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84)
- 2023(17180)
- 2022(14096)
- 2021(12962)
- 2020(10422)
- 2019(23638)
- 2018(23250)
- 2017(44513)
- 2016(24514)
- 2015(27401)
- 2014(27322)
- 2013(26661)
- 2012(24368)
- 2011(22007)
- 2010(21553)
- 2009(19590)
- 2008(19051)
- 2007(16653)
- 2006(14532)
- 2005(12732)
- 学科
- 济(91423)
- 经济(91321)
- 管理(66782)
- 业(61969)
- 企(50956)
- 企业(50956)
- 方法(41613)
- 数学(36204)
- 数学方法(35835)
- 农(25427)
- 中国(25094)
- 银(23956)
- 业经(23814)
- 银行(23808)
- 制(23614)
- 财(22802)
- 行(22427)
- 学(21443)
- 融(18072)
- 金融(18064)
- 地方(17835)
- 贸(17682)
- 贸易(17667)
- 易(17180)
- 农业(17071)
- 理论(16132)
- 技术(14520)
- 环境(14315)
- 务(14281)
- 财务(14209)
- 机构
- 大学(341651)
- 学院(340735)
- 管理(132272)
- 济(129803)
- 经济(126831)
- 研究(116114)
- 理学(114517)
- 理学院(113206)
- 管理学(111160)
- 管理学院(110563)
- 中国(91675)
- 科学(75140)
- 京(72785)
- 农(65657)
- 财(59646)
- 所(59176)
- 业大(56787)
- 研究所(54589)
- 中心(53712)
- 农业(52218)
- 江(49772)
- 财经(48207)
- 北京(45536)
- 范(44050)
- 经(43923)
- 师范(43453)
- 院(42168)
- 州(41117)
- 经济学(38774)
- 技术(37725)
- 基金
- 项目(241473)
- 科学(187139)
- 基金(173101)
- 研究(171663)
- 家(153868)
- 国家(152575)
- 科学基金(129023)
- 社会(106473)
- 社会科(100848)
- 社会科学(100822)
- 省(95390)
- 基金项目(92060)
- 自然(85397)
- 自然科(83362)
- 自然科学(83334)
- 自然科学基金(81811)
- 划(80914)
- 教育(78287)
- 资助(70355)
- 编号(69847)
- 成果(55920)
- 重点(54228)
- 部(51442)
- 发(51126)
- 创(50531)
- 课题(48468)
- 创新(47116)
- 科研(46736)
- 计划(45683)
- 大学(44004)
共检索到497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源源 李政磊 夏旭
数字经济在全球迎来全面发展,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快布局法定数字货币研发与试点。本文在厘清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演变与特征基础上,从存款业务、贷款业务、营收能力、营运成本等多维度深入探究法定数字货币推行对银行体系的可能影响。研究发现,央行法定数字货币推行对商业银行存在“双刃剑”效应,但整体而言“利”大于“弊”:(1)通过对公众现金需求和第三方平台资金吸纳产生替代效应以改善商业银行揽储环境;(2)通过推动央行征信体系改善和大数据风控成熟应用以促进商业银行审贷效率、放贷精准度及意愿提升;(3)通过提升货币创造能力和缓解金融摩擦程度而降低商业银行息差收入;(4)通过加速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运营以降低商业银行营运成本。鉴于此,商业银行一方面应推动金融创新以充分把握法定数字货币推行带来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须谋划业务转型以积极应对法定数字货币推行引致的负面挑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马克 张泽栋
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央行纷纷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和试点工作。我国也先后在多地试行数字人民币“红包”实验,各界围绕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模式、信用基础及潜在影响展开了广泛讨论。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双层发行模式下,法定数字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形式的基础货币,其信用基础为主权信用。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将改变基础货币结构,并影响货币创造体系。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一是数字货币利率可成为重要的政策利率,强化对存款市场利率的影响;二是付息数字货币可能挤占存款准备金在基础货币中的份额,商业银行对准备金率的敏感性将随之上升;三是央行可借用数字货币的可编程、可追踪特性,进一步提升对专项资金用途的把控能力。应稳步推进数字货币发行体系建设,通过开展宣传工作、完善交易机制、探索跨境数字货币交易等方式完善货币发行体系。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宋爽 刘东民
自从比特币诞生以来,数字货币及其底层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迅速在全球推广应用。传统上,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采用二叉树结构,中央银行为最高节点,中间为商业银行,底层为社会公众和企业。而在分布式账本下,所有节点具有同等权限,彼此之间可直接交易。于是,数字货币的推崇者以去中心化、免信任中介、不可篡
关键词:
数字货币 应用场景 职能转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穆杰
央行法定数字货币DCEP在替代M0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安全、可控的原则,在可控匿名设计的前提下坚持"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双层投放模式。DCEP的功能研发、顶层设计、标准制定、联调测试等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同时DCEP的服务范围、应用场景、支付功能等相关试点验证工作已经展开。目前DCEP面对来自虚拟货币"比特币"及ICO、法律及金融监管、数字货币流通环节的改造、区块链底层技术不成熟以及libra超主权货币等多方面的挑战,可以考虑从数字货币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数字货币技术的革新、数字货币基础及应用研究的深化、数字货币有限中心化构想四个方面着手解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边 黄叶苨 周舒鹏
为厘清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对货币结构及金融机构的影响,本文从货币结构重塑的角度出发,构建包含现金、线上支付、法定数字货币在内的支付理论模型,证明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现金的使用范围和场景,使M_0比重上升,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的提高对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影响的作用方向是不确定的。本文进一步实证探究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对商业银行可能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后,M_0比重的提高会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金融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有利于缓解数字货币发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艳 王立荣 张琴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出现和发展,很多中央银行开始探索把数字加密技术运用到法定货币当中,这是货币理论演进、技术条件改善、时代场景变迁的耦合结果,或将成为人类社会货币历史的新阶段。本文即是在目前主要国家货币当局对法定数字货币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法定数字货币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对现有货币政策工具、法币发行体系和商业银行体系的冲击与挑战,并兼论法定数字货币的技术支持及相关需求。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边 潘启娣
通过梳理数字货币相关文献,本文发现数字货币分为法定数字货币和私人数字货币,二者有根本的区别。为应对私人数字货币对金融经济的渗透与冲击,发展本国法定数字货币已成为各国监管机构的共识。从实践看,各国法定数字货币基本确立了中心化的发行路径,但交易技术路线选择上尚未达成共识。已有研究表明,法定数字货币将可能对宏观经济、货币政策有效性以及金融机构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此,厘清法定数字货币内在关系,对确保我国数字人民币发行风险可控、促进人民币法定数字货币体系有效运行、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此,本文探索性提出我国人民币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推广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雪军
货币发展历经私人信用、机构信用、国家信用与技术信用阶段。当前,众多国家积极推进以国家信用与技术信用为基础的法定数字货币,因为它有利于各国掌握货币主权,提升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以及金融风险防范水平。然而,不同国家基于资源禀赋的差异,选择了不同的技术发展路线。其中,我国采取中心化的技术路线,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发展,但法定数字货币面临“科林格里奇困境”,对我国商业银行带来数字化冲击: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承受压力,商业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面临挑战,商业银行传统经营业务收入锐减,商业银行的物理网点功能日益弱化。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亟须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强化风险管理水平助力全面治理风险,深化商业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围绕数字人民币创新业务与产品,加快商业银行的数字化网点转型。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周永林 姚名睿
本文展望分析了如何利用法定数字货币重构安全、普惠的银行服务体系的思路,并展望了其可能带来的三方面好处。我国金融发展的风险与挑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沿着市场化改革方向稳步推进,并逐步迈向以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为导向的金融改革新阶段。与此同时,新形势下我国金融发展面临不少新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消费者面临的风险增多,维护金融稳定的难度增大。金融消费者面临的风险增多在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年代,银行具有较大的公共性。
关键词:
数字货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洋
近年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及其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以及分布式记账方法引起了世人的关注。2016年2月春节刚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先生接受《财新周刊》专访,谈及人民银行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探讨区块链应用技术以及数字货币涉及的其他相关技术。《中国金融》杂志在今年第17期刊发了探讨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专题。这是国内目前最为集中地讨论央行数字货币的文章。这些文章表明,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已经从技术层面和理论层面深入探讨人民币数字货币的发行问题了。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在未来发行数字货币,从什么意义来理解这是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珏琰
本文从法定数字货币体系的核心要素入手,分析中央银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背景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对中央银行会计财务工作的影响。一是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和后续计量对相关账户和会计科目、央行资产负债表列报、会计基本制度的影响;二是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和交易对财务资金风险防范的影响;三是其对中央银行发行货币财务成本的影响;四是其对相关会计资料和档案管理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适应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央银行 数字货币 会计财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露蔓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居民生活在各个方面都开始了数字化的转型发展。在区块链等技术的支持下,纸质货币也在新时代迎来了形态发展,数字货币逐步开始作为居民消费中的价值流通工具,具有经济发展稳健性和良好货币发行信用的国家所推出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是未来的主流。本文试图从理论层面厘清法定数字货币对居民消费行为重塑的影响与影响的路径,即回答法定数字货币为何、如何改变居民消费行为这两个问题。本文首先整理了法定数字货币的基本内涵与主要功能,并简要回顾各国法定数字货币的进展,其次从货币形态发展和居民-政策联动角度解释法定数字货币为何重塑居民消费行为,再而从风险负担、流通数据源归属、促进跨境消费三个角度讨论法定数字货币如何重塑居民消费行为,最后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乐 王淑敏
数字货币缘起于密码学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发展,经历了加密货币、稳定币到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历程,其实质是主权国家与私人发行者围绕数字货币"铸币权"展开的博弈。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赋予了加密货币去中心化的信用机制与技术特点;稳定币通过与储备资产"锚定",解决了加密货币币值波动的问题;由中央银行发行、国家信用背书的法定数字货币兼具法定货币的币值稳定性,以及由加密技术和区块链等赋能的创新优势,有望弥补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在现代化和便利性等方面的不足,从而实现跨境支付体系的重构。鉴于此,在地缘格局与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参与和引领跨境支付体系重构进程,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跨国监管机制。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崔婕 孙志岳
运用支付投资组合模型和金融中介模型,分析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并结合中国2007—2020年344家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对存款的挤占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并通过银行放贷能力、流动性水平和银行盈利能力的中介机制发挥作用。此外,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会影响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强度,并且该调节效应具有门槛特征,即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跨越门槛值之后,正向促进法定数字货币和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关系的作用会减弱,从长期来看金融科技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本文研究结论对于了解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相关风险敞口特征、探寻防范化解法定数字货币风险对策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聂琳峰
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社会开始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以互联网络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动力、以数据信息为生产要素,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集成融合,重构了经济发展业态模式。根据2021年2月公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6%,对GDP贡献率接近七成。这场“数字革命”引发了“经济革命”,也必然引起新一轮的“法律革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