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71)
- 2023(16367)
- 2022(14314)
- 2021(13424)
- 2020(11447)
- 2019(26584)
- 2018(26411)
- 2017(51594)
- 2016(28063)
- 2015(31866)
- 2014(32033)
- 2013(31693)
- 2012(29027)
- 2011(26068)
- 2010(25881)
- 2009(23849)
- 2008(23721)
- 2007(21004)
- 2006(17860)
- 2005(15643)
- 学科
- 济(114529)
- 经济(114402)
- 管理(83221)
- 业(79996)
- 企(67256)
- 企业(67256)
- 方法(58391)
- 数学(51631)
- 数学方法(50977)
- 财(31396)
- 农(29667)
- 中国(27259)
- 学(24316)
- 业经(24247)
- 地方(21468)
- 务(21346)
- 财务(21266)
- 财务管理(21223)
- 贸(21101)
- 贸易(21089)
- 制(20814)
- 易(20441)
- 企业财务(20122)
- 农业(19501)
- 理论(18477)
- 和(17362)
- 银(17180)
- 技术(17141)
- 银行(17127)
- 融(16964)
- 机构
- 大学(404917)
- 学院(403185)
- 管理(162243)
- 济(160699)
- 经济(157186)
- 理学(141259)
- 理学院(139748)
- 管理学(137123)
- 管理学院(136408)
- 研究(129517)
- 中国(97394)
- 京(84774)
- 科学(81483)
- 财(73924)
- 农(66171)
- 所(65220)
- 业大(61908)
- 中心(60341)
- 财经(60291)
- 研究所(59450)
- 江(57657)
- 经(54782)
- 北京(53217)
- 农业(52177)
- 范(51157)
- 师范(50649)
- 经济学(48300)
- 州(46890)
- 院(46862)
- 财经大学(45135)
- 基金
- 项目(277675)
- 科学(217661)
- 基金(202116)
- 研究(199346)
- 家(176123)
- 国家(174712)
- 科学基金(150524)
- 社会(124333)
- 社会科(117880)
- 社会科学(117847)
- 省(108355)
- 基金项目(107929)
- 自然(100500)
- 自然科(98196)
- 自然科学(98166)
- 自然科学基金(96387)
- 教育(92397)
- 划(91262)
- 资助(84462)
- 编号(81414)
- 成果(64759)
- 重点(61609)
- 部(61429)
- 发(57732)
- 创(57206)
- 课题(55064)
- 科研(53906)
- 创新(53394)
- 教育部(52634)
- 大学(52222)
- 期刊
- 济(168566)
- 经济(168566)
- 研究(113219)
- 中国(69396)
- 学报(65455)
- 科学(58943)
- 农(58558)
- 财(58460)
- 管理(57108)
- 大学(49251)
- 学学(46553)
- 农业(40262)
- 教育(39406)
- 技术(35485)
- 融(34906)
- 金融(34906)
- 财经(29592)
- 业经(28079)
- 经济研究(26915)
- 经(25132)
- 问题(22344)
- 业(20850)
- 技术经济(20311)
- 理论(20279)
- 图书(20092)
- 版(19090)
- 统计(19062)
- 科技(18591)
- 商业(18559)
- 实践(18559)
共检索到571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肖争艳 黄源 王兆瑞
本文利用2008—2016年的股票市场和央行沟通数据,采用事件研究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央行沟通对股票市场稳定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央行书面沟通方面,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纪要不能显著降低股市波动,并且其影响不会因为措辞变得更加明确而得到改善。相比之下,《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金融稳定报告》则有利于稳定股市波动。在央行口头沟通方面,央行关于经济金融形势和货币政策的沟通均能很好地降低股市波动。总体来看,口头沟通稳定股票市场波动的效果比书面沟通更好。随着货币政策口头沟通措辞的明确化和沟通灵活性与针对性的加强,口头沟通对股票市场稳定发挥的作用也会变得更加有效。对此,央行在未来需要完善沟通方式,更加重视口头沟通机制。在货币政策的口头沟通中,央行应注重措辞的明确化和沟通的及时性。在货币政策的书面沟通中,央行应注重提高信息质量,披露更多关于货币政策的决策过程及调整原因等实质性内容。
关键词:
央行沟通 股票市场 事件研究法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琳 刘宏雅 沈沛龙
本文研究中国央行不同形式、不同主体、不同意图、不同时间政策沟通的稳定金融资产价格效应以及央行"言行一致"对政策效果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央行沟通能够显著影响股票价格且能够降低资产价格波动。(2)从形式看,书面沟通较口头沟通对市场影响更大;从主体上看,行长沟通效果好于他人沟通;从政策意图上看,紧缩意图的政策效应大于宽松政策。(3)随预期管理重要性的提升,沟通效果得以更好发挥。(4)央行"言行一致"能够更好地稳定资产价格,"言行相悖"则会造成预期混乱,降低政策效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豫媚 董芳园 郭俊杰 苗珊
中国的央行沟通不仅用于引导货币政策预期和宏观经济预期,还发挥着稳定汇率的作用。然而,相比于央行沟通影响利率和股价的研究,针对汇率的研究仍然较少。本文使用EGARCH模型研究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语义相似度对汇率波动的影响,试图检验央行沟通在稳定汇率方面的成效。本文实证研究表明,央行沟通语义相似度的提高会加剧汇率波动。这是因为,央行沟通语义相似度越高,央行释放的新信息就越少,从而会阻碍预期引导、加剧市场分歧,最终引起市场波动。分主题的文本语义相似度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结论。进一步地,本文还发现了央行沟通语义相似度对汇率稳定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即当期或上一期语义相似度越高,语义相似度的提高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会越大。异质性分析表明,央行沟通语义相似度对汇率的影响在汇率升贬值以及近期是否实施过货币政策操作的情况下均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最后,本文对如何完善和实践央行沟通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邹文理 王曦 谢小平
本文使用事件研究法分析我国中央银行沟通行为对股票价格走势的影响。研究发现,影响确实存在且影响方向和力度与央行沟通方式以及股票市场背景有关。具体而言:(1)书面沟通影响显著,口头沟通则无明显作用;(2)宽松性政策信息沟通产生了正向影响,紧缩性信息沟通影响为负;(3)沟通事件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一种短期作用,并伴随着即时效应、预知效应和滞后效应;(4)在熊市或牛市的不同市场背景下,央行沟通对股价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结果表明,央行的沟通手段对金融市场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中央银行沟通 股票市场 事件研究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力 王博 郝大鹏
本文基于2005年7月至2017年2月的日度数据,检验中国央行汇率沟通对于股票市场波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央行汇率沟通会对本国股票市场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并显著增加股票市场的波动率,B股市场波动率反应程度显著强于A股市场。(2)书面沟通的效果强于口头沟通,口头沟通中行长沟通效果强于非行长沟通;汇率贬值的沟通效果显著强于汇率升值沟通。(3)汇率沟通对于股票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非线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红玉 许争 佟捷然
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具有目标明确、实现路径清晰和风险容忍度提高等特征,本文将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实施以来的代表性货币政策公告作为事件窗,运用事件分析法,考察了量化宽松政策对日本股票市场的短期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1)联合声明和QQE2事件对日本股票市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2)两次事件发生期间,日本股票市场累计超额收益率走势几乎一致;(3)从行业来看,QQE2对行业的影响程度比联合声明更加显著。实证结果表明,量化宽松政策对日本股票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货币政策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结合我国股票市场当前情况,日本央行经验对改善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手段和方法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左正强 吴斌 张翮翔
笔者基于VAR模型和MGARCH模型,利用总量数据,对基金投资活动与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及其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基金的投资活动与股票市场波动之间存在双向影响机制,基金投资活动已开始对股票市场的波动形成影响,但基金没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从波动溢出效应看,基金投资活动与股票市场波动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但溢出效应较小。
关键词:
基金投资行为 股票市场 波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史永东 丁伟 袁绍锋
评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进程中的风险溢出效应,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金融制度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本文基于Copula理论研究了2002~2009年间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及其状态转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联动效应总体不显著;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统一步伐的加快,投资者可以通过跨市场套利交易来优化资源配置,使得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之间表现为"跷跷板"效应;相对分割的债券市场避免了极端条件下系统性风险的相互传染,使得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尾部相关性独立,客观上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柏 张艾莲 潘梦梦
机构异质情况下系统性风险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存在差异性,经济政策实施的空间点和时间点在不同状态下各不相同。基于股票市场构建金融机构风险和非金融机构风险测度指标,采用分位数自回归方法,研究在经济增长不同阶段系统性风险指标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当经济处于高位或是低位运行时,无论是金融机构风险还是非金融机构风险对宏观经济发展的预测效果和影响能力都各不相同,非金融机构风险比金融机构风险包含的信息对宏观经济影响更大。因此在风险防范过程中,不应忽略非金融机构所引发的风险。在风险预测过程中,对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需要差异区分,同时识别源自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的风险并兼顾经济发展阶段,避免二者同方向作用造成叠加效果,从而超出政策措施的预期范围。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宏 蒲红霞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实证研究新冠疫情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并与非典和H7N9禽流感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新冠疫情对股市造成显著负向冲击且呈W型趋势,对主板市场影响最大;除医药行业外,其他行业均受疫情负向影响;三次疫情对股市的负向冲击均呈短期性,一般在疫情公告日的第三到第八个交易日达到最大,新冠疫情的冲击最强烈,H7N9次之,非典最小;冲击持续时间上,新冠疫情为16天,非典为14天,H7N9为8天;新冠疫情影响股市的传导机制为投资者负面情绪的传染效应,导致不同地区的公司股价产生共振,造成股市整体下跌。
关键词:
新冠疫情 股票市场 投资者情绪 事件研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跃平
运用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指出导致近几年中国股市非理性下跌的最直接原因,是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超常规发展。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宜继续提倡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应努力恢复股票市场对中小投资者的吸引力,实现中国股市投资主体之间的“生态平衡”,从而支持中国股市长期稳定和谐发展。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岗
回顾美国基金业及股票市场的历史,我们发现,美国的投资基金并不是自始就发挥了稳定市场的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顾欣
卖空交易是否加剧股票市场波动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本文基于周末效应视角,运用混合面板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卖空交易对周末效应的影响,进而分析卖空交易对股票市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卖空交易显著增强了股价的周末效应,且股价的周末效应越强,卖空交易的影响越大。我国融券交易机制不仅未能起到"股票市场稳定器"作用,反而加剧了市场波动。监管当局应对融券交易机制加以完善,控制其对股票市场稳定性的不利影响,保障我国股票市场的长期平稳发展。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宋肖肖 张超 胡海峰
本文基于企业股价韧性视角,研究了证券分析师在危机期间的价值。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增加了企业股价在危机期间的韧性,表现为危机期间更高的股票收益率、更低的股价损失程度、更快的股价恢复速度。在企业股价的恢复阶段以及被更多明星分析师关注时,分析师对企业股价韧性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分析师通过信息传递效应和外部监督效应提升危机期间的市场信息传递效率和公司治理水平,从而增强了企业股价韧性。未来应不断加强对分析师等信息中介的队伍建设和培养,发挥证券分析师在维护股票市场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