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973)
- 2022(880)
- 2021(830)
- 2020(705)
- 2019(1703)
- 2018(1783)
- 2017(3847)
- 2016(2269)
- 2015(2610)
- 2014(2712)
- 2013(2840)
- 2012(2859)
- 2011(2641)
- 2010(2572)
- 2009(2328)
- 2008(2489)
- 2007(2117)
- 2006(1871)
- 2005(1780)
- 2004(1614)
- 学科
- 济(10563)
- 经济(10553)
- 方法(6683)
- 数学(6212)
- 数学方法(6168)
- 管理(3942)
- 业(3738)
- 贸(3533)
- 贸易(3527)
- 易(3480)
- 企(3108)
- 企业(3108)
- 融(2680)
- 金融(2680)
- 银(2480)
- 银行(2476)
- 行(2349)
- 货(2072)
- 财(2071)
- 理论(1918)
- 制(1792)
- 学(1776)
- 中国(1655)
- 世界(1454)
- 农(1376)
- 业经(1355)
- 出(1305)
- 市场(1217)
- 地方(1145)
- 务(1118)
- 机构
- 大学(34499)
- 学院(32527)
- 济(16669)
- 经济(16346)
- 研究(12203)
- 中国(12056)
- 管理(11269)
- 理学(9346)
- 理学院(9251)
- 管理学(9124)
- 管理学院(9070)
- 财(8274)
- 京(7045)
- 财经(6727)
- 融(6681)
- 金融(6623)
- 中心(6542)
- 所(6427)
- 经济学(6208)
- 经(6163)
- 银(6097)
- 银行(5973)
- 科学(5881)
- 经济学院(5708)
- 研究所(5702)
- 人民(5532)
- 行(5358)
- 财经大学(5228)
- 国人(5144)
- 中国人(5122)
共检索到52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乐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突然暴发,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主要中央银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强化投资者信心,自2020年3月中旬以来出台一系列市场干预措施,避免恐慌情绪蔓延演化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在美联储密集推出的政策中,与其他多个中央银行的货币互换格外引人注目,其标志着美联储将自身的政策干预范围由国内拓展到全球金融市场。在3月27日举行的G20全球领袖特别会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付俊文
货币互换是指两国央行之间签订的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的一种金融管理工具。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以来,美联储基于不同目的多次与其它央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我国央行为便利双边贸易和投资于2001年开始使用货币互换工具。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认为美联储货币互换的实践对我国央行进一步实施、完善和拓展货币互换工具的使用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货币互换工具 流动性 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石峰 王忏 龚六堂
本文构建一个包含美元本位的两国开放经济模型,引入货币政策多目标框架,探究政策博弈对两国福利的影响。两国可选择政策目标变量包括:价格水平(PPI通胀或CPI通胀)、实际产出与名义汇率波动。研究发现:第一,货币政策合作时,政策目标变量的选择差异并不影响两国福利;不合作时,不同政策目标变量下的社会福利具有明显区别;将实际产出作为政策目标变量构成不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第二,美元本位增强了美联储操纵贸易条件的能力,使得美国在货币政策不合作时的福利高于合作,所以美国有强烈动机不参与政策合作,并执行“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第三,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有助于缓解美元本位下人民币流动性约束对中国福利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剑 林华昌
美联储主要通过向海外提供美元流动性支持的方式稳定国际金融市场,以间接起到维护美元国际地位的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确立以来,美联储曾多次与其他国家货币当局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在提振美元信心、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曙吉
通过详细分析近年来中央银行货币互换的多边化趋势特征,以货币互换的多边化机制为借鉴,提出了创设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具体方案,以此实现改革并完善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路。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叶永刚 黄河
互换交易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中发展最为迅猛的市场之一。货币互换,是指具有互补需求的双方互换不同币种的本金与利息的一种安排。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互换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货币互换的金融结构分析,介绍了货币互换在我国的应用,最后分析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互换 货币互换 互换经纪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楠 唐欣语
美联储货币互换的形成与发展通常认为,货币互换是指交易双方按照事先商定的规则,相互交换不同货币、相当金额的本金及利息、到期后再换回本金的交易。根据参与主体的不同,货币互换可以在两家企业之间、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或者两个中央银行之间进行。对中央银行而言,它是一种准货币政策工具。最早的央行间货币互换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十国集团创建的互惠性货币互换协议(NAFTA)。1962年5月,美联储与法国央行签署了第一个双边货币互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涛
2014年5月30日,我国央行使用了中韩本币互换协议下4亿韩元(约合240万元人民币)资金支持企业贸易融资,这也是央行首次在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下动用对方货币。回顾历史,货币互换最早源于上世纪60年代,美联储则是国家间货币互换的开创者。1962年,美联储同法国央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并以此作为美联储向世界提供流动性的重要方式。此后,货币互换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商业领域,最早的案例是1981年世界银行和IBM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单宏 孙树强
货币互换具有稳定市场的作用货币互换又称"货币掉期",通常是指市场中持有不同币种的两个交易主体按事先约定,在期初交换等值货币,期末再换回各自本金并相互支付利息的市场交易行为。以此约定为基础签订的协定称为货币互换协议。中央银行间货币互换是现代中央银行管理流动性和稳定币值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突发事件或金融危机可能导致汇率大幅波动和市场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炜
在国际金融法领域,虽然一般来看法律协议都有共通之处,但它们毕竟又各有特色,千变万化。可在国际互换(swap)交易领域,一个被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接受的标准化的协议文件正在改变着该领域中法律文件的形象,并以日益深远的影响及对使用者的便利为所有互换的交易参与者所日益重视。下面我们就从发展的历史、协议的内容、标准协议与国际信货协议的差异、协议所包涵的业务种类、协议的使用前景五方面概括介绍一下这一标准文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路
货币互换交易(SWAP TRANSACTION)是80年代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逐步流行起来的一种金融工具。这种金融工具的主要作用在于利用交易双方在资金相对成本上的差异,通过互换债权或债务的方式,控制外汇风险和降低资金成本,从而达到使双方受益的目的。这种业务于70年代末期推出之后,在实际交易的演变进程中,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发展成为一种用来管理金融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周华
本文将金融学和会计学关于互换合约的理论知识对接起来,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货币互换的交易机理及其会计处理要点。货币互换的交易双方巧妙地利用现有的融资待遇重新设计业务流程,通常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即共同降低筹资成本)。企业采用"衍生工具"科目对货币互换进行会计处理时,其所记载的公允价值在本质上是互换合约的理论价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永利
如果央行发行网络数字货币,意味着央行将成为网上货币发行和清算中心,从而彻底改变目前央行基本上没有进入互联网线上金融领域的被动局面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举行了数字货币研讨会,来自人民银行、花旗银行和德勤公司的数字货币研究专家分别就数字货币发行的总体框架、货币演进中的国家数字货币、国家发行的加密电子货币等专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会议认为,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终端安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若愚 李舞岩 张珩
本文构建了涵盖发行路径和权责义务配置的央行数字货币发行模式框架,创新性地引入了三种权责义务配置方式,明确了央行数字货币发行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权责分配问题。同时,本文从六个维度对发行路径展开评估比较,而后对各权责义务配置下的潜在歧视、经济效应问题进行考察,在综合研判后给出评估建议,以期寻找出央行数字货币发行的较优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型CBDC”发行路径较其他路径而言,在促进竞争、简化央行相关业务职责、降低账户管理复杂性方面优势明显,对第三方的依赖性处于适度范围内,是一个良好的发行路径选择;公众拥有自主决定权能够最大限度确保其自由使用央行数字货币的权利,有效降低潜在歧视发生的可能,同时规避货币供求不平衡所引致的一系列经济问题;在公众拥有自主决定权的前提下实施“混合型CBDC”发行路径,为央行数字货币发行的较优模式。最后,本文结合研究结论,针对尚处于试点阶段的数字人民币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意珍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加上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给人民银行履职带来了挑战,对宏观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货币政策框架中重要的起点——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引入、创新及组合也就成为当局迫切需要探索的方面。本文通过回顾我国重要货币政策工具历史沿革,深入比较分析其内在联系和不同之处,从而认识到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并非彼此孤立,应充分利用每种工具优势形成组合,才能使货币政策最高效且富有弹性。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工具 比较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