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33)
2023(2904)
2022(2320)
2021(2029)
2020(1694)
2019(3742)
2018(3627)
2017(7245)
2016(3614)
2015(3929)
2014(3730)
2013(3636)
2012(3274)
2011(3062)
2010(2901)
2009(2637)
2008(2668)
2007(2367)
2006(2169)
2005(1952)
作者
(10260)
(8642)
(8411)
(8245)
(5432)
(4048)
(3850)
(3339)
(3199)
(3149)
(2880)
(2786)
(2749)
(2591)
(2584)
(2565)
(2555)
(2554)
(2514)
(2464)
(2081)
(2001)
(1980)
(1975)
(1913)
(1885)
(1879)
(1802)
(1698)
(1685)
学科
(15433)
经济(15413)
管理(14222)
(12848)
(11423)
企业(11423)
方法(8039)
数学(6902)
数学方法(6841)
(6320)
(4741)
财务(4732)
财务管理(4729)
企业财务(4619)
信息(4568)
业经(4494)
中国(3562)
(3293)
产业(3234)
理论(3216)
(3054)
(3014)
总论(2761)
信息产业(2737)
技术(2731)
(2552)
银行(2551)
(2492)
(2488)
贸易(2487)
机构
大学(55063)
学院(53152)
管理(23997)
(22095)
经济(21719)
理学(20870)
理学院(20683)
管理学(20427)
管理学院(20314)
研究(14798)
中国(11950)
(11571)
(10642)
财经(9695)
(8922)
中心(8424)
科学(8413)
财经大学(7397)
经济学(7325)
(7121)
商学(6916)
商学院(6824)
经济学院(6810)
(6614)
(6597)
业大(6585)
师范(6548)
北京(6361)
信息(6281)
(6228)
基金
项目(38389)
科学(31467)
基金(30149)
研究(28036)
(26232)
国家(26043)
科学基金(23407)
社会(19472)
社会科(18633)
社会科学(18631)
基金项目(16079)
自然(14917)
自然科(14673)
自然科学(14669)
自然科学基金(14439)
(13550)
教育(12521)
资助(11770)
(11668)
编号(11663)
成果(9823)
国家社会(8987)
(8738)
项目编号(8499)
重点(8107)
教育部(7967)
人文(7860)
(7688)
大学(7425)
科研(7291)
期刊
(18888)
经济(18888)
研究(13771)
(9982)
学报(8782)
中国(8046)
图书(7771)
管理(7552)
科学(6513)
情报(6138)
大学(5991)
学学(5362)
(5191)
金融(5191)
书馆(5051)
图书馆(5051)
财经(5031)
(4508)
理论(4295)
(4289)
实践(4034)
(4034)
经济研究(3911)
教育(3722)
技术(3565)
农业(3079)
财会(3075)
会计(2950)
业经(2921)
统计(2482)
共检索到74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隋建利  刘碧莹  
本文通过构建混频DSGE模型,理论揭示央行叙事情绪与叙事“情绪—主题”的信息效应传导机制,并运用文本识别技术与机器学习方法,测度叙事情绪以及分类叙事主题,从而量化分析央行叙事情绪与叙事“情绪—主题”的信息效应,进一步,基于纵向、横向以及内部三方面的叙事情绪相似度,全面且深入地剖析央行沟通的叙事传导效果。研究发现,在书面单渠道以及书面、口头双渠道沟通下,央行叙事情绪均存在信息效应,能够改变私人部门对经济基本面的信念,以及调整私人部门对经济金融发展的预期。叙事情绪的信息效应存在与否及其传导效果,受到叙事渠道与叙事主题的影响,口头渠道沟通能够有效辅助书面渠道沟通,增强叙事情绪的信息效应传导机制。经济上行期主题相比经济下行期主题的叙事情绪更容易存在信息效应,但是,经济下行期主题一旦存在信息效应,传导效果更为明显。央行需保持前后纵向沟通以及不同渠道横向沟通的连贯性。相比口头渠道沟通,在利用书面渠道沟通文本内部的异常叙事信息时需要更加严谨、准确的措辞。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亚婷  刘浩  
教师情绪是教育变革中的关键维度,事关教育变革的阻碍或推进。本文结合情绪地理学采用叙事研究三维空间框架对浙江省新高考改革情境下的高中教师情绪进行探究。研究发现高中教师对新高考改革的消极情绪弥漫于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中,改革场域内各利益相关者相互不理解的状态普遍存在,由此带来的情绪误解会阻碍改革的持续推进。因此,浙江省未来的高考改革必须重视高中教师的"情绪侧面",为教师提供多方面的情绪支持,以实现教师个人叙事与改革叙事的良性互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孙艳梅  郭红玉  江新新  
本文从媒体的金融市场角色入手,研究了现代信息环境下,央行沟通的效果及媒体传导渠道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央行沟通行为能有效降低通货膨胀,沟通次数、负向沟通次数以及对于央行操作行为的提前沟通有助于抑制市场通货膨胀预期和名义通货膨胀水平;而纸质媒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纸媒的降价报道对市场短期通胀预期有更强影响,而涨价报道对月度名义通胀率有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传统媒体关于通胀的报道弱化了央行沟通行为对通货膨胀的管理效果,搜索引擎及媒体预期对央行沟通效果的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果证实了公众"理性疏忽"的存在和媒体渠道的重要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姚登宝   葛新杰  
本文运用词典法和大语言模型测度美联储言辞沟通和中国投资者情绪,分析美联储言辞沟通对中国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美联储言辞沟通与中国投资者情绪保持显著的正向关联,消极词汇和强弱语气词汇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程度相对更强;仅有消极词汇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欠反应偏差,大部分词汇均对投资者情绪具备预期效应且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美联储言辞沟通对中国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效应具有非对称性,正向变动的边际效应强于负向变动;消极词汇在短期能提高投资者情绪的日内波动,而长期影响逐渐消失。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冠维  洪晓文  赵大营  
以FC在线教育机构的编程教育课程的虚拟社群讨论为案例,首先使用网络爬虫技术从知乎网站中采集用户讨论数据,然后采取两阶段研究:(1)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虚拟社群中用户的互动关系与结构;(2)针对用户发文者和回帖者的沟通情绪进行统计推断。为企业在虚拟社群网络的用户开展社交营销提供建议与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胡雯华  
政策利率向货币市场短期利率的传导效率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的关键环节,针对这一关键环节,本文将央行沟通公告区分为明确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定量公告和未明确操作目标的定性公告,实证研究不同形式的央行沟通公告对政策利率传导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定量公告有助于提升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定性公告影响不显著。在所有定量公告中,“小纸条”对政策利率传导效率的提升作用最显著。本文进一步构建沟通语调变化和文本相似度指标检验“小纸条”提升政策利率传导效率的路径。结果表明,“小纸条”沟通语调变化通过制造“新信息”提高公共信息精度,增强公众对公开市场操作政策的信任度,对政策利率传导效率产生影响。相邻“小纸条”间相似的沟通习惯和表达方式有助于公众准确理解货币当局意图,提高公众对公共信息的理解准确度,提升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上述结果证明,定量公告有助于提升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且央行沟通精度越高,政策利率引导效果越明显,“小纸条”具有常规货币政策沟通工具的效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石文华   黄来恩   吕廷杰   胡明瑶  
随着电商直播模式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主播直播时的话术内容已成为影响消费者直播购买行为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主播的积极情绪沟通、消极情绪沟通以及认知沟通如何影响消费者的直播购买行为。本研究通过收集电商直播间的真实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实验室实验做进一步验证,研究发现积极情绪沟通和认知沟通对消费者直播购买行为有正向作用,且两者存在交互效应;此外,研究还发现主播类型(企业主播和名人主播)和商品类型(私有消费品和公开消费品)在其中存在调节效应,情绪沟通更容易在名人主播和公开消费品上产生影响,认知沟通更容易在企业主播和私有消费品上发挥作用。因此,本研究丰富了电商直播领域的情绪与认知研究,拓展了信息加工理论在电商直播场景中的实践应用,研究结论对主播的直播话术制定、企业的直播策略选择以及观众的理性购物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亮  王卓  佘升翔  黄海林  
从认知-情绪交互的视角出发,考量消费者的认知评价、负面情绪和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危机沟通方式会导致不同强度的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则显著地影响被调查者的认知评价以及行为倾向,鉴于此,应将关注消费者情绪提升到企业危机沟通的战略高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燕萍  吴丹  
本研究采用配对调查法获得来自上海、杭州、武汉等地366份有效问卷,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技术分析了员工情绪抑制对其上下级沟通、工作绩效、离职意向的影响,并探究了上下级沟通在员工情绪抑制与其工作绩效、离职意向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员工情绪抑制对其工作绩效有负向影响,对其离职意向有正向影响;(2)员工情绪抑制对上下级沟通有负向影响;(3)上下级沟通部分中介了员工情绪抑制与工作绩效间的负向关系,上下级沟通部分中介了员工情绪抑制与离职意向间的正向关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姚计海  相晓彤  朱进杰  
以北京市和贵州省的353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情绪枯竭在教师沟通满意度与组织承诺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沟通满意度与情绪枯竭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组织承诺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显著预测教师的情绪枯竭及组织承诺的各个维度;情绪枯竭在沟通满意度与情感承诺、规范承诺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在沟通满意度和继续承诺之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证实了教师沟通满意度对降低教师情绪枯竭感,提升教师组织承诺的作用,并验证了教师沟通满意度通过情绪枯竭影响组织承诺的机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英俊  夏仕龙  
完善中央银行沟通机制,引导市场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是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采用2001~2014年的季度数据,利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分析了央行沟通和实际干预在管理通胀预期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在经济快速增长区制下,央行沟通和实际干预对通胀预期的引导作用较强;在经济缓慢增长区制下,央行沟通和实际干预对通胀预期的引导作用较弱。但央行沟通的非对称效应较小,而实际干预的非对称效应比较显著。在通胀预期的管理中,价格型工具和数量型工具对通胀预期的引导作用强于央行沟通,价格型工具的引导效果优于数量型工具。实际通货膨胀率,公众通货膨胀预期自身对通胀预期有着显著的影响,是央行管理通胀预期时应关注的重要经济变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博  刘翀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央行沟通逐渐成为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我国2006年10月至2015年12月的数据,运用EGARCH模型考察央行沟通的金融市场效应。结果表明,央行沟通的短期金融市场效应合意且显著,长期金融市场效应虽然合意,但并不显著;相比于利率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汇率市场对央行沟通的反应程度最小。无论在哪个市场,央行沟通的效应都远小于货币政策决定的市场效应,央行沟通对市场的维稳性也无法冲抵货币政策决定引起的市场波动。在央行沟通中,宽松性沟通的市场效应大于紧缩性沟通,行长沟通的市场效应大于外部委员沟通。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金融市场对央行沟通的反应更强烈,央行沟...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英俊  夏仕龙  
完善中央银行沟通机制,引导市场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是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采用20012014年的季度数据,利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分析了央行沟通和实际干预在管理通胀预期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在经济快速增长区制下,央行沟通和实际干预对通胀预期的引导作用较强;在经济缓慢增长区制下,央行沟通和实际干预对通胀预期的引导作用较弱。但央行沟通的非对称效应较小,而实际干预的非对称效应比较显著。在通胀预期的管理中,价格型工具和数量型工具对通胀预期的引导作用强于央行沟通,价格型工具的引导效果优于数量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资骏  
结合公众预期形成机理,将公众关注度作为一个变量,引入央行预期管理理论之中,发现公众通胀预期偏差是央行信息沟通的二次函数,表现为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这表明"央行信息沟通并非越透明越好"。进一步分析表明,一旦央行信息沟通不能完全被公众吸收,央行预期引导效应会大幅衰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肖争艳  黄源  王兆瑞  
本文利用2008—2016年的股票市场和央行沟通数据,采用事件研究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央行沟通对股票市场稳定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央行书面沟通方面,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纪要不能显著降低股市波动,并且其影响不会因为措辞变得更加明确而得到改善。相比之下,《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金融稳定报告》则有利于稳定股市波动。在央行口头沟通方面,央行关于经济金融形势和货币政策的沟通均能很好地降低股市波动。总体来看,口头沟通稳定股票市场波动的效果比书面沟通更好。随着货币政策口头沟通措辞的明确化和沟通灵活性与针对性的加强,口头沟通对股票市场稳定发挥的作用也会变得更加有效。对此,央行在未来需要完善沟通方式,更加重视口头沟通机制。在货币政策的口头沟通中,央行应注重措辞的明确化和沟通的及时性。在货币政策的书面沟通中,央行应注重提高信息质量,披露更多关于货币政策的决策过程及调整原因等实质性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