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
- 2023(74)
- 2022(67)
- 2021(70)
- 2020(53)
- 2019(134)
- 2018(108)
- 2017(198)
- 2016(102)
- 2015(103)
- 2014(103)
- 2013(78)
- 2012(106)
- 2011(79)
- 2010(80)
- 2009(61)
- 2008(55)
- 2007(47)
- 2006(56)
- 2005(41)
- 学科
- 济(488)
- 经济(488)
- 管理(226)
- 业(225)
- 农(187)
- 方法(163)
- 数学(152)
- 数学方法(151)
- 中国(144)
- 农业(140)
- 地方(133)
- 企(131)
- 企业(131)
- 易(112)
- 贸(111)
- 贸易(111)
- 业经(105)
- 关系(98)
- 财(98)
- 世界(92)
- 融(92)
- 金融(92)
- 发(89)
- 家(88)
- 策(88)
- 银(85)
- 银行(85)
- 及其(82)
- 制(80)
- 问题(80)
- 机构
- 大学(1228)
- 学院(1108)
- 济(603)
- 经济(595)
- 研究(531)
- 管理(446)
- 中国(390)
- 理学(365)
- 理学院(358)
- 管理学(355)
- 管理学院(350)
- 财(290)
- 中心(264)
- 科学(263)
- 京(255)
- 所(243)
- 研究所(222)
- 农(205)
- 经济学(203)
- 财经(193)
- 江(188)
- 研究中心(183)
- 经济学院(179)
- 经(176)
- 范(172)
- 院(172)
- 师范(171)
- 业大(158)
- 发(152)
- 师范大学(151)
共检索到2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孙杰光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十次视察东北,三次组织召开东北振兴座谈会,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考量。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东北地区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国防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戴枫 刘志彪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新一轮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其中解决对内开放不足问题是东北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点。当前,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东北要以对内开放为抓手,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契机,重塑产业竞争优势。在宏观层面,建立区域协调机制,搭建东北地区一体化平台;在中观层面,整合区内价值链,打造跨区域产业联动系统;在微观层面,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升资源要素的流动性和竞争性。通过深入推进对内开放,实现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在充分的经济循环中实现东北的全面振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钱巨炎
当前,浙江正处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这既是对浙江的殷切希望,也是赋予浙江的新使命和新任务。财政部门承担着理财管财的重要职责,将按照"划清边界、厘清事权、做好蛋糕、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财新思路,着力推动"高质量、均衡性、可持续"的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钱巨炎
当前,浙江正处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这既是对浙江的殷切希望,也是赋予浙江的新使命和新任务。财政部门承担着理财管财的重要职责,将按照"划清边界、厘清事权、做好蛋糕、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财新思路,着力推动"高质量、均衡性、可持续"的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光春
一、新层次、新发展与要长期坚持的好做法2007年,河南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对河南工作的三项要求和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武汉大学乡村振兴研究课题组
实现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确保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课题组在大量调研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就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确保粮食安全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思考及对策建议。一是解决好“谁来种地”和“谁来振兴乡村”的问题,要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开发力度,因势利导推动返乡入乡创业浪潮,夯实乡村人才振兴的制度基础和政策保障,让乡村人气旺起来、人才支撑强起来。二是以繁荣的产业生态筑牢乡村振兴基石,培育壮大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三是在县域内促进城乡融合,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就近城镇化,加大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力度,健全城乡之间市场双向开放和要素对流的体制机制。四是统筹好粮食产业的发展与安全,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强化科技支撑,坚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并重,对乡村的水、土、气等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守住生态底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祖辉 胡伟斌
我国已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科学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改革举措,扎实、有力、高效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近年来中央重要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尤其是有关乡村振兴发展与改革的文件精神与笔者的研究探索,从乡村振兴的发展引领、实践运行和改革深化三个层面,梳理和提炼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把握的十大重点,即坚定乡村振兴“三步方略”;坚持“两山”理念“三大思维”;确保农业农村“三个优先”;建立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三种类型”规模经营;建构“三层协调”服务体系;建立“三治合一”治理体系;深化供给侧“三个激活”改革;深化“三权分置”产权改革。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面推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蔡之兵
基于古典分工理论,区域分工水平的提高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而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则依赖于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运用1997—2019年的经济数据,构建区域分工与专业化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分工的深化极大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且四大区域尤其是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轨迹与地区专业化水平的变化趋势密切相关。因此,持续增长的国家经济与日益分化的区域经济相互叠加是东北经济发展问题的根本时空属性。而在整个国家区域分工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东北地区产业体系的多样化水平提高、专业化水平下降是东北经济发展问题的本质成因。结合东北产业结构与国家产业体系的演进特征,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和动态演变过程出发,揭示东北地区产业专业化水平下降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以扩大市场规模为抓手,从市场瞄准、市场邻近、市场优势和市场对接四个方面,制定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具体政策举措。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仲杨梅 张龙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论述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入全面推进新阶段。重塑国家审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有利于坚定国家审计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地位不动摇。构建以乡村振兴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为主,其他专项审计相协调的乡村全面振兴国家审计监督体系架构,对于促进审计深度协调、提升国家审计监督合力十分重要。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坚持”,为乡村全面振兴国家审计监督体系架构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指导性原则与方法。新征程上,国家审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把握好“人民至上”这个审计基准点,把握好“自信自立”这个审计立足点,把握好“守正创新”这个审计关键点,把握好“问题导向”这个审计切入点,把握好“系统观念”这个审计思维点,把握好“胸怀天下”这个审计情怀点。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国家审计 全面振兴“六个坚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亚东
上海市教育评估院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产物,她的产生反映了教育行政部门切实转变职能、构建现代化教育管理体制和完善“管教育、办教育、评教育”三分离机制的客观需求。在评估院成立之初,当时的市长徐匡迪、市委副书记龚学平以及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等有关领导,对这一新生事物都十分关心并寄予殷切的希望。五年来,在严隽琪副市长、张伟江主任和张民选副主任等主管领导的悉心指导,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各界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评估院全体同仁以“团结、开拓、公正、廉洁”为院训,完成了“建章立制、艰苦创业”的初创任务,经历了“苦练内功、谋求发展”的建设阶段,正斗志昂扬迎接“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的大好时期。评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依绍华
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也是国内市场的重要内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需要充分发挥消费的积极作用,以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夯实强大国内市场基础。一方面,资本、劳动力、产业等因素综合发力,通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而激发消费潜力;另一方面,推动产业升级、引领技术创新、催生新业态、促进区域协调,改善消费环境,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从而,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夯实基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国内市场 高质量发展 消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飞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的是促进农村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让农民群众安居乐业,让乡村更加文明,让生活更加美好,共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党的正确引领,离不开党的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基层党建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发挥党的带头人、领头羊作用,真抓实干,紧密联系农民群众,充分夯实党建基础,以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为己任,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迈进。
关键词:
党建 乡村振兴 凝聚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九霞 徐新建 王宁 谢彦君 马波 章锦河 杨勇 李菲 廖婧琳 翁时秀
如何借助旅游发展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是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议题。针对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来自旅游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地理学的10位专家依据"理论辨析—作用途径—作用模式"逻辑进行了跨学科研讨与对话。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充分认识以往旅游扶贫中遗留的不均衡、不充分等发展问题,坚持乡村正位,确立城乡平等"互哺"的关系;厘清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厘清乡村性、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多重逻辑关系;区分明确区域差异和发展阶段差异,并因时因地制宜;需要协同多元主体,尊重村民理性,提升乡村居民公民性;探索慢旅游、数字经济与乡村旅游融合等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
旅游扶贫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晓强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有几个主要亮点:一是党中央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二是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三是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四是国际合作取得显著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技术产业发展,科学决策、整体部署的结果,也是全国高技术产业系统全体干部和产、学、研各界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建设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韦韦
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三批共立项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9所。在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的机遇下,辽宁在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管理制度创新、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为经济建设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取得了哪些成绩?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建华作了介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