(115592)
- 理学院(114272)
- 管理学(112373)
- 管理学院(111752)
- 研究(106435)
- 中国(83422)
- 京(71607)
- 科学(65540)
- 财(63875)
- 所(52189)
- 财经(50326)
- 农(50095)
- 中心(49648)
- 江(48800)
- 业大(48306)
- 研究所(47233)
- 经(45616)
- 北京(45387)
- 范(43261)
- 师范(42894)
- 州(39746)
- 院(39076)
- 农业(38935)
- 经济学(37980)
- 财经大学(37506)
- 基金
- 项目(226883)
- 科学(178561)
- 研究(167059)
- 基金(165226)
- 家(142651)
- 国家(141460)
- 科学基金(122653)
- 社会(104984)
- 社会科(99260)
- 社会科学(99238)
- 基金项目(88720)
- 省(87421)
- 自然(80397)
- 自然科(78487)
- 自然科学(78470)
- 自然科学基金(77058)
- 教育(76389)
- 划(73961)
- 编号(68904)
- 资助(67638)
- 成果(55994)
- 部(50081)
- 重点(49896)
- 创(46860)
- 发(46658)
- 课题(46626)
- 制(44374)
- 创新(43697)
- 教育部(43333)
- 科研(43126)
- 期刊
- 济(141380)
- 经济(141380)
- 研究(100402)
- 中国(65173)
- 学报(50036)
- 财(49572)
- 管理(48685)
- 科学(46901)
- 农(45106)
- 大学(38508)
- 教育(36226)
- 学学(36074)
- 融(33163)
- 金融(33163)
- 农业(30680)
- 技术(27898)
- 财经(24277)
- 业经(22678)
- 经济研究(20977)
- 经(20473)
- 问题(18483)
- 图书(17609)
- 理论(17353)
- 实践(16018)
- 践(16018)
- 科技(15733)
- 业(15397)
- 版(15254)
- 技术经济(15098)
- 现代(15072)
共检索到488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耀庭 戴俊玉
通过对失业保险制度进行全面分析,寻找被保险人的欺诈行为在失业保险制度中的行为表现,分析了失业保险欺诈行为产生的破坏性,并寻找造成失业保险欺诈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最后针对Z市具体情况提出了完善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相关建议,即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建立健全失业保险监督机制,以及加强失业保险制度的监督与惩罚措施,以期望减低失业保险中的欺诈行为产生的概率。
关键词:
失业保险 欺诈行为 信息不对称 隐性就业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素芬 李青竹
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基金积累日渐增多,但社会保险欺诈现象也随之发生。我国相关立法从制度建设上对社会保险反欺诈给予了一定的回应,但对社会保险反欺诈的理论研究仍显不足。我国当下社会保险反欺诈虽然从研究成果上呈增多之势,研究范围日益拓宽,法学学科的研究成果也日渐增多,既有宏观的关照,也有微观的分析,但社会保险反欺诈的法学研究仍需强化理论性、规范性及借鉴的深入性。
关键词:
社会保险 反欺诈 法律责任 研究趋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邹世允 贺晓晨
社会保险欺诈是威胁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严重社会问题。由于我国相关立法不成熟,缺乏有效规制社会保险欺诈行为的预防措施、认定方法、监管体制和惩罚措施,以致无法有效制止和预防欺诈行为。为规制社会保险欺诈行为,建议在相关立法中建立严格的社会保险欺诈预防措施,明确统一的欺诈认定方法,设立专门的执法机构和独立的行政监督主体,加大处罚力度,增加法律责任类型,以保障社保基金运行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
关键词:
社会保险欺诈 预防 认定 监管 法律责任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任以顺
2009年我国修订《保险法》增设"不可抗辩条款"是立法的进步,但因其未将投保欺诈等情形作为不可抗辩的除外适用规定,致使该类案件的司法处理无所适从。《保险法》司法解释(二)制定中对保险人受欺诈后撤销合同诉求之支持,先定后删,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又将其作为待定议题,使学界对保险合同撤销权与解除权竞合时的"排除说"与"选择说"之争更趋激烈。深入研究所得结论是:在投保欺诈背景下,保险人应依法享有保险合同撤销权。主要理由为:投保人自觉履行健康询问时的如实告知义务是最大诚信原则的内在要求;依赖保险人的事先防范无法阻止欺诈;公正的司法不应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支持恶意欺诈行为;现行保险合同解除权制度对保险人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军
保险法所要求的订约人说明义务是实质意义上的说明,而不是仅仅要求保险人形式上的履行,其目的在于更好的保护投保人利益。随着诚信原则的发展,它已经不再局限于民法范围之内,而扩大到民商法的各个领域,而更有甚者《保险法》将其极至化,发展为最大诚信原则。
关键词:
保险合同 最大诚信 说明义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臧冬斌
笔者认为复保险欺诈区别于善意复保险之处在于投保人于保险合同订立之际,意图谋取不当得利,或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知悉复保险的存在而不为通知,或故意为虚假通知。对于复保险欺诈的法律规制,认为应将复保险欺诈作为保险合同法定无效的原因,对严重的复保险欺诈应追究刑事责任;可以赋予保险人司法协助请求权,建立反保险欺诈信息中心。
关键词:
复保险 通知 欺诈 法律规制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沈小军
为使交通事故受害人在所有情况中均能获得同等保护,被保险人的范围应尽可能广泛,但《交强险条例》第42条第2项的定义不合理地限制了被保险人的范围。在法定的被保险人定义中,投保人仅指订立保险合同的实际投保人,而非所有投保义务人。实际投保人与具名被保险人并不必然具有实质意义上的被保险人身份,应根据保险事故发生时其是否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进行判断。附加被保险人定义中的"允许"得由"投保人"及"经投保人同意者"授予,是否获得允许应综合考虑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生活习惯等因素。基于占有的权利推定效力,主张占有人未获使用许可者,应负举证责任。"合法驾驶人"要件实际上是对被保险人所负担的不真正义务的规定,不仅适用于具名被保险人,也适用于附加被保险人。在与受害人的外部关系上应当限制被保险人身份的对外效力,未得"投保人允许"及违反不真正义务仅使保险人取得追偿权。现行法上对不符合被保险人定义的驾驶人所导致的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保护所作的诸多不利限制有违受害人保护之立法目的,应予消除。
关键词:
投保人 具名被保险人 附加被保险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祖平 孙圣林
保险代位求偿权作为财产保险中独有的法律制度 ,既是保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也是产险公司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正确行使保险代位求偿权 ,被保险人应切记在任何情况下 ,都不应放弃对第三者的赔偿请求权 ,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梁鹏
保险法规定,为他人投保死亡保险者,须经被保险人同意,此规定之立法意旨,在于防免针对被保险人之道德危险,并间接保护被保险人的生命权。在被保险人的同意方式上,新《保险法》删除了"书面"二字,使得同意之方式多样化,更有利于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由于限制行为能力人无法行使同意权,应当通过将保险金额限制在丧葬费用范围内的方式控制道德危险,此种方式不须经限制行为能力之被保险人同意。在被保险人同意他人为其购买死亡保险之后,被保险人有权撤销同意,进而解除保险合同,该保险合同的解除,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莉莉 褚福灵
对失业保险制度运行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关系到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根据北京市失业保险相关数据,从覆盖面、保障度及可持续性三大方面对北京市失业保险制度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失业保险制度覆盖程度较高,但存在着保障程度低、失业人员参加培训后就业率不高、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系数较高等问题,针对问题,文章提出应适当提高失业保险金替代率、充分发挥培训对就业的推动作业、实现弹性费率制等政策建议,为推动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失业保险 评估指标 北京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叶明华
当前保险欺诈在国内外呈现蔓延态势,尤其体现在机动车保险领域,欺诈识别已成为保险欺诈研究的核心内容。目前保险欺诈识别有统计回归和神经网络两大类方法,这两种方法在指导思想和识别流程上各有优缺。本文基于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车险索赔样本数据,检验BP神经网络在我国保险欺诈识别中的有效性;同时为了尝试统计回归和神经网络的有效融合,本文采用Logit离散模型获得的指标作为精炼解释变量训练神经网络,通过两种预测结果比对分析,构建我国保险索赔指标完善和神经网络欺诈识别技术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
保险欺诈 欺诈识别 BP神经网络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任以顺 王冶英 王芹
2009年新修订的《保险法》第65条增加规定,赋予保险事故受害第三者在一定条件下对保险人的直接赔偿请求权,这是我国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进步。然而,《保险法》对被保险人"怠于请求"行为的认定并未作具体明确的规范,这必将使司法实践对此类案件的处理陷入困境。在目前条件下,为切实保证责任保险制度保护受害第三者利益立法目的之实现,概括被保险人"怠于请求"的常见表现,通过司法解释首先从时间期限上对"怠于请求"行为作出界定是必要和可行的;其次,建立第三者、保险人、被保险人之间的"直接求赔-催促索赔-直接赔偿"制度亦是可行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轶豪
我国虽然至今还未建立社会性失业保险制度,但对国营企业职工这一小部分劳动者,事实上已于1986年7月建立了失业保险,这便是国务院颁发的《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国发(1986年)77号).1993年4月12日,又以国务院令第110号发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同时废止原《暂行规定》),扩大了保险范围,修改了基金筹集办法.无论是《暂行规定》还是《规定》、所指《待业》实际上就是《失业》.作为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的失业保险制度而言,《规定》还只是一个雏形.它依然存在着复益面窄、保险范围狭小、保险基金的筹集不能明确体现经济利益关系方面的缺陷.同时,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失业人员的管...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媛
(一)美国的失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建立了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包括工商企业雇员、非营利机构雇员和地方政府雇员,不包括临时工、家庭工、自营就业者。资金来源为雇主缴费(雇员不缴费)。享受条件为过去1年内工资收入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国君
德国的失业保险制度赵国君德国的《就业促进法》中,对失业的定义是,雇员被解除就业关系,或者从事短暂就业(雇员在法律的意义上是指与雇主建立劳动关系,并享受工资待遇的人,短暂就业是指周工作时间少于18小时)。德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包括: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破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