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06)
2023(3096)
2022(2501)
2021(2502)
2020(2094)
2019(4574)
2018(4775)
2017(7317)
2016(4924)
2015(5768)
2014(5662)
2013(4836)
2012(4275)
2011(3902)
2010(4167)
2009(3438)
2008(3435)
2007(3270)
2006(2800)
2005(2308)
作者
(11911)
(10045)
(9777)
(9748)
(6393)
(4819)
(4594)
(3881)
(3830)
(3754)
(3473)
(3359)
(3346)
(3332)
(3213)
(3025)
(2999)
(2958)
(2948)
(2935)
(2684)
(2653)
(2480)
(2435)
(2402)
(2316)
(2271)
(2261)
(2185)
(2177)
学科
管理(9690)
(8226)
经济(8212)
教育(8041)
(6719)
教学(6693)
理论(6281)
(6019)
企业(6019)
中国(4736)
学法(4499)
教学法(4499)
研究(3900)
学理(3826)
学理论(3826)
政治(3753)
思想(3651)
学校(3356)
思想政治(3286)
政治教育(3286)
治教(3286)
(3284)
德育(3275)
方法(3246)
工作(3018)
(2508)
数学(2393)
数学方法(2328)
业经(2313)
(2310)
机构
大学(59646)
学院(57241)
研究(17779)
管理(15657)
(14895)
经济(14296)
理学(13089)
理学院(12908)
管理学(12433)
(12358)
管理学院(12352)
(11909)
师范(11784)
科学(11781)
中国(11445)
教育(10426)
(10022)
(9942)
技术(9926)
(8987)
业大(8967)
师范大学(8801)
职业(8455)
研究所(8195)
(8130)
(8039)
北京(7941)
农业(7936)
中心(7697)
(6449)
基金
项目(36406)
研究(30491)
科学(26928)
基金(21627)
教育(19007)
(17958)
国家(17711)
(16914)
社会(15317)
科学基金(14814)
编号(14681)
社会科(14078)
社会科学(14071)
成果(13982)
(13561)
课题(12103)
基金项目(11230)
(11171)
自然(9442)
自然科(9254)
自然科学(9253)
高校(9182)
项目编号(9081)
自然科学基金(9051)
资助(8711)
大学(8663)
重点(8645)
规划(8257)
(8102)
研究成果(8048)
期刊
教育(25702)
中国(20421)
研究(18601)
(18576)
经济(18576)
学报(11065)
大学(8690)
(8680)
科学(7411)
(7336)
职业(7296)
管理(7088)
学学(6927)
图书(6665)
技术(6634)
农业(5975)
高等(5332)
书馆(5077)
图书馆(5077)
成人(4380)
成人教育(4380)
高等教育(4289)
技术教育(3955)
职业技术(3955)
职业技术教育(3955)
(3875)
论坛(3875)
(3782)
财经(3495)
(3240)
共检索到93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兴海  朱明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来系统开展。从教育工作者的理论自信向学生的理论自信转化,从学生的理论自信向学生的正确信仰转化。要将理想信念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才质量。在大学生中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成为高校党委的一项重要任务。完成好这项使命和任务,在当前形势下更有紧迫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建民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对青年进行卓有成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校应成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阵地;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德育工作,从增强实效性上下功夫。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琼  
着力在大学生中培养造就一批批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的兴旺发达,事关青年的健康成长,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晖  秦世成  
曲周精神是中国农业大学"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办学理念和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农大人对"中国精神"的传承弘扬和具体诠释。曲周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精神特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农业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把曲周精神充分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把曲周精神教育与学校开展师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以及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知行合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武贵龙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又红又专的行业领军人才是学校办学的传统和宗旨。将"总体漫灌"和"精准滴灌"有机结合,扎实推进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教育培养。以"真学"为前提,以"真懂"为基础,以"真信"为关键,以"真用"为根本。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成长离不开党。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
关键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曲文强  李晓玲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村青年是乡村振兴中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目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有待进一步完善,要扩大培养对象,加强对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爱好者的培育,提高其政治素养,扩大和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培育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爱好者具有提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边缘化"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阶级基础的重要意义。要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学习并践行马克思主义、提高农村青年综合素质和促进全面发展为培育目标。培育过程必须遵循坚持广泛性、加强引导性和保持通俗性的原则,根据农村青年知识水平分层次培育、组织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习实践团和形成农村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激励机制等全面推进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爱好者的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少杰  
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即将过去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近90年的光辉历程,由党所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经历了60年不平凡的发展之路,特别是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在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实现了民族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晓慧  董陶陶  
在高职院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十分重要,要推动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有效运行,不断增强高职院校学生骨干培养的成效,必须探索一条有效的工作路径:把握特点,准确定位是前提;高度重视,全面部署是保证;机制配套,有序推进是关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影  任传华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开发创造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平台,高校应从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加强课程建设,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行为体系,提高教学实效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健康成长提供师资保障三方面提高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效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志宏  陈丽瑶  王丽娟  
新时代高等学校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项重大课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新时代的深切召唤,是新思想的题中之义,是新矛盾的必然要求。经调查,当前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敢于创新,受多种价值观影响的新特点,他们学习的内容要凸显时代性,这对高等学校教育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高等学校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在培养广度上下功夫,要树立全员"大思政"意识,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夯实党团工作基础;要在培养深度上做文章,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作用,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科;要在培养效度上出实招,探索以建立理论社团,依托新媒体和组织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学习、理解和践行马克思主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玉生  
经济全球化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之日起便一直谈论的老话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首次提出资本主义生产的世界性,马克思在他的科学巨著《资本论》中深刻揭示了作为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运用的世界市场运行规律。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也把资本在全球的扩张作为其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从理论上论述了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的必然性、表现及发展趋势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益民  符定梦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了找到救国良方,在求知识于世界的过程中,对外国教育的经验给予了高度关注并进行了积极的介绍与传播。从政治的角度看,这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教育的角度看,这为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思想源泉,为改造中国教育积累了知识,更新了观念。而从比较教育发展史的角度看,包括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内的广大知识分子对外国教育的介绍与传播客观上为比较教育的专业化准备了条件。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赵磊  
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很多人知道《资本论》的结论,却不理解《资本论》的方法;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接受唯物的世界观,却不接受唯物的历史观。这个挑战引出了一个有关方法论的深刻提问:拒不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主义者,能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吗?基于《资本论》中有关方法论的种种误读,笔者引申出四个方面的问题域:第一,"研究"和"叙述"的方法区别;第二,《资本论》的"基本研究方法";第三,《资本论》的方法论源头;第四,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不懂《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是"价值转型理论"和"劳动价值论"被误读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逻辑实证主义以及证伪主义存在本质区别;西方经济学虽然崇尚"实证"精神,但其唯心史观的方法论阻碍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者必然是唯物主义者,但唯物主义者未必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奚兆永  
普列汉诺夫完成世界观的转变始于1881年底。他毕生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其1903年以后在策略上的机会主义错误系由于未能正确认识俄国当时的经济、政治条件,不能在实践中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由一个完全的马克思主义者变为一个不完全的马克思主义者。在40年的著述活动中普列汉诺夫写作了大量经济学作品。在由民粹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后,他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现实经济问题,批判经济学领域的各种错误思潮。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普列汉诺夫的著述对列宁有过巨大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上应占有重要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