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67)
- 2023(9635)
- 2022(7463)
- 2021(6336)
- 2020(5051)
- 2019(11042)
- 2018(10808)
- 2017(19871)
- 2016(10433)
- 2015(11589)
- 2014(11267)
- 2013(11059)
- 2012(10717)
- 2011(9972)
- 2010(10756)
- 2009(10124)
- 2008(9946)
- 2007(9343)
- 2006(8742)
- 2005(8257)
- 学科
- 济(69931)
- 经济(69882)
- 管理(37819)
- 业(34153)
- 企(30237)
- 企业(30237)
- 地方(19813)
- 业经(17211)
- 中国(17027)
- 方法(16841)
- 数学(13952)
- 数学方法(13802)
- 地方经济(13682)
- 技术(13450)
- 农(12258)
- 制(11299)
- 产业(10902)
- 学(10727)
- 银(10416)
- 银行(10406)
- 财(10266)
- 行(10126)
- 融(9809)
- 金融(9809)
- 技术管理(9684)
- 信息(9673)
- 总论(9534)
- 信息产业(9043)
- 农业(8458)
- 环境(8431)
- 机构
- 学院(159330)
- 大学(158672)
- 济(78243)
- 经济(76747)
- 管理(61022)
- 研究(57728)
- 理学(50680)
- 理学院(50069)
- 管理学(49466)
- 管理学院(49100)
- 中国(45344)
- 京(36498)
- 财(34481)
- 科学(30286)
- 所(27675)
- 江(26503)
- 财经(26304)
- 中心(26116)
- 经济学(24881)
- 研究所(24435)
- 北京(24137)
- 经(23548)
- 经济学院(21912)
- 州(21009)
- 范(21009)
- 师范(20897)
- 院(20810)
- 财经大学(19081)
- 农(18221)
- 业大(17315)
- 基金
- 项目(95479)
- 科学(76673)
- 研究(74422)
- 基金(68904)
- 家(58038)
- 国家(57526)
- 社会(50884)
- 科学基金(50598)
- 社会科(48468)
- 社会科学(48456)
- 省(36841)
- 基金项目(34763)
- 教育(32592)
- 划(30356)
- 编号(29467)
- 自然(28363)
- 自然科(27744)
- 自然科学(27739)
- 自然科学基金(27237)
- 资助(26926)
- 成果(24959)
- 发(22907)
- 创(22429)
- 国家社会(21713)
- 课题(21463)
- 重点(21299)
- 创新(21188)
- 部(20056)
- 发展(19761)
- 展(19450)
共检索到269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丽姝
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日益完善的创新生态支持下,科学突破、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四位一体,共同发力,促进数字技术产业化发展,北京数字产业发展水平领先全国。同时,通过加强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推进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北京以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目标,以"两区"建设为重要契机,加强顶层设计,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十四五"时期,将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数字产业体系、加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规范数字经济监管等战略路径,加强数字经济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辜胜阻 曹冬梅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对我国推进创新驱动、实现经济提质增效、有效缓解就业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需要多措并举,打造一个创业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业创新要素齐备、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具备良好宽松发展环境的“双创”生态系统。
关键词:
创业创新 经济转型 新动能 创业生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辜胜阻 曹冬梅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对我国推进创新驱动、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缓解就业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需要多措并举,打造一个创业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业创新要素齐备、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具备良好宽松发展环境的"双创"生态系统。
关键词:
创业创新 经济转型 新动能 创业生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迟凤玲
数字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业态,其具有的跨界性,为现有实体经济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将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政策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同时说明国家不仅关注前沿领域,也重视传统经济领域的发展,即数字经济如何为实体经济带来创新,如何能进一步增强产业基础和竞争能力。
关键词:
深度融合 实体经济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宋连升
着眼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政策导向、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趋势,以及农行的网点网络和客户优势,农业银行提出把发展零售业务作为该行的战略基点。农行咸宁分行坚持实施"零售业务引领"战略,把"建设咸宁最好最大的现代化零售银行"作为中长期发展目标,在夯实农行战略基点的实践探索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论文以农行咸宁分行的实践探索为例,就如何夯实农行战略基点这一课题作了全面探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力
湾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产业集群最成熟、科教创新最活跃、营商环境最优化的区域,在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拉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面对经济全球化加深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相交织的复杂形势,寻找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迫切需要审时度势对中国湾区发展进行战略思考。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白羽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生态经济正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题。湘鄂渝黔边区是我国典型的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如何合理开发利用绿色资源,着力解决资源富饶中的贫困落后问题,值得进行思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制订符合经济发展的区域政策;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创建,实施生态建设系统工程,是湘鄂渝黔边区扬长避短、谋求后发优势,夯实民族经济的战略性选择。
关键词:
湘鄂渝黔边区 生态经济 民族经济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汪忠明 何莉
职业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调研发现,目前职业院校教材在建设与审核、管理与选用、服务与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近期,教育部出台了《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明确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行业部门、职业院校等各方面的职责,通过构建"凡编必审""编审分离""盲审"等制度,对全过程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需要从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及选用等多方位保障职业院校优质教材进入课堂,进一步夯实教师"教什么"的基础,明晰学生"学什么"的方向,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梅李军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潜力后劲在三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三农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阵地,其基础性、弱质性和多功能性决定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潜力后劲在三农。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农业大循环水平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本刊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
关键词:
实体经济 强实体 结构性改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晓光 刘元春 闫衍
2023年是疫情影响消退与经济秩序归位的一年。中国经济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宏观经济恢复性增长和微观基础深度修复,进而重返扩张性增长轨道。不同于以往经济周期,在经历了三年疫情管控后,本轮中国经济复苏需要经历社会秩序与交易修复、资产负债表修复、常态化扩展三个不同阶段,而且在阶段转换上也可能会遭遇阻碍。当前中国经济复苏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换的关键期,这既是中国经济复苏的恢复性增长期,也是各种潜在风险显化和矛盾的集中爆发期。本文对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对复苏过程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风险挑战进行了研判,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高中毅
出于各自国家发展目标和共同战略利益,中俄两国必须建立长期睦邻友好关系,巩固和加强两国领导人于9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新的世纪,俄罗斯国内形势和对外政策走向将对两国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两国能否世代友好,永远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这是两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然而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建平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虽然已经取得较大进步,但仍面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从表现上来看,仍然存在着现代化职业体系建立不完善,产教融合改革未落实全面,校企合作浮于表面,技能型人才以及高素质劳动者的综合素养不足,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大等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是一项战略性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