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46)
2023(5383)
2022(4436)
2021(3951)
2020(3334)
2019(7050)
2018(6644)
2017(12519)
2016(6865)
2015(7154)
2014(6703)
2013(6488)
2012(5849)
2011(5233)
2010(4959)
2009(4557)
2008(4303)
2007(3583)
2006(3046)
2005(2455)
作者
(21315)
(17869)
(17743)
(16590)
(11179)
(8724)
(7849)
(7046)
(6760)
(6142)
(6019)
(5786)
(5690)
(5674)
(5460)
(5370)
(5314)
(5313)
(5144)
(5055)
(4697)
(4288)
(4100)
(4033)
(4005)
(3865)
(3835)
(3801)
(3745)
(3498)
学科
(24974)
经济(24944)
管理(20004)
(19798)
(15279)
企业(15279)
方法(12354)
数学(11309)
数学方法(11242)
(7733)
(7600)
(7304)
贸易(7300)
(7152)
中国(6363)
业经(5934)
(5590)
农业(5368)
(4824)
财务(4823)
财务管理(4817)
环境(4698)
技术(4653)
企业财务(4573)
(4566)
(4351)
银行(4320)
产业(4021)
(4016)
(3895)
机构
大学(95570)
学院(95210)
(39989)
经济(39384)
管理(36958)
理学(33454)
理学院(33075)
研究(32657)
管理学(32464)
管理学院(32320)
中国(24452)
(24099)
科学(22347)
业大(19869)
农业(19541)
(19097)
(17040)
(16266)
研究所(16078)
中心(15316)
财经(13849)
农业大学(13578)
(12842)
(12686)
经济学(12498)
(11635)
经济学院(11597)
北京(11281)
经济管理(10922)
商学(10667)
基金
项目(73274)
科学(57360)
基金(55361)
(51565)
国家(51142)
研究(45926)
科学基金(43089)
社会(31498)
基金项目(30209)
自然(30123)
社会科(30003)
社会科学(29993)
自然科(29495)
自然科学(29483)
自然科学基金(29009)
(28111)
(24421)
资助(21281)
教育(20219)
重点(16651)
编号(16074)
计划(15824)
(15766)
(15647)
(15153)
科研(14970)
创新(14787)
(14346)
国家社会(13895)
科技(13880)
期刊
(36144)
经济(36144)
学报(22643)
研究(22040)
(20617)
科学(18405)
大学(16153)
学学(15869)
中国(14551)
农业(13792)
(11766)
管理(11519)
(8254)
金融(8254)
(7497)
经济研究(6981)
业大(6809)
业经(6612)
财经(6567)
(5982)
农业大学(5939)
(5563)
科技(5489)
技术(5322)
问题(5202)
商业(5140)
(4839)
资源(4555)
国际(4320)
技术经济(4300)
共检索到124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静文  
11月21日,央行宣布从次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40个基点至5.6%,一年期存款利率基准下调25个基点至2.75%,同时将存款利率上限调整为1.2倍。在"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央行为何放弃年初以来"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政策导向,重新采取降息这一具备"刺激"特征的手段,自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央行非对称降息基于四个考量因素此次降息,是央行自2012年7月以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廖淑萍  刘津含  
从2019年初开始,全球央行不断开启降息模式,先后有28个国家或地区选择了不同程度的降息,其中印度已连续四次降息,而美联储在7月议息会议后宣布降息25个基点,引发市场最广泛关注。本轮降息潮的大背景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贸易摩擦升级导致的悲观预期。部分国家出口下滑、通胀低迷、国内外投资疲软等也是引发降息的主要原因。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降息在一定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煜辉  
央行2012年6月以来的两次降息招致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批评,被指责为之后房价出现反弹的关键原因。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并不客观。央行这两次降息总体效果是"非对称"的,银行的息差受到明显的挤压。我们以为未来利率政策的取向依然会指向这个方向。所以,实际存款利息下降可能会非常有限。中国过去十年是个通胀的经济,人为将利率压低到自然利率之下,给储户规定一个低利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邱兆祥  吴志坚  许坤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实施了两次非对称降息,暗示利率市场化改革破冰信号。本文首先通过非对称降息政策引论出利率市场化问题,通过麦金农—肖模型论证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接着从经济增长、银行转型和中小企业融资三个方面说明目前的经济环境是利率市场化的最佳时机;最后就利率市场化有关路径、方式和改革等问题阐述了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况昕  
本文借鉴中央银行2012年7月非对称降息举措,探讨了中国利率市场化问题。文章在对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简单综述的基础上,利用Mckinnon的互补性假说模型说明了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最后重点阐述了对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路径选择、银行发展、金融自由化等问题的看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冯子标  郝云宏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孙彬彬  
文章回顾本轮宽松周期中的两次降息,指出其共性特征是降息前有高层定调、信贷社融状况不稳定,及面临显著提振经济主体信心和市场预期的压力。文章指出临显著提振经济主体信心和市场预期的压力。文章指出,1月不满足降息基本条件,政策当局仍珍惜正常1的宏观操作空间、降息必要性不足的宏观操作空间、降息必要性不足,货币政策效力更多依赖结构性而非总量调节。未降息并不影响央行强调的多措并举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磊  
英国央行2016年8月4日将基准利率下调至历史低点,并表示将购买政府和公司债券,这一举措是英国公投脱欧后采取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的一部分。分析人士警告称,面对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对英国经济作用有限,还需辅以财政政策。英国央行将主要利率从0.5%下调至0.25%,为英国央行322年历史中的一个低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冯子标  郝云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易宪容  
在2012年5月份经济数据即将公布之际,央行7日突然决定降息,这是央行从2008年12月23日以来首次降息。同时更为关注的,也是央行首次调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其对于市场的意义不可低估。尽管4月公布的数据差于市场预期,随着经济政策转向稳增长,市场都希望央行尽快放松货币政策。但是从央行公布的第一季度的货币政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邹新  程实  
基于经济指标预期值整体恶化的微妙背景,美联储2007年9月18日降息50个基点,这不仅本身构成了对经济走向变化的"官方确认",而且是美国经济周期转向中货币政策制订者的必然选择,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次级债风波"对实体经济的负面作用已经超出预期水平。美联储降息将对美国实体经济产生滞后的扩张性影响,加剧美元贬值,同时可能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受到负面影响。尽管受到美联储降息影响,中国出口仍将维持高速增长,货币政策将进一步趋紧,同时将经受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更大考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正生  张璐  
2019年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促进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下降",同时推出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此后,降低贷款利率水平成为货币政策一项重要目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促使中央银行降息力度明显加大,自此到2020年3月底,作为LPR定价锚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下调15个基点,LPR利率下降26个基点,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了46个基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